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识>古代药方>

麻黄汤的方剂详细简介

时间: 卫文34 分享

  麻黄汤,出自《伤寒论》,功效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麻黄汤的方剂,希望大家喜欢!

  麻黄汤的方剂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来源】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分类】 解表剂-辛温解表

  【组成】 麻黄(9克) 桂枝(6克) 杏仁(6克) 甘草(3克)

  【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用法】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禁忌

  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麻黄汤药味虽少,但发汗力强,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正如柯琴指出:“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不当则不戢而召祸。故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

  麻黄汤方解

  风寒伤人肌表,毛窍闭塞,肺气不宣,卫气不得外达,营气涩而不畅,所以外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脉浮,内见喘逆。此时,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使肺气宣,毛窍开,营卫通畅,汗出而在表之风寒得解,诸证悉除。麻黄味苦辛性温,为肺经专药,能发越人体阳气,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所以是方中的君药,并用来作为方名。由于营涩卫郁,单用麻黄发汗,但解卫气之郁,所以又用温经散寒,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加强发汗解表而散风寒,除身疼。本证之喘,是由肺气郁而上逆所致,麻黄、桂枝又都上行而散,所以再配降肺气、散风寒的杏仁为佐药,同麻黄一宣一降,增强解郁平喘之功。炙甘草既能调和宣降之麻、杏,又能缓和麻、桂相合的峻烈之性,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义。麻黄得桂枝,一发卫分郁,一透营分邪,所以柯琴评麻黄汤曰:“此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

  方义2:本方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夫宣所致。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寒邪外束于表,影响肺气的宣肃下行,则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袭表的反映。治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方中麻黄苦辛性温,归肺与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本方用以为君药。由于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又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二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

  麻黄汤附方

  1.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 麻黄(9g) 桂枝(6g) 炙甘草(3g) 杏仁(6g) 白术(12g)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功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主治:风寒夹湿痹证。身体烦疼,无汗等。

  2.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金匮要略》)麻黄(9g) 杏仁(6g) 薏苡仁(12g) 炙甘草(3g) 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12g)。水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功用:发汗解表,祛风除湿。主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

  3.大青龙汤(《伤寒论》) 麻黄(12g) 桂枝(6g) 炙甘草(6g) 杏仁(6g) 石膏(12g) 生姜(9g) 大枣(3g)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

  4.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甘草(不炙) 麻黄(不去根节) 杏仁(不去皮尖) 各等分(30g)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15g)水一盏半,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功用:宣肺解表。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鼻塞头痛,语音不出,咳嗽胸闷。

  5.华盖散(《博济方》) 紫苏子(炒) 麻黄(去根节) 杏仁(去皮尖) 陈皮(去白) 桑白皮 赤茯苓(去皮)各一两(30g) 甘草(15g) 上为末,每服2钱(6g),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后温服。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主治:素体痰多,肺感风寒证。咳嗽上气,呀呷有声,吐痰色白,胸膈痞满,鼻塞声重,恶寒发热,苔白润,脉浮紧。


猜你喜欢:

1.读伤寒论心得

2.麻黄的功效作用以及配伍应用

3.治感冒咳嗽的中药方

4.麻黄有什么药用历史及用途

5.中药厚朴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麻黄汤的方剂详细简介

麻黄汤,出自《伤寒论》,功效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麻黄汤的方剂,希望大家喜欢! 麻黄汤的方剂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来源】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清虚热的中药方剂盘点
    清虚热的中药方剂盘点

    平时吃的上火的食物多了,身体难免会不适,这是就要有清虚热的中药方剂来调试身体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虚热的中药方剂,希望大家喜

  •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详细介绍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详细介绍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下面是学

  • 中医方剂的分类方法盘点
    中医方剂的分类方法盘点

    不同的中医方剂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和病症,因此了解好中医方剂的分类方法极其重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方剂的分类方法盘点,希望大家

  • 治疗健脾祛湿中药方剂有什么
    治疗健脾祛湿中药方剂有什么

    中医认为体内湿气会影响脾胃运化,用方剂来调理效果很好。那么健脾祛湿方剂有哪些?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健脾祛湿的中药吧,仅供大家参考。

55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