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美术>

中学美术教育学术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美术教育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民族文化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美术教育学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学美术教育学术论文篇一

  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新方法

  中学美术教育学术论文摘要

  摘要:由于目前美术教学遭遇瓶颈的尴尬现状,作者提出了诗词美术教育的新方法,文章首先明确了诗词与美术之间的艺术联系,接着从观察美、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这四个方面层层深入详细介绍了这一教学方法,总之,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更能将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使学生受益匪浅。

  中学美术教育学术论文内容

  关键词:诗词;美术;教育方法;欣赏;创造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也蒸蒸日上,这不仅体现在教学硬件设施的改进上,更体现在教学理念的转变和创新中,而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响亮,“美术”这一在学生和家长眼中的“小科目”也被语数外等主要科目挤压的气喘吁吁,这不仅是升学压力造成的,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目前的美术教学方式并未真正跟住时代的脚步,虽然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仪器已经安装在大部分城市的教室里,但是硬件的改进代替不了软件及教育方法的落后。为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以及如何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进步,进而懂得如何观察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是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一大课题,在这里,仅以诗词美术教育法为例来阐释美术教育的创新。

  一、发现诗词与美术之间的联系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中,有一门让我们骄傲的艺术——诗词,中小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已经接触了这些古代诗词的经典篇章,状物、摹人、抒情、议论,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每一首词都是一幅画,或实或虚,不论是唐人大气磅礴的诗句,还是宋人温婉缠绵的词章,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美,而美术根源于美。不妨将这些耳熟能详的诗词从语文课堂带入美术课堂,将文字转变为画面,让同学们用眼睛去欣赏,用心灵去感受。

  二、观察美

  在美术领域,对中小学生而言就更应当重视感觉的培养,而不是造型和技巧。更不能用某种量化标准加以束缚这种极富个性和感觉的作品。运用多媒体调动多种感官。据心理学家研究,人类通过五官吸取知识的比例是:视觉80%、听觉11%、嗅觉3.5%、触觉1.5%、味觉1.0%,通过视听获取的知识信息高达90%。在当今社会,我国日常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基本上是以传授素描、色彩和中国画的技法技巧为主。而目前多数老师是用一支粉笔、一面黑板示范临摹技法,而学生则按照课本机械地学习。长期以往会造成学生的创造力衰退,儿童绘画的公式化、成人化,严重影响学生天性的发展。造成学生的美术作业缺乏“个性”, 想象力不够丰富,没有独创性。而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是源于老师并没有给美术课程以准确定位,中小学美术教育重点应在于审美,在审美的基础上在进行创造。首先让学生用眼睛去看、去观察,而不是一上来就用手。在诗词美术教育法中,老师可先在备课期间选择一篇画面感娇强烈的诗歌,在根据诗歌的内容以及意境配以图画,这些图画可以是来自互联网中的图片,也可以是老师亲手制作的图片,然后,在课上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观看,而不再是以往孤零零的图片,有文字支撑的图画,可以让学生找到解读图画的路径,老师可以带领全班同学一同观察图片,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于画面的看法和感受,这是美术学习中观察美这一环节。

  三、发现美

  美无处不在,而老师的角度和眼光毕竟与学生不同,所以学生可能会带来不一样的审美发现。在入门课里,让同学们找到了诗词的艺术美感,带领同学们掀开了中国古典文化中蕴含的美术意境的冰山一角,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主的去搜索诗歌和相关图画,可以是来自身边的报刊杂志,也可以是互联网上的信息,只要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见解和审美去发现诗词中蕴含的美术画面,就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且这也有利于学生提高信息搜索能力和动手能力。岑参的诗中“旷野看人小,长空共鸟齐”既说明了近大远小的透视道理,又描绘出一幅画面。

  四、欣赏美

  教学的直观性、形象的审美性、美术的创造性及制作的技能性是美术的学科特点。直观强调其是视觉艺术,而审美则说明这美术并不仅仅教授表面现象,还要学会去感受画面的深层内涵以及表达出的深远意境和深刻主题。我国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在谈到艺术教育时说:“那么最好让他的心灵自己成长,不要帮它成长,不要干涉它。”由于青少年在某些方面尚缺乏理性,加上好动、爱玩游戏的天性,使学龄阶段的中小学生们首先感应到的形式是作品描绘的表面现象,而非艺术作品更深层次的主题和艺术美感。青少年的主观意识和分析能力较差,他们的心灵感应往往流于表面现象,而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中义务则是通过形式、透过现象,让美术课堂中的学生们自己去感应和接受其中的本质内涵。比如杜甫《石壕吏》一诗中,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与内容相关的横尸遍野的画面,让同学们感受到画面中死亡的冲击力,进而去感受画面所表达的战乱主题,感受到和平的重要和安宁的幸福。

  五、创造美

  美术,美术,其中的“术”使得美术有别于美,它更强调一种技能性。可能不是每一个批评家都是创作家,也并不是每一个美食家都是做菜高手,当然,具有审美能力的学生并不一定就能创造美的事物,这时,美术就需要教导学生掌握这门技能。在学生感受古代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要将美术的技艺传授于他们,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在黑白色的国画上填充自己认为符合诗歌主题的颜色,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创作,线条、视角等技术层面的绘画功底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灵活的技巧和开放的思维不是成功创造美的唯一手段,还有意境和内涵可以作品更加有韵味和魅力。当然,由于学生自身素质和水平的差异,要在实际教学中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对于进步较快的同学可以加大创作力度,而对于一些进步较慢的学生,要悉心指导,让素质较好的同学带动一些交叉学生提高绘画技能,以此来营造浓厚的美术学习气氛。

  总之,诗词美术教育法是美术教育中的新方法,这一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美术能力,更能让学生接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二者结合,相得益彰,不仅充分利用和开发了已有的教学资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加亲近美术,走进艺术,让心灵得到美的感染和质的升华!

  中学美术教育学术论文文献

  [1]赵艳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习主人.江苏教育研究.2000(4)

  [2]赵丽.浅论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教育.2007(5)

  中学美术教育学术论文篇二

  民间美术在现代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中学美术教育学术论文摘要

  摘要: 民间美术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而民间美术教育则是青少年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关键,以基础教育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切入点,应该是重中之中.把积淀深厚,蕴涵着民族文化根性与生存智慧,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传统和民族情感创造力的民间美术有效的纳入现代的中国基础美术教育体系中,可在情感启蒙、心智成长、民族审美、文化认同等方面起到教育的作用。

  中学美术教育学术论文内容

  关键词: 民间美术;中小学民间美术教育;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当今世界各国文化教育的发展都离不开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同时,每个国家的文化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一最本质的文化之源的不断发展探索和涵养。民间美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精华。没有民间美术这一部分,我们的美术教育就不完整。以往,由于民间美术教育教学在基础美术教育教学中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并且,如今在大众传媒的一些负面影响下,使得很多的孩子的价值取向单一。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应该重视、加强民间美术教育。学习民间美术可以使青少年在轻松的气氛中自觉地了解民族文化。通过潜移默化,使他们热爱民族文化,树立民族自信,使民族文化能够发扬光大。为此,笔者力图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出发,通过对民间美术的选择和分析,进而对如何进行中小学民间美术教学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 中小学民间美术的教学意义

  民间美术的教学扩展了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丰富了学生的美术体验,在其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接触到许多优秀的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民间艺术作品,还能对美术的理解逐渐扩大到民间绘画、建筑、雕塑和工艺等。在美术教育中推广民间美术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思想道德、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是一种感受,所以审美活动中的自我实现主要在心理领域,是人的情感本质的实现。审美的基本价值和功能是其开创了生存的情感思维,实现了个性感情的创造性表现与升华。[1]审美能力是一种与情感、想象、创造等因素在内的一种理解能力。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为了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就需要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优化人的审美体验来增强人对自我与本质的认识。作为当代青少年,应该知道并理解本地的美术文化。尤其是作为中华民族艺术母体的民族民间美术,有助于对现代艺术的理解。因为民间美术古老的原发性中,有许多与现代艺术某些观念、手法、形态息息相通。民间美术有着独特的审美趣味和品质。民间美术作品在形式上追求构图饱满对称,造形完整意象,色彩鲜艳明快,在视觉上讲究造型与色彩搭配的视觉美感,体现着和谐和统一的美学境界。而不同的种类的民间美术作品又有其特有的艺术特征,比如民间剪纸造型简练,图形与镂空的点线形成虚实对比给人以韵律优美,节奏和谐的美感;民间刺绣在色彩上常用原色对比,显得鲜亮喜庆,它的“适性造型”的方法也都追求饱满、对称、均衡等审美要求。通过对民间美术作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形成独特的审美意识。

  2、思想道德的教化

  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思想倾向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民间美术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导向。民间美术的题材尽管包罗万象,但从观念形态来说,大多数的目的在于劝善戒恶,宣传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古圣先贤、忠臣义士、孝子烈女无一例外都是劝诫教育世人的楷模来加以表现的,比如“二十四孝图”、“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秉烛夜读”等题材都是劝诫教育世人尊老爱幼、发愤图强、知书达理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2]在目前我国的德育工作过于简单、内容空洞、方法陈旧的状况下,结合民间美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寓教于乐,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备规范的日常行为和良好的文明礼仪,更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发扬民族精神。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一代的文化创造者都以因教育为中介而不用从零开始,但传承文化的目的在于创新的文化。传承是为了在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之上更好的创新。“在世界范围内的民间美术中,中国民间美术的容量和艺术表现的社会意义和丰富性也是独一无二的”。在现代的设计领域,许多被国际设计界认可的,代表中国风格的设计佳作的成功立足于本土,吸收中华传统美术和民间美术是分不开的。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一代一代人文化创新的宝贵资源,充分的对之加以运用将会使中华民族具有源源不断的文化创新能力。

  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认为:“在一个均衡发展的教育系统里,强调每个人的潜在创造力,艺术教育便可能创造出富有适应力和创造力的人”。[3]这揭示了艺术教育与培养创造力的关系。通过借鉴民间美术的方法,汲取民间美术中的优秀特点,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地思维并籍此进行创新活动,民间美术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创新精神相结合,从而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个人的创造潜能最大限度的开发出来。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这样一段话:“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心理品质。”民间美术活动基本都需要一些工具和材料,学生必须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去体验民间美术的真正内涵。其教学方法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学生手脑并用的操作性学习为主,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民间美术的情感魅力,不知不觉中动手能力便得到了提高,这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促使学生身心全方位的健康发展。

  (二) 中小学民间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西方文化的涌入,越来越多的本土文化遭到了冷落。现代的孩子迷恋于网络、电玩、动漫、追星….甚至审美趣味、饮食口味、过节日更是追求西化,导致孩子们对本土文化和民族艺术感到生疏,民族民间美术渐渐的远离孩子们。他们知道许多卡通形象的名字;却不知道兔爷为何物?喜欢玩电子游戏,但不知道民间玩具的制作和由来……我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的消失,传承是最根本的解决方式。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民间美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华。中小学应该重视和加强民间美术教育。让青少年在轻松的气氛中自觉地了解民族文化,使他们热爱民族文化,树立民族自信,使民族文化能够发扬光大。

  二、如何选择适合中小学民间美术教学内容

  我国的民间美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其形式是各具特色,如民间雕塑、民间服饰、民间建筑、民间工艺、民间器具等各种艺术形式。在长时期历史发展中具有广泛的影响,普遍认为成为代表民间美术种类和品类的有:年画、剪纸、蜡染、扎染、彩印花布、刺绣、织锦、风筝、泥塑、彩灯、土陶、花瓷、香包、布老虎、面具、玩具、竹编、草编、综编、内画等。民间美术的种类如此之多,那么,到底哪一些可以被纳入中小学美术教材呢?首先应该选择贴近生活的教育内容;其次应该因地制宜的选择民间美术教育内容。

  (一)、在民间美术中选择贴近生活的教育内容

  民间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必须考虑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让他们得有一种熟悉感、亲近感,从心底愿意去接受,愿意去学习它,例如:湘西开展的、、“蒲公英行动”-------把自己本民族(土家族和苗族)的民间绣花、刺绣、印染、木雕、编织等艺术形式引入到课堂里来,这种贴近生活的美术学习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去学习它。

  (二)、因地制宜的选择民间美术教育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提高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满足不同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要。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被提到重要位置。将民间美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是对国家课程开发的一种有效的补充,是有着深远的意义的。民间美术不仅是校本课程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学生与生活、自然、社会相联系的重要渠道。民间美术在教学中应突出本地域文化的艺术特征,因地制宜,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有选择性的制定一些地域性、民族特色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所关联,这样学起来就会比较的容易。

  三、如何加强中小学民间美术课堂教学

  (一)民间美术课堂教学实施的办法和要点

  学生学习民间美术首先要了解民间美术的内涵,对事物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潜在动力,对学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图文并茂的联系作品进行讲解,通过各种各样的民间美术形式,了解民间美术在现代生活和过去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发学习民间美术的兴趣。

  (二)选择灵活多样的民间美术教学模式

  民间美术教学模式有多种多样,下面主要是谈谈课堂教学模式、课外美术兴趣活动模式和开放式教学模式三种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模式

  导入:根据不同的民间美术的种类的历史、特点、相关传说等,用故事、民谣、谜语等导入课堂。例如:关于蜡染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有一个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并不满足于衣服的均一色彩,总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花卉图案来,可是一件一件的手工绘制实在太麻烦,但她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终日为此闷闷不乐。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一丛丛的鲜花久久发楞,办法没想出来却在沉思中昏昏入睡。朦胧中有一个衣着漂亮的花仙子把她带到了一个百花园中,园里有无数的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蝶舞蜂忙。姑娘在花园中看呀看呀,看得入了迷,连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也浑然不知。等她醒来一看,才知道刚才是睡着了,可是低头再看:花丛中的蜜蜂真的刚刚飞走,而且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蜂蜡,很不好看。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试图覆盖掉蜡迹。染完之后,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浮色。当姑娘从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沾过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白花!姑娘心头一动,立即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用树枝在白布上画出了蜡花图案,然后放到靛蓝染液中去染色,最后用沸水熔掉蜂蜡,布面上就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白花,哦!染缸中居然染出了印花布,姑娘高兴地唱起了山歌。人们听到了姑娘的歌声,纷纷来到她家听她讲百花园里的梦境、观看她染出的花裙、学习她描花绘图的技艺,大家回到自己家里之后,照着姑娘教给的方法,也都染出了花样繁多的花布。从此,蜡染技术就在苗族及与之杂居的布依、瑶族等兄弟民族之间流传开来了。[4]这样就增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实物导入,具有直观性,富有吸引力。这种课堂导入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民间美术的文化渊源,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课外教学模式

  发展民间美术课外兴趣活动,首先让学生树立新的民间美术观念。学生利用自己的课外活动,双休日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自己喜欢的民间美术学习,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能力。在进入具体的体验操作中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形成良好的观念和态度,并掌握一定的技法。在民间美术操作实践的实施中强调学生亲生经历,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民间美术增强学生的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开放式教学模式

  在民间美术教学中,还可采用开放式的教学形式,这样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其主要办法有:首先邀请当地民间艺人走进课堂进行教学,让学生能亲身体会到民间艺人的创作。一方面,使民间艺人的手艺能够得以流传;再一方面,学生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真、美和朴实,学生被艺人的精湛技艺所感染,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对民间美术学习有着迫切的向往与追求。其次是教师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在一些民间艺术制作工厂、民族风俗博物馆、民间艺人家里等参观访问,充分的利用当地的文化设施和文物资源以及自然环境资源来了解民间美术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及制作过程。如组织学生参观制作花盆厂为例,让学生了解到:制作花盆的工序流程、烧制陶制品所需要的温度等知识。

  四、如何教好民间美术课

  首先教师要注意培养自身的教学素养,以及对民间美术的热爱和对民间美术教学的炙热的激情。

  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情境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共鸣;课堂情境的设计是刺激学生产生情感的最主要的外在因素。它能促进学生对民间美术知识的兴趣,理解和消化。民间美术的教学多是以视觉教学为主,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就更体现了它独特的功效,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用幻灯片放映民间美术作品图片,其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是课本难以达到的,还有利用录像来播放民间艺术品的制作过程是教师讲授所无法达到的。民间美术说到底是一种情感教育,教师应在课堂上调动一切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的因素。

  最后要注意讲练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尽量多创造学生的实践机会。民间艺术最大的一个特点便是它的可操作性,所有的民间艺术作品都是在一定的工艺手段后产生的视觉艺术效果,它虽然需要一定的技法,但是没有专业的美术作品那样要求技法水平高。

  结语

  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大众的审美趣味和思想情感。近年来,社会对民间美术的重视日益见增,关注日益迫切的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问题,尤其与基础教育相关。应该将民间美术更多地引入普通中小学美术课堂。

  中学美术教育学术论文文献

  1.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

  2.刘道广.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美术[M].载《中国美术教育》,1992第1期.

  3.冯翼才.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普查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J].(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5.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9.

  6.钟茂兰 范朴.中国民间美术[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1.

  7.杜卫.美育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0.

  8.陈育淳.后现代艺术教育的内涵[M].台湾《美育》,2001.

  9.刘连旺.民间艺术[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第2版.

  10.蒋良.美术的教学选择[M].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8.4.

有关中学美术教育学术论文推荐:

1.浅谈中学美术教育论文

2.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

3.中学生美术教育论文

4.初中美术教育学术研究论文

5.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6.中学美术优秀论文

7.美术教育教育论文

中学美术教育学术论文

美术教育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民族文化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美术教育学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学美术教育学术论文篇一 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新方法 中学美术教育学术论文摘要 摘要:由于目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508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