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百家姓>

伯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时间: 卫文34 分享

  伯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七百八十三位,望族出河东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伯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欢!

  伯姓姓氏源流

  伯(Bó)姓源出有四:

  1、出自嬴姓,起源于夏朝初年东夷族的后人,始祖为伯益,以祖名为氏。据《风俗通》载:伯姓出自“嬴姓,伯益之后。”伯益本是黄帝后裔。舜时任东夷部族首领,曾佐禹治水,立有大功。禹得位后,曾想让位给伯益。伯益推辞不受,躲避到箕山之阳。后来,禹的儿子启得天下,建立夏朝,杀死了伯益。伯益起初在舜的属下作官,以调驯鸟兽出名,受赐姓“嬴”。故伯益也是嬴姓祖先,其后代中有嬴政,即秦始皇。伯字本意有管理一方的长官之意。益为东夷首领,故称伯益。伯益的后人有的以祖名“伯”字为姓,称伯氏。

  2、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后裔,始祖是伯夷,亦以祖上行次为氏。起源于西周初年。武王伐纣时,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曾经扣马拒谏,请求停止武力伐纣。武王不听,一举攻灭殷商,建立周朝。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采食野菜树果,终被饿死。伯夷是孤竹国君的长子,其后以行次为姓得伯姓,称伯氏。

  3、出自荀姓,起源于春秋时期,始祖为荀林父,以祖字为氏。荀林父字伯,世称荀伯。其孙荀阁,以其祖父功高,遂用其祖父之字“伯”为姓,称伯阁,世代子孙乃成伯姓,称伯氏。

  4、出自伯字开头的双字复姓所简改。在我国早期的历史上,有许多以伯开头的双字复姓,如伯成氏、伯皇氏、伯常氏等,宋朝更有女真族的伯德氏出现,这些复姓后来很少能够见到,极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后人将姓简化成了单姓的伯氏,形成另一支伯姓。

  5、出自柏氏所讹改。远古时有“柏”氏,后讹传为“伯”氏,而形成了另一支伯氏。

  得姓始祖:伯益。伯氏历史悠久,不是别的姓氏可比得上的,因为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他们是源自上古圣君虞舜时的贤人伯益,算起来已有4000多年的渊源。《风俗通》上有,“嬴姓,伯益之后”的记载。而《竹书纪年》上也有“费侯伯益出就国。”方面的论调。伯氏的始祖伯益,是上古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曾经佐舜调驯鸟兽,被赐姓为嬴,成为后世神采飞扬的嬴姓家族的始祖。后来又曾佐禹治水有功,所以,当禹年迈时,曾有意把天下禅让给他,可是他却坚决不肯受,夏禹在后继无人的无奈情况下,才把天下传给贤明的儿子启。自此,结束了君王禅让制,开创了我国历史上4000多年家天下的局面。伯益的后裔可能大多数姓了嬴,而伯氏出现于我国历史上迟至2000多年前春秋时代。故伯氏后人奉伯益为伯姓的得姓始祖。另伯夷、荀林父亦为伯氏的祖宗(见上“2”、“3”姓源介绍)。

  伯姓迁徙分布

  伯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风俗通》载:“嬴姓,伯益之后,太宰嚭,字子余,姓伯氏,州犁之子,为吴太宰。”“伯”字,在古代是老大的意思,因此古代兄弟中老大名字中常有伯字,兄弟多以伯、仲、叔、季等来表示相传如嬴姓的祖先禹臣伯益。商朝末年的名士伯夷等,他们的后代中都有以祖先名字中的“伯”字作为姓氏,称为伯氏。春秋时,齐、晋、郑、宋、鲁等国公族名仕的后人里均出现了“伯”氏。另有一说,远古时有“柏”氏,后讹传为“伯”氏,而形成了另一支伯氏。此外,在我国早期的历史上,有许多以伯开头的双字复姓,如伯成氏、伯皇氏、伯常氏等,宋朝更有女真族的伯德氏出现,这些复姓后来很少能够见到,极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后人将姓简化成了单姓的伯氏。(余略)伯姓望出河东郡(今山西省黄河以东一带地区)。

  伯姓历史名人

  伯 益:禹之大臣,名益,嬴姓。伯为爵称。舜时任虞,禹治水时益辅佐有功。禹按传统的禅让制度,曾举荐皋陶为他的继承人,但皋陶早逝。于是,禹又举荐益为他的继承人。禹在东巡途中死于会稽“以天下授益”。益继位后,禹之子启与益发生争夺王位的斗争,益被启所杀。一说益推让,到箕山之阳隐居,于是启继帝位。据史载,约公元前21世纪(一说22世纪),尧的儿子启改弹让制度为世袭制度,建立夏朝,中国进入奴隶社会。最初几十年充满着两种制度的斗争,原定为禹的继承人的伯益首先起兵攻启,战败被杀。接着,有扈氏起兵与启争夺王权。在甘之战中,夏启攻灭了有扈氏,才使夏的统治得到各部落首领的认可。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启死,其子太康继位,也沉湎于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东夷有穷氏首领后羿依靠强大的武力,乘夏朝内乱取而代之,史称“太康失国”。

  伯 嚭:姓伯,名嚭(Pǐ 音匹),故亦称伯嚭(或作“帛喜”、“白喜”、“帛否”、“伯喜”),字子余。楚大夫伯州的犁之孙,出亡奔吴,以功任吴国太宰。善于逢迎,深得吴王夫差宠信。吴破越后,他接受贿赂,许越婿稽,并进谗言杀害伍子胥。吴亡后,降越为臣。后被越王句践所杀。

  伯 牙:春秋时人。善鼓琴,学琴于成连,三年不成。成连使至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群鸟悲号之声,情有所移,心有所感,琴艺大进。琴曲《水仙操》、《高山流水》传为其作品。与锺子期善,能穷其意趣。后子期死,痛世无知音,不复鼓琴。虽是传说中的人物,但人们却宁肯信其有,不肯信其无,因为他的《高山流水》以及他与钟子期的“知音”佳话,均已成了千古绝唱。

  伯 乐:春秋时人。或说姓孙,名阳,亦称阳子。善相马,据《淮南子·道应》说他是秦穆公的臣子,曾荐方九堙为穆公相马,认为相千里马必须“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其观点对后人启发极大。难怪人们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感叹。相传有骐骥伏盐车上行,见而长鸣,伯乐下车泣之。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闻于天。年长,荐九方堙于穆公。堙相马,不辨马之雌雄、颜色,穆公不悦。伯乐以为相千里马在于“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伯 达:西周成王进人。或以为宣王时人。伯达与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称周之八士。

  伯 夷:商末人。孤竹国君初之子。墨胎氏,名允,字公信。相传其父遗命其弟叔齐为君,叔齐让伯夷,伯夷遁去。叔齐亦不立而相与往归西伯(周文王)。周武王伐纣,两人叩马谏,以为不仁。及周灭商,夷、齐耻食周粟而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遂饿死。

  伯 宗: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公元前?-公元前576)。贤而好直言。晋景公六年以“鞭之长,不及马腹”谏止晋攻楚。其含义为“虽然晋国强大,也无力战胜楚国”。现代汉语的成语“鞭长莫及”由此而来。每上朝时,妻子常规劝他:“您好直言,那些行为不端的人都厌恶您,一定有祸到您身上!”他不听。后来在栾弗忌之难中,果然被进谗言而遭杀害。

  伯姓郡望堂号

  1、郡望

  河东郡:①指今山西省。②秦置河东郡,治安邑,辖晋西南地区。东晋移治蒲坂(今山西省永济蒲州镇,按即刘裕灭后秦时)。隋唐为蒲州河东郡。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明并河东县入蒲州。③唐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蒲州,节度使治太原(今太原市西南)。④宋有河东路,治并州(太原府,今太原市),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金分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治平阳(今临汾),北路治太原府。

  2、堂号

  伯益堂:古有个贤人叫伯益,他就是伯姓的始祖。舜时任东夷部族首领,曾佐禹治水,立有大功。禹得位后,曾想让位给伯益。伯益推辞不受,躲避到箕山之阳。故伯氏后人以“伯益”作为伯姓的堂号。


猜你喜欢:

1.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谁成语故事

2.高山流水古筝谱

3.高山流水古琴演奏视频欣赏

4.战国人物历史有谁

5.春秋音乐家伯牙的资料介绍

伯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伯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七百八十三位,望族出河东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伯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欢! 伯姓姓氏源流 伯(B)姓源出有四: 1、出自嬴姓,起源于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佴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佴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佴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历史悠久,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没有,望族出古滇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 佘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佘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佘姓,中国姓氏之一,以地名为姓氏。在《 百家姓 》中排名第546位。历史名人有唐代太学博士佘钦、佘太君、佘熙璋、佘国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 牟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牟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牟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发祥于山东地区,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四十九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一十七位,人口约九

  • 商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商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商氏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姓氏群体,在当今百家姓中名列第二百四十四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一十位,人口约三十九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

53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