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 >

中国经济形势论文参考范例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经济形势是指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和走向,中国经济2010年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增速相对较快。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经济形势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经济形势论文篇1

  浅论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摘要:中国的经济增长、物价、就业、国际收支;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中国的经济结构、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

  关键词:宏观经济

  2007年上半年经济增长11.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2%,涨幅呈现上升势头。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和看待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中国的经济增长、物价、就业和国际收支

  从2002年底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上升通道,2003年到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持续保持了10%或略高于10%的增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没有出现大的起伏。2007年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经济增幅基本在1个百分点的区间内波动。二季度经济增速加快,主要是因为世界经济比预期要好,近期IMF已将2007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从4.7%调高到5%。加之部分企业对出口退税和关税政策调整的提前反应,抢在7月1日前突击出口,使二季度贸易顺差增加较多。下半年随着异常因素的消除或减弱,出口增速归于正常,从年度看,增长有望回复到正常水平。

  近五年,是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波动较小的时期。其间,我们克服了非典的冲击,消除了国际市场原油和部分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不利影响,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民经济上了一个大的台阶,经济总量从2002年的12万亿元跃升到20万亿元以上,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应该说,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成就是来之不易的。

  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四年多来,国际市场原油及资源性产品价格暴涨,原油价格从2003年海湾战争前的25美元/桶左右,跃升至70美元/桶以上,平均价格水平超过了60美元/桶。其它初级产品价格都程度不同地上涨。影响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年均上涨4.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年均上涨7.6%,而居民消费价格年均只上涨2.1%;核心CPI基本稳定在1%以下。2004年CPI的短期上涨,2007年5、6月份CPI的上涨都与农畜产品的价格波动有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化对我国传导性影响,加上2006年肉价偏低,导致生猪存栏、出栏下降。2007年上半年扣除食品和能源项目后的核心价格指数仅上涨0.9%。因此,价格的短期波动主要是结构性的,而且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在回落。总体来看,总供给、总需求关系并没有发生突变。回顾1973年和1 982年两次石油危机对当时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形成的冲击,对比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说明我们的宏观调控是卓有成效的。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宏观调控必须高度重视的目标之一,在一个13亿人口规模的大国尤为重要。2003年至2006年,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空间,四年内城镇新增就业近4,000万人。2007年以来,我国在面临就业高峰压力比较大的形势下,就业人数仍不断增加,就业形势继续向好。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29万人,已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7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6%;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4%。6月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 1%。就业增加,为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民生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对于宏观经济稳定十分重要。从2005年开始,我国贸易顺差明显增加,并呈继续发展的态势。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此,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扩大汇率弹性,两年来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8.6%左右。同时,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开征出口税,降低进口关税总水平,促进进口。全面清理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政策,放宽居民、企业用汇管制,鼓励企业“走出去”等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我们既要看到贸易顺差持续增加是我国国际竞争力提高的综合表现,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产能利用率,增加劳动力就业,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它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改善国际贸易环境,减少贸易摩擦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当前我国贸易顺差增加是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必然结果,是我国比较优势的客观反映,也与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有关。从历史看,一些大国在经济起飞阶段往往都经历过较长时期的贸易顺差。美国在1874年至1970年的97年里,有93年是顺差。德国在1952年至2005年连续54年保持贸易顺差,日本从1981年以来连续25年顺差。需要特别重视的是,要充分吸取国际经验和教训,综合考虑我国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就业压力比较大等基本国情,在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等关系中,求得协调和平衡。

  总之,2003年至今的宏观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增长速度较快、物价基本平稳、就业增加较多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矛盾,有的已经有效缓解,有的正在采取措施,形势是好的。

  二、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的阶段。消费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明显加快了工业化进程。过去四年来,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40.5%上升到43.1%,采掘业、能源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以及轻纺工业相互促进,快速发展,投资大幅度增加,仅制造业投资就有9万亿元左右,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制成品不仅能够满足国内需求,还形成了大量出口能力。与之相适应,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明显加强。四年累计发电装机容量增加2.6亿千瓦;铁路营业里程增加0.5万公里,而且随着提速,总体运能增加;公路里程增加169.2万公里,特别是高速公路增加2万公里,综合运输体系的协同效应明显增强。煤电油运紧张状况明显缓解,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基本消除,使经济发展的潜在能力不断释放。

  进入新世纪后的这几年,是我国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时期。过去四年,城镇化率由40.5%上升到43.9%,城镇人口新增7494万人,年均增加1874万人。城镇人口和劳动力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有效扩大了社会需求,既包括城市教育、医疗、交通、通讯、食品等一般消费需求,也包括城市住房、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需求。这些需求都扩大了市场的容量。另一方面,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进入二、三产业,从农村进入城市,也明显增强了要素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保证了要素成本没有过快上升,提高了总供给能力和水平。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过去四年,一些深层次的体制矛盾逐步缓解。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不断健全,资本充足率提高,不良贷款下降,内控能力增强,银行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股权分置改革卸掉了困扰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包袱,直接融资能力明显提高。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逐步显现,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控制力、支撑力、带动力增强,盈利能力提高。与此同时,非公经济快速发展,活力增强。微观经济基础发生了显著变化,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过去四年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最快的时期,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9.8%。累计引进外资2374亿美元。对外开放度明显扩大,这一方面有效增加了总需求,也改变了需求结构;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总供给能力。在我国出口总额中,2006年,外资企业所占比重达到58.2%;进口总额中,外资企业占比达到59.7%。

  过去五年,是近30年来世界经济快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这既有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从2007年情况看,世界经济增长比预期的要好,预计将达到5%。美国经济增长有望在2.2%左右;欧元区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年经济增长将接近2.3%:日本经济快于上年,全年经济增长大约在2.3%左右;亚太、东欧、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大体接近上年的增速。这也是中国经济增速提高的外部原因。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四年多的快速发展是总需求水平不断提高、总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的结果;是不断克服发展中的矛盾、消除发展瓶颈的结果;是中国经济活力不断增强、潜力不断释放的结果。

  三、中国的经济结构、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

  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是近几年宏观调控的重点。2007年以来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协调性都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积极变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初步改善,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提高。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投资增速高于消费增速的幅度收窄。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中西部地区生产和投资快于东部地区。上半年,中部地区工业生产增长19.1%,比东部地区快10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增长19.7%,比东部地区快1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城镇投资增长35.6%,比东部地区快13.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增长30.2%,比东部地区快7.9个百分点,呈现出东部投资向中、西部转移的态势。轻重工业比例有所改善,部分“两高一资”产品生产、投资和出口增速回落。上半年,重工业生产增长19.5%,轻工业增长16.4%,重工业生产增速快于轻工业3.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缩小0.9个百分点。上半年,六大高耗能行业生产同比增长20.1%,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此外,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继续大幅增加。财政收入在连续三年保持20%左右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大幅增长,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持。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26118亿元,同比增长30.6%,比上年同期加快8.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3.9个百分点。企业实现利润在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的基础上继续大幅增长。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90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676亿元,增长42.1%,同比加快16.6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改善人民生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表明了经济发展的成就。过去四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2%和6.2%,随着就业增加,工资水平提高,今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快速增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5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1元,同比增加31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4个百分点,高于一季度1.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此外,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得到加强,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人数继续增加。

  总之,尽管经济运行中一些领域、某些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矛盾和问题,但从全面的观点、发展的眼光、综合的视角看,当前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呈现出增长较快、质量效益提高、结构协调性增强、群众实惠增多的良好发展态势。这一成绩的取得,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在过去四年多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是及时的、必要的、正确的,宏观调控取得了积极成效。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国际收支不平衡还比较突出,流动性过剩问题还比较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反弹的压力;食品价格的上涨受畜产品生产周期及国际粮价影响,近期难以回落,价格上涨压力还比较大;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的消耗较多,节能减排的压力较大;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短期内还很难根本缓解。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地贯彻好、落实好党中央和国务院各项宏观调控政策,使国民经济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

  中国经济形势论文篇2

  浅谈新经济形势下中国煤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煤矿产业作为我国国民产业链中重要的一部分,其经济发展状况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此,我国煤矿经济的发展已取得了跨越式的成绩,同时这也是我国新兴经济的主要成果之一,只有做到了在新型经济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对煤矿企业的管理工作才可以使得我国煤矿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煤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当今社会,如何认识煤矿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取得跨越式成果已成为煤矿企业越来越重视的问题。在笔者看来,煤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煤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煤矿经济一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所获得的经济收益毫无疑问的可以提高我国的国家收入,国家就可以将更多地物力财力投入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之中去,该良性循环也将会带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主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目标,这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还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得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煤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可以提高煤矿企业的竞争力。

  煤矿企业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通过一系列的生产经营活动达到其经营目标,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煤矿企业的利益,从而使得煤矿企业今后的发展具有稳定性。煤矿经济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反映煤矿企业的经营活动状况,并且良好的煤矿经济状况可以为煤矿企业在激烈的斗争环境中得以生存并发展提供后续动力。煤矿企业若想在新经济形势下中国煤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继续得以生存发展,就必须不断改进其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模式,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

  (三)煤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可以满足我国众多人口的需求。

  我国作为全球第一人口的大国之一,所需的社会资源量是十分巨大的,但是我国的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各类资源的有效充分利用以获得更多的产品和劳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使得我国煤矿企业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的经济效益。煤矿企业通过其自身正常的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的现实社会背景下,煤矿企业只有做到紧跟人类的需要,使得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才可以使得煤矿企业得到长久发展的资本。煤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对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为满足国民需求做出了贡献。

  二、促进煤矿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

  在新经济形势下煤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不仅可以促使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还可以提高煤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满足我国众多人口的基本需求。笔者在此就如何提高型经济形势下煤矿经济以达到跨越式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煤矿企业应对其成本的预算及管理进一步加强。

  煤矿企业对其成本的预算及管理的进一步加强对促进煤矿经济发展、实现新经济形势下中国煤矿经济跨越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责任。伴随着全球化的脚步,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提高,我国国内对煤炭的需求量也在进一步的扩大,因此,煤炭的价格也出现了逐渐上升的趋势,这是煤矿企业、煤炭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大好时机。但是需认清的现实情况是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其现存数量是有限的,因此,煤矿产业应对其成本的预算及管理进行进一步管理的措施

  (二)煤矿企业应该拥有一支优秀且专业的管理人员队伍。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一股重要力量。煤矿企业应该拥有一支优秀且专业的管理人员队伍,以达到提高管理人员总体水平、加强企业竞争力的最终目的,只有这样,煤矿企业才会在愈来愈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人才是煤矿企业应有的隐性资产,也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资产,优秀的管理人员队伍可以为煤矿企业提供合理的生产计划和相对应的改善措施从而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实现新经济形势下中国煤矿经济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检查养护。

  煤矿企业所获得经济效益与其生产设备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生产设备的日常检查养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煤矿企业应该做到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日常检查养护,保证企业可以按照生产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生产任务。只有这样,才可以减少煤矿企业不必要的损失,降低其生产成本、减少能源的浪费,同时还可以做到提高煤矿企业的管理水平、保证其经济效益,最终达到实现新形势下中国煤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为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添加动力。

  (四)煤矿企业应做到资金管理的有效性。

  资金对任何一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重要的支撑要素,它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对煤矿企业来说,亦是如此。因此,煤矿企业要加强对财务的管理工作,对生产成本等各个环节要做到有效、精准的核算,使得资金可以真正发挥它的用途,杜绝资金浪费的恶劣现象的出现。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煤矿生产、后勤物资等的管理,做到不浪费一丝一毫。

  三、结语

  在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煤矿经济若是想在新形势下取得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对煤矿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恰当合适的改进。本文首先阐述了在新经济形势下中国煤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作用,继而就如何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以达到提高我国煤炭经济的目的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中国经济形势论文篇3

  浅析当前中国经济形势

  【论文关键词】 经济 形势 宏观调控 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2008年下半年以来, 国际经济 环境 急转直下,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加,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中央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近期又果断实施积极的 财政 政策 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些措施,对我国迅速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至关重要。

  2008年我国经济经受了许多国际国内不利因素的冲击,但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基本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我国经济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宏观调控将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基本取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 市场 化改革,加大对企业技术进步、创业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2008年 中国经济 发展回顾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加,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中央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近期又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企业 成本 上升和外需明显收缩使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 证券 市场股指调整幅度过大和成交低迷,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浓厚;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不到位,煤电油气运短期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资本跨境流动使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压力不减,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又十分紧张;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不利因素较多,服务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在周期性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下,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因此,要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防止经济下滑,但不能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抑制物价上涨的政策措施成果显著

  世界经济 金融 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次贷危机引发的 金融危机 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 历史 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始终将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2008年宏观调控主要目标之一,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控防通货膨胀。对三农的政策力度加强,粮食增产增收,肉禽蛋等生产稳定发展,食品价格过快上涨势头的扭转成为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的主要原因。

  (三)改变宏观调控方向,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在国内外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持续减速,经营困难的企业和行业不断增多。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将“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政策取向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目标,及时出台了多项微调措施,促进去年下半年三大需求出现积极变化。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更加强劲,6~12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9%,增幅同比加快6.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增幅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 投资 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在出口退税率提高和汇率上升放缓等多项政策利好刺激下,7、8月份当月贸易顺差同比增长3.8%和14.9%,总需求的积极变化有利于稳定经济走势。

  二、2009年 经济 增长展望

  国际经济 环境 更趋严峻对我国形成较大的周期性调整压力,我国企业还面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 市场 需求结构变化和节能减排等政策性导向所形成的结构性调整压力,2009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增多。但 中国经济 前景值得乐观,特别是从长期来看,保持8%以上的增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2008年支撑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柱是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所以要继续扩大内需,“有效扩大内需必须以人的全面 发展为核心,满足人本身的多方面需要,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也要处理好 社会 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今年,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宏观调控必须采取灵活有效的应对之策。“新兴市场国家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因素。2009年,发达经济实体基本不能对全球经济的增长做出任何贡献,全球经济的增长,几乎全部来自于新兴市场国家的贡献。”所以,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值得看好。

  宏观调控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首要政策目标。实行积极的 财政 政策 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并根据实际运行变化,围绕“保增长、促转型”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发行长期建设 国债 2000亿元、四万亿 投资 计划等,这些政策实施好了,预计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8%以上。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速小幅回落到3%左右。第二产业受出口和投资减速影响较大,规模以上 工业 增加值增速由2008年的15%减速为13.5%,第二产业增速也由2008年的11.1%减速为?10.2%。?

  受 金融 、 交通 运输 和房地产等服务业减速影响,预计第三产业增速比2008年低0.5个百分点。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从2008年的27%骤然下降到10%左右,多数制造业投资降温。虽然有积极财政政策和灾后重建等加速因素支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仍然回落7.5个百分点,预计名义增长率达到1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幅预计达到16%左右,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世界贸易增长放缓使我国进出口同时减速,预计全年出口和进口将分别增长14.5%和19.5%,增幅同比下降6.5个和7.5个百分点,贸易顺差约2369亿美元,同比减少9%左右。理顺资源能源和公用事业价格成为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的主要因素,预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左右。

  因此,考虑了国内外许多的因素,使国内宏观调控明确“保增长、促转型”的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作出重大调整,给社会强烈的政策预期引导,防止了经济连续下滑,为缓解产能过剩压力、加快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提供较为宽松的经济环境。所以说,2009年我国经济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信心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率先突围,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元竹.寻找经济问题的社会解决方案[J].开放导报,2009,(1).

  [2]胡锦涛.在2008年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上的 讲话[J].新华月报,2009.1.

  [3]余永定.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挑战[J].国际经济评论,2009,(1-2).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中国经济形势论文”

3383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