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金融证券论文>银行管理>

银行审计的论文范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与不断深入发展,金融环境的变革对商业银行审计的模式、内容、范围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银行审计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银行审计的论文范文篇1

  浅谈银行风险管理审计

  [摘要]风险管理审计是对传统审计方式的突破和创新,是融风险管理、审计为一体的新兴审计模式,本文对银行风险的界定及类型、存在的问题以及的优势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问题优势

  风险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80年代在 金融 、 保险、制造业等行业的大 企业 有了 发展 ,从风险管理内容的规范性来看当属银行和保险业。风险管理审计是在20世纪末2l世纪初,随着风险管理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风险管理成为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它不仅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更加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当前的风险分析确保其审计 计划与经营计划相一致。风险管理成为 组织中的关键流程,促使内部审计的 工作重点不仅是测评控制,而且包括确认风险及测试管理风险的方法,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新阶段。

  一、银行风险的界定及类型

  1.银行风险的界定

  关于银行风险现有两种说法。一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招致 经济 损失的可能性。二是指在货币经营和信用活动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有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得额外收益的双重机会和可能。本人同意第二个观点。

  银行风险存在于银行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银行自成立之日起就是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谋取收益的。对银行风险的正确理解须注意以下几点:(1)银行风险不等于银行损失。风险指的是发生不利或有利事件的可能性;而损失是消耗或丧失的东西,是原来不确定事件形成的一种事实。两者的着眼点不同,风险着眼于未来,损失着眼于现在和过去。(2)风险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它具有双重性。(3)它包含多层次风险内容且有动态性的范畴。多层次的风险包括 法律 风险、政策风险、决策风险和操作风险等。(4)商业银行风险更多的是经济运行中风险的反映,与经济主体的行为目标、决策方式和经济 环境相 联系,并不单纯是银行自身的问题。

  2.银行风险的类型

  我国银监会制定并于2005年2月1日起实施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指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含利率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以及声誉风险等。

  从 实践来看,对于银行影响比较大的风险主要有四种: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定位、职责与作用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它通过 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拥有一定的优势。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熟悉本单位情况,对单位面临的风险更了解;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是组织内部成员,其利益同组织发展、兴衰密切相关,对防范各种风险、实现经营目标有着更强烈的责任感;内部审计部门不同于其他部门,不从事具体业务,其职能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可以跳出业务各环节的圈子,从全局出发、综合、客观地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1.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定位

  现在我们所说的风险管理越来越趋向于广义的概念,公司治理也好、内部控制也好,实际上都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只是风险管理所涉及的层次有所不同,而内部审计一直都担任着重要的角色。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斯一奥克斯法案》指出,董事会、高层管理者、外部审计师与内部审计师作为有效公司治理的基石,成为开展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必须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扮演的角色对组织机构整体风险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定位应该是参与者、协作者和监管者。

  2.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

  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的一条主线。因此,内部审计应当也必须参与风险管理。随着风险管理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发生了变化, 现代 内部审计除了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更加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但内部审计不等同于风险管理。IIA指出,内部审计师在建立和管理风险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有别于“风险所有者”的作用。为了避免起到“风险所有者”的作用,内部审计师应该要求管理层证实其在确定、防范、监测风险以及风险“所有者”的责任。

  2004年9月,IIA针对COSO委员会新发布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以《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角色》为题 发表了一份职位说明书,指出,内部审计的核心职能有五项:为风险管理流程提供保证、确保风险得到正确评价、评估风险管理流程、评估关键风险的 报告体系以及审核关键风险的管理活动。其次,职位说明书对内部审计在风险防范方面的职责也进行详细的描述:协助识别和评价风险、培训管群层如何应对风险、协调全面风险管理活动、完善风险报告体系、维护开发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支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为决策层拟定风险管理战略。最后,也明确内部审计不应承担以下责任:(1)设定风险额度;(2)强加风险管理流程;(3)向管理层提供风险保证;(4)做出风险应对决策;(5)以管理者名义执行风险应对方案;(6)风险管理的受托责任。

  3.内部 审计在风险 管理中的作用

  国内外 企业 ,特别是世界知名企业,如杜邦公司和微软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都比较完善,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风险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责任。要实现其业务目标,管理层应该保证拥有健全的风险管理过程,并能发挥作用。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应该在确定 组织是否建立恰当的风险管理过程以及这些程序适当有效地运作等方面起监督作用。内部审计师应该通过检查、评价、 报告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来协助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的 工作。还需要指出的是,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可以随着时问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并可能有不同的作用:即从无任何作用,到作为内部审计工作 计划的一部分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审计,到积极持续地支持并参与风险管理过程,到管理和协调对风险的管理过程。

  总的来说,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检查与评价,内部审计部门运用审计手段对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二是管理与协调,内部审计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对各种风险要素进行识别、分析、协调、管理,并提出控制风险的有效建议;三是顾问与咨询,内部审计师以咨询顾问身份协助企业确定针对风险进行管理的方法和控制措施,并评价其合理性与有效性;四是报告与防范,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及时传递并督促落实风险审计的成果,使各类风险因素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防范。

  三、存在的问题

  中国 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都有针对性地组织了风险管理与审计等课题的研究。但是银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还存着以下问题:

  1.内部审计理念落后

  相对于一般的工商业企业来说,银行风险管理在其价值链中占有重要位置,是银行成立以来一直倍受关注的问题。因此,其风险管理相对比较好,这就使得业内外的一些认为银行风险管理是完善的,这也造成了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认识的不充分,内审人员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关注风险,制约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2.内部审计方法手段不能适应银行风险管理的需求

  我国银行内部审计尚处于查错防弊、开展合规性审计阶段,局限于对经营部门及营业机构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事后审计上,主要进行的还是现场审计,非现场审计开展不够。而银行风险管理系统要求进行系统的、全面的风险管理,不仅要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管理,还要进行信息处理,大力开展非现场审计。

  银行审计的论文范文篇2

  浅析商业银行绩效审计

  一、关于商业银行绩效审计的概念问题

  商业银行绩效审计是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相对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更注重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商业银行绩效审计必须围绕三要素进行。这三个要素是: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经济性就是在适当考虑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获得或使用资源的成本。效率性是指商品、服务和其他结果及其所用资源之间的关系,即一定的投人所能得到的最大产出,或一定的产出所需的最少投入。效果性是指项目、计划或其他活动的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关系。商品、服务或其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以及其他预期效果。

  二、开展商业银行绩效审计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们对开展和深化银行绩效审计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从审计实践看,作为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事项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运用有关技术方法对被审计事项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检查、评价,目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审计人员的银行绩效审计理念尚未完全树立

  内部审计人员对银行绩效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际工作中还停留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与常规项目审计上,大都满足于对经济活动合规、合法性的审查与判断,对被审计项目审查和评价投入的各种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是否得到经济合理利用,支出是否讲究效率以及项目的计划、方案的执行结果之类的问题考虑较少,对如何提高经济绩效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更没有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

  (二)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难以满足银行绩效审计标准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

  1.知识单一,内部审计人员以信贷业务审计知识为主,专业知识缺乏,行业缺点了解的少,宏观意识不强;对银行绩效审计缺乏理论和感性认识,缺乏对问题分析的综合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思路不清晰,概念不明,经验不足,难以运用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去评价绩效。

  2.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差异和主观随意性会引发对同一事实认定的结果不同的审计风险。在具体确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时,受审计人员的个体素质和主观随意性的影响较大。同一个审计人员在不同审计项目中发现同一类问题会因环境不同而做出不同的审计结论;或不同审计人员对同一项目的审计得出不同的审计结论等。这种差异和随意性问题会给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本人带来很大的审计风险。

  (三)评价绩效的标准难以确定

  银行绩效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衡量审计对象经济性、绩效性和效果性的标准难以统一,甚至是同一项目有多种不同的衡量标准,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有天壤之别。目前尚未有一个专门的规范式准则去规范银行绩效审计,更没有一个法规涉及银行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衡量标准难以确定,给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价意见造成了困难。

  (四)银行绩效审计证据有别于其它审计证据的特征,造成审计取证渠道多,途径方法复杂且证据风险大

  银行绩效审计证据的不充分或缺乏证明力会导致结论有失公正,同时会造成严重后果。目前开展银行绩效审计没有一套绩效审计准则和程序可遵循,特别是网点装修项目,贯穿其中的资金流动环节更为复杂,更多的潜规则所隐藏的绩效问题,由于审计技术和审计手段不足,所获取审计证据的证明力欠缺,客观上引响到审计结果,增大了审计风险。

  (五)审计力量不足,制约着银行绩效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作为内部审计机构,除完成总行指令性项目外,还必须完成本级安排的审计项目,以及辖区监管分行临时委托的各项审计任务,人少事多的矛盾十分突出。内部审计人员由于把关注点放在了常规项目审计上,没有更多的人力和精力来实施绩效审计,因而,一时难以跳出传统的常规项目审计的圈子,把审计力量侧重于绩效审计。

  二、商业银行绩效审计方法

  银行绩效审计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绩效审计方法是指在审计工作中为了实现绩效审计目标而采用的工作模式、程序、措施和手段的总称,它包括绩效审计工作组织实施的方法、审计取证方法和审计工作质量与成果的考核方法等。从狭义上说,绩效审计方法主要包括两大类:一为绩效审计方法模式,一为绩效审计具体方法。

  银行绩效审计方法模式,是指进行绩效审计的总思路,它揭示绩效审计的主要方向、重点和大的审计范围,体现的是绩效审计的战略或全局思维。常见的绩效审计方法模式主要有5种,即:结果为导向的审计模式、控制系统为导向的审计模式、问题为导向的审计模式、责任机制为导向的审计模式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的审计模式。

  银行绩效审计的具体方法,是指进行绩效审计具体项目所采用的审计方法或步骤,体现的是绩效审计的局部思维和具体审计策略,主要包括审计证据的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绩效审计中,常用的审计证据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主要有5种,即:审阅法、观察法、访谈法、抽样和案例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

  审阅法是通过对书面文件资料进行审查、阅读而取得证据的一种方法。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查阅被审计单位的报表、账册、财务收支计划、内部管理制度、重要会议记录、文件合同,调阅相关的审计档案、统计资料等。对文件资料的审阅和研究,有助于审计人员掌握有用的信息和数据,但必须紧密围绕审计目标,并需要对所用文件的可靠性作出适当评估。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实地观察来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主要应用于调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情况和财产物资的管理等方面。运用这种方法,审计人员可以获得实物和行为的亲历证据,判断被审计单位行为的规范性和实物的真实性。为了增强证据的可信度与说明力,在实地观察中可以同时采用录音、录像、拍照等方式来取得审计证据。访谈法   访谈法是通过召开座谈会或个别访谈而取得证据的一种方法。访谈有多种方式,可以通过电话进行访谈,可以面对面进行访谈,也可以通过信函、 网络的方式进行访谈。这种访谈可以一对一地进行,也可以一对多、多对多地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进行。访谈的对象既可以是被 审计单位的领导和干部职工,也可以是被审计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监管部门、 组织人事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运用这种方法,审计人员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收集信息,拓宽审计思路,发现重点关注领域。但应注意的是,访谈获取的证据一般不能作为事实性证据的唯一证据,就是说,访谈获取的证据还需要经过审计人员的进一步证实。抽样和案例研究法

  在绩效审计中,由于审计资源有限,审计人员经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来获取审计证据。抽样调查法通过从总体中选取一定量的样本,根据对选取样本的调查来推断总体情况,获取有关被审计事项的信息。运用抽样调查方法,通常可以获取被审计事项的一般性总体信息(即一般性 统计数据)。为了获取更多的深层信息,一般需要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对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补充。通过将一般统计数据与深入的案例研究相结合,审计人员可以获取充分的抽样推断信息,从而可以得出比较准确的审计结论。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的方法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是对两类或多类 经济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推导出相应回归方程,然后以此回归方程来推算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变化规律。回归分析法的实质是从观察数据中找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观察数据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时间序列数据;二是剖面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自变量;(2)取得观察数据;(3)选择回归方程的形式;(4)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回归参数;(5)进行假设检验;(6)运用回归方程预测因变量的变化规律。

  三、深化商业银行绩效审计的思路

  在深化商业银行绩效审计 工作中,确立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绩效审计的当务之急。为此,针对银行绩效审计组织方法、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等谈几点思路。

  (一)尊重事物 发展的客观规律,分步骤实施

  应科学选择审计项目。目前,应在银行真实性审计的基础上,重点抓住因决策失误, 管理不善,造成信贷资产损失严重的典型项目进行绩效审计,力求突破,增强效果。

  (二)制定审计人才发展战略,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从 实践 经验来看,绩效审计人员既要具备金融管理知识,而且要有经济学、 社会科学、法律、财会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财政、金融、税务等被审计对象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已经进入“无账本”审计 环境。审计机关应该抓紧构建适应审计工作新要求的审计专业队伍,为此,要在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提高的同时,有 计划的引进一些复合型人才,如 计算机、工程预算、法律、经济学、经济决策、行政管理、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人才,整合一些社会审计力量,优化审计干部队伍。

  (三)确定绩效评价方法

  绩效评价方法问题,是开展和深化银行绩效审计工作的关键,评价方法得当,审计目标就能顺利实现,否则,评价偏离主题,使审计结果信息失真,增大审计风险。审计评价方法应当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始终。

  1.过程评价,即对银行支出的合理性,银行支出目标是否得以实现,投资执行情况过程的评价。

  2.经济绩效评价,即对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测算主要评价指标,如成本净现值、投资利润率等主要财务指标。

  (四)构建商业银行绩效审计考核运作机制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运作机制。包括项目计划、审前调查、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审计步骤和方法, 报告审定等过程,建立考评细则,落实审计责任。

猜你喜欢:

银行审计的论文范文

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与不断深入发展,金融环境的变革对商业银行审计的模式、内容、范围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银行审计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银行审计的论文范文篇1 浅谈银行风险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34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