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财务管理>财务控制>

有关于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论文(2)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有关于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论文篇2

  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摘 要:单位内部控制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要求也日益深刻,并希望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从而提高管理质量。

  关键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单位内部控制是由单位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通过内部控制达到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维护资产安全,提高信息报告质量,提高经营效率、效果,最终实现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终极目标。内控制度是为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则居于整个内控制度的重要地位,是围绕财务工作展开地,以最终保证财务安全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的一系列制度规范的总和。

  对内部会计控制的不断探索是企业适应各种内外部环境变化,应对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的过程,也是其理论基础、目标观念、服务对象和构成内容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应以不断变化和创新的眼光来审视和思考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1 内部控制各组成要素的作用

  会计控制是各要素组成的动态系统内部控制的内容由最初的行为控制到最新的控制要素的变化,说明了内部控制的关注重心由单一个体向系统整体发展,而且站在全局的高度统领企业整体。会计控制如同内部控制一样,并不是各种制度、措施的简单加总,也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只用制度加以规范的阶段,致使制度流于形式。因此,应转变传统观念,从新的角度诠释和思考,应认识到会计控制不仅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系统,而且在这个系统中,这些因素相互关联,形成了动态的过程,即内部会计控制的构成不仅涉及到部门内的具体岗位设置、业务操作等相对细节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它需要相关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协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关注业务的风险评估、在各负其责的同时加强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会计控制的良性运行,真正达到防范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的目的。

  内部环境建设是基础会计控制作为一个系统或机制,离不开所存在的环境,而且在不同的环境下,会计控制作用的发挥程度不尽相同,会计控制作用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程度、全体员工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接受程度,它是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得以有效建立和良好运行的基础及保证。单位本身应从营造良好的环境做起,提倡风险管理文化,增强员工的诚实性和道德观,即将风险管理意识贯穿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岗位,使风险意识深入人心,同时强调全员参与,营造企业文化,形成良好的内部环境氛围。

  目标制定的前提是单位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会有一定的目的性,这一目的性就会形成一定的目标,也就会形成一个出发点,经营管理活动就会围绕着它由此展开。目标制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整个过程的难易和结果的成败。在内部控制框架中,由于要针对不同的目标分析其相应的风险,因此目标的制定自然就成为内部控制流程的首要步骤,并将其确认为内控框架的重要部分。

  风险要素管理是重心风险是指一个潜在事项的发生对目标实现产生的影响。会计控制所涉及的风险包括资产风险、信息技术风险、效率风险和操作风险等等,这些风险与核算业务的流程息息相关。控制的目的就是要防范风险,若不存在风险也就没有实施控制的必要。所有企业不论其规模与性质都会遭遇风险,管理者必须密切关注,并采取措施尽量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因此,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应从风险因素出发,加强对业务资金流程的分析,即首先要按业务性质进行归类,找出各个流程中的主要风险点;其次要按照业务风险的信息结构和风险源的性质,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科学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找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建立一套完备的风险控制体系,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

  事前事中控制是关键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从控制当事人的行为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最终到企业风险战略管理的转变,这是从事中控制到事前管理的发展,是从降低风险到风险控制的管理过程。同样,会计控制中事后控制的出现就是对事前、事中控制的不信任。也就是说,若事前、事中真能够做到把握住风险,事后控制存在的意义不大,另外一方面,事后控制一般只对会计核算的“结果”进行监督,前台在核算及业务处理过程中,是否全面、严格地执行有关制度,事后控制只从所提供的核算资料的形式上进行审验或被动地接受这一反映的结果,而且事后控制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即时间的滞后性。因此,要使风险演变为损失之前降低到可接受的最低水平,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就要加强事前、事中的控制,做到早发现、早识别,及时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信息的沟通交流是促进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它包括不同环节之间持续不断的信息流和资金的相互交流,且其每个控制环节都执行不同程序,并与其它环节相互作用与影响。因此,整体会计控制价值最大化的实现需要加强上下级之间、不同部门之间和同一部门内的交流和沟通。这就需要,一方面某部门牵头组织各成员间的沟通交流,以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各职能部门要加强自身员工间的沟通,培养和提高员工参与会计控制的意识,以便开展自评。由此可以看出,信息交流渠道是否畅通,直接影响内部控制动态过程的实现,同时也有助于控制环境的完善、风险管理的加强;否则,相关职能部门将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造成信息资源的过度浪费。实践中,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促使信息沟通的制度化,形成一种约束机制,有利于各职能部门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同时,从整体上实现会计控制的目标。

  内部监督是保障内部监督是单位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任何一项制度得以实施,监督检查必不可少,只有在有效的监督中,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执行者的自我能动性,使制度被完整准确的执行,也只有实施有效的监督才能发现并纠正执行中的错误与不足。内部监督应该有通畅的报告渠道,使发现的问题能被及时反映。同时还应建立缺陷纠正、改进机制,充分发挥内部监督效力。

  2 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事项和方法

  为达到会计控制的目标,就要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并依照一定原则来设计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内控制度和方法。

  (1)坚持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

  (2)坚持重要性原则,要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3)坚持适应性原则,制度的制定要在机构设计、权责分配、业务规模和风险状况上与单位情况相适应。

  (4)坚持成本效益原则,成本与效益相适应,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涵盖单位管理的各个层级和环节,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对货币资金、存货和固定资产的控制,采购与销售的控制,收付款的控制,工程项目的控制,对外投资及担保的控制,成本费用控制,预算控制等等。要做到对上述环节的严格控制。首先,企业应当实行严格的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使各部门、岗位、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不相容职务应当严格分离,同时,企业还应当明确规定实物接触和保护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其次,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第三,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全体员工了解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并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去。第四,加强内部审计,完善外部监督机制。

  3 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内控制度首先应符合国家的法规政策,不得与其相抵触。

  (2)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要有权威性。

  (3)既要保证制度的稳定性,又要使制度在实践中得到补充和完善。

  (4)制度的制定要考虑成本效率相结合。

  (5)制度要体现重要性原则,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6)要充分考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于自身相适应的内控制度。

  (7)要注重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评定。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要使管理者既有动力又有压力。从内部来说是经营管理者有搞好会计监督的内在需求,从外部来说通过强化外部会计监督对企业施加压力,促使内部控制最有效的发挥作用,从而形成有效地内外结合地监督保障机制,使本部门、本单位在一个安全高效的经济发展环境中运行。

  参考文献

  [1]求嫣红.企业内部控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大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彭志国,刘琳.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3526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