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心理学类 > 积极心理学学术论文

积极心理学学术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积极心理学学术论文

  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主张用主流心理学已有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积极心理学学术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积极心理学学术论文篇1

  浅论积极心理学与班主任智慧

  【摘 要】职业学校的育人工作呼唤着班主任工作向专业化转变,而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和育人工作中,各类难题却时刻困扰着很多一线的年轻班主任,他们苦于班级管理没有思路,处理问题找不到方法。将积极心理学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探索在积极心理学理念引领下的班主任工作智慧,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科学开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班主任;育人

  职业学校班主任不好当,这是很多职业院校班主任老师的共同心声。面对一批“调皮”的孩子,如何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怎样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学生的不良学习、生活习惯怎样才能转变?这些问题困扰着每一个班主任,但要回答这些问题显然不能简单地用“爱”与“奉献”来应对,而是需要更多的智慧。

  一、积极心理学是班主任工作的最佳搭档

  提到心理学,很多人想到的是心理专家用来研究和治疗人的精神或者心理疾病,是一种帮助人们从某种“逆境”中挣脱的学科,很有神秘感。其实这样的理解并不全面,心理学还有着帮助普通人更好地生活以及发掘和培养人潜能,帮助其树立健康的人格及和谐的世界观的重要作用。而由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提出的“积极心理学”恰恰侧重了这一方面。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是人们应该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待心理和心理问题,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力量和品质,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是普通人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关注如何挖掘和激发人的潜能。

  职业学校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人,很多是一线的专业教师,但是其工作的侧重点和教学工作又有明显的区别。班主任工作的本质还是育人,其核心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思想道德、健康心理品质的教育,教育的对象既有学生个体也包括班级整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知道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确的价值取向;知道如何让自己的学生收获健康的人格,并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诉求和最终目标很多都与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理念相吻合,因此可以认为“积极心理学”一定能够成为班主任工作的最佳搭档。

  二、积极心理学倡导换一个视角看待班主任工作

  很多教师提到职校班主任工作,多用“累”“琐碎”“像保姆”等词汇来形容,这既反映了班主任工作的现状,但同样也说明大部分班主任的工作视角关注的是日常的“管”字。我们不妨换个视角,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班主任工作,可能会发现班主任工作更像是“建筑师”或“导演”。

  (一)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

  概括来说,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待过去的满足感,对待现在的快乐感以及对待未来的希望和乐观。一旦学生缺失了这些积极的情绪体验,势必会造成对当前学习生活的抵触和对未来的迷茫,而在职业学校,这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所以,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所要做的,首先就是帮助学生找回积极的情绪体验,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现在”的管上,而是要将工作重心放在帮助学生找回失去的自信,创设和谐的班级氛围以及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等方面。

  (二)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

  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种人格的相互抗争,有消极的力量,如压抑、恐惧、生气、悔恨、自卑、自私和说谎等,但同样有积极的力量,如喜悦、快乐、希望、负责任、谦逊、宽容、慷慨等。所以,班主任应当在开展班级管理以及学生教育的过程中牢记,所使用的方法和最终的目标是不断增强学生内心的正能量,为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创造适宜生存的心理环境,始终为天平正能量的一边增添砝码。

  (三)班主任要重视班级整体的组织系统建构

  在很多班主任的工作中,关注的往往是少量的学生干部以及个别的“调皮”学生,“抓两头放中间”现象的屡屡出现,造就了班级学生中的“沉默大多数”。这恰恰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误区,殊不知这“沉默大多数”在引导班级整体风气方面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建构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主任必须重视班级多数学生的力量,重视对班级整体的引导,灵活使用同伴教育的方式,确保班级整体向前。

  三、将积极心理学提倡的方法融入班主任工作

  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和育人工作中,班主任们常常为班级整体发展等“面”上的工作劳心,也不断地为学生中出现的状况等“点”上的事情而伤神。但很多班主任却常常将两者区别对待,其实学生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既有其偶然的因素,同时也往往代表着这个年龄层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或班级的整体风貌,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更加应该“点”“面”结合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本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有这样一个案例:小张同学上网成瘾,父母多次教育效果不明显,为此家长还没收了小张的电脑。但小张还是每天放学后都去网吧,很晚才回家。家长无奈,只好求助班主任。其实不论遇到怎样的问题,作为班主任都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去思考,并加以解决。

  (一)不以点概面,而是全面地看待问题

  网络成瘾等职校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不单纯是行为习惯的问题,其本身就有心理方面的问题,班主任遇到这样的问题至少应当意识到以下几个方面:青春期学生迷恋网络,发源于对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好奇心本身是人格形成中的正能量,但是青少年自我管控能力弱,把握不好度,就产生了负面影响;对一样事物的迷恋代表着学生对其强烈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本身也是一种正能量;学生对正常学习和生活的排斥、对网络虚拟世界的沉迷同样反映出学生在现实世界的学习和生活中找寻不到成就感;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是一天造成的,作为班主任同样不能寄希望于一次教育互动就能够有效果;小张出现的问题,同样是班主任进行班级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一次契机,要解决其个人问题,同时要做好对班级整体的引导。    (二)积极心理学提倡积极的教育方式

  对于小张的情况,很多班主任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对其纠正错误、克服缺点、禁言禁行、设立约束规则和提出处罚措施等,而这些做法一旦过度,青春期学生就会出现过度管控下的“超限逆反心理”,势必会强化学生内心的负面人格因素,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所以,班主任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最好是变“管”为“导”,用相对柔和的手法在事件中扩展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班主任要创建一种积极的环境,让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而不是给予过多的约束、控制、批评和说教。例如案例中的小张,班主任可以利用他对网络的痴迷,为他量身安排一些任务,让他成为班级的信息员管理班级QQ群和班级空间,为班级各专业课查找资料,为班级的各项活动在网上寻找素材等等。在充分肯定小张兴趣特长的基础上,引导其把精力更多地用在有益的事情上。

  还可以充分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在班级中成立“计算机网络兴趣小组”,班主任指导小组成员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一些办公软件和必要的网络知识,鼓励小组成员服务同学、服务老师,使得对小张一人的教育变成覆盖多人的教育,最终在班级中营造良好风气。这样一来,小张每天的学习和生活都能“忙”起来,在班主任为他“量身打造”的积极环境中有事可做,并在现实中寻找到缺失的成就感。

  (三)善用希望疗法,让学生逐级进步

  古希腊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一位雕刻家爱上了自己雕出的少女,他每天对着雕像向神祈祷,终有一天雕像变成真正的少女并伴他终身。由这个故事诞生出了心理学著名的“皮格玛利翁效应”。它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感,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转而言之,当一位班主任老师对自己的学生有所期望时,这个期望总有一天会实现,这就是所谓的“教师期望”,也被称作希望疗法,这恰恰与当前普遍提倡的“赏识教育”不谋而合。

  像小张这样的学生,班主任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对他们的教育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一定具有反复性和长期性。所以,班主任不能因此丧失对他们的期望,而是应当将教育合理地规划为几个阶段,从上网只玩游戏到能够利用网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从无法控制上网时间到有计划地利用网络娱乐,从被动地利用网络服务同学到主动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服务师生等等。每当学生有所改变时,班主任应积极赞赏,并给予新的期望,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予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希望疗法”并不代表不加原则地赞赏,而是要求班主任为学生的成长不断设立适合的短期目标,并不断进行鼓励,在其达到目标后给予赞赏并设立新的目标。同时,设立的目标要让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够得着;小步走,不停步”的状态。

  (四)注重学生的多元智能――让积极的因素最大化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要以多维度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评价学生。他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智能所长。在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引导过程中,不能双眼紧盯学生的缺点不放,这只能成为对学生不断增强的负面心理暗示,就好像有些班主任在班会上总是不断强调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而有些班主任懂得表扬小张的文明有礼、小李的勤奋好学、小陈的热爱劳动……久而久之学生们都觉得自己是班级的优秀一员,聚集的正能量也会让班级风清气正。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让班主任工作理念产生新的变化,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到,学校不是“模具加工厂”,要珍视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上帝关上一扇门,也必然会打开一扇窗,无论是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行为具有偏差的学生还是性格不讨人喜欢的学生,他们身上必然也有闪光点等待着班主任去发现。如果班主任能够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各自的天赋,每个人都是某方面的天才,学生自己也意识到通过努力都可以成为天才,他们将更加自信,对未来满怀信心,这正是一种强大的积极力量。

  (五)班主任要不断修炼自身的情绪智力

  情绪的掌控也是一种重要的智力因素,试想:当学生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粗暴打断,当事情还没调查清楚班主任已经大发雷霆,当学生看到班主任每天都板着面孔……班主任的育人工作怎么会有良好的效果?所以班主任同样要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自身,学会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事务中理清思路,在众多复杂问题面前保持冷静、积极应对。只有老师先“阳光”了,学生才能“阳光”,只有班主任自身充满正能量,班级才能积极和谐。

  积极心理学为奋战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一线的老师们打开了一扇窗,将其中的理念灵活地运用于日常的工作,便于班主任在繁杂的工作中理清思路,找到着力点,从而更好地体现班主任工作的智慧。

  积极心理学学术论文篇2

  论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意义

  经济发展不是目的,更不是唯一最高的硬道理,GDP只是实现人的生活全面幸福的手段。如果经济发展了,人们步入了小康社会,不满意和精神痛苦却日益增加,出现所谓的“13跳”,那么经济发展就不是硬道理,而是痛苦之源和罪恶之源。经济发展的唯一目的是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这种幸福生活仅仅是一种主观感受,也就是说,人们仅仅是为主观的某种满意的感受而活着。当然,我们不否认高楼大厦、汽车电脑对于幸福生活的作用,但这些作用必须化为某种人的主观幸福感受衡量才有现实意义。积极心理学就是一门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可以向人们开启通向幸福的大门。

  一、打破不合理的消极心理学传统,引领心理学重新回归三项使命。

  当一个社会处于稳定、繁荣昌盛的和平时期,这个社会的文化就会特别关注人的创造性、幸福等个人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品质;反之,社会关注积极品质会进一步促进社会本身的繁荣与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和影响。心理学自取得独立以来,肩负三大使命,由于二战特殊的时代背景,致使心理学变成专门致力于纠正人类存在问题的科学,心理学工作者把精力集中于心理问题的评估和矫正上,这种心理学被称为病理心理学或者消极心理学。这一时期的心理学的核心任务是修复问题,却忘记了心理学另外两大任务: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加充实幸福;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人。

  不难发现,无论是从心理学自身发展来看,还是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和兴起都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消极心理学只看到人的心理问题和一些不良事件、恶劣环境,把心理学的目的定位为去掉人心理或行为上的问题及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寄希望于去掉问题之后就可以给人类和人类社会带来幸福、快乐和繁荣。消极心理学以问题为中心,背离了心理学研究的本意,没有问题的人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个健康的人、生活幸福的人,去掉心理问题或行为上的问题也不一定就能自然形成良好的心理或行为模式。在消极心理学视野里,不存在利他、同情、美德等,有的只是错觉、幻觉、非理性、自私自利等字眼。在消极心理学看来,消极的社会动机是真实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积极的社会动机只是一个副产品,是人类偶然为之的。这种价值取向不仅影响了心理学本身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了社会的价值观,阻碍了社会和谐发展。

  比如,两百年前,边沁提出的享受主义价值观深入人心,以致一些当地人唾弃利他、宽容、感恩、希望、乐观等人性的高级品质和高级需要。当然,这也和积极心理的似本能性并不对应特殊的行为模式有关,如满意和幸福就没有特殊的行为模式,人们不容易认为它们是人类本身具有的心理品质。人们被经验蒙蔽,更倾向于认为享受、竞争、贪婪、嫉妒、焦虑、抱怨才是真实的情绪和真实的人性,“我多你少”、“我赢你输”的短缺经济学的马太效应才是生命的真谛,反而认为那些积极品质仅仅是些理想主义的传说或者道德说教者的杜撰。人们不知,那些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并未使人远离动物本性多远,物欲横流的生活无异于醉生梦死,跟着感觉走并不会产生真正的幸福。

  二、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使人幸福的心理学,可以帮助人类真正到达幸福彼岸。

  当我们从消极心理学的角度把一个人评价为少焦虑或无焦虑、少恐惧或无恐惧时,这个人就是心理健康的。可实际上,免于心理疾病只是心理健康的一个基本条件。一个少有消极情绪的人是否积极地热爱生活、是否有效地开发了个人潜能、是否活得精彩,不得而知。在心理健康评价视野中,孤僻、脆弱、妄想、忧郁、攻击性等成为主要关注的内容。然而大千世界,众多文化,不同国度,生活着许多情绪积极、内心快乐的人,他们体验着病人难以体验的幸福,每天都充实而有意义地生活着。心理学就应该研究这些超级健康的人、内心充满积极性的人。其实,从相反的角度说,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些心理健康的人和最积极的人,就不能理解心理病态。从消极心理学的实践来看,我们已经证明:依靠修正问题的消极心理学不能为人类谋取幸福。

  积极心理学强调对人的积极心理品质的理解,并不是说在积极心理学家眼里人类只有美好品质,也不是说积极心理学家不研究心理问题和疾病,只是积极心理学有自己的见解。

  积极心理学强调预防心理疾病用于治疗,预防的大部分任务是建造一门有关人类力量的科学,其使命是弄清如何在青年人身上挖掘和培养积极品质。预防与治疗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的是人性中的积极方面和健康的功能,相信人性中一定有抵抗阻碍的倾向和潜能,成长的潜能一定会战胜不健康的因素,并相信人面对挫折和障碍,具有自我恢复的功能和康复功能。用自我康复的功能战胜疾病因素的影响,减少障碍因素的危害。

  预防的心理基础在于强调人性本来具有的抵抗疾病的因素,它不是我们从外部注入的力量,预防的力量在于动员人本身的力量。一个接近吸烟者的青少年,自身内部就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一个正确的处理与朋友交往的尺度的罗盘,一个不想吸烟的健全的是非判断。预防只是帮助他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积极潜能和巨大的强项,领悟到原来就有的抗拒诱惑的力量,领悟到自己是一个有能力把握未来、选择正确生活方式的人,是他自己选择了远离吸烟,而不是心理医生改变了他,是他不接近吸烟的人。再如一个具有精神分裂倾向的人,他自身内部也具有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这种经验原来就存在,只是一个人有病时,这些经验被遮住了,由外显的变成潜在的。治疗过程中,我们要挖掘这种积极的经验,将之放大,加以利用。心理疾病与身体疾病有本质的不同,心理与心态具有整体性,当我们被积极心理所主导时,心理疾病就自然而然地烟消云散了,当我们被消极心理吞噬时,要调整起来是非常不容易的。关注积极心理,拥有积极乐观、快乐的心是很重要的。

  积极的心理品质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具有更加持久的适应功能,积极的心理品质在适应过程中具有前所未有的意义。它可以引发人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扩大注意范围,使人主动卷入环境,乐观而有效地探索环境中的任何事。研究发现积极的情绪还有助于消除消极情绪,增加人的心理资源,使人在逆境中具有容忍挫折的心理弹性。比如失败的反馈会造成对悲观的夸张,夸大危险,令人焦虑;而成功的反馈则造成人对成功的整体的“乐观偏见”,使人积极克服困难,低估危险。积极的心理品质还可以扩大人的思考和行动的范围,使人更加有创意和灵活性,愿意接纳新经验。伴随积极情绪的认知,产生不同寻常的思考、灵活和创新的学习,对新知识的接纳变得更加敏感。积极心理品质还可以建立持久的个人资源,使人长寿和有力量。消极的症状和情绪使人逃避现实,具有悲观的偏见,缩小注意力,使人僵化。

  评价和看待人时,在传统心理学(消极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如临床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心理、人格心理等)都应该引入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范式,运用和应用积极心理治疗方法,注重人性积极的一面,把握个体在成长潜能的长处和优势,把这些优势转变成使人适应环境和创造幸福的最佳力量。

  三、结语

  现代社会,人类不仅为了简单地活着,而是为了有意义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幸福地活着。人与人、人与万物是靠各自积极组成社会的。人只有积极地对待世界万物,社会才能和睦相处而安宁,人类才能获得永久的幸福。心理学只有提倡并践行研究人类积极品质才能满足人类社会对幸福生活的需要,帮助人类真正到达幸福彼岸。

  参考文献:

  [1]周嵌,石国兴.积极心理学介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12-15.

  [2]Seligman MEP,Csikszentmihalyi M.Positive Psychoiogy:An introduction American Pshchologist,2000,55.

  [3]任俊,叶浩生.当代积极心理学运动存在的几个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6(5):787-794.

猜你喜欢:

3123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