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古代著名战役>

隋与突厥之战的结局怎么样

时间: 邱惠844 分享

  公元581年-602年,隋朝与突厥在北方长城一带(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与内蒙古等地)交战,史称“隋与突厥之战”,最终突厥分裂东西,分别归降隋朝。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隋与突厥之战的结局,希望你喜欢。

  隋与突厥之战的结局

  达头可汗经历第三次突厥攻隋之战後无力再发动战争,他所统合的突厥汗国完全崩溃。603年突厥所属的铁勒、仆骨等10馀部落都投奔启民可汗,达头可汗西逃吐谷浑,启民可汗仅领有隋境内的河套区域,都定襄。

  604年隋朝杨广继任为帝,即隋炀帝。606年,启民可汗入朝晋见隋炀帝,隋炀帝招集全国乐人招待他。隔年,隋炀帝又亲自巡视北方。隋炀帝到榆林後,令宇文恺作大帐,邀请启民可汗及契丹、奚、霫族族长参加大宴并看散乐,还赠送大量丝织品。隋炀帝又命宇文恺临时造出大殿,称「观风行殿」。当地外族以为是神功,每望见御营,十里外就跪伏叩头,走路不敢骑马。东突厥启民可汗在河套地区隋朝的保护下稳固可汗的宝座,隋朝也为可汗筑两座城,隋朝因此获得北方的安定,直到615年雁门之围为止。

  西突厥方面,在阿波可汗被东突厥莫何可汗生擒後,西突厥立泥利可汗为主;泥利死,其子处罗可汗立。处罗可汗部多在乌孙地游牧。隋炀帝时,裴矩经营西域,设计分裂西突厥。当时,达头可汗的孙子射匮可汗在处罗可汗居地的西面。隋炀帝利用射匮可汗向隋求婚的机会,要他灭处罗可汗才可以。611年射匮可汗击败处罗可汗,处罗可汗向东逃走,被迫归附隋,至此射匮继为西突厥的可汗,领有西突厥全境。

  隋与突厥之战后记

  隋朝平定北方约数十年,在东突厥始毕可汗继位後交恶。609年启民可汗去世,其子始毕可汗继位。隋臣裴矩设计诱杀始毕可汗宠臣史蜀胡悉,「始毕知其状,由是不朝」。隋炀帝在东征高句丽後劳民伤财,於611年爆发隋末民变。615年隋炀帝出巡雁门时,被东突厥始毕可汗率领数十万骑兵团团包围。隋炀帝派人向始毕之妻、隋义成公主求救才得以解围。至此,东突厥开始拉拢隋朝各地群豪叛徒,薛举、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等人纷纷称臣求援,东突厥扶持他们以分裂隋朝。

  隋与突厥之战简介

  隋与突厥之战是突厥与隋朝的长期战争。这场战争自581年突厥侵隋开始,到607年东突厥臣服为止,共经历26年的时间。突厥经此战争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分别在607年与611年臣服隋朝。由于隋朝因此战争获的较大优势,得以发动隋灭陈之战,统一中国;最后与突厥的战争胜利后,得以将势力扩展到蒙古高原。隋朝派兵防守边境,主动出兵反击,最后采纳长孙晟的“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为方针,分化离间突厥各部。而突厥只以掠夺物资、逞罚战争等无战略方针的方式作战,诸汗又不能紧密团结,最后瓦解。隋对突厥战争的胜利,有利于保护中原地区经济与文化

隋与突厥之战的结局怎么样相关文章:

1.隋与突厥之战的简介

2.隋与突厥之战

3.隋灭陈之战的意义是什么

4.隋灭陈之战的背景

5.隋朝的外交是怎样的

隋与突厥之战的结局怎么样

公元581年-602年,隋朝与突厥在北方长城一带(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与内蒙古等地)交战,史称隋与突厥之战,最终突厥分裂东西,分别归降隋朝。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隋与突厥之战的结局,希望你喜欢。 隋与突厥之战的结局 达头可汗经历第三次突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北周灭北齐之战背景介绍大全
    北周灭北齐之战背景介绍大全

    公元576年,北周灭北齐之战打响,历时3年时间最终以北齐的亡国而告终,北周灭齐之战主要战役有河阴之战、平阳之战和邺城之战等。这场战役带来了怎样

  • 沙苑之战的意义有什么
    沙苑之战的意义有什么

    沙苑之战是公元537,西魏军在沙苑(今陕西大荔南)地区大败东魏军的伏击战。此战,西魏军判断准确,根据地形特点,从容设伏,获得了以少胜多的战果。

  • 钟离之战的结果怎么样
    钟离之战的结果怎么样

    钟离之战,魏军主帅元英错误估计战场形势,一意孤行,终致失败。梁军守将刚勇,各部密切配合,采用多种有效战法,且适时反攻,取得了自宋元嘉初年

  • 参合陂之战的背景原因有什么
    参合陂之战的背景原因有什么

    公元395年,北魏与后燕在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史称参合陂之战。北魏、后燕主帅分别为拓跋珪和慕容宝,最终北魏获胜,后燕也离亡国不远了。以

6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