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工商管理>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论文范文的精选

时间: 诗琪1201 分享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整合的关于管理理论的一些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浏览,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日本福岛核泄露危机看电力企业危机管理体系构建

  一、福岛核泄露危机始末。

  东京时间 2011 年 3 月 11 日 14 点46 分,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 9.0 级地震随后引发高达 14 米海啸。地震促使四座发电厂的 11 个核反应堆进入紧急停堆的操作,其中大部分顺利地在几天之后进入冷停机状态。最终,福岛第一电厂的六台机组中的四台发生爆炸,造成周边地区辐射量超标,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由于负责电厂运营的东京电力公司危机管理意识不强,内部管理不善,东电将面临破产。

  然而,对于该电厂的运营商东京电力公司(下称:东电)来说,地震引发核泄露造成的伤害远不止于此:东电股价在 4 月 5 日收盘报 362 日元 / 股,仅为 3 月 10 日地震前股价(2121 日元 /股)的 17%,市值蒸发愈八成,创下 1951年 12 月上市以来的最低值;与此同时,据有关权威机构估算,本次事件造成的赔偿和事故处理费用合计约 10万亿日元,大大超过东电的净资产额,如果不采取行动,东电将面临破产。不容质疑,这场地震带来的危机超出了东电的预料,如处理不当,将导致企业倒闭。

  二、福岛核泄露危机的演变。

  外因和内因是造成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企业危机的存在也是如此。导致危机主要有两个诱因: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管理不善,福岛核泄露危机也不能幸免,加上社会传播因素,使得这场危机愈演愈烈。

  (一)外部环境变化。

  这场危机的外部原因是 9 级地震以及由地震引发的 14 米海啸,这类自然灾害的发生,必然会对社会企业造成一定的伤害,但导致危机不断扩大、愈演愈烈的原因,正是东电内部管理不善。

  (二)东电的内部管理。

  从东电内部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本次核泄露危机,从发生的顺序上,主要是通过以下四步不断升级的:

  1、紧急停堆。

  地震发生后,正在运行中的 1~3 号反应堆自动停堆,但还是出了一个错:

  本应将控制棒插入反应堆吸收中子以降低链式反应,但第二天上午才被人发现,有一根控制棒卡住了,没有插入,导致反应堆堆芯内有一处温度过高。福岛核电站的部分机组已服役 40 年,出现了一系列老化的迹象,但最后东电仍然决定为其“延寿”20 年,并没有对其中主要设施进行更新。

  2、冷却失灵。

  反应堆停止工作后,自身的电力供应就停止了,因此需要用到备用冷却系统,大概 3 天能冷却下来。更大的麻烦还在后面,备用冷却系统被高达 14 米的海啸冲毁,但在此之前备用冷却系统也已失效。东电在 2007 年提交给政府的报告中承认,其自 1977 年对其下属三个核电站的 199 次定期检查中,存在篡改数据和隐瞒安全隐患的行为,其中就包括造成本次事故中的备用冷却系统失灵问题,但东电一直通过做假的方法骗过了安全检查部门。而且,东电没能在第一时间发布福岛核电站冷却系统失灵的消息,让民众了解情况。尽管事后东电将责任推卸给无法预料的 14米海啸这样的不可抗力上,仍不能平息民怨。

  3、机组爆炸。

  在没有电力驱动冷却系统的情况下,反应容器中的冷却水会被持续加热,水逐渐变为水蒸气,并使容器中的压力持续增加,最终导致的后果可能是容器爆炸。3 月 12 日 15 点 36 分,1 号堆发生了氢气爆炸。东电没有迅速向政府报告;随后通过核能专家解释氢气来源,称不存在放射元素,以安抚民众,后来迫于西方媒体压力承认存在氢气意味着锆锡合金的完整性已被损害。东电的公信力再一次降低。

  4、注水放气。

  在冷却系统失效之后,东电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实际上是两个:一个是注入海水降温,一个是放气减压。这些虽然都是无奈之举,但必定会增加周围环境放射物含量,危害社会。

  由于东电在这次危机中被暴露出太多的谎言,以至于日本灾民断然拒绝东京电力的任何道歉和谢罪,连其董事长亲自到灾民家下跪也无补于事,民众要求彻底追究责任。东电的信誉也跌至谷底,投资者对其预期下降,股价接连下挫。

  接连四步的演变,使东电的核危机不断扩大,最终一发不可收拾,究其原因,是本次事件中,东电危机管理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

  (一)危机的概念及特点。

  美国学者巴顿认为,危机是“一个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较大变动性的事件,这种事件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在《韦氏词典》中,危机被解释为“转化与恶化的分水岭”,是关键性和决定性的时刻。市场风云变幻莫测,企业在经营时刻遇到危机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和平常的现象。危机具有以下特点:

  1、突然爆发性。潜伏期长的危机可能难以被人发现,但爆发之时同样让人始料未及。正如本次危机一样,地震海啸接连发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极大的混乱和惊恐。

  2、连锁反应性。危机的形态不断扩展,一个因素连接另一个因素,不断扩展,使企业的内外环境迅速发生重大变化。本次危机事件一件接着一件,最终可能导致东电破产。

  3、高速传播性。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多样,事情发生后,事情会在短期内快速传播,引起轰动,使用欺瞒的方法往往欲盖弥彰,如同蝴蝶效应一般。正如核泄露危机发生后,也许未等东电反应,已经传遍全球。

  4、严重破坏性。由于危机具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特点,会给企业造成经济上甚至名誉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造成混乱和恐慌,严重者更是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次事故的发展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二 ) 危 机 管理生命周期理论和危机管理的 PPRR 理论。

  斯蒂文·芬克在 1986 年提出了关于企业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将企业危机分为四个时期,即潜伏期、爆发期、蔓延期、恢复期四个阶段。PPRR 理论是危机管理体系构建应用比较广的理论,由危机管理四个阶段的工作组成,分别是危机前预防、危机准备、危机爆发的行动和危机后恢复,注重分析每个阶段的特点及处理方式。表 1 是笔者对两个理论的认识与结合。

  四、电力企业构建危机管理体系的启示。

  电力企业承担着保障电力供应,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保护生态环境等责任;危机会以出其不意掩其不备之态随时发生,除了要应对危机本身外,企业应在平常做好危机管理,构建危机管理体系,防患于未然。尽管各国电力体制不同,但电力系统在一国中的地位及作用都大同小异。下面,将以PPRR 理论为主线,浅谈一下电力企业危机管理体系构建。

  (一)危机前预防。

  俗话说“预防胜于治疗”,不发生危机永远是最高明的危机管理手段。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在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好预防:

  1、制定制度和预案。企业得以顺利运行,一系列符合自身和时代特点的制度必不可少。另外,做到居安思危,制定预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了解企业所处的宏微观环境,以及针对不同的状况作出应对设想,一旦危机真正来临,预案应对实际操作有指导作用。

  2、做好设备检修工作。电力企业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企业,电力设施多以原值高、使用期长为特点。当设备老化时,及时做好检修及更换工作,保持设备在最佳状态运行,这也有利于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东电的危机,很大程度是因为没有及时更换备用冷却系统引起的。

  3、塑造责任的文化理念。电力企业在促进社会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多数国家中都以国有或者垄断的形式存在。企业的存在就需要对社会承担责任,同时要有危机意识,保障电力供应,这些都需要企业对员工自上而下的宣贯。东电没有在承担责任和自身经济利益上做正确衡量,最终导致危机发生。

  (二)危机准备。

  在危机的准备阶段,就是在制定系列危机识别体系以及危机预警机制,以便在危机爆发时刻临危不乱,能马上辨别危机类型、影响范围,以便迅速采取行动,做好部署安排。电力企业涉及众多相关利益者,一旦发生危机影响面较大,需要做好相关准备。

  1、危机识别体系。发生怎样的事情算是企业危机?怎样才能提前监控出可能发生的危机?这些都是识别体系需要考虑的问题。电力供应的特点是发、输、配同步进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不协调,最终影响用户的利益。因此,电力企业危机管理架构需要制定危机识别体系,从事物的现象判断危机的本质,包括是否危机以及危机的类型。比如 2011 初年冰雪凝冻灾害袭击我国南方,电网企业在发现持续低温小雨、线路覆冰现象后,迅速识别危机,并采取措施进行线路融冰,很好地防止倒塔等大型危机发生。

  同时,需要有舆情监控体系,用于针对社会舆论判断危机的类型,以便做好后续工作。

  2、危机预警制度。识别危机后,需要根据不同类型及影响范围,确定危机等级,并通告全系统相关单位,参照统一标准执行。

  (三)危机爆发的行动。

  如果说前面两个“P”是危机管理的铺垫,这个“R”是危机管理最可见成效的步骤,同时也是使危机发展两级分化的关键因素。在危机中,对事件做出合适的举动是危机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

  就电力企业而言,危机爆发后,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事态,避免蔓延。首先应将注意力关注到危机本身,尽快处理危机造成的危害,并将损害降到最低,同时避免进一步蔓延。电力企业资产货值大、服务范围广,若发生危机,影响范围一般较广,因此需要及时控制事态,避免危机蔓延。以本次核泄露危机为例,在备用冷却失灵后,东电尝试调用发电机和冷却系统,企图避免危机蔓延,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调来的设备不匹配,无法开展冷却工作,危机因此不断扩大。

  2、制定措施,保证执行。危机发生后,应针对危机的性质和类型,准确把握危机处理的原则和目标,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可以细化每一步骤的工作和目标,并保证在危机的发展过程中充足的人、财、物,以便合理安排时间和处理日程,保证可以灵活调整,做到有条不紊。同时,成立危机处理小组,承担处理方案的执行责任。

  3、加强沟通,把握权威。电力企业大多属于垄断企业,关系国计民生,有众多相关利益者。若沟通不当,将引起严重的后续危机。本次事件中,东电未能第一时间发布核电站冷却系统失灵的消息;一号机组厂房爆炸后,没有迅速向政府报告,这两个关键节点的延误,为东电在后续危机处理上带来巨大代价。危机管理中,有一个“3T”原则,即危机处理时要把握信息发布时间、态度和途径。第一,提供独家权威线索,强调组织牢牢掌握信息发布主动权,不可留有被别人凭空臆造甚至恶意中伤的机会;第二,尽快说出情况,强调危机处理时组织应反映迅速,以最快速度发布信息,并且及时更新以缓和媒体及民众的好奇或者焦虑心理;第三,全面解释问题,强调信息发布需全面、真实、真诚,不得遮遮掩掩有所隐瞒,给人想象猜测的空间。

  (四)恢复。

  1、注重善后。危机恢复主要是危机过后的修复与重建工作,包括恢复“有形”和修复“无形”。要注意恢复有形资产,使之具备危机前或计划中的功能;关注当事人或其家属的情况,提供及时协助。注意无形资产的修复,比如弥补企业的品牌及声誉;修复与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关系;以及探究原因,做好总结,避免重蹈覆辙,发挥长效机制等。

  东电在本次危机后,需要花较大精力解决其“信任危机”,重新获取政府和公众的支持。

  2、把握“危”“机”。有些企业在危机爆发后,会显得措手不及,最终严重损害企业的利益和形象;有的企业能顺利度过危机,甚至赢得声誉。把危机抑制住,把握机遇甚至创造机遇,使企业获得新的发展,这才是危机管理的目的所在。危机在没有预料的情况下发生了,但巧妙地处理危机,说不定能为企业获得更多资源和声誉。尽管目前在东电的案例上没有看出,但是电力企业在危机管理构架上应该注重这一点,将危机化解并转化为良机。

  危机管理是一个很广泛的议题,应时刻修正危机管理架构,使之更符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

  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摘要: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 但是由于科技型小微企业本身发展的很晚,这类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着受重视程度不够、抵御风险能力较低、融资难、企业负担重、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 必须从不同的层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帮助科技型小微企业克服种种困难,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企业;对策。

  十八大报告提出 “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科技创新最为活跃和最具潜力的群体,激发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活力,对提高区域创新水平,支撑经济发展,深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 由科技人员创办,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科学研究、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简而言之,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创新为使命和生存手段的企业。

  科技型小微企业一般趋向小型化,从业人员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在 50~150 人左右。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从业人员结构多以科技人员为主体,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 30%,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区,科技人员超过50%,直接从事研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 10%以上 ;技术领域涉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企业以高新技术产品的设计、研制、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产品的技术附加值高于传统产业,研发投入比例较高,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 3%。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科技创新最为活跃和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群体,是市场经济的率先探索者和实践者。 企业从初创期开始,始终坚持生产与科技紧密结合,发展与创新同步前行的理念。

  二、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普遍的现象,但是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来说,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特点使得其融资更是难上加难。自 2009 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使得本来就举步维艰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更加雪上加霜,该类企业总体运行事态下滑,经济总量减少,吸纳的就业人数也下降。总之,科技型小微企业面临很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受重视程度不够,社会和政府对其关注度不高。 无论是社会还是政府,长期以来都只是重视大企业的发展,认为大企业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政府政策的制定往往就倾向于大企业的发展。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发展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缺乏特定的服务机构为其提供充足的资源,而这些小微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联系又很少,造成了更多的信息不对称,沟通不顺畅,使得这类企业发展艰难。

  二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营业状况不容乐观,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低。 大多数的小微企业规模很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弱。 2009年金融危机的到来给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障碍,面对危机,小微企业自身不能够有力的面对,再加上本身很小的规模和不规范的管理方法,导致很多的小微企业倒闭,科技型小微企业也难逃一劫。

  三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往往集中体现在轻资产的特点以及缺乏抵押物上。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除了自有的有限资金外主要靠银行间接融资。 但是由于科技型小微企业除了知识产权和技术之外,缺乏抵押物作为担保来进行融资,因此各个大银行的贷款主要流向了具有强大资产抵押担保的大型企业,造成了科技型小微企业因为长期得不到所需资金,形成融资难的局面,阻碍了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四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负担重。 据了解,小微企业需要交纳各种税金,并且很多都和大企业适用相同的税率,还要交纳各种各样的费用,一些小企业反映,如果把各种隐性的、显性的税加在一起,企业的平均税负会在 40%以上。 在《福布斯》发表的 2009 年度“税负痛苦指数”中,中国的宏观税收负担指数位居全球第二。即使是将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因素考虑在内,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的税费也要高出 2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重的税收负担也是阻碍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原因。

  三、我国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对策。

  首先,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战略高度重视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政府应该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到科技型小微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全民就业、推动创新、加快经济转型、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鼓励并且全力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制定一些优惠扶持政策,加快结构调整,培育一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专精特新”型产品(技术)项目等。

  其次,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低的问题,一方面,政府可以给科技型小微型企业提供及时的信息,避免风险来临时的不可预知性;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制定政策,建立起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风险补偿机制,减少因为风险引起的一些企业朝建夕倒的现象。

  再次,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各类银行可以发挥其作用,可以借鉴建设银行天津分行推出的“助保贷”援助小微企业措施,北京分行推出“科技通”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措施,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向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一对接、二优惠、三服务”的“套餐”服务措施,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张江模式”等。 在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时把企业手中的无形资产, 比如知识产权、商标、股权甚至于企业信用作为一种质押物;建立专门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信贷银行, 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多方力量参与的、操作方式便捷的、业务品种齐全的信用服务体系,为小微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融资支撑平台。

  最后,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负担重的问题,责任重在政府。政府要把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结构性减税、免税的对象,坚持对该类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科技型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更主要的是提高所得说的起征点等。 还要清理对科技型小微企业不合理的乱收费现象,降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社会保险费等。

  四、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展望。

  1.以孵化器为平台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

  孵化器是一种新生事物,它是在支持小微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的孵化器是专门为科技型或者知识型创业企业提供服务的,直到这些企业能够成功的打入市场。 孵化器在中国也叫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新创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等提供物理空间、基础设施和一系列的服务,从而提高这些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的成功率,支持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从孵化器诞生以来, 它成功的支持和扶持了世界上 21 世纪 50%以上高新技术龙头企业。美国硅谷的孵化器经验证明:政府、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孵化器四位一体,终极目标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孵化器是企业发展的平台,大学(科研院所)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根基,政府是企业发展的推手。 天津高新区在遵循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初创、成长与壮大在全国高新区创造性提出了“三级孵化”的理念。经过十多年三级孵化的创新与实践,成功构建起了高新区从孵化器到产业化基地的完整的成果孵化体系,为天津高新区打造成为区域自主创新高地与实现内生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和可靠的保证。

  科技孵化器的建设对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它作为研发和产业化关键环节,在我国创新体系建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要以孵化器为平台,推动自身的发展,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2.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

  产业集聚是一种发生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的经济过程或现象,之所以会形成产业集聚,是因为产业集聚具有很多的优势,在产业集聚区可以获得便捷的信息传递和服务、利用特定地理区域内密集化的专业化劳动力和技术、享受最优的区域政策、帮助企业融入有利于企业快速成长的制度和人文环境等,科技型小微企业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无疑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助推作用。

  因此,政府应该积极支持和引导各类科技资源共同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培育扶持一大批市场竞争力强、自身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群,形成科技型小微企业集聚区,使得这些企业能够共享资源,共享优惠政策。努力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发挥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夯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

  3.以科技金融为支撑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

  各地商业银行要全面加快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引导金融机构从金融产品、担保方式、审批流程三方面入手,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助力科技型小微企业快速发展。

  典型的例子是交行苏州分行创建“科技+金融”的“苏州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评价。交行苏州分行在实践中进一步进行体制和机制的创新,通过升级科技支行,创新设立准事业部制的分行一级经营部门--科技金融部, 提升了科技金融在全市范围的覆盖力度。科技金融部执行“三专四化”的经营方针,即“专业平台、专属服务、专注科技”和“独立化运营模式、专业化服务团队、多样化创新产品、市场化激励手段。 ”科技金融部就要在专营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的基础上,做出特色,做成品牌。人行江苏建湖县支行积极推动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加强业务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着力构建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加速成长,促进建湖经济的创新驱动发展。

  有大量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 各地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以科技和金融的结合为支撑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最棘手的贷款问题,全力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012 年 政 府 报 告 中 的 “ 科 技 热 词 ” [J]. 今 日 科 苑 ,2012,(06):17-19.

  [2]国发〔2009〕36 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管理理论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公司管理论文范文

2.基层管理论文范文

3.行政管理论文完整范文

4.五种经典时间管理理论

5.经济管理学毕业论文

4067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