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管理论文>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分析论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分析全文如下:

  1、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在传统的学年制的体制下基本上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学生们如果要去社会上历练势必会影响到学业的正常进行,而始终踏实的在学校中上课学习在将来求职过程中一些实际的操作能力有无法得到专门有效的培养。而在学分制度下,课程的排布是学生自己来指定的,这就让学生的创业活动有了生存的空间,学生可以在没有安排课程的整块的时间段内去构思甚至是邀请教师一起去参与创业,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放到社会的实践中去,接受社会的检验,从而分析完善自己经营活动,积累社会实践经验,而且也为以后的创业活动提供了人脉关系和品牌影响力。

  2、学分制对高校教学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

  2.1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原则

  学分制的在高校中的贯彻落实过程中是有条件的,需要秉承很多的原则:

  (1)要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双轨并存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到选修课和必修课之间的比重。必修课过多会导致学生成为专业型人才,学生们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但是,除本专业之外的其他学科基本是空白状态;而选修课过多会导致通才型学生的大量出现,学生们往往对每个领域都有所涉猎,但是每个领域所需的知识的把握程度都不是非常的精准,甚至自己所学的专业课都是表现平平。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或者我们称之为远期与近期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教育不可以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单纯的课本之上,因为课本中的内容都太过于偏重于一个理论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而任何的理论都是有它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当教师在讲解某一理论的同时当今社会的发展以及超出了这一理论的涵盖范围,所以教师所讲的内容一定要与实际相结合,要培养出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人才,甚至是符合未来十年二十年与国内国际市场相适应的人才。

  2.2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信息化管理

  高校的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不仅要关注校园内硬件设施的改善,更要注重软件反面信息化方面的革新。学校要有专门的技术骨干来支撑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完成,管理信息化实现了数据的共享,是学分制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性建设,管理信息化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全校所有的学生实行自主选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因此为了学分制的平稳运转,信息管理就需要有专门的人才来进行日常服务器的维护和修理,以保证信息库中信息的安全,防止病毒的入侵,数据的篡改等一些技术问题。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管理规章制度,当服务器出现问题时做到有法可循,有例可援。也可以保证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以期达到服务的最大利用,防止“孤岛效应”的出现,使信息系统真正地为广大的师生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

  3、结语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使学生对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在教育上更加的尊重学生,体现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培养了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实验了学生德育和智育的全面发展,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特长来进行选课。信息化的处理更是让师生们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为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进行提供了可能。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分析论文

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74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