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教育理论 > 儿童教育心理学论文

儿童教育心理学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儿童教育心理学论文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发展心理学分支。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儿童教育心理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儿童教育心理学论文篇1

  儿童心理学视角下的幼儿教育问题探析

  摘要: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发育起重要的作用。除了家庭外,幼儿最早进入的托儿所、幼儿园等集体机构对其心理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结合幼儿心里发展的特点,有规律地进行正面教育。本文在认识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幼儿成长重要影响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注意的几方内容,以期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有所助益。

  关键词: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我国曾经有过一个城市做过调查,发现孩子患有各种身体疾病的约占65%,而有心理障碍的却占受检人数的69.9%,超过了身体疾病的患者。这一结果的形成一方面是因为心理健康的隐蔽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多年来对心理健康的漠视。儿童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对自己、他人行动的认知,对心理状态彼此间相互联系的认知均与其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有关。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主要标志是达到对于“错误信念”的认知。大量研究表明,3-5岁是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4岁是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键期,主要标志是获得对一级错误信念的认知;5岁左右的儿童逐渐能够对一级错误信念的认知发展到对二级错误信念的认知,此时儿童逐渐开始谈及自己或他人的想法、愿望、感受和认知,开始能够与他人分享信息;他们开始具有同情心,知道什么可能使人感到伤心,什么可以用来安慰人。所以,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要注意到对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的培养。儿童出生以后遇到一个具体的生活环境就是家庭,之后随着年龄的成长将面临学校教育。本文试就儿童心理教育问题从家庭以及学校两个方面的提出建议,希望对儿童心理的成长有所帮助。

  一、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启蒙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北张家口的某幼儿园做了一个以40名3-4岁的幼儿以及家长为调查对象的调查中,显示以下问题:

  (一)文化水平的高低反映出幼儿家庭教育的环境

  基本上是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少,文化程度低的父母,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多。

  (二)家庭成员中的父母对幼儿的教育方式不同

  即采用表扬鼓励的教育方法有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经常运用威胁打骂的教育方式,往往会使儿童发展产生多方面的问题。

  (三)儿童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和家长适度的精神交流

  以上的调查对于我们提出家庭对于幼儿的教育的建议具有关键性的指导意义。家长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要以民主和开发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但是,有的家长的教育方式还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认为“不打不成材”。所以一旦孩子的成绩不好或者犯错误,就动辄棍棒相向。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观点。长期处于家长高压政策下的孩子们容易出现幼稚、缺乏主见、缺乏独立性、神经质等问题。一部分的孩子可能出现极端的情况,变的更加反抗和暴力。另外的一种教育孩子的错误方式是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发展采取“放任”的态度。他们认为孩子们的成熟是水到渠成的,认为很多道理孩子们长大了就自然而然的明白。于是他们对孩子们漠不关心。在这样形态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因为得不到适度的关心而产生孤独感,逐渐形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甚至是放荡等不良的品质。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文化程度家长都应该注重自己正确的教育观念的形成。家长对待儿童教育方面的认知和观念,直接决定了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和行为。所以家长们形成一套正确的教育儿童的观念是至关重要的,家长们应加强自身的修养、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儿童教育和心理素质,多一些育儿知识。以上本文提到了诸多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包括“严厉教管”、“自然成熟”等,都是值得改进的。以下我提出几点建议:

  (一)培养良好的家庭气氛

  这对于儿童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美国一位心理学家通过对4000名独生子女的调查发现:家庭气氛活跃、常有笑声陪伴的家庭,孩子们的智商都比不和睦的家庭高。研究人员发现在气氛愉悦的家庭中学习、生活、能使知识面拓宽。反之。所以对于父母来说,形成和睦的夫妻关系对于孩子们的心理教育有潜在的巨大作用。在大量的青少年犯罪的案件中,绝大数的少年罪犯来自于单亲家庭。父母对抗、父母分居、父母离异、父母再婚等这些因素会导致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容易出现不安全感、内疚感、自卑、猜忌的心理。所以家长们要注重对于家庭气氛的培养。

  (二)采用积极教育方法

  通过上文的比较看出,采取表扬鼓励的教育方法和采取威胁打骂的教育的方式对于孩子们的心理建设的影响完全是南辕北辙的,且会极大地影响幼儿的个性品质。所以多鼓励孩子,让孩子们增加自信心,往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

  (三)亲子间采取正确的沟通态度和行为方式

  亲子沟通是指家庭中父母——子女之间交换信息、资料、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以达到共同的了解、信任与互相合作的过程。亲子沟通的质量、状况、方式等将会影响儿童的自我概念的确立、道德判断的形成、学业成绩、和心理行为问题。父母应该在平时的时间有意识的分配专门与孩子玩耍、交谈的时间。从中了解和解决孩子们的心理变化、需求、困惑。

  (四)一些细节上,家长还是要注意

  包括:对孩子们要有适度的期望值。福禄倍尔曾说过:“假如儿童有两条腿而要求他马上站起来走路,那么你一定是会是他变得软弱的弯脚人。”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不要在陌生人面前批判孩子。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曾说过:“自尊心是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及其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上的露珠”,这的确是一个真理。父母应该帮助孩子们保护自尊心并找到正确的情绪宣泄的方式,从而逐步控制孩子的发脾气程度。上述提到了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毋庸置疑,家庭因素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三、学校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儿童成长期是生理和心理的塑造阶段,在认知、情感、自制力都不成熟,还需要学校和老师的指导。因此,除了家庭教育外学校和老师的角色要从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向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转变。影响儿童健康心理发展的因素很多,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的影响主要有:教材内容的影响、教师的影响、校园环境及校风的影响。下面我就学校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影响做些具体的探讨。

  (一)在教材的选择上来说,教材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文化的选择结果

  对于儿童的价值观形成,行为准则进行文化灌输。但是另外一方面来说,教材也为儿童提供了效仿的模式。所以教材对于儿童的成长是很重要的。要注重对于教材的更新,以及教材的内容要与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结合。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二)教师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的是提问——回答的模式。在教学中若采取有效的课堂模式提问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到书本知识的同时营造出良好的心理环境。例如语文课堂上对于诗歌声情并茂的朗读和人文思维,都能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引导、疏通;激励和启迪等作用。老师要对儿童的导读发挥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教师要指导他们的阅读方法,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学习,通过良好书籍的作用,对他们的心理发展进行引导。

  (三)校园环境及校风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整洁美观的校园环境能培养学生美的情感、美的品质,使学生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文明习惯。有一句话叫:文明的环境使人不得不文明,文明的环境使人没有必要不文明。在美丽干净以及舒适的环境中,孩子们能够以最轻松的心情专注于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校风对于孩子心理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如果周围的孩子们都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乐观的生活态度、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们本身会起到一个良性的暗示作用,甚至能“净化”一些入“歧途”的儿童们的身心。

  很多家长抱怨自己在孩子们的身上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正如上文举到的很多实例,看出其实很多家长做了“无用功”,甚至还会对孩子们的身心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不可只停留在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这个层面,还要足够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对孩子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和教育。学校作为孩子们的第二任亲密接触的老师,也是任重而道远。正如上文所说的,学校和老师的角色要从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向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转变。在教材的选择上、老师的教学方法上、校园环境和校风上都下功夫。这样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管齐下,希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到帮助作用,为孩子未来的良好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儿童教育心理学论文篇2

  儿童玩具设计的心理学探究

  【摘要】玩具是儿童人生当中的首本教科书,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所必须。据最新的统计数据,6岁以下的儿童在游戏中渡过的时间占全部时间的一半。通过玩玩具,儿童得以感知世界。玩具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好伙伴的角色。玩具除了给儿童带来欢乐之外,同时也能够启发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对儿童玩具予以设计时,必须要考虑蕴含其中的心理学。

  【关键词】儿童玩具;设计;心理学

  1.前言

  儿童玩具的设计应当立足于开发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以及提升孩子的智力,同时也必须要考虑到安全性,舒适性以及美观、方便、创造性等特征。儿童玩具要做到真正的贴近儿童的心灵,在设计玩具时中就应当真正的把握儿童的各种需求,巧妙的将这种需求融入设计之中。与成人的用品相较,儿童玩具特别需要注重其舒适性和安全性。在本文中,以儿童玩具为具体的切入点,从儿童的心理学角度谈一谈笔者对儿童产品设计的一些具体的看法。

  2.学前儿童玩具设计的基本要素

  在对儿童玩具进行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及具体的审美感受,玩具的外型、色彩、材质、声音基本上是玩具设计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2.1儿童玩具外型的设计

  2.1.1具体形象化的造型设计

  “艺术源自于生活”,具体形象的造型是体现客观生活的最直观的方式,当然具体形象并不代表着对现实事物的单一重复,而是需要通过设计者进行有目的的归纳和选择。经过艺术加工程序,儿童玩具的造型既新颖又有趣,同时又很简明直观。对于儿童而言,尤其是低龄段的儿童对于所了解的动画、人物或其他的事物在选择上有极其特殊的偏好,所以仿真造型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了设计儿童玩具过程中经常采用的元素。

  2.1.2动漫化的造型设计

  从感情的方面而言,动漫化的形象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打消儿童对玩具的畏惧感,增加玩具的亲和力;从认知的方面而言,动漫化的外型使得一些难以被儿童了解和把握的事物变得更为直观。例如,可以设计一款玩具闹钟:其外型是哆啦A梦的样子。它可以发出各种有趣的声响,指针可以自由的拨动,而且钟摆还能发出声音。在玩这款玩具的过程中,儿童学会了认识、摇动,拿捏、感受不同的声音、以及色彩,这有利于锻炼儿童的听觉、触觉以及视觉,此外还能指导他们认识时间以及数字,让孩子学到更多的东西。

  2.2儿童玩具颜色的设计

  色彩和形状相比,更容易被儿童感知。在设计儿童玩具时,色彩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色彩搭配不仅要在视角上牢牢抓住儿童,激发成人消费者购买的欲望,同时还可以让儿童在有意或者无意之中受到美的感染,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儿童的审美水平。

  2.2.1色彩的选择

  随着儿童年龄的发展,其对于色彩的好恶也在不断的变化着,但总体的变化趋势是从明亮鲜艳的单一色彩逐渐向柔和的复色转变。但是从总体上讲,色彩应当明快、鲜丽,对比度强,使儿童的视觉充分的感受到欢快活泼,所以,在设计玩具时,应当重点的考虑儿童单纯、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并将这些特点巧妙的融进玩具的设计之中

  2.2.2色彩的搭配

  在设计玩具时,一方面在配色的时应当重点突出,以某种基础的色调作为玩具的主色,这样容易抓住儿童的注意力;另外一方面在对儿童玩具进行配色时应当注意色彩和色彩之间的和谐呼应,同时考虑色彩和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保障配色的节奏美、均衡美,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平衡。

  2.3儿童玩具材质的设计

  玩具的材质是设计玩具的基本,材料是玩具设计内容得以充分表达的前提。一项优秀的玩具设计构思,如果缺乏合适的材料作为匹配,就不可能将之称为优秀的作品。除此之外,恰当的材质也会让玩具更加耐用、结实,同时也是玩具安全性能的保障。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点,塑料光滑、温润,金属坚硬、较重,木材朴实、温暖,各有各的长处。不管是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儿童更加倾向于喜欢软质的玩具,例如毛绒玩具或者是橡皮玩具,软质的玩具让孩子放松神经,有一种舒适、温暖的感觉,而尖锐、坚硬的玩具,会使儿童的神经紧张起来,容易有不愉快的感受。所以,在设计玩具时,设计师要充分将儿童上述的心理考虑进去,最大化的满足儿童的需求。

  2.4儿童玩具声音的设计

  悦耳动听的声音,可以训练儿童的听力,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情绪,增添他们生活的乐趣;而尖锐刺耳的声音会使儿童害怕、反感,同时还极有可能使他们脆弱的听觉受到伤害。所以玩具的声音是儿童玩具设计中必须考虑的。

  声音要尽量的饱满圆润;尖锐散乱的声音会给儿童的听觉产生很严重的伤害。除此之外,音量的大小以及提示音的舒缓或者紧急,这些都会影响到儿童对玩具的热情以及持久度。

  此外,如果儿童玩具所模仿物体的声音和现实完全不一样,那么就会给儿童留下与现实不符的印象,这会阻碍儿童正确的认识客观世界,所以对玩具的声音进行设计时,应当保证其所摹拟的声音应当是和现实相符的。需要说明的是,玩具并不是客观现实完全不变的写实,这里所说的逼真指的是和具体事物基本的属性几乎一致即可,例如“叽叽”叫的是小鸡的叫唤,而不可能指的是鸭子的叫唤。

  3.结语

  儿童玩具的设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事,需要充分的将各个因素考虑其中,除了以上提到的各类心理因素之外,还关乎更多的其它因素。所以,在设计玩具时,应当更加人性化,以儿童的需要为出发点,争取设计出更多更好的玩具。

  参考文献:

  [1] 颜冬.我国现代儿童玩具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9).

  [2] 康辉;于苹.基于儿童益智玩具的开发设计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3,(05).

  [3] 聂璇.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儿童玩具设计研究[J].北京服装学院.2012,(05).

2837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