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资讯>历史记录>

河北清河考古新发现

时间: 穗嘉23 分享

  清河西汉古城遗址 又称朱房村古城遗址。关于河北清河考古新发现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河北清河考古新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河北清河考古新发现之基本内容

  清河西汉古城遗址又称朱房村古城遗址。位于清河镇西2里多的朱房村西,是汉代军事城镇遗址。面积约l平方公里。这里有一高台地,西面和南面各保存着一段土围墙,最高处约5米,南壁残存长150米,西壁残存长115米,用板筑成,板著孔仍存。出土的铁农具有:锄、铲、 斧、楼犁等;铁兵器有:剑、戟、刀等,以及一个铜剑头;钱币有:“半两”、“三铢”、“五铢”、“货布”、“货泉”,以及铸钱用的钱范。两枚铜印,一枚是子母印,子印已失,母印刻有“刘允印信”4字;一枚是普通龟钮印,上刻“王尚私印”4 字。城的东北角有十几座古井,井圈用陶土烧成,外壁印有绳纹,内壁为卷云纹,一节节镶接埋藏在地内,井底有高领罐、五铢钱等。与白云观、陶然亭等汉代古井井圈相 同。城内散有大量汉代筒瓦、板瓦和瓦当,瓦当上有卷云 纹、?字纹和“千秋万岁”的篆体字,地下埋有整行的墙基 和房基。1955年和1958年又先后试掘两次,在城墙夯土内发现有红陶瓮、粗把豆和同足等,属战国时代的典型器 物。城内地层分为两个主要层次,上层为唐、辽遗物,下层为两汉遗物。古城西北角外,是汉代墓葬区,其中有一个大型汉代跨室墓,分前、中、后、左、右五室,曾被盗过,残存的殉葬品有陶器和漆器多种,均系专用培葬的冥器。

  河北清河考古新发现之游记

  紧邻清河西汉古城遗址(因遗址仅存西南角数十米一段,且地处朱房村的西头,邻近清华园开往南口的火车道,越过火车道就是中国体育大学的校区,是个被遗忘的死角,很少为人所知,已淡出人们之视线)。20 世纪90 年代初,我单位盖成品库,在挖地基时出土一枚"半两"钱,被我单位小韩拣到,因他不认识此钱为何年代钱,找我鉴定。我一看便知是东汉"半两"钱,这种钱币并不稀罕,当时1元钱便可买到, 因小韩不集钱币, 顺手送给了我。钱币很薄,"半两"二字极为规范, 只是在"半"字的右上方缺少了一点。

  这枚东汉" 半两"的正面与背面都有层质地极为坚硬的铜锈,倘若在三十倍放大镜下观看,这层铜锈异常精美与坚硬,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年轮",这种"年轮"是极为紧密坚硬的,用手抠是绝对抠不掉的。这枚"汉半两"比起"秦半两",重量相差甚远,东汉半两做得如此之小,可以看出东汉钱贬值得相当厉害。这枚东汉半两的出土说明清河早在汉代已十分发达,是蓟城与居庸南口古城中间的咽喉城镇,军事地位、政治地位均十分重要。

  我很早就关注此城,并收集此城资料。关于此城资料我收集到最早的是1962 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队编的《北京名胜古迹》中苏天钧先生写的《清河古城遗址》一文,还收集到其他一些关于清河古城的资料,如奥林匹克出版社出版的《北京百科全书》涉及到"清河古城遗址"的资料可以说都是以苏天钧先生写的《清河古城遗址》为蓝本编写的,苏天钧先生所写《清河古城遗址》为最具权威的第一手资料,为飨读者,引缀如下:

  1953 年开始,清河砖窑厂在这土围的范围内取土,发现了大量的陶片和一部分铜器和铁器,当时经文物部门调查研究确认这座土围是汉代的一座城镇,面积约一平方里,在地下堆积的文化层次中,铁农具有锄、铲、斧、耧犁等多种。铁兵器有剑、戟、刀等,另外还有铜剑头一个。出土的钱币有"半两""三铢""五铢""货布""货泉"以及铸钱用的钱范,由此推测在这个城内可能有铸钱的作坊。靠近城的东南角,发现铜印两颗,一个子母印,子印已失落,母印刻"刘允印信"四字。一个是普通的龟钮印,上刻"王尚私印"四字。城的东北角,有古井十几座,这些井是用陶土烧成的陶井圈,井圈外壁印有绳纹,内壁为卷云纹,一节节镶接埋藏在地内,井底中发现有高领罐及五铢钱等等。这样的井圈在北京白云观、陶然亭等地都有发现,可以确定为汉代井圈。在建筑遗迹上城内遍地皆是,地上面分散着有大量的汉代筒瓦、板瓦和瓦当,瓦当上的花纹有卷云纹、卍字花纹和"千秋万岁"的篆体字,地下埋有整行的墙基和房基,根据砖的尺寸和花纹,可以判断出为汉代的建筑基址遗迹。上述这些情况,初步能够证实这座古城的年代是汉代的,但是这座古城的上限究竟是什么时候还不敢确定, 因此在55 年和58年先后又试掘两次,以便找出年代的根据,这两次的试掘比较成功,一方面是开掘城墙豁口,看看城墙内的包含物,一方面在平地上开掘探沟,来解决地层的相互关系,两方面相互印证,古城的年代就不难解决了。在城墙夯土内所包含的陶片,有红陶瓮、粗把豆和鬲足等等,这些都属于北方战国时代典型的器物,没有发现一件是汉代的,在探沟地层中,可以分作两个主要的层次,上层为唐、辽,下层为两汉的遗物,这些都与地面上所暴露出来的陶片大体相同,由以上材料证实,这座古城的使用年代,上限为西汉初,下限为唐、辽。至于荒废的年代,由于材料的限制,还不能作出最后的肯定。古城外西北角,是汉代墓葬区,其中有一个大型的汉代砖室墓,分前、中、后、左、右五室,在发掘过程中,发现是被盗过的,残存的殉葬品,有陶器和漆器多种,这些东西都是专用埋葬的冥器(即实物模型)。由墓葬规模上来看,也是一个较大的统治者的墓葬。按古城不过一平方里,为什么在这里发现有大量的兵器呢?由地理位置来说,北京蓟城当时为华北平原北部的门户,西汉统治者无论是对外扩张或镇压人民,都需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那么围绕蓟城的周围,建立一些小的军事城镇,作为军屯是很可能的,朱房古城北临南口,南接蓟城,所处位置非常重要,因此如果把这座小城推测为军事城镇,出入是不会很大的。

  据我单位同志(原清河生产队农转工到我厂)讲:此地(指此城)耕种时经常有陶罐残片、瓦砾出土,偶尔也有完整陶罐出土,多被社员砸碎弃之。此城距离我单位近在咫尺,可以说单位围墙外就属此城范围。

  大概是在70 年代,我单位的配电室附近发现一件青铜犁,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放置在工具柜中,不知被谁拿走。青铜犁起码要追溯到汉代以前,可见清河地区除了有汉代作为军事防御的古城,而且还有当时发达的农业。

  20 世纪末,我曾多次到此城考察,并拍下一些照片,不外乎是想向更多的人们介绍此城,然而关于此城的资料太少了。《郑振铎美术文集》中有《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讲到:

  北京清河镇最近出土了汉墓的陶屋二座,每座竟亦有三层或四层。这些遗物虽都是属于东汉时代的,但亦可使我们得到些西汉的建筑规制的印象。它们都是封建地主们或官僚们的居室,属于帝王的建筑,一定是更为弘丽伟大。后人所写的《汉宫春晓图》一类的图画,虽出于想象,但大体上汉代的宫殿是会有那种离宫别馆,弥山跨谷的规模。在这些描写汉代建筑的图画,雕刻或'模型'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建筑的雏形,已经大体具备了。屋顶、屋脊、斗拱、楼阁,乃至楼梯等构造和后代的相差并不甚远。中国民族形式的建筑,在这时候已经奠定下来。最下一层一定是庖厨或储物的所在,第二、三层才是起居宴饮的地方。后代的建筑不大重视楼房,他们不想向高处发展。这一点和汉代的建筑的作风不同的。

  这两件汉代陶屋,我曾在博物馆参观时见到,因为出土于清河,倍感亲切,印象非常深。

  陈桥驿先生主编《中国六大古都》一书中,侯仁之、金涛先生介绍了六大古都之一的"北京",提及西汉中期关于铁的应用时谈到了清河汉代古城:"到了西汉中期,由于铁质农具广泛使用,大量土地被开垦,蓟城(北京汉时之称谓)的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手工业生产也相当发达。汉代在涿郡、渔阳(今北京密云县境内)都设有铁官。北京清河镇汉代古城中发现有冶铁遗址,出土了大批铁器,说明当时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发达。"这是关于清河西汉古城少之又少的研究,清河古城出土的大量铁器,能够例证中国在西汉中期冶铁技术已经相当进步,仅此一点就可以说明,清河古城保护之必要。

  在我考察此城的过程中,发现当地民众保护古城的意识淡薄,古城破坏严重,古城墙遗址逐渐缩小。虽然1999 年海淀区将此遗址作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牌说明;2001 年7 月12 日北京市将此遗址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立牌"清河汉城遗址"。但遗址远远没有获得足够的保护,两千年清河古城在哀叹!如此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址何时才能够得到起码的尊重与保护?我拭目以待!

河北清河考古新发现

清河西汉古城遗址 又称朱房村古城遗址。关于河北清河考古新发现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河北清河考古新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河北清河考古新发现之基本内容 清河西汉古城遗址又称朱房村古城遗址。位于清河镇西2里多的朱房村西,是汉代军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汉代长沙国考古发现与研究
    汉代长沙国考古发现与研究

    《汉代长沙国考古发现与研究》首要问题是全面、系统地介绍通过考古工作发现的长沙国遗存;其次应全面总结长沙国研究成果;再次应透析考古资料,结合

  • 海昏侯墓考古发现
    海昏侯墓考古发现

    海昏侯墓是刘贺的陵墓。关于海昏侯墓考古发现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昏侯墓考古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海昏侯墓考古发现之简

  • 海昏侯大墓考古发现现场之三
    海昏侯大墓考古发现现场之三

    海昏侯墓的挖掘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关于海昏侯大墓考古发现现场之三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昏侯大墓考古发现现场之三,

  • 海昏侯大墓考古发现场六
    海昏侯大墓考古发现场六

    海昏侯墓的挖掘工作一直在紧张地进行中。关于海昏侯大墓考古发现场六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昏侯大墓考古发现场六,希望对大家有

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