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会计审计论文>会计理论>

预算会计改革毕业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改革开放以后,预算会计制度,为适应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经历了多次修订和改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预算会计改革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预算会计改革毕业论文篇一

  《 财政集中化管理与预算会计改革策略 》

  摘要:财政集中化管理能够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财政管理工作,让企业的财政工作变得更加公平、公正和透明,能够有效的提高财政管理工作人员的自信心与责任感。会计预算改革一定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指定出可行的目标,让企业的财务预算目标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企业的会计预算真正的发挥实效。

  关键词:财政集中化管理与预算;会计改革思路研究

  一、财政集中化管理意义

  (一)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

  在财政管理过程中,实行集中化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成本。财政集中化管理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业绩,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自信心。

  (二)有利于降低企业的风险

  如果企业的子公司比较多,子公司与总公司之间的管理不能同步,这样就会使得当发生风险时,大数量的资产流失,失去控制,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财政集中化管理现状分析

  (一)管理制度缺乏

  财政集中化管理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工作,但是,目前,财政管理工作还表现为管理制度缺乏,管理人员没有统一的规范进行约束,从而使得财政集中化管理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二)会计核算与管理严重脱节

  会计核算与管理严重脱节也是阻碍财政集中化管理的重要因素,这主要是与管理人员的财政观念不够先进,没有意识到会计核算与管理之间的联系,所以造成的脱节。

  (三)管理手段落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财政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繁琐,以前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财政管理模式。传统的仅仅依赖人力进行管理的模式,不仅大大浪费了时间,而且效率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最重要的是人工操作经常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质量得不到保障。

  三、加强财政集中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财政集中化管理与有效的监督制度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财政集中化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要确保财政集中化管理的每一个流程都能够达到最优,有效的防止财政风险的发生。财政管理部门要根据管理人员的特点,合理的进行工作分配,让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能够很好的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为财政集中化管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对于在监督过程中发现问题、违法相关规定的人员,一定要严格进行惩罚,确保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财政管理工作中去。

  (二)建立起有效的核算与管理协调机制

  在信息化时代,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技术被大量应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企业的财政集中化管理工作也不例外,为此,财政管理人员一定要具有超前的风险防控意识,要提前做好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建立起有效的核算与管理协调机制。财政集中化管理人员一定要尽可能多的搜集相关资料,全方面的进行分析,在充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做好会计预算工作,使得企业发展目标能够与会计预算目标相协调,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三)加强培训力度,培养专业化人才

  财政集中化管理需要有专业性人才来保障。为此,一定要加强培训力度,多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深化他们的理论知识和责任意识,使得他们都能够更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不断的为工作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财务集中化管理工作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新的生命力注入,为此,管理人员一定要及时的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的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并且不断的去创新,去探索,真正为企业财政集中化管理工作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四、财政预算会计改革思路分析

  (一)构建一个全新的会计预算管理体系

  财政集中化管理人员要构建一个全新的会计预算管理体系。会计预算人员在进行会计预算管理工作时一定要紧密联系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发展方向和目标,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会计预算,从而使企业的财务预算能够真正的发挥实效。除此以外,还要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制度,让企业预算人员都能够严格遵守预算管理制度。预算人员在指定管理规范时,要包括每一个工作流程,使得企业的整个预算管理过程都能够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从而促进企业会计预算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改变预算内容,实行综合预算

  企业会计预算人员要改变预算内容,实行综合预算管理,在制定企业会计预算管理规范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对数据进行处理,真正了解预算内容,实行综合预算,预算要具体包括每一个工作流程的要求,流程设计要科学,责任要落实到每一个人,减少企业预算的盲目性,使得企业的会计预算变得真实、有效、合理。

  (三)优化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

  企业要搜集有关信息,及时的掌握财务活动状况,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建立起比较全面的预警系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从财政集中化管理意义、现状出发,对有效的提高财政集中化管理提出了相应的策略,然后针对会计预算改革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这些,能够真正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淑杰.探究国库集中支付下中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J].商,2015(14):167-167.

  [2]李秀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对单位预算会计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5(03):42-43.

  预算会计改革毕业论文篇二

  《 权责发生制下的预算会计改革研究 》

  摘要:近年来,随着会计环境的日益发展变化,预算会计核算基础也逐渐由传统的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本文主要探讨了这项会计管理技术改革转变的必要性,同时也为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设立了合理路径。

  关键词:预算会计;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必要性;渐进式改革

  政府财政预算会计的主要职责就是会计核算、为政府资金管理实行会计监督、反映预算执行状况并参与到预算的管理与资金调度中。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所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它的优势就在于简单易行,有利于财务报告的快速编制,对会计工作的技术要求并不高,但同时它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均实行收付实现制。作为长期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有着它的合理性,因为我国在预算会计的传统模式上所采用的就是符合于收付实现制的投入控制型预算管理模式。但是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转型的高速发展期,这种预算会计制度所存在的短板也就逐渐被暴露出来。

  (一)约束力欠缺

  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在执行过程中的收支行为相对比较宽松,没有较强的约束力,更缺少相应的有效监督,这就让政府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在支出方面容易形成严重膨胀的局面。虽然我国新修改的《预算法》中就明确规定要求强化预算约束,规范政府的收支行为。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预算调整缺乏法律程序的违规操作,致使预算的增减十分随意。因此,违背预算法律,随意调整、追加预算的现象在我国频出。从财政角度来看,现行的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制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它已经不再适应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二)制度基础存在弊端

  1.收付实现制对目前越来越复杂的政府财政状况与资金收付情况已经无法反应完全,这导致了政府决策者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最重要的信息,从而影响决策时机与决策质量。在这种预算会计制度下,非现金的交易是不作为收入与支出核算的,而其相应的债务债权也不能被予以确认。另外,它还无法记录非现金交易事项对政府资产与负债的影响状况,导致政府的资本性支出与经常性支出往往无法正确区分。这一切弊端所造成的最终结果就是政府资产负债及收支结余统计所反映的信息不完全,甚至某些重大信息也会被因此而遗漏。

  2.收付实现制无法全面真实的反应政府债务。政府实际现金的收支都不会以收付实现制度为基础而在预算会计的系统中充分反映出来,特别是对非现金支出这部分最重要的债务。这是由于政府部门在发债过程中,一方面存在现金的收入,而另一方面政府又必须承担债务与利息的支付责任,而恰恰这一部分的债务在当期是没有办法以现金流出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二、我国预算会计由收付实现制转变为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一)政府职能的转变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就是要改变政府过去统揽一切的传统状态。权责发生制就是希望做到这一点,将政府职能的重点逐渐由社会资产的支配者转向社会公共产品的供应者,也就是从分配到管理、从干预到调控的政府角色转变。

  (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转变

  权责发生制鼓励政府摒弃传统的“零基预算”来提供预算会计信息,避免信息不完整所隐藏的政府巨额债务,避免信息不完整而造成的决策失误。所以权责发生制的改革实施就是要改善对政府资产与收支的计量及确认标准,为预算会计工作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信息。综上所述,将政府财务预算会计从原有的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对政府长期稳定发展自身经济管理也是一种必然。

  三、预算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基本改革路径设计

  在国家政府行政单位中,预算会计是涉及方方面面的,如果其基础或上级政策发生变化,都会对国家政治、社会及经济产生较大影响。我国是大国,改革试错成本相对较高,应该谨慎选择每一项改革和决策,因此在预算会计方面,从原有的收付实现制到如今的权责发生制,应该采取渐进式的改革节奏,逐渐适应新制度之于国家财务经济工作的应用。下面以政府负债和收支两项业务来探讨权责发生制的具体改革应用。

  (一)负债类——社会保险基金的核算改善

  社会保险是准政府行为,也是民生最为关心的问题。社保基金的良好运转对政府每个时期的财政负担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为传统的收付实现制不能清晰明确反映社保基金的运作(基金收付或拨款支出)状态,所以要用权责发生制来将这种可能发生于政府的“隐形负债”真实显示出来。利用权责发生制可以真实全面的掌握与提供社保基金的全部运行会计核算信息,它不但能够为政府社保基金作出切合实际的预算安排,也能对潜在存在的社保风险提出防范措施,确保社保基金与政府财政预算资金在彼此运行方面的信息联系渠道畅通性。同时,它也能在某些方面上避免由于社保基金在结余时所产生的结算错误,甚至遏制由于资金挤占而引起的社保资金挪用行为。

  (二)收支类——政府预算会计收入资金

  对于政府而言,其主要收入就是税收收入、商品服务所得收入和资产净收益等等。所以收入应该是原有收付实现制下已有的要素。但是在收付实现制下,它所指代的是财务报告期内政府的主体现金流总收入。而权责发生制下的收入则是指代在报告期内所有导致净资产增加的经济利益或者服务潜力的总收入,它不包括与所有者投入相关的资金流入,所反映的也是会计期内已经实现或那些实际收到的款项收入。如今,政府预算会计都是采用“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做法,所以对权责发生制的使用应该相当谨慎,一般按照国际通用做法,首先以收付实现制的做法对流入政府的现金实施确认收入条件的操作,然后行政单位根据财政拨款等权力来实现对收入的确认。最后再结合采用权责发生制制度来确认部分收入,遵循“由简入难”的原则方式,就可以将纳税义务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从而将政府税收扩展到其它项目当中。

  四、总结

  从本文的描述可以看出,基于权责发生制的预算会计改革应该是一个由简入繁的渐进式过程,对它的引入既是一个社会热点也是政府财务部门需要面对的难点。它体现了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核心思维,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变革,也是政府会计功能上的改变,所以它注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

  参考文献:

  [1]左灵芝.基于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1-14-20.

  [2]雷颖.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07.

  [3]段海洲.论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会计中的运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13-15.

  [4]何悦.基于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的政府会计改革研究[D].苏州大学,,2014-27-31.

  预算会计改革毕业论文篇三

  《 预算会计改革下支出周期理论研究 》

  摘要:通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基于支出周期理论,开始的预算会计改革,与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进行比较,初步探析出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方向。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高效、精准、清廉的财政支持。

  关键词:支出周期;预算会计;改革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预算会计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掀起了发达国家预算会计改革的浪潮。我国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预算会计领域里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改革的步伐比较慢。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加和与世界各国经济交往的频繁,在政府财政资金应用、对外信息披露等方面已明显地存在不适应,更难以支持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西方国家的支出周期理论对我国预算会计改革还是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的。

  一、预算会计与支出周期的概念

  在我国,传统的预算会计大多定义为:是以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为目的,以政府预算和单位预算管理为中心,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用于核算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领域中的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非营利组织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的会计体系。是政府会计(或公共部门会计)的重要分支,用以记录、计量和报告需要在政府预算中反映的财政交易与事项。这里的财政交易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从事的具有财务意义的活动或事项,比如税收征纳、经济业务的购买承诺、收到对商品和服务与合同条款进行相符性核实、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以及支付供应商货款等。这里的“具有财务意义”是指可以通过货币形态对财政交易事项进行计量。由此可见,预算会计是反映与核算财政资金运动过程、流向及其结果的会计。财政资金的运动从纳税开始,到业务层付款终结,期间经历了复杂的过程。支出周期就涵盖了付款的全过程。支出周期是指财政预算经过立法机关审批后,预算资金从政府公共部门最后流向商品与服务供应者的过程。这一过程开始于财政拨款,终止于公共部门或组织向其商品与服务提供者的付款,这中间还需经历承诺、核实两个阶段。所以支出周期一般包括对预算资金分配拨款与拨付资金、承诺、核实和付款四个阶段。其中,拨款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律授权某个政府单位或某个特定目的在一定期间内可开支的法定数额。其可分为确定拨款和分配拨款两个步骤。承诺是指政府、支出部门或机构做出的已经导致财政支出义务发生并且需要在未来某个时候履行的决策或决定。核实指政府或公共部门对供应商交付的商品、服务与所签署的合同和发出的订单的条款进行相符性的核对。付款即公共组织向商品与服务供应者支付款项。其中支出周期中下游的承诺阶段、核实阶段和付款阶段的交易统称为机构交易。预算会计就是用于追踪支出周期各阶段交易的信息系统。通过对支出周期各个阶段记录,预算会计可以用通用的会计语言提供的信息,有效实现预算执行过程监控,评估政府财政状况,对财政风险进行管控以及支持各级财政健康、持续发展。

  二、中外预算会计的差异

  和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外预算会计体系存在许多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预算会计体系的构造基础不同

  发达国家以支出周期作为预算会计的构造基础,我国依托组织类别构造。以支出周期构造的预算会计对于相同的经济业务都采用相同的会计科目进行记录,并同时记录预算数与实际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加强了预算的适时监控。而我国是按照单位的组织类别作为预算会计的构造基础,长期以来,虽经演变,但分为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三种会计制度的格局并无变化。会计信息不通用,会计报告加总困难,不同部门核算的信息不同,信息失真。

  (二)预算会计适用的范围不同

  多数发达国家的预算会计覆盖支出周期的各个阶段,而我国预算会计是由三种互不衔接的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组成。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国家预算会计的范围比我国大的多。发达国家的预算会计可以反映应计支出、应计负债这类监控预算过程的信息,而我国预算会计却不能反映,从而造成财政监督职能落空、会计核算不充分、削弱支出控制的有效性、财政风险管理困难、损害公共承诺的可信度和约束力。

  (三)对机构层交易的控制机制不同

  发达国家大多实行的是一种以集中为主,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预算会计控制机制,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实行的是高度分散化的会计控制机制。这种机制导致财政部门长期处于只是分配资金的角色,财政监督长期弱化。

  (四)会计规范的模式不同

  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准则规范,我国采用制度规范。准则规范是指指导和规范具体会计活动的文本,是由权威会计主管部门或会计组织定期不定期发布会计准则来进行的。而制度规范则是指对会计主体的会计活动进行规范和约束的文本,是由政府制定预算会计制度来进行的。二者相比,准则规范比制度规范更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三、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方向

  会计是国际的语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下和国际政府间协作加深的大背景下,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势在必行。其实,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财政领域和预算会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卓有成效的改革,比如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政府集中采购、部门预算制度、国库集中支付、预算会计改革等等。这些改革举措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与发达国家的支出周期理论预算会计还相差甚远。未来我国预算会计应增强会计信息的国际间可比性,拓宽预算会计核算功能与范围,加强财政部门的监督、管控能力与提高政府公信力。参照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国情,发展更为全面的预算会计。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扩展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

  全面引入支出周期理论,建立追踪支出周期各个阶段交易的全面预算会计系统。改变现在按照单位类别确定预算会计范围,而是将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扩大到支出周期的各个阶段,至少应包含付款和承诺阶段。主要包括预算外资金的营运合并到正式的预算系统中;所有政府实体都应按照相同的分类进行编制和送呈财务与绩效报告;对或有负债进行记录和报告;按时编制和发布财务报表。

  (二)引入应计基础会计和登记资产

  或有负债是许多国家财政风险的主要来源,也是现金基础会计下最容易忽视的风险项目之一。或有负债的范围非常广泛,常见的有贷款担保、未决诉讼、挽救陷入严重财务困境的国有金融机构的可能等等。虽然我国各级政府积累了大量的或有负债,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进行全面的计量与确认,使得政府财务状况难以评价。同样的问题也在资产方面,对于政府掌握和控制的资产如何进行鉴定和确认,比如基础设施、自然文化遗产、军事资产、无形资产等。所以引入修正应计基础会计和登记资产,编制权责发生制下的政府财务报告也是未来预算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

  (三)建立集中性预算会计控制,适时颁布预算会计准则

  把现行的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合并,实行由权威部门发布的预算会计准则,统一核算核心部门和机构层的财政交易,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有用性。把三张皮有效地整合为高度统一的预算会计准则,核算支出周期各个阶段的交易,将原来分散的预算控制改变为集中的预算控制,有效提高财政的监督职能和资金使用效益。预算会计准则至少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运用指南,对预算会计目标、主体、核算基础、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具体的会计实务及操作等作出规定。这也是预算会计发展的方向。

  (四)开发预算会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未来的预算会计是涵盖支出周期各个阶段、既是核心部门政府整体与支出机构之间的会计联系的通道,也是各种办事流程与控制的网络体系。依托现代化的科技与信息技术,开发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预算会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外部控制者如财政、国库和其他核心部门和内部控制者如支出机构所分享,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活动以及财务与预算的营运效率,并对决策制定提供巨大的便利。其实,这种基于支出周期理论的预算会计改革,在我国已经拉开序幕,试编权责发生制基础下的政府财务报告,政府会计准则——一般准则的颁布,就是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有步骤的推出的。相信,随着我国国家治理的不断规范与科学化,与世界经济组织和发达国家信息交流的加深,我国预算会计朝着支出周期理论框架构建将进一步加快,逐步构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高效、精准、清廉的财政支持。

  参考文献:

  [1]王雍君.政府预算会计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8.

  [2]赵建勇.我国政府预算与预算会计改革趋势之我见[J].经济科学,2000(01).

  [3]刘玉廷.我国政府会计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2004(9).

有关预算会计改革毕业论文推荐:

1.预算会计学硕士毕业论文

2.预算会计学学年论文范文

3.本科预算会计制度毕业设计论文

4.本科会计制度毕业论文

5.电大会计毕业论文精选

158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