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民间故事>

古代民间故事

时间: 燕青16 分享

  古代有很多有趣的故事,那你知道古代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古代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古代民间故事:郝思文与滚木礌石

  郝山头是梁山主峰之一。它原先不叫这名,叫北翠峰,后来为啥又改名郝山头呢?说起它改名的故事,还得从宋江三败高太尉讲起哩。

  高俅亲率十万大军围剿梁山义军,他在徽宗面前夸下海口:"我亲率大军围剿水贼,不灭宋江叛匪,永不返京!"他辞京率大军浩浩荡荡来到济州府衙,坐阵指挥。高俅第一次围剿失败,第二次围剿败回。他急得好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安,第三次打造海鳅大船,准备水陆并进攻打梁山。宋江、吴用、卢俊义两败高俅后,派时迁、戴宗时时打探官军动静,得知高俅打造海鳅大船,曾派阮氏三雄火烧造船厂。梁山又商量如何对敌之策,商量水战如何打,陆战怎样对敌。得知高俅秋后水陆并进的作战计划后,吴用喊过郝思文道:"留下一条上山道路,你要守好北翠山,要这么、这么打。"又对三阮、张顺等水军将领言道:"要如此、如此作战。"安排一遍,众将领得令而去。

  初冬十一月天气,天高气爽,万里无云。高俅下令,他要亲率大海鳅船督战。各路军如何进攻,安排妥当。遂带歌伎舞女,一同登上大船,顿时歌声悠扬,有歌有舞。高俅在大船落坐,他一阵阵狂笑:"我两次败于水贼之手,这次要谈笑间剿灭众贼,定要凯旋回京,十节度使每人官升一级,将士赏纹银二十两。"从句高俅大船望去,船头高杆立着两面大红绣旗。上书十四个尬字:"搅海翻江冲白浪,安帮定国灭宋江。"他跷着二郎腿,正在得意,突然闻参军闯上船来。见到高俅,一揖道:"太尉,你坐阵济州即可,不可这么亲临前阵,水泊贼寇神出鬼没,万一要有闪失,我们如何返京?"高俅正在兴头上,听他这么几句言语:脸立时稼屁哧一般,颜色陡变道:"前两次失败,是因我们无船,今蜀船多而胜过贼寇,我不亲自督战,将士焉能奋勇杀敌。我亲自督战,赏罚定可分明。不要没出战先长敌寇威风,灭官军锐气,不可再多言语!"闻参军喏喏连声,不敢再多言语。话音刚落,只见张叔夜派人来到大船,向高俅呈上一信。高俅展开一观,不由紧锁双眉,脸又由晴转阴,在船上转来转去,一言不发。其他众将,个个提心吊胆。就听高俅怒吼道:"这是宋江贼子怕我大军,方使诬蔑之计!"他将信递给闻参军:"念念让众将听听。"他低头坐在帅椅之上。闻参军接过看了看,大声念道:"梁山贼人,写了诗一首,贴在济州城里土地庙明柱上。有人揭了呈我,现转呈太尉。是张知州写来的。"遂命闻参军接着念道:活捉杨戬与高俅,扫荡中原四百州。虽有海鳅船万只,俱到泊内变泥鳅!高俅坐在帅椅上气得吹猪似的,一怒从椅上蹦下,在船仓内来回走动。那些歌伎舞女,唱也不是,停也不能。她们虽边唱边舞,但舞步混乱,一个个斜视高俅的表情、行动。众将也都一个个不知所措。

  高俅转了几圈,大声下令道:"所有战船,分五路向水泊梁山进发,一鼓作气,攻占敌巢,活捉宋江!"顿时炮声连天,鼓乐齐鸣,大小船队,如雁展翅,彩旗飘扬。海鳅大船,激水唰唰作响,沿入湖渠道前进。漫湖芦花,随风飞舞,水鸟呜叫不停,在湖上盘旋。

  话说郝思文,遵吴用之命,早已做好各种准备,派出小船在前给官军大船引路。当官军大船不知向何拐时,远远看到有只小船游动。北翠山上,磙木檑石,火炮连弩箭排排定位,一切准备就绪,单等活捉高俅。

  其他水路军,在泊内激战。阮氏三雄、李俊、张横等数路水军,在湖里弄沉一艘艘大船。从早晨战到太阳西沉,官军在泊内转来转去,就是进退不得,被梁山水军,如关门打狗一般。官军船接连不断下沉,鬼哭狼嚎般呼叫;高俅大船,奋力前进,兵卒一个个急急登岸。闻参军见山下、山上并没有义军,当即向高俅禀报:"为何无匪寇阻挡,无见一兵一卒?是造饭明天再登山呢,还是今日攻山?"

  高俅站立海鳅船高处,望着义军大寨空虚,一时高兴:"传我将令,官军立即登山,偷袭大寨,活捉宋江贼首!"一声令下,官军像蚂蚁似的,往北翠山峰爬去。官兵向上越爬越险,眼看将要攻关夺寨。忽听惊天动地一声炮响,喊声大作,杀声震天。磙木磕石、火炮、连弩箭声,山摇地裂一般,倒海,弩箭似飞蝗,礌石滚动声、火炮爆炸声连成一片。官军有的被箭射瞎眼,有的脑浆迸裂,有的尸首挂在山坡树梢上,血肉横飞。一时间鬼哭狼嚎,血流成河。高俅坐在海鳅大船上,急忙下令快快撤上船。他们刚刚上船,向湖泊退不到一百米,大船就慢慢下沉。有人急呼:"船漏了!"水像泉涌般喷上一人多高。大船小船,一片叫喊,船船皆漏,眼看就要下沉;再看义军小船,如飞燕般奔来。高俅官军大船为何漏水?却原来张顺等按吴用之计,带着无数水中高手,凿漏大船,官军小船如同秋千一般,左右摇动,不一会儿一只只都底朝了天。高俅大船水漫了船,高俅爬上舵楼,喊叫命船来救。船内歌伎舞女,一片哭嚎声。有一大汉,从水里向上一跃跳上大船,爬上舵楼:"太尉,我来救你!"高俅不认识大汉:"你是何人?""我乃水泊梁山义军头领,浪里白跳张顺!"说着伸手提起高俅腰间束带,大吼一声:"你去喂:"好了!"把高俅扔进湖里。不一会儿,高俅被淹得翻白眼,接着又被张顺提上小船。这时,太阳刚要衔山,整个湖泊,一片欢腾。高俅被捉到忠义堂。

  只见张顺将高俅提进聚义厅内,大声禀道:"宋哥哥、吴兄长,我将高俅贼子捉来了!"高俅吓得浑身发抖。宋江忙向前搀扶。义军将领个个敢怒不敢言……

  梁山义军招安后,梁山四周的渔民,不忘义军头领郝思文火炮取胜,官军血染北翠山岗之战。因山头变成赤黑色,又因"黑"和郝谐音,为纪念这次三败高俅的胜利,将北翠山改名为郝山峰。最后干脆又改为郝山头了。郝思文与郝山头的故事,就这么一代代流传下来了。后人有诗赞道:

  梁山寨北郝山头,它的来历人称颂;

  三败高俅火炮猛.官军尸体血染成;

  此山突变"黑"颜色,从此改叫郝山峰。

  古代民间故事:陶宗旺卖粉条

  光州城西五十里处有座万福山,山下有一陶家庄,陶家庄有个叫陶宗旺的小伙子,二十七八岁年纪,个儿不高,车轴汉子。往那一站,像座铁塔,胳膊一伸好似檩条,力大无穷。自幼在家习武务农。父亲开个粉坊。他为人仗义,好抱打不平,善使一把铁锹,刀、枪、剑、戟,也都精通。

  在他二十岁时,父母得暴病双亡,他不能再做粉条,只好贩卖粉条赚得一些钱财,养活自己和结交江湖好汉。

  一日,陶宗旺推着粉条车到光州城卖。光州街上人很多,人来人往,多是一些挑担的,推车的,背粮扛东西的,往返如织。陶宗旺将推车往粉粮市一放,擦了把汗,刚问了下行情,就见集头一阵大乱。一群地痞无赖,向卖东西的要钱,谁不给就先踢摊子后揍人。为头的是光州知府的妻侄,叫张奇,外号张刺猬。他一伙每次集上都要闹事,欺男霸女,见长有几分姿色的女子,拉着就走。这日他们几个来到一对母女俩卖鸡蛋的摊前,张刺猬贼眼味乱转:"哎哟!这小妮长得不错,看你长相,大爷不给你要钱了,走!跟大爷走一趟!"说后伸手就拉。那女子拼命喊救命。可是周围的人,敢怒不敢言语。有的还挑担要躲。因此集上一阵大乱。陶宗旺听到喊声和人们的议论,同邻摊说了声:"老兄,帮帮忙看下摊子,我去去就回!"说后大步走了过去。

  来到鸡蛋市,只见张刺猬正嘻皮笑脸拉那年轻女子。老太太跪在地上求饶:"求大爷饶命。俺孩她爹重病在身,家无分文,为给他抓药,只得挎来鸡蛋卖几个钱,你们放了我女儿吧,求求你们了!"边哭边磕头。

  还有几个地痞嘻笑着说:"答应了我们张大爷的美事,钱有的是!"还有一个说:"你娘俩都去,让我们共乐也好!"说后一阵大笑。

  老太婆死活抱住张刺猬的腿哭求,张刺猬猛踢一脚,老太婆当时鼻口出血一命身亡。

  陶宗旺看得分明,又听他们满嘴喷粪,立时气冲牛斗,大吼-声:"大胆贼子,光天化日之下,在众目睽睽之中,明目张胆调戏良家女子,打死人命,还有王法吗?"说后跳到几个地痞面-前,用手一推,几个地痞倒在地上。那张刺猬见来了这么一个打横的黑汉子,挥手一拳照陶宗旺面门打去。陶宗旺胳膊往上一担,随即飞起一脚,把张刺猬隔摊踢出老远。陶宗旺对女子说:"你别卖鸡蛋了,我这里有一两纹银,快快离开这里。"说后扔给她银两。几个地痞爬起抓篮子:"你想跑,没门!"

  陶宗旺一伸手抓住一个:"有事找爷爷我!"将一地痞推开,接着"啪、啪!"两拳,将几个地痞打倒。那女子飞快跑了。

  张刺猬爬起,一群打手将陶宗旺团团围住,嚎叫着:"快快捞家伙,将这贼子给我乱棍打死!"那伙泼皮,有的抽出短棍,有的捞过七节鞭,有的拔出腰刀。

  见此,街上乱成一锅粥:"不好了,出人命喽!快快跑啊!"人们向四外跑去。

  那伙泼皮里有个武术教头,名叫张五,仗着他会几路拳脚,来了个"窝里发炮",对准陶宗旺当胸一拳。陶宗旺眼疾手快,一闪身来了个"顺手牵羊",往外一挡,轻轻躲过。那张五又来了个"鹞子翻身"、"泰山压顶",双拳直向陶宗旺头上砸来。陶宗旺一个"金鸡独立",早站到一边。陶宗旺故意连让两招,没有还手。那张五认为陶宗旺心怯,力不从心,就又"啪"一拳打来。陶宗旺看得分明,把双拳一抱,先使了个"野马分黛、鬃",又来了个"老君护炉"、"啪、啪"直冲张五面门打去。那张五没见过这么快的拳,没有躲过,被一拳击中面门,立时倒地见了阎王。

  其余那些泼痞,见教头张五身亡,来了个窝狗战术。张刺猬嚎叫道:"都上!"十几条刀、枪一齐扎、劈过来。陶宗旺纵身一跳,蹿上二丈多高。身子一拧照张刺猬头上跺去,只听张刺猬惨叫一声,头被陶宗旺跺歪,腿一伸再也不会动弹了。陶宗旺捞过一柄大刀,如入无人之境。只听一阵嚎叫声,有的掉了脑袋,有的断了胳膊,有的被一劈两半。

  正在这时,州府衙门都头骑着高头大马,率一帮衙役来了,知府也随后到来。陶宗旺心里明白,一挥大刀直冲官兵队里。一阵刀劈冲到知府马前,一刀疾似闪电迅雷不及掩耳,将知府劈于马下。夺过那匹马,飞身骑上杀出一条血路,向光州西门冲去。那都头回过神来,陶宗旺早已离开光州。

  都头随后急追,追出二十余里,不见了陶宗旺踪影。只好悻悻而归,收尸去了。

  再说陶宗旺,一气跑到黄门山,投靠鸥鹏入了伙,竖起义旗造起反来。后来随大闹江州的晁盖、宋江义军上了梁山。

  陶宗旺卖粉条抱打不平,除恶霸杀知府的故事,至今还在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流传着哩。对此,后人赞道:

  宗旺光州遇不平,铲除恶霸人称颂;

  怎容世间魔怪横。千年万载赞扬声。

  古代民间故事:王英赶车

  北宋年问,单州府城北四十里有个王家庄,庄里有个小伙子王英。他长得敦敦实实,有把蛮力,赶车为生。练就一身好武艺,三四十人近他不得。深宅大院,抬脚就上,好似走平地一般。因他个儿矮小,江湖上的好友,给他送了个绰号叫"矮脚虎"。只因家贫,二十六七岁,还没娶上媳妇。

  春天的一日早晨,他赶车去单州,半路上遇到一位躺在路中动弹不得奄奄一息的病老汉。有一位十八九岁的姑娘守着哭。他们是讨饭的父女俩,老头儿因病,加上饿,就倒在路上无力动弹。王英见了,急忙向前探问,知道病因,便把老头儿背到车上,返回家中。求医看病,无奈医治无效。临咽气前,老人心里明白,虽然不能言语,却一手抓住王英,泪如雨下,又指指女儿,两眼一闭,脚一伸咽了气。

  王英帮助姑娘葬埋了老人。姑娘明白爹爹临死的心意,就直对王英说,愿与王英结为夫妻,白头到老。这姑娘生得倒也端正,起初因饥饿面色较黄,可是过了几个月,面色红润,显得美俊多了。王英还是外出赶车,又给妻子添了几件衣裳,妻子穿上新衣变成一位十分好看的俊媳妇了。人人夸王英交了好运。妻子又十分能干,家里料理得井井有条,日子过得十分和睦。

  再说离王家庄三里,有个张家庄,张家庄有个财主叫张得利。他有好地百顷,生有三个儿子。还雇着看家护院的,又请了教师教武艺,方圆十里八乡,人们都怕他三分。他三个儿子,一个比一个坏,今天到东庄抢个大闺女,明天到西村奸污人家的俊媳妇。人人恨他们,又都怕他们。有的将他们的恶迹告到县衙,反把原告当被告痛打四十大板。真是告状无门,报仇无路啊。他三个儿子中,最坏的要数老二,名叫张仁义,长得特别:蒜臼头,猪头猪脸,酒糟鼻子,蛤蟆嘴,老鼠眼,说起话来五音不全,瓮声瓮气;走起路来一甩一甩的,一个劲骂地不平;再看身材,不足五尺,真是难死画匠,气死木匠,愁死铁匠,难画、难描、难打又难刨。人长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却有一肚子坏水。他看上了王英的媳妇,因惧怕王英的武艺,不敢胡为。可是他想得人魔,吃饭无味,睡觉嫌床板垫子铺得薄,大骂佣人说想硌死他。他有个心腹叫张三,知道他的心病,对张仁义说:"少爷,你害了心病,孩儿能治。"说着用两手比了个"王"字。张仁义立时高兴道:"你能想个妙法,让少爷我得到手吗?"张三说:"少爷附耳过来。"张三说出一计,那张仁义一蹦腰高道:"好计,妙啊!"

  第二天,张三来到王英家,进门就喊:"王英在家吗?"王英从屋里走出道:"是张大管家呀!"那张三一揖道:"王大哥,我家老爷有批货在徐州,想雇你的车拉来,你要个价吧?"

  王英深知张家霸道,说道:"我车已租出去啦,就是不雇出,也不拉。别人给二两银子我干,就你东家给一百两也不干。"张三见王英说气话,假装不懂:"那好,给你一百五十两!"说着递过一百两银子,"那五十两回来给。"王英哭笑不得,王英妻见给这么多银子,比赶一年车还多,就说:"你就去拉呗!"王英白了妻子一眼,接过银子:"那好,我去拉,谁跟去?"张三说:"这里有封信,他们见信就让装货。""那我明天一早就去,几天拉来啊?"王英心里知道他们不会安什么好心肠,故意问了句。那张三说:"多少天拉来都中!"王英扭头对妻子说:"明天五更就走,早早做饭。"

  第二天中午,王英家大门一阵拍打声,王英妻问:"王英没在家,改日再来吧!"门外张三喊叫:"嫂子,昨日我忘你家一件东西。'没有啊!""我进去就能拿出。"王英妻道:"你进来找好啦!"说着走去开了门,一开门张仁义闯了进来,嘻皮笑脸道:"王英出门回不来啦!"王英妻一愣,张仁义向前抱住:"可想死我了。"他又摸又撕,王英妻大骂:"你这不知羞耻的东西,给我滚!"推了几推没推开!她大喊起来:"来人呀!"不管怎样喊,就是不见来人。张仁义道:"你喊好了,我的家丁都给咱俩护院了,谁敢来?跟我相好,'矮脚虎'好吧!"再喊,也无人来,无人答应。一天黑,王英回来了,他并没去拉货,而是碰到一些断道的,被他一阵鞭打,那些强盗纷纷逃跑了。他推门一看,见院里乱七八糟,一塌糊涂。一推门进去,见妻子吊死在梁头上,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下扑了过去,捞刀砍断绳索,摸摸身上还热。一阵推喊,没有任何反应。王英喊来了左邻右舍的叔叔婶婶,兄弟姐妹。几个婶婶哭着说:"是张仁义糟踏了她。我们劝了半天,她心平静了,我们刚回去一会儿呀!"王英道:"我若知道如此,说什么也不外出一步啊,只想到晚上可能出事,这事我昨日就看出来了!烦婶婶、叔叔、兄弟姐妹将我妻埋在我父母坟边,我走了!"捞一把大刀出了门,谁喊也不回。

  张老财家一天紧闭大门,前后都有护院,戒备森严。王英奔到大门外,乘月光看得明白,就悄悄来到一个墙角,在矮树丛里等候。天上飘来一块乌云,遮住了月光。他乘此时,一纵身上了院墙,观看院内无人,轻轻跳了下去。见上房灯光通明,他悄悄来到窗外,用舌尖舔破窗户纸。向里一看,见花白胡须的张财主,指着张仁义骂道:"多少好女子你都沾了,又看中那要饭花子,你们的好主意,派去截杀王英的,又让他揍得鼻青,他回家会完吗?"

  那张仁义说:"不怕,我还有一计,明天派张三进城,就说王英要谋反,让他不知不觉中死去!"

  "那王英能让县太爷抓吗?我看大祸要临头了,你……"

  "嘭!"的一声,门被王英一脚跺开:"让你们害人,霸人妻子!"王英喊着闯进房门,挥刀一扫,把张仁义劈为两半,张财主钻人床底。张仁义两个哥哥也被王英腰斩两截。王英用刀往床下一指:"你这老狗,伤害过多少人命!"张财主筛糠般道:"不干我事,犬子胡为,我管不住啊!'那你霸占人地,奸人妻子,逼死过多少人命,可是你所为?"

  "这!我知罪……"

  王英用刀往床下捅了几下,张老财再也没有吭一声。王英一阵大杀,武师听到院内喊叫声,正在提裤,被王英削去了脑袋。又将张老财三个儿媳和六个孙子,全部杀死。再看他自己,从头到脚如血洗一般,赶紧洗洗脸换上衣服,才离开张财主大院。从此逃到外乡,流落江湖。后随燕顺占据清风寨,最后上梁山,"替天行道"去了。民谣赞道:

  王英赶车救贫女,千里姻缘一线牵。

  地主恶霸生奸计,强把他妻来霸占。

  英雄识破计已晚,妻被逼死怒除奸。

猜你感兴趣

1.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故事

2.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

3.古代的民间传说故事

4.中国古代经典民间故事

古代民间故事

古代有很多有趣的故事,那你知道古代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古代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古代民间故事:郝思文与滚木礌石 郝山头是梁山主峰之一。它原先不叫这名,叫北翠峰,后来为啥又改名郝山头呢?说起它改名的故事,还得从宋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苗族的民间故事传说
    苗族的民间故事传说

    苗族族称古老,最早见于甲骨文中。那你知道苗族的民间故事传说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苗族的民间故事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苗族的

  • 端午的来历民间故事
    端午的来历民间故事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那你知道端午的来历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端午的来历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 苗族的民间故事
    苗族的民间故事

    苗族对一些巨形或奇形的自然物,往往认为是一种灵性的体现,因而对其顶礼膜拜,酒肉祭供。那你知道苗族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

  • 贵州苗族民间故事
    贵州苗族民间故事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那你知道贵州苗族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贵州苗族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10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