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管理论文 > 浅谈大学生压力管理案例论文

浅谈大学生压力管理案例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浅谈大学生压力管理案例论文

  现如今,大学生所面临的环境对他们的要求也日趋复杂化、多元化、高级化,这使得大学生承受着日益严重的心理压力,因此高校做好大学生压力管理工作,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压力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压力管理论文篇一:家长参与对大学生压力管理的积极作用

  摘 要 当代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大学每个阶段都承受不同压力,需要及时、科学、有效的压力管理。家长要积极参与大学生的压力管理,配合学校做好相关工作,共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家长 大学生 压力管理 积极作用

  1 家长参与大学生管理的现状

  在对家长参与高校学生管理的意愿的调查中,显示有30.6%的家长表示很愿意,28.8%的家长选择了“ 一般般”,这一数据说明愿意参与高校学生管理的家长达到59.4%。而一些选择“一般般”的家长也是由于表示担忧自己缺乏能力参与高校学生管理,对高校学生管理也感到陌生。①

  也有很多学生家长认为,对孩子的主要管理责任是在进入大学以前,因为“上大学”是父母和孩子一个阶段性的奋斗目标。进入大学之后,父母感觉自己的任务完成了,会忽视在大学阶段对孩子的管理和引导,导致过于信任孩子的个人能力。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学习生活压力,或者被游戏等外在因素吸引,荒废学业。往往是在大学生出现了学习困难导致降级、退学等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校方联系家长,家长才会意识到孩子出现问题了。

  所以,大学生入校不代表家长的任务结束,家长不能游走在高校学生管理的边缘。

  2 大学生压力的来源和类型

  压力,是“肌体在对生存环境中多种不利因素适应过程中,适应和应付能力之间不平衡导致的身体紧张状态及其反应。”压力有时可以激励人进步。但是那些对未来的忧虑忧虑、对不同的情境下产生的心理压力等等,常常有着潜在的深刻后果。

  当代大学生被称为“个性张扬、标新立异”的一代,“90后”的各种特质在他们身上得到充分的展现。他们追求自由、平等、成就和赞同,这往往也伴随着心理承受能力差、自立能力缺乏及责任感不够等特征。对初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而言,初次离家,一切自理是他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很多学生出现了心理断乳,自理能力较低的学生无法在短期内适应大学生活,若在此阶段学校和家长不能有效合作,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则会直接导致学生大二学习规划期,大三人际交往判断期,大四就业规划期等各个阶段过程中无法适应和竞争带来的压力,造成学习和生活的脱节,带来严重后果。

  在一项针对大学生现实压力的调查中显示,有50.5%的大学生感到比较有压力,选择“一般”的有30.2%,而认为“非常有压力”、“不太有压力”、“没有压力”的分别只占全体的6.0%、8.1%、3.4%,这表明超过一半的学生压力水平较高,绝大多数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感到大学生活有压力。②针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过程,压力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 学业压力

  学业压力是作为学生永远需要面对的主题,因就业压力而造成的新的学业压力也逐渐增大。大学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把自己变成全能型人才,在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上不断的考证考级考研。但由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往往顾此失彼,结果是学什么都不专。大部分大学生都曾感到过学习的压力,但如学不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

  2.2 经济压力

  目前,中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许多偏远山区农村的家庭往往因为供一个孩子上学而负债累累。贫困生需要考虑自己如何生存,如何筹集学费。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能暂时缓解部分压力,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教育致贫的家庭又成了现在社会扶贫的对象。调查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

  2.3 人际关系压力

  人际关系的压力包括角色的转换与适应、情感困惑和危机、交际困难、自我性格克服等方面。大一新生对角色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诸多事实表明,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使得他们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面对挫折和新的环境不能有效地调节自己去适应。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2.4 就业压力

  近几年来,由于毕业人数增加、社会竞争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中国社会调查所进行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就业已经是每个大学生一进校门就要考虑的事情了。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3 家长参与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3.1 强调学生家长的责任意识

  美国学者保罗·朗格朗提出:“ 终身教育体系形成的基本原则,是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即相互联系性。只有加强不同教育部门之间的合作与联系,才能实现教育的逻辑一贯和整体化发展。这种逻辑的一贯和整体化的发展具体体现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③家长不是把孩子往学校一送了之,除了做好学生的后勤保障之外,还需要储备知识和更新观念,积极的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每学期分阶段主动和校方沟通孩子的在校情况,在学生大学的几个关键期内能准确把握孩子的思想情况,做到及时有效的沟通和疏导。

  3.2 提高高校学生家长的管理水平   在《教育法》中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为其未成年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对大多数家长而言是完全陌生的领域,对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各个阶段的重点任务家长都不是很了解。提高家长的管理引导孩子的水平,需要高校学生工作和教学部门的合作。

  在压力管理中,压力的排解一般通过宣泄、咨询和引导三种方式。宣泄主要是以学生自身为主,喊叫、剧烈运动、唱歌等。合理的宣泄可以有效排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咨询就是向专业心理人员或亲朋好友倾诉自己心中的郁闷紧张情绪。向自己的好友或父母倾诉几乎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其实,不论被倾诉对象能否为自己排忧解难,倾诉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调整压力的方法。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员工在对待压力的看法、感觉、情绪等方面有所变化,解决其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调整心态,能够正确面对和处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引导是老师和家长帮助学生改变其心态和行为方式,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压力。学生确立正确适当的目标,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达到此目标,相关压力自然也就消失了。而学生如果有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活动,当其遇到压力时可以很容易转移注意力,投入到兴趣爱好中,从中陶冶情操、保护身心健康,心态亦会平和,压力自然也就减轻直至消失。

  首先,家长与孩子要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时常联系,让孩子积极主动的向家长汇报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家长不能给学生施加太多的学习要求,遇到问题不能一味的责备学生,争取做到心平气和的面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很多压力的来源是因为大学生某些东西不能表达,或者表述不清别人无法理解导致的沟通不畅。学校和家长要给学生表述的机会和发泄的渠道。大学生学会积极健康的表达和展现自己有利于生活和学业中问题的解决和各种压力的缓解。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在大学适应期和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心理压力,平稳过渡。其次,通过学生工作者(辅导员、班主任)直接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以及学生在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掌握学校相关的政策和具体要求,帮助孩子制定好阶段性目标,有的放矢的进行学习,减轻学习压力。若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可以让老师详细了解,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资助,缓解经济压力。以上工作同时也是为就业做准备。再次,和孩子同宿舍的同学保持联系。同宿舍的同学朝夕相处的在一起,往往能掌握最全面最直接的情况,遇到突发问题也能及时联系到学生和家长双方。

  3.3 创新家校合作沟通方式

  在大学四年中,学生、家长和学校三方面都要做出积极的努力,缺少某一方面不会有满意的效果。不同层次和条件的家长采用不同方式,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拓展与家长合作的途径,如利用网络、新闻传媒、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教育等。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针对家长的职业、文化、对孩子的重视程度、经济收入等背景不同,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

  家长与学校的有效结合在学生入学之初,有条件的可以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讲解大学生在校四年将要面临的问题和需要完成的任务;若不能大面积的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则需要通过手册、电话、邮箱、网站、博客、论坛等形式让家长熟悉,并向家长提供一些经验和方法。学生工作者和学生家长之间要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联系,共同应对孩子在大学阶段出现的问题,提前引导,有效疏通,将学生的压力和不适应在最短时间内减轻和消除。家长和学校要明确的摆正双方位置,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学校不是指挥者,对家长呼来喝去;家长不是挑剔者,对学校发泄不满。

  注释

  ① 程国星等.对于家长参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

  ② 伍妞,张小山.当大学生现实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1.19(11).

  ③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1.

  大学生压力管理论文篇二:大学生压力管理团体辅导的实施与评估

  摘 要:运用压力刺激理论与系统理论以团体动力学理论为指导,设计了以提高大学生压力应对能力的压力管理团体辅导方案。招募筛选了8名大学生参与了每周两次,每次60分钟,共计6次的团体辅导。在辅导前对其进行《压力反应问卷》的测量,评估其压力反应水平及是否适合参与团体辅导;在辅导过程前后均对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量,便于进行比较研究。从量化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来看,经过团体辅导后,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在“解决问题”这一维度上的得分较辅导前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团体辅导;压力管理;大学生;实施;评估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日趋复杂化、多元化、高级化,这使得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承受着学业、经济、角色困难、职业选择等日益严重的压力。如果这些压力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缓解,将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功能甚至生命造成巨大威胁,如何管理压力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团体辅导对于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有效性已被国内外研究者证实,因此,我们设计了大学生压力管理的团体辅导方案,以期提高大学生对压力的正确认知,提升大学生压力管理技巧与应对能力。

  一、理论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认为,压力是指环境或内部的需要超出个体、社会系统或机体组织系统的适应能力。它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三个主要成分:压力源、压力感和压力反应。压力源即引起压力的客观刺激;压力感是由压力源引起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压力反应则是个体在压力感的持续作用下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反应[1]。而压力管理即是个体面对压力时采用的应对方式,其目的除了要减轻或者消除个体所承受压力的影响外,也能起到预防压力的作用。压力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理适应、运动、时间管理课程以及冥想放松训练等方面[2]。

  大学生压力管理团体辅导在压力刺激理论、系统理论以及团体动力学的理论的指导下,将处于压力状态下的学生组织起来,在专业督导老师的督导下进行辅导活动。辅导的目的并不是去消除压力源本身,而是针对压力源事件或者情境给大学生个体带来的情绪、生理及行为等方面的压力反应,进行合理有效的压力应对辅导,如采用多种认知训练、呼吸放松、冥想放松等放松疗法,改变不合理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增强大学生的压力应对能力,从而更为健康地学习生活。

  二、大学生压力管理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一)团体辅导的目标

  让成员们在活动中正确认识到自身的压力,明确压力过大对自身的危害,同时也明确适当的压力是积极有益的;让成员感受到同伴的温暖和力量,正视生活中的压力;了解压力应对方法与技巧,如放松训练、认知训练、时间管理技术等,并能应用到生活中去;改善沟通技巧及人际交往技巧,获得新的社会支持力量。

  (二)方法

  设计团体辅导方案,根据辅导目标招募筛选了8名成员,对成员进行6次的团体辅导活动。在团体辅导实施前后均对成员进行《应对方式问卷》的测量,在团体形成之前进行《大学生压力反应问卷》的测量和团体辅导结束后进行《小组活动评估表》的测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对象与测量工具

  1.对象

  面对山东大学全体在校生,在自愿参加的原则上,筛选出8名小组固定成员,其中5名女生,3名男生。

  2.测量工具

  根据对象的特点及团体辅导活动的目标,选取以下研究工具:第一,采用叶向阳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问卷》在团体辅导实施之前对成员进行施测。该问卷由学习能力下降、躯体不适、负性情绪、自杀意念四个维度组成,采用四级计分制[3]。第二,采用肖计划1996年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对成员进行前后测。该问卷包括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六个维度,每个条目有是、否两个选项[4]。

  (四)方案设计及实施

  确定主题及目标后,我们对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了分析,并借鉴以往相关的压力管理团体辅导方案,整理出初步方案。再结合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与访谈资料,进一步完善方案内容。每次的团体辅导之后,对方案进行修改。整个活动分6单元,每单元一个主题,每次辅导1―1.5小时。最终的方案大纲如下。

  

  三、干预结果及评估

  (一)团体辅导之前成员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由于《压力反应量表》评估的是最近一个月的压力情况,因此只对此量表进行前测,用以评估成员们的压力反应状态。

  

  由表1可以看出,团体辅导的被试在压力反应的四个维度中学习能力下降和躯体不适这两个维度得分最高,分别是2.2500和2.0417,在负性情绪、自杀倾向两个维度上得分较低,成员们的总体压力反应还处在可控水平,可采用团体的方式进行压力管理的心理辅导。

  (二)前测后测压力应对方式的比较

  对肖计划的《应对方式问卷》进行前后测,分析结果如表2。

  六个维度中,“退避”、“幻想”、“自责”属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求助”和“解决问题”属于比较成熟的应对方式,“合理化”属于混合型,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解决问题”这一维度,后测得分比前测得分有显著性提高(p<0.05),说明大家可以更为积极地着手解决遇到的问题,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合理方式。且幻想的方式也在下降,这说明团体咨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统计结论

  从《应对方式问卷》的前后测比较结果中可以看出,在“解决问题”这一维度上,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说明团体活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应对策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解决面临的应激。在其他几个维度上的得分尚没有显著变化。

  四、反思与讨论

  以团体辅导的方式确实能帮助大学生掌握有效的压力应对方式,缓解压力。但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我们虽然做了许多努力,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一是团体辅导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在团体辅导活动进行访谈,了解成员在哪些方面有共同压力,并结合辅导之前的测试,有方向性地开展团体辅导活动。

  二是领导者和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影响辅导效果的重要因素。领导者要尊重成员,前期要明确展现出希望和成员建立关系的意愿,这样才可能和成员较快地建立关系,成员才会真实投入到活动中去。

  三是调动氛围很重要。每期团体辅导前期开展热身活动可以巩固关系的建立,让成员能更快地投入到活动中,缓解紧张和压力。

  四是活动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每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改和调整下一次的活动计划,找到最适合团体发展的方案。

  五是领导者要学会变通。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领导者要善于把控整个团体,为了完成活动而进行的团体辅导是不科学的,要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尽量使每个人都能得到成长。

  六是团体辅导活动形式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以外得到广泛的应用,如第二课堂教育、学生素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

  参考文献:

  [1]郭双.大学生心理压力感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关系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2]汪媛媛.多途径大学生压力管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干预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3]叶向阳.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的结构及特点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4]雨帆.心理测试[M].北京:文汇出版社,2008.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大生压力管理论文”

1358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