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百家姓>

百家姓栗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栗姓起源

时间: 蓝俊22 分享

  栗姓为中国第249位大姓姓氏,栗姓人口大约有30万,占全国人口的0.024%,从宋朝至今1000年中,栗姓人口增加率呈上升的态势。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栗姓姓氏源流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栗姓姓氏源流

  源流一

  《风俗通义》记载:栗姓源于风姓,是古栗陆氏之后。古代传说中,伏羲氏之后女娲氏即位,共封十二氏为诸侯,均为风姓。栗陆氏居北。栗陆氏之后有栗氏。

  远古时代,经盘古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 、女娲氏以至神农氏,天下为十二氏: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庐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在炎黄古史传说体系中,排列在前的是伏羲(太皞系)、然后依次是神农(炎帝系)、轩辕(黄帝系)等等,至于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等,则是从伏羲氏到神农氏之间过渡的氏族人物,属于太皞系。容成氏和仓颉氏较晚)

  据《易·系辞·疏》、《礼记正义》序、《帝王世纪》和《汉书·古今人表》等多种史料记载:“太昊庖羲氏没,女娲氏立为女皇,亦风姓,承庖牺制度, 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芦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之号”。) 可见栗姓出自华夏最古老姓氏之一的栗陆氏,伏羲后人。

  源流二

  源于子姓。栗,商代古国(故地在今河南夏邑城关镇),后被周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子姓栗氏的历史约有3100年。

  源流三

  源于李姓,考证栗姓原姓为李,安史之乱爆发后,长安城中的唐玄宗李隆基西去蜀地,那时有一个李姓王孙与皇族走散,隐与渭河以北的一座山谷中,而后为敝人耳目,把李通为栗姓。

  源流四

  源于宋姓,古时有宋姓人躲避官府追杀改为栗姓。

  源流五

  源于满族,满族中也有栗姓。

  栗姓迁徙分布

  历史上栗姓的迁徙与分布

  宋朝时,栗姓大约不足1万人,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地区。明朝时,栗姓大约有2万6干人,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山东,这三省栗姓大约占全国栗姓总人口的87%;其次分布于河北、河南、湖北、四川、湖南等地。栗姓第一大省是山西,大约占栗姓总人口的48%。

  当代栗姓的分布与图谱

  当代栗姓的人口大约有30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4%,为第二百四十九位大姓姓氏。从宋朝至今1000年中,栗姓人口增加率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为当代栗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栗姓总人口的一半;其次分布于河北、山西、安徽、陕西等地。栗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豫鄂晋、皖鲁大部、江苏北部、京津、河北大部、内蒙古中部、宁陕渝大部、川甘东部、湘赣桂北部,栗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6%以上,中心地区达到0.3%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9.6%,居住了大约72%的栗姓人群。在湘赣粤桂黔大部、重庆西南、甘肃南部、宁夏西部、青海东部、陕西西南角、浙江西北、安徽南部、江苏中部、山东东部、河北东北、辽宁大部、黑吉、内蒙古东部,栗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3%一o.06%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6%,居住了大约22%的栗姓人群。

  栗姓历史名人

  栗腹

  栗腹(?-前251年),战国时期燕国国相,于鄗代之战中战败被杀。

  前251年,燕王喜派国相栗腹出使赵国,送金五百镒为赵孝成王置酒祝寿。栗腹回国后对燕王喜说:“赵国的精锐部队在长平之战都战死了,他们的孩子还没有长大,可以趁机进攻赵国。”燕王喜向昌国君乐间询问此事,乐间回答说:“赵国是个四面受敌,全民抗战的国家,不可以进攻。”燕王说以五敌一,乐间仍说不可战。大夫将渠也劝燕王喜说刚刚与赵国交好,再与赵国开战,违背道义必不能战胜。燕王喜不听,派出两路军队共六十万,兵车两千辆,由栗腹率领四十万攻打鄗(今河北省高邑县东),卿秦率领二十万攻打代(今河北省蔚县东北),燕王喜亲帅偏军随军一同征战。燕军到达宋子(今河北省晋县南)时,赵孝成王派廉颇率兵八万在鄗击败栗腹,乐乘率军五万在代击败卿秦。栗腹战败被杀,卿秦、乐间被俘。次年,廉颇深入燕国五百里,包围了燕国的国都。燕王喜被迫派将渠为使,割让五座城池后赵国才退兵。

  栗姬

  栗姬,汉景帝刘启的姬妾之一,齐国人,家世不详,生卒不详。早年受仍是太子的刘启宠爱,刘启的前三个儿子刘荣、刘德、刘阏于都是栗姬之子。之后栗姬年纪渐长,逐渐失宠于景帝,刘荣做为景帝长子,先是被立为太子,后来因栗姬而被废,栗姬忧郁而死。之后王夫人被立为皇后,王夫人之子刘彻被立为太子,即为后世所称汉武帝。司马迁说:“栗姬负罪,王氏乃遂。”(《史记·太史公自序》)

  栗元启

  栗元启,(吴梅、王易、虞冀野均疑为即景元启)字里,生卒年均无考,约元仁宗延佑中前后在世。工作曲,张禄南北小令中所收特多。

  栗应宏

  栗应宏,字道甫,长子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世宗嘉靖中前后在世。嘉靖中举人,屡试不第,耕读太行山中。祥符高叔嗣谢病归,应宏往与订交,叔嗣作《紫团山人歌》赠之。应宏诗以五言近体为佳,有《山居集》八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栗毓美

  栗毓美(1778年-1840年),字友梅,号朴园,山西浑源人。清朝著名官员。

  清嘉庆年间考中拔贡,授任河南知县,后迁光州知州[2]、汝宁府、开封府知府、湖北按察使、河南布政使。道光十五年,官至河东河道总督。道光二十年,赠太子太保,谥号恭勤。栗毓美死后,道光帝和栗毓美生前好友林则徐都为他写了祭文,现两篇祭文碑刻俱都保存良好,该地人称“栗家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栗耀

  栗耀(1808年-1862年),字仲然,山西浑源人。清朝政治人物。

  东河总督栗毓美子。道光十五年(1835年)举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以父恤荫,特赐甲辰科进士。咸丰三年(1853年),授湖北汉阳府知府。到汉阳赴任时,城池已被太平军攻陷。此时督抚均寄治军中,委托栗耀综理营务。咸丰四年(1854年),跟随大军克复武汉。不久,太平军又大举进攻,省城再次陷落,直到咸丰六年(1856年)方才收复。论功,晋道员。

  栗耀以廉洁干练,得到巡抚胡林翼器重,受命管理厘税粮台。咸丰八年(1858年),署任荆宜施道。不久,加按察使衔,授武昌道,仍留署任,兼督钞关。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严防反清军攻打湖北,又尽力抗洪。在荆州四年,政教大行。署任按察使,兼摄布政使。不久,实授湖北按察使。同治元年(1862年),擢湖北布政使,未及履任即卒。《清史稿》有传。

  栗成金

  栗成金:1933年10月1日生于河南林县,籍贯河南省林州市,1958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工程系高分子材料教研室,教授。60年去"苏联"学习2年后在北航高分子材料专业任教至今,先后承担非金属材料、塑料模具设计、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制品工艺等专业课教学;科研成果有:"复合材料旋冀用预浸胶机"研制,获航空工业部科技进步3等奖;"复合材料旋翼"研制,获航空部科技进步2等奖;"棉杆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叶片"研制,在"七届"全国复合材料会议文集;"聚四氟乙烯材料间及其与其他材料间粘接技术"研究,被成功应用,获校科技成果4等奖;"缠绕成型两端具有外弯边,内衬F-4膜层的筒形件"研制,在加拿大国际复合材料学术会议发表;"多功能微机控制预浸胶机"研制,1994年通过部级鉴定:"该机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技术先进,功能齐全,适用范围广,属国内首创,国内外查新确认,尚未见到公开发表的同样研究内容"。本项目服务于研制或生产复合材料预浸料,包括各种纤维粗、细纱(或布)供应;去湿;供胶和浸胶;烘干;冷却;揭、垫隔离层;纵切;收卷等;可进行液、熔、膜浸;制胶膜:单带或多带同时浸;各种质量参数均能有效调控,获航空部科技进步2等奖;获国家发明奖3等奖;纤维预浸渍工艺及装置研究,获航天部科技进步2等奖;获光华科技基金奖3等奖;获政府特殊津贴。传略被载入"中国当代科技发明家大辞典"、"中国大百科专家人物传集"、"世界名人录"、"中华人物辞海"、"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华人物大典"、"中国专家人才库"。

  栗淑敏

  栗淑敏:女,1943年11月生,河南滑县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天津一中史地学科组组长,高级教师,教科室教研员,天津市教研室兼职教研员,天津和平区地理学会理事长。对教育教学工作兢兢业业,曾多次在市、区做观摩课、地理教学手段改革展示、教学模式理论讲座等。多年担任高三毕业班地理教学工作,所教学生地理高考成绩名列天津市前茅,曾在天津市地理高考复习经验交流会上发言。参加中央教科所组织的“八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中学学科能力目标与培养”的研究,并于1990年出版《中学学科能力目标与培养》地理分册一书。参与举办全国“中学学科能力目标与培养”学习班的组织工作,并在学习班发言。1998年带领地理学科组研究突破教学难点的教学手段,并编写和制作“月相的变化”计算机教学软件,此软件在首届全国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软件研究会上演示,荣获一等奖。培养和指导青年教师在市级双优课中获优秀奖。参加编写和修改从小学至初中年级活动课程活页材料。1998年参加高中课改实验学科课程导学丛书——史地分册的编写,并于1999年出版。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天津市电化教育先进工作者。

  栗战书

  栗战书,男,汉族,1950年8月生,河北平山人,1972年12月参加工作,197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河北师范大学夜大学政教系毕业,在职大学学历,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书记。

  栗全喜

  栗全喜:1949年7月生,内蒙古准格尔旗人,中共党员,初中文化,助理经济师,内蒙古准格尔旗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64年10月在准格尔旗五字湾乡手工业合作社参加工作;1979~1998年在准格尔旗建筑公司工作,先后任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1998年5月任准格尔旗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栗志孝

  栗志孝:1930年12月生,陕西府谷人,现就职于伊克昭盟东胜市饮食服务公司,盟、市政协委员,东胜市第三届政协,东胜市工商联副主任。是伊克昭盟东胜市有名的糕点师傅,东胜市糕点饮食门市部创始人,多次被评为东胜市饮食服务先进个人,并受到奖励。1949年前在家学艺,主要是靠做样点为生;1949~1953年在伊金霍洛旗种地;1953年春到东胜开糕点销;1956年公私合营参加工作,创办糕点门市部,任经理。糕点门市部由4人发展到35人,为国家创利100多万元,由小店铺发展建成20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曾带队到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学习糕点制作,使东胜市糕点品种、质量大有提高,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高人民健康、改善人民群众糕点食品供应做出了贡献。

  栗润泉

  栗润泉:1932年3月生,河北省抚宁县人。副教授。中共党员。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河北秦皇岛教育学院中文科主任,兼任河北省教育学院系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现已退休。主要业绩:1950年毕业后,即从事教育工作,历任小学教师、教导主任;中语文教师、教研组长;大学副教授等职。50年代起在地方报刊上发表儿童文学、散文、诗歌。曾参加江苏常熟程癯鹤老先生主办之“嘤鸣诗社”在《嘤鸣》诗集上发表古体诗多首。到高等学校任教后曾参加北方五省协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撰写了《张天翼:〈华威先生〉》;参加编写了《中国现代文学提要》河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并撰写了书中的《张天翼》、《沙汀》、《艾芜》等章节,参与该书的审稿与修改工作;参加编著了《新中国文学四十年》连广西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发表古体诗《游北戴河海滨》,收于《全国诗社诗友作品选萃》(群言出版社1992年版);《中秋怀友人》,收于《中华诗词佳作选》;(甘肃民族出版社1991年出版)《无题》收于《当代千家诗词选》;(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9年版)参与主编《新时期100部中篇小说漫评》,任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自1979年起连续获秦皇岛市教委先进工作者、记功、记大功奖,被评为优秀党员。曾获秦皇岛市100名优秀知识分子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1.百家讲坛百家姓乔姓

2.2017中国百家姓排名榜

3.最新中国百家姓排名大全

4.2017百家姓排名大全

5.捐资修建祠堂倡议书范文

百家姓栗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栗姓起源

栗姓为中国第249位大姓姓氏,栗姓人口大约有30万,占全国人口的0.024%,从宋朝至今1000年中,栗姓人口增加率呈上升的态势。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栗姓姓氏源流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栗姓姓氏源流 源流一 《风俗通义》记载:栗姓源于风姓,是古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百家姓李姓来源_百家姓李姓由来
    百家姓李姓来源_百家姓李姓由来

    李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位。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同时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姓氏。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李姓来源,希望大家喜欢

  • 百家姓黎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黎姓起源
    百家姓黎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黎姓起源

    黎姓,汉族姓氏,为典型的南方姓氏。今以湖南、广东、四川、江西等省分布较多,是中国排名第九十二位大姓。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黎姓姓氏

  • 百家姓冷姓起源_百家姓冷姓由来
    百家姓冷姓起源_百家姓冷姓由来

    冷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相传黄帝时有个乐官名叫泠伦,他制定了中国古代的乐律,并同荣将一起铸造了12口编钟,演奏黄帝亲自创

  • 百家姓雷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雷姓来源
    百家姓雷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雷姓来源

    雷氏是一个历代悠久、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八位, 雷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9位。接下来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百

29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