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中国历史>上古历史>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

时间: 淑贤744 分享

  大禹治水,是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希望对你有用!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

  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算起来,他还是黄帝的后代。他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之下,尧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边,对他们说:“各位大臣,如今水患当头,人民受尽了苦难,必须要把这大水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

  于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推举鲧。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暂且将治水的任务委任给鲧。

  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消极怠工,拿国家这一艰巨的任务当儿戏。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问题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舜也来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看谁能治退这水,大臣们都推荐禹,他们说:“禹虽然是鲧的儿子,但是比他的父亲德行能力都强多了,这个人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做事认认真真,生活也非常简朴。”舜并不因他是鲧的儿子,而轻视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他。

  大禹实在是一个贤良的人,他并不因舜处罚了他的父亲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他暗暗下定决心:“我的父亲因为没有治好水,而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职责啊!他哪里敢懈怠分毫。考虑到这一特殊的任务,舜又派伯益和后稷两位贤臣和他一道,协助他的工作。

  当时,大禹刚刚结婚才四天,他的妻子涂山氏是一位贤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洒泪和自己的恩爱妻子告别,就踏上了征程。

  禹带领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穷乡僻壤,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大禹感到自己的父亲没有完成治水的大业而空留遗憾,而在他的手上这任务一定要完成。他沿途看到无数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挣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离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泪,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都会向他献上最珍贵的东西,当然他不会收下这些东西,但是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实在太浓太浓,这也倍增了他的决心和信心。

  大禹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他吸取了父亲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训,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大禹每发现一个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个部落去发动群众来施工,每当水利工程开始的时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劳动,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

  他生活简朴,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里,吃得比一般百姓还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钱的,每当治理一处水患而缺少钱,他都亲自去争取。

  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过自己的家,听到小孩的哭声,那是他的妻子涂山氏刚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多么想回去亲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务艰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个大礼,眼里噙着泪水,骑马飞奔而走了。

  大禹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国分为九个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兖州、扬州、梁州、豫州、雍州、荆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个中国的山山水水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

  然后他治理山,经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荆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挝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华山、大别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往下流去,不至于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后,他就开始理通水脉,长江以北的大多数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迹。

  他治水讲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黄河上游的龙门山就是如此。龙门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将黄河水从甘肃的积石山引出,水被疏导到梁山时,不料被龙门山挡住了,过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觉得这地方非得凿开不可,但是诺大一个龙门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选择了一个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开了一个80步宽的口子,就将水引了过去。因为龙门太高了,许多逆水而上的鱼到了这里,就游不过去了。许多鱼拼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极少数的鱼能够跳过去,这就是我们后人所说的“鲤鱼跳龙门”,据说只要能跳龙门,马上鱼就变成了一条龙在空中飞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时间,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驯服服地平缓地向东流去,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后代人们感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庙筑殿,尊他为“禹神”,我们的整个中国也被称为“禹域”,也就是说,这里是大禹曾经治理过的地方。

  大禹的简介

  禹又名文命,字高密,相传生在西羌(今甘肃、宁夏、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后随父迁徙于崇(今河南登封附近),父亲是鲧(ɡǔn),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同时也是奴隶社会的创建者。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尧就让禹的父亲鲧去治水。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改变了他父亲用堤坝挡水的做法,而是通过开渠排水、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当时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他四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因此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经过十三年的努力,他终于取得了成功

  在治理水患的同时,大禹还积极指导人们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兴水上运输,重建家园。史书记载,洪水退去后,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他带领人们在田间修起条条沟渠,引水灌溉,种植粟、黍、豆、麻等农作物,还让人们在地势低洼的地方种植水稻。大禹为当时农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难怪孔子对禹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孔子认为禹王的功德是无可非议的:禹自己饮食菲薄,然而祭祀的祭品却非常丰富,这是至孝;平常他只穿粗恶的衣服,然而朝衣则讲究华美,这是恭敬群臣;他不注重自己的宫室,所以宫室很简陋,却尽力来为农民修建沟渠,以利农田,这是厚爱百姓。孔子说了这些事实以后,再次夸赞“禹,吾无间然矣”。

  公元前2070年,舜正式把天子位禅让给禹。禹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称为夏历,又收取天下的铜,铸成了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由于禹在治水中的功绩,提高了部落联盟首领的威信和权力。传说禹年老的时候,曾经到东方视察,并且在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召集许多部落的首领。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有一个叫做防风氏的部落首领缺席,禹认为怠慢了他的命令,把防风氏斩首。这说明,那时候的禹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副其实的国王了。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即位,打破了禅让制度,开创了子继父位的世袭王朝制度。

  大禹起源

  分别有西戎说和东夷说。随着一些考古活动如喇家遗址的发现,西戎说渐占上风。

  不朽功绩

  夏禹王是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历史人物。他的重大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发展国家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结束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夏禹王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代替原始社会,以文明时代社会代替野蛮时代社会,推动中国帝王室历史沿革发展。

  大禹的生平介绍

  早期生活

  自黄帝轩辕氏至禹,共八世:禹的父亲鲧,鲧的五世祖叫颛顼,颛顼的父亲叫昌意,昌意是黄帝与嫘祖的次子。禹的父亲鲧被封在汶山石纽地区(今四川北川县),母亲是有莘氏之女,名叫女志,也叫女嬉。禹幼年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中原。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即中岳嵩山)。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接着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之事。

  治理洪水

  禹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治水失败的原因。禹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用水利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禹亲自率领老百姓餐风露宿,整天泡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禹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精神,经过了十三年治理,终于取得了成功,消除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大禹整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夏禹王登天子之位,并以自己的封国夏为天下之号,宣告夏王朝(夏朝)正式建立。禹王之子启是夏朝王太子。

  大禹

  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量测仪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他与涂山氏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都不敢进家门。第三次经过家乡的时候,其子启正被母亲抱在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因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皆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帝夏禹王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朝政教。

  受禅即位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夏地的一个小邑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王。诸侯的拥戴下,五十三岁的禹王正式即王位,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称为夏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又收取天下的铜,铸成了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说苑》记载大禹“卑小宫室,损薄饮食,土阶三等,衣裳细布。”禹在位的第十五年,其子启继夏朝天子位,享年六十八岁。于是,中国历史上王位的禅让制就被废除了,从此以后,开始了家属世袭制。这也便是我国夏王朝的开始。

  
看过“大禹治水的故事”的人还看了:

1.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

2.大禹治水故事心得体会3篇

3.经典神话故事:大禹治水

4.大禹治水的故事读书笔记

5.大禹治水的童话故事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

大禹治水,是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希望对你有用!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 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算起来,他还是黄帝的后代。他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女娲补天的经典神话故事
    女娲补天的经典神话故事

    女娲补天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女娲补天的故事,希望对你有

  • 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盘古开天是中国的民间传说,最早见于三国时代吴国徐整著的《三五历纪》。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盘古开天的故事,希望对你有用! 盘古开天

  • 精卫是谁的女儿
    精卫是谁的女儿

    精卫填海这个故事我们都听说过,很多人都问精卫是谁的女儿,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说说精卫是谁的女儿,供大家阅读! 精卫是谁的女儿 炎帝女儿 女娃,

  • 燧人钻木取火的传说故事
    燧人钻木取火的传说故事

    燧人氏取火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之一。传说在一万多年前,燧人氏在燧明国发明了钻木取火,开启了华夏文明的起源。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燧人

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