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学科>考古学>

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

时间: 其芳28 分享

  考古发掘,就是被考古人戏称为“挖土”。无论遗址还是墓葬的发掘,整个发掘过程就是一直在和土打交道,也就是将墓室、墓道或遗迹、遗物之外的填土清理走。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一

  曾侯乙墓

  1978年,湖北随州一公里处发现了一座战国前期的大型陵墓——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乐器、礼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以及漆木竹器,另外还有一些竹简,共计一万五千件。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个古墓出土了规模巨大、保存完好的古代打击乐器——曾候乙编钟(现藏武汉市的湖北省博物馆),这套编钟为青铜铸造,共65件,重2500多公斤,设计精巧,造型壮观。虽然在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但它的音质还是很好。编钟的出土令世界震惊,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曾候乙编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优秀结晶,它的出土填补了我国在考古学、音乐史和冶炼史上的许多空白,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此后,随州也因此而被人们称为“古乐之乡”。本书记载了曾侯乙墓的挖掘过程并展示了其中部分文物的图片。

  作者简介

  谭维四

  谭维四,1930年4月生于湖南长沙。1949年毕业于湖南长沙师范学校。1954年结业于北京大学全国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

  1952年始长期从事文物考古与博物馆工作历任湖北省文物考古队队长湖北省博物馆馆长、研究员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曾主持江陵楚都纪南城、江陵望山与沙冢楚墓、随县曾侯乙墓等重大考古发掘与研究。1979年主持曾侯乙编钟的研究与复制,获文化科技成果一等奖。1993年主编《曾侯乙墓文物艺术》,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合作编写的《曾侯乙墓》考古报告获 1999年中国社科院首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二等奖。

  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二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

  内容简介

  在你的社交范围内是否有在博物馆工作的友人,你是否见过他们眉飞色舞地谈论着种种感受,是否钦佩又神秘地向往过这份工作。

  你是否见过曾侯乙墓随葬的整套大型编钟、秦始皇陵大批兵马俑和铜车马、马王堆一号汉墓发现的两件仅重49克的轻薄透明的素纱禅衣、广州南越王墓内那座高大的错金漆屏……

  还有那许许多多隐藏在这些中华瑰宝后面的一幕幕动人的故事,有时是欣喜,有的是辛酸,以及那些撒下的血与泪。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窑藏》选择典型的发掘事例,由发掘主持人撰写考古发掘记,尽可能地将某处发掘全过程以及有助于了解此处古代的资料,如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等都包括进去。犹如亲历考古现场,让您感受前所未有的精神享受。

  作者简介

  夏名采:

  1941年出生,湖南生石门县人,土家族。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曾在山东省博物馆工作,现任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研究员。从事文物考古、文物研究、文物陈列等工作。主要论著有《营丘初探》、《新建博物馆及周围环境得艺术构思》、《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的艺术特色》、《青州龙兴寺出土背屏式佛教石造像艺术特色》、《青州龙兴寺出土背屏式佛教石造像分期初探》等。

  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三

  长沙马王堆汉墓

  内容简介

  我们选择典型的发掘事例,争取发掘主人持人的合作,请他们撰写老古的掘记,并证得他们的同意,尽可能地将某处发生过程以及有助于了解此处古代的资料,如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等都包括进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我们的愿望。现在,记事又记情的重大考古发掘记,与大家见面了。

  马王堆三座汉墓的发掘,时至今日,已三十多年了,回忆起当年参加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和研究,涉及的人和事太多了,而本书所记载的一些发掘情况,仅仅是笔者在参加三座汉墓的发掘和研究过程中,所能亲自参加和亲眼见到的一些事实。在写些书时,也曾尽量地做到全面地反映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和有关研究,我们参照了侯良、何介均、张惟民、周世荣、傅兴有等先生撰写的有关马王堆汉墓的发掘记回忆和研究文章,同时也参照了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发掘报告。

  作者简介

  熊传薪,1940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桃江县,1964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9月到湖南省博物馆工作,从事考古发掘、文物研究和文物博物馆管理四十余年。曾先后负责、主持和参加了长沙、益阳、常德等地从商周至宋元时期上千座古墓葬的发掘。特别是马王堆一、二、三号汉墓、响应澧、湘乡大型楚墓、长沙旬鼻咀一号汉墓和衡阳东汉墓的发掘;参与了石门皂市、宁乡炭河里等商代遗址和唐代沙窑遗址的发掘。先后参加了《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长沙马王堆二号、三号汉墓发掘报告》、《唐代长沙窑》、《中国青铜器》、《中国重大考古发现——马王堆汉墓发掘记》、《中国青铜器全集》第十卷等著作的编写。

  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四

  满城汉墓

  内容简介

  满城汉墓的发现,揭示了西汉时期诸侯王的墓葬结构和埋葬制度,为研究汉代冶炼、铸造、漆器、纺织等手工业和工艺美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刘胜墓全长约52米,最宽处约38米,最高处约7米,由墓道、车马房、库房、前堂和后室组成,窦绾墓和刘胜墓的形制大体相同。两墓的墓室庞大,随葬品豪华奢侈,共出土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等遗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著名器物。

  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五

  广汉三星堆

  内容简介

  三星堆是迄今我国发掘数量最多,形体最大古代青铜雕像群,是古代蜀文化的惊人发现。然而,人们可能不知道,在三星堆发现文物是从1929年开始的,是一个曾在县衙当过师爷的农民首先发现了玉器。上世纪30年代进行过考古发掘,此后,五六十年代都在该地进行过发掘。尽管每次发掘都有重要发现,但是,真正惊人的发现是在1986年,7月18日,当地农民在发掘过的地方取土时,发现玉器,告诉了在旁边正在进行发掘的考古人员,考古人员立即过去并布置了发掘,十天后,第一个惊人发现漏出来地面……

  作者简介

  陈显丹,1955年出生于成都市。毕业手四川大学考古专业。现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先后主持发掘过广汉三星堆遗址、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及广汉三国雒城城墙遗址等。   在国内外发表的主要论著有《广汉三星堆古遗址》、《三星堆一、二号坑发掘简报》、The Sacrificial Pits at Sanxingdui Their Nature and Date(英国)、On The Designation Money Tree(香港)、《四川古代文物概论》(日本)、《三星堆青铜器——四川巴蜀文化的灿烂证据》(台湾)、《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概况、初步分期——兼论“早蜀文化”的“特征及其发展》、《三星堆奥秘》等。其中《三星堆奥秘》一书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   先后应邀在英国伦敦大学、大英博物馆、剑桥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京都国际交流中心、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博物馆,美国西雅图博物馆、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台大学、台北故宫博物院、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艺术博物馆、新加波亚洲文明博物馆等处,就三星堆文化、古蜀王国的形成、巴蜀青铜器的分类及特点等问题举办了系列的专门讲座。

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

考古发掘,就是被考古人戏称为挖土。无论遗址还是墓葬的发掘,整个发掘过程就是一直在和土打交道,也就是将墓室、墓道或遗迹、遗物之外的填土清理走。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一 曾侯乙墓 197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中国著名考古大学排名
    中国著名考古大学排名

    考古学(Archaeology)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在中国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其他国家多从属于人类学,也有划归艺术史的。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

  •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死了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死了

    古学家致力于探索地球生物,他们在埃及,尤其是人类文化的起源,并以此对地球状况的发展方向和现存人类的发展方向做出合理化的预测。那么,你知道

  •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

    考古学家研究的对象是实物。主要是物质的遗存,或者说是遗物与遗迹而这些遗存应该是古代人类的活动遗留下来的。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

  • 中国最著名的考古学家
    中国最著名的考古学家

    考古学家的成长过程中受到了社会、国家、传统、学科的深刻影响,自身逐渐形成了一套思维模式以及独特的情感状态,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

29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