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金融证券论文 > 金融研究 > 金融危机毕业论文优秀例本

金融危机毕业论文优秀例本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金融危机毕业论文优秀例本

  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伴随着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却频繁爆发,使人类社会不断遭受巨大损失。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金融危机毕业论文优秀例本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金融危机毕业论文优秀例本篇1

  试谈金融危机下会计人才培养

  一、金融危机对人才培育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下,大环境的快速变迁与市场竞争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碰到许多困境。目前,在国内企业所面临的几项经营困难包括缺乏财务方面的人才。而在培育财会人才的过程中也面临许多问题,例如:培育经费不足、缺乏系统性的人才培育系统、缺乏人力、管理者身兼多职以及各界缺乏合作机制等问题,除此之外,高校在进行财会人才培育时无法符合各式各样的社会企业所需。因此,若希望健全国内培育财会人才的机制,需要政府单位、社会企业以及高校的共同培养,即进行“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方式。在政府方面,应在金融危机时改善现有政策,增加高校培养财会人才的经费补助,以及求职者对于社会企业适应不良的问题;社会企业方面也需要稳固组织本身的根基,求稳定的经营运作,透过扩大组织规模增聘足够之人力,接着提升获利解决经费依赖与培育资金的不足;高校方面,应加强与社会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两者合作彼此协助增加彼此组织之发展。这样,透过社会企业本身组织内部的营运以及人才培育的提升加上外部各界的协助与支持,相信对于培育人才有相当大的帮助。

  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培养

  目前高校与国内其他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只适应于单一经济背景的需要,对日趋全球化的经济背景重视不够,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规划与能力素质培养单一,会计人员对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会计问题的敏感程度与处理技巧远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导致我国虽会计人员数量众多,但高素质的优秀会计人才紧缺的现状。当金额危机不可阻挡地向我们袭来时,我们必须针对金融危机中暴露的问题,以全新视角研究和制定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对会计人才要求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加强人文知识修养,以胜任新课程培养“个性化新人”的需要;其次,适应综合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具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但目前教师很难适应多元化的教学要求。

  (二)全面的职业能力建设

  会计是通用的商业语言,是协调各国经济利益的主要工具。会计人员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必须具备科学合理的职业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事项。会计人员这种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前推到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中。总体来说,会计人才能力应从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两个维度构建,由此我们认为会计人才的能力框架应包括会计职业判断、会计职业敏感性、会计参与决策的能力、会计人员的持续学习能力和优良的会计职业道德。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以及各种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他们的业务范围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以及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所以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体现全球化背景下对会计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全面的职业能力具体包括,宏观形势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国际会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具体而言,宏观形势的理解能力是作为高级会计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理解市场经济内涵、把握经济发展脉搏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是通过财务报告对企业进行全面、透彻、综合的分析,是高级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国际会计能力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国际贸易、国际投融资等经济交往越来越多,会计人员除应当熟悉掌握国内的会计法规外,还应熟悉国际会计标准;组织协调能力是指根据工作任务,对资源进行分配,同时控制、激励和协调群体活动过程,使之相互融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

  (三)应用型会计人才培育

  高等教育在现在及将来的社会发展中应主动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需求决定供给,这一经济学的理论同样适应于会计人才培养。因此,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跟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应当引导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培养模式应突出会计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即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要求是德才兼备,德在才前,通才专才兼顾,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目标通与专的程度应有所区别。专业设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教学计划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培养方案以厚基础宽口径为指导思想,课程设置以凸显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融合贯通为前提,教学运行以机制灵活为特色,教学途径以院所、院企联合为保障。高等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教学,可以使高校的成人教育走上开放办学的路子,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提升高校社会形象。高校还可以通过面向企业来探索教育的其他途径和模式,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同时也解决了办学经费不足和实习实验基地缺乏等问题。

  (四)质量保证体系构建

  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所培养会计人才的基本特征,体现了高校的办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如何保证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必须建立人才培养模式质量保障体系,并且这个质量保障体系应当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的、全方位的跟踪,具备较强的纠偏功能和预警功能,保证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得到严格执行,实现预期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保证体系应包括:质量方针、质量控制、质量保障、质量评估等问题。质量保证体系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具备创新精神、一定的创业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金融危机毕业论文优秀例本篇2

  浅谈金融危机下我国财政宏观调控

  [摘 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分析,指出这次调控时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以期能更为有效地拉动内需,走出经济低迷的状况。

  [关键词]金融危机;宏观调控;财政

  1 金融危机的影响

  (1)背景。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快速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日本、欧洲一些国家都出现了经济衰退,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悲观的情绪在市场上蔓延,国际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使中国经济正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和重大考验,全球经济步入寒冬。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由于我国经济长期依赖的出口需求的萎缩,我国经济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2)国内影响。金融危机引起世界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产生较大影响。我国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对外依存度高,我国出口占GDP比率约为40%,外贸依存度约为70%,世界经济衰退会降低世界市场需求,使得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增长面临下行的风险。危机从外部增大了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压力,显示了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国经济涉足美国经济程度毕竟不很深,中国金融体系相对独立和稳定,中国工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内需强劲,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益提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内部困难不少,经济持续增长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大。毕竟美国是巨大的经济体,对华尔街危机的影响还要继续观察,现在,华尔街危机对我国影响有向实体经济蔓延的势头。所以,要办好自己的事,强身健体,提高警惕,谨慎应对,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稳定社会经济发展预期。

  2 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出台的财政政策

  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环境下,我国经济正面临一个短期经济快速下滑的风险,长期面临经济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非均衡发展向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巨大压力。为了防范经济景气指数持续下滑,也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创造有利的条件,最近政府各部门高强度、高密度地出台了大量的宏观调控政策,其中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外贸政策、价格政策、农村政策、就业政策、区域政策、经济改革政策。其中动作最为明显的可以简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财政政策及时掉头。众所周知,1998年之前宏观调控基调是“从紧”,不仅财政从紧,货币政策也从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政府为拉动内需,当机立断改行积极(扩张)财政政策。

  其次,适度放松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最重要的两大政策工具,在宏观经济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和较大滑坡风险情况下,国家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内涵而言,实际上是适度放松银根,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以此来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最后,稳定人民币汇率。上次亚洲金融危机后,周边国家货币一边倒,纷纷贬值。而中国政府一诺千金:人民币不贬值。当年朱说,人民币不贬值,一是中国要担负大国责任;二是中国的出口结构不同于周边国家,出口会受影响,但无大碍;三是可迫使国内企业实行产业调整与升级。现在看,朱做得好,完全对。设想一下,要是当时不稳住汇率,让人民币贬20%,那么现在就得升50%,大量投机热钱涌入,局面恐怕更难应付。

  3 策略的弊端

  (1)弊端。首先,政府没有及时减税。经济学说,刺激投资应有两个重点:一是政府采购订货;二是为企业减税。财政发债增加政府采购,无疑可减少企业压库,但中国的企业多,而政府采购有限,鞭长莫及,政府不可能关照到所有企业。所以对多数企业来说,减税更管用。可遗憾的是,国家虽允许出口退税,但主体税率却未作调减。其次,把物价问题看得太重。物价事关民生,不论东西方,政府都重视物价,没有错。但如果把物价看得过重,则势必会影响政府的大政决策。想当年,为把CPI控制在3%以下,政府始终不敢放开物价。不料后来物价负增长,通货紧缩,令原本疲软的消费市场雪上加霜。其实,消费者有个心理,买涨不买跌。商品涨价就抢购;降价则持币观望。最后,没有大幅加薪。平心而论,朱当年是有意加薪的。记得2000年秋天朱来中央党校演讲,正好我在场,那天朱说,三年内要给公务员涨工资,涨三倍。可结果呢?还是雷声大雨点小,不了了之。我想过,之所以会如此,是政府没法给职工涨工资。官涨民不涨,必引发社会矛盾。另一层原因,政府未减税而加工资,会加大企业成本,抑制投资。

  (2)改良措施。第一,义无反顾地减税,刺激民间投资。实际上,只有民间投资才能显现出中国经济的真正活力,在央企利润好转的情况下,应把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的重点放在民企投资上,全面减税。只有减轻企业负担,才能释放企业的活力,尤其是民企。同时,这也是鼓励民企投资的重要手段。第二,放松信贷与利率管制。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应当是降低对于行政管制措施的依赖,逐步引入市场化的调控措施,巩固前一阶段主要通过行政管制措施取得的调控成果。第三,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曾说过多次,相对10%的GDP增长率,消费物价涨5%不算高,关键是工资增长要跟上物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还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倒逼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有益。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要渐进地、不断地进行;要综合考虑物价、经济增长等各方面情况;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监管,保证落到实处。

  4 迎难而上——抓住危机中的最佳机遇

  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GDP的6%增速,虽然与全年8%的增速有一定的距离,但在全球经济负增长的环境下,中国经济的这一增速仍然是令人振奋的。虽然全世界都在鼓吹未来中国将是新的救世主,中国也毫不掩饰自己是负责任的大国,然而此时,中国却是“有心无力”。中国现在紧要的问题是面对“楼市寒冰难融”、“港口业将遇十年低谷”、“中国外汇储备面临双重风险”、“严峻就业形势”、“外贸出口压力增大”等种种经济难题,也急需寻找医治的良药。

  中国经济复苏的速度和质量要想突围,不但与国际经济危机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国内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和力度。从内部和外部经济环境综合看,处于世界“金融恐怖平衡”一端的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结构调整需求,外部是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全球经济增长格局的调整,及由此形成的外部需求下降,内部则是中国经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失衡带来的转型压力。

  面对全球经济大萧条,中国企业的出路何在?实现中国经济的突围,就必然调整和变革中国经济以往的发展结构,从以往的以外需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调整到以内需和外需并重的经济增长模式,从原来大量依靠劳动力和生产要素投入等推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向以劳动生产率提高和技术进步为主要动力的增长模式。

  可喜的是,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现在,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呈现出积极迹象,当然,后续效应如何“发酵”,还有待观察。

猜你喜欢:

3195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