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金融证券论文 > 银行管理 > 商业银行方面的论文

商业银行方面的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商业银行方面的论文

  作为国民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金融机构,银行的健康发展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商业银行方面的论文下载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商业银行方面的论文下载篇1

  试谈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一、引言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指的是商业银行由于流动性储备的匮乏而难以及时有效地应对负债的支付、自身还款的需要以及客户贷款的需要,因此而导致银行挤兑风潮的爆发,使商业银行自身的社会信用降低的风险①。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流动性风险一直是存在的②。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而言,流动性风险是小概率事件,但一旦出现,就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灭顶之灾③。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再融资风险,指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之间的成熟期不相协调而产生的风险。二是偿还风险,指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中客户贷款项目不能按期偿还所导致的风险。三是提前支取风险,指大额银行存款的非预期提取以及信贷额度的非预期使用。

  二、制约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因素

  商业银行的经营中,其资金的流动性处于关键地位,关系到其经营的持续性以及盈利性。商业银行在筹集和经营资金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金融风险进行衡量和分析,从而以最低成本来实现最低风险,获得最大收益的金融管理方法,即为风险管理。

  制约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我国对商业银行的改革不断深化,但目前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主要依靠的仍是外在推动,靠央行的强制。由于国家的信用支撑,使人们认为银行不会倒闭也不会发生流动性危机。同时,我国居民更加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这种倾向也降低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这使得商业银行不够重视对其自身流动性风险的控制。

  (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不够合理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其本质是央行对商业银行行为的一种约束和监管机制,只是宏观管理手段,这就导致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管理,只注重良好的流动性状况,而忽视对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的灵活性,使其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受限

  由于我国特殊的宏观环境以及内在环境,在金融产品创新以及金融工具的使用方面,我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国外很多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理念,在我国还没有发挥重要作用。我国货币市场发育不够完善,货币市场规模小,市场交易主体少,这些直接制约了商业银行的资产变现能力和获取主动负债的能力,从而影响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水平。

  (四)风险管理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于流动性需求的预测仅限于每日的库存现金和支付额,而忽视对贷款需求的预测,不能进行风险的事前防范和事后补救,缺乏科学完善的风险控制系统。当前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动用准备金、向央行申请再贴现和同业拆借等等,缺乏一揽子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对于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缺乏全程监控机制,难以在复杂的环境下动态高效的调动可支配资源,控制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没有专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不能合理有效的规避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几点对策

  (一)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逐步走向商业化,国家信用不再是银行风险的依靠,导致了银行资产流动性管理出现许多问题。因此,银行监管部门,要严格监管,即使宏观经济繁荣,银行财务状况良好,也不能放松,要及时发出风险预警,防范潜在风险。在面对金融危机的大环境时,更应把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放在首位。

  (二)降低不良贷款率,改善资产结构

  过高的不良贷款比例严重威胁了商业银行健康持续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要采取措施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完善业务流程,丰富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降低不良贷款比率,提高信贷资产管理水平。同时,我国银行业逐步与国际接轨,资本充足率是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一大问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比较单一,资本补充渠道狭窄,推行资产证券化,能有效提高资产充足率。

  (三)发展货币市场、扩展交易工具

  完善的货币市场,对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是必要外部条件之一,它能保持金融资产流动性,调节资金供求平衡。在增加货币市场交易工具的基础上,依靠相关法律法规规范金融市场发展,扩展资金流动渠道,从而降低风险管理的成本。

  (四)应用先进分析方法,有效控制风险

  对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要进行提前预警,及时控制,才可能将风险降到最低。商业银行必须借鉴和学习先进的现代风险管理技术,提高风险识别、风险计量和风险控制的能力,并熟练的应用统计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的分析方法,实现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科学量化管理,更好地控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应通过相关数学模型对流动性供给和需求的变化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完成对潜在流动性风险的衡量,使银行健康持续的发展。

  商业银行方面的论文下载篇2

  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与管理

  一、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简述

  通常人们所讲的,所谓的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的基本的信贷业务过程中发生的,会导致商业银行资产遭受损失或者获得额外经济收入法人一种可能。普遍意义上所讲的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是狭义的信贷风险。狭义的指的是只有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一面既只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的一种。本文探讨的正式这种只会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狭义的信贷风险。说完狭义的信贷风险,那应该还有广义的信贷风险。顾名思义,所谓的广义的信贷风险主要是指机会使银行获得收益也会使银行遭受损失的风险。本文所要研究的商业银行的狭义的信贷风险主要包含一下三个方面:

  第一、商业银行的所获得收益与所遭受的信贷风险是正相关的,是一种正比例关系,既银行承担的信贷风险越高,商业银行遭受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越大,与此同时银行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也随之增大。第二,与商业银行日常经济活动相关的经济实体,比如政府,公司企业,个人消费者,商家和其他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的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承受者。第三,在商业银行日常经济活动中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内部经济系统形成了一种自我平衡和自我适应的机制。

  二、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突出性问题

  (一)信贷前调查问题

  目前,我国的有些商业银行在信用贷款发放之前存在着调查不仔细、相关资料收集不认真等现象;有些商业银行随便采用企业或个人交给的资料数据,缺少对虚假信息,虚假资料的有效防范,资料数据的真实性值得商榷。不能够及时发现各种不良的信贷行为,而且对企业信誉度和个人信用度审查不够严密,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有可能导致贷款发放前资料调查报告存在形式主义,不严密,不仔细,贷款的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二)信贷时审查问题

  由于我国银行业市场发展不够成熟,我国目前各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的不良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各商业银行对开户前的信贷资格审查审查不够严格,严密,严谨。没有严格按照信贷管理制度执行,这种情况的存在更加大了银行信贷的风险性,增加了信贷的不安全性。比如,有的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暂时的收益,完成年度的业绩目标而对一些大型的企业客户放松检查,对其财务资料审核不严密,导致一些大企业集团由于经营不善而破产倒闭,使大量信用贷款变成了呆账,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三)信贷后检查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只重视信贷营销而不重视信贷检查的弊,信贷的任务就是简单地将贷款袋出去。而且我国的一些商业银行落实信贷安全管理责任机制不到位,对于信贷后的管理工作环节相对薄弱,存在管理盲区。信贷风险责任追究机制没有落实,因此导致不良信贷持续不断地发生。要想减少贷款的拖延时间,增加贷款收回的可能性,同时降低不确定性因素,就要不加强管理,就需要加强对信贷客户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同时严格深入贯彻落实信贷管理责任机制。

  三、当前情况下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及思考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银行风险管理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仍然没有达到既追求速度和规模,又重视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式经营”的模式。只有加强信贷风险的监控管理,才能让银行的信贷业务取得相应的收益。商业银行可持续经营的根本途径是不断提升风险控制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商业银行信贷日益风险增加,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加强信贷风险的防范和监管就显得日益重要。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建立规范化的高效的风险监管掌控体系,从而形成信贷风险管理的长期,稳定,健康,可持续的运作机制。

  (一)充分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的内部管理机制

  首先要在银行内部形成良好的信贷风险自我监控氛围,建立现代商业法人产权制度。要使企业法人责任制度真正的落实到位,加强管理。让银行利益与法人责任人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这才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监控机制有效运作的的基本条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完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形成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提高整体的信贷风险监控技术水平,提高可操作性。

  事银行风险监控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风险控制应制定专门的详细的贷前调查的具体标准和操作方法。应当建立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相结合的风险评估、监测体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战略,把风险管理提高到战略层面上来,能够更加持久的掌控风险,使其处在一个相对可控范围内。形成严谨、规范、全面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二)要加强对问题贷款的处理,提高对不良贷款的审查率

  降低不良资产所占比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对不良资产的资产重组、加大对道德风险引起的逃债行为的法律诉讼、严格落实呆(坏)账核销准本制度。管理好对不良资产与安全资产的分类,更好的盘活不良资产库存,把不良资产规模占银行整个资产的比例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要拓宽对不良资产的处理手段,创新思维方式。在当前情况下,为了更高效的化解不良贷款,必须创新观念,改进机制,改善手段。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借力打力。同时要与投资银行等机构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还要充分利用资产流通市场,并尝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甚至是外资的关注度,让社会资本和外资来投资不良资产,从而分散风险。

  (三)要加强对信贷结构的管理,实事求是的调整信贷投入,做到与时俱进

  要具有针对性的调整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投资。要准确的判断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对相关行业和产业政策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研究。在最大限度的降低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那些信用良好,经济效益稳定,不存在道德风险,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的投资。加大对信贷风险低,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企业的支持度。一如既往的支持具有民族特色的产业和行业,要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龙头企业加大贷款投放力度。

  要适时调整客户结构,加大对信贷所涉及的行业风险的关注度。目前,我国部分行业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的问题,银行应当配合国家做好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因此,银行的贷款投向应该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相一致,对各个行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对国家的政策调整要反应迅速,对未来贷款投入方向作出准确的预测。

  (四)不断完善信贷业务地具体操作体制

  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尽快建立规范的商业银行制度,引进国内外战略,不断优化内部组织结构,银行的信贷决策体制要更加科学合理,风险管理体系应该更加严谨要使财务会计制度更加严谨,信息披露制度更加透明。最主要的是是建立银行各个部门相互之间的权利制衡机制,加大对贷款审核权利的制约。同时要加强外部环境对银行风险的监督,充分发挥银监会的监督管理作用。

  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立法法制建设,对宇那些恶意逃避银行债务、恶意拖欠贷款的单位必要时进行法律制裁,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央行应该对企业兼并,重组,破产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和监督。政府要全力协助金融机构依法有效的对自身金融债权的维护,保证合法权利不受侵害。应当着力解决银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建立良好的信息披露制度。为了有效的降低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央行应该严格规范企业会计信息处理标准化制度,提高企业信息公开透明度。

  (五)要完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技术水平

  在当今信息时代,应该充分发挥电子计算机的作用,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信贷风险综合管理。对每一个操作细节都要设定详细具体的操作系统。把信贷政策的各项具体管理制度应用到与之对应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中,一旦发现违规操作行为,系统便会自动关闭,从根源上拒绝违规操作。这样就最大的避免了人为因素导致的信贷风险。

  要建立完善的现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加强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化建设。全方位全过程的对可能发生的银行信贷风险进行监控。使商业银行信贷担保制度贯彻落实到位,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信贷担保经验方法。努力达到与国际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采用的合法贷款担保制度相接轨的目标。同时也可以把商业保险引入到信贷风险中来,依靠商业保险可以有效地化解银行的信贷业务的经营风险,分散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有效避免借款者逃债行为的发生。

猜你喜欢:

334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