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中小学健康教育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随着当代社会“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的形成,健康教育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尤其是中小学健康教育备受瞩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健康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小学健康教育论文篇一

  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浅析

  【摘 要】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宗旨就是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服务,同时满足他们的家庭和社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健康教育的方法能使其对学生的思想、学习、行为和生活方式长期起作用,更好地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育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透彻了解学生的心理,上好健康教育课。

  【关键词】中小学生健康教育 关键时期 关心 爱护

  健康教育和一般教育一样,关系到人们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中小学时期在人的一生中接受能力最强,可塑性最大,也是形成各种行为模式的关键时期,这种行为模式一经建立就不会轻易改变。因此,从中小学时期开始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不但可以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还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教师如何教育学生,如何才能给学生更多的关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爱,中小学生更不例外。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需要,当一个学生感到周围的人对他都十分关心时,心中便会有一种温暖,就会充满自信和快乐。目前,在中小学生中存在有过度害羞、胆子小,有暴力倾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特别是面临升学、就业、早恋问题等压力时表现突出。专家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还将呈上升趋势,因此从中小学时期开始就应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

  第一,充分利用各科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教师须高度重视并积极在中小学各科教学活动中认真组织渗透健康教育,并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尽量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而不是处于教学活动之外,相互割离。比如,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就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资源,而语文教学活动则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开展渠道与途径。在各科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可以充分利用各科教材中的健康教育因素注意分类指导、因人施教,以及循序渐进。

  第二,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教学中,在采取正面疏导的同时,还要在班级开展“手拉手”活动,动员班里的优秀生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和班级同学在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他们,从集体的温暖中树立信心。

  第三,紧跟形势,在全体教师中提倡转变教育理念,要从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变为素质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教育课教师应了解本地区内部自然和社会环境条件下中小学生的背景和卫生条件,最大限度地增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区的联系,使学生将所学到的健康知识应用于实践,服务于社会,以利于增强全民族的身心素质。

  第四,以身示范,以情感人。教师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先要遵守。教育过程中,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以情感人,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防止再犯。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自己的调查、试验和学生之间的讨论来寻求答案,这样亲身体验和努力探索的过程将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第五,进行理解性的谈话交流。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可利用一段时间以朋友的方式与他们进行平等的谈话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在交谈中掌握其家庭和本人的一些真实情况,对友谊、理解的需求,及其对学习进步的渴望,从中体会他们的内心,用真诚温暖他们的心灵,理解并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第六,注意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课堂上学生受不了单调乏味的教学,教师必须时时给他们的身体和大脑以各种各样的实际煅炼机会,如在课堂上问一些问题,插入幽默故事,展示实物,观看画片、幻灯、标本、模型等。教师如能成功地激发和保持学生们的兴趣,定会产生很好的即时效果和长期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激励和保持学生对健康教育感兴趣的方法。

  第七,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在实践中培养并强化其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常言道,“熟能生巧”,为了帮助孩子们强化和保持卫生习惯、健康意识,采取一些不断巩固教学成果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如采取做练习的形式,或教师反复讲解,或学生重复某些活动等。相信只要努力钻研教材,联系实际,学生一定能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

  第八,家校结合,共同促进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均可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家校配合是改善孩子健康心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可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途径向学生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孩子的方法与技巧,提醒家长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能感受到父母的支持与鼓励。通过教师与家长配合并经常互相沟通,为学生形成正常的心态和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九,以心理信箱、黑板报、墙报等形式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学生们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不失为一种简单实用且富有成效的好方法。由于墙报、板报宣传具有方便、快捷和普及性强的特点,因此最适宜于各班级运用,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具备心理辅导教师的素质,这样才能发挥好板报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第十,活动辅导法。即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之中,学生通过游戏和饶有兴趣的心理辅导活动能够逐步领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运用心理辅导活动方法开展心理教育的活动设计要多样化,可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猜谜、讨论、文体活动等,每项活动设计至少要达到一项明确的心理辅导目标;心理活动的开展尽量与班队活动和第二课堂等活动结合起来,不要使活动成为一种新的课业负担。同时,教师对心理辅导活动要精心准备和组织。

  学生的心理及其习惯往往能影响他们的性格品质,乃至影响他们的一生。学校不仅要教育学生学好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作为一个已经有二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笔者身感肩上担负着光荣和神圣的使命,每天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师德素质,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方法,而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共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适合学校教育发展的合格的健康教育课教师。

  中小学健康教育论文篇二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摘要】

  中小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孩子们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没有正确的认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模糊,缺乏处理问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极容易走心理“弯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意味着,老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应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作为一名小学一线教师,我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简要归纳以下几点:

  1.乐于学习

  2.情绪乐观稳定

  3.人际关系和谐融洽

  4.能面对现实,适应环境

  5.能自我认识,悦纳自我

  6.智力正常

  7.人格完整

  8.心理和行为符合年龄

  学生有发展性心理问题,作为中小学教师应谅解宽容还要提供相应的指导,帮助支持:

  1.理解,教师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和体验,即使学生的行为时明显不当的,也要看到其不合理行为后面的合理原因。

  2.接纳,无论学生做错什么事,作为教师都应使他们感受到没有受到排斥,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与权力,并愿意带他们。

  3.分享,教师应尽可能进入学生复杂多变的心理世界的体验,了解知道他们的孤独、失望,理解他们的气愤。

  心理学家指出 “人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受社会、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是可变的、可逆的和发展的。”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五分之一的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

  现在中小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有以下9个方面:

  1.学习压力感:这个问题相当普遍。学生生怕考试成绩不好,无颜见江东父老,心理压力过大。

  2.适应性差: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差,如同温室的花朵,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不适应学校生活和老师的指导方法及团队活动。

  3.情绪不稳定;随着考试的成绩好坏,情绪忽高忽低、心理十分脆弱。

  4.人际关系敏感:与别人不合群,同学之间、邻里之间、亲戚之间情感不能沟通,性格内向、孤僻。

  5.焦虑现象:遇到困难时或考试前,显得精神恍惚,紧张不安。

  6.抑郁、自卑现象:受到挫折后,表现出情绪低落,孤独感、自卑感严重。没有一点上进心。

  7.心理不平衡性:常常忌妒别人学习成绩比自己的好,别人各方面比自己强。忌妒是一种可怕的心理;是一种痛苦又十分有害的心理。

  8.敌对现象:在受到批评时,容易产生抬杠,产生敌对现象。

  9.偏执现象:以自我为中心,在家庭中及班级里,处处都以我为中心。

  有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不要紧张、不要惊慌。早期发现,及时诊断治疗,学会心理调适,把轻度的心理问题调适成正常人的心态。

  人的正常心理健康应当是和谐的,有序的,平衡的。以下谈谈心理调适的八种方法。

  1.学会微笑。微笑是一种无形资产,对于身心健康均有裨益。人的面部表情与人的内心体验是一致的、没有信心的人,经常愁眉苦脸、无精打采、眼神呆板。一个有自信心的人,眼睛炯炯有神,满面春风,充满朝气。微笑是人快乐的表现,能使人心情舒畅,振奋精神,能使人忘却忧愁、摆脱烦恼,学会微笑,体验微笑这种美好的心理感受。这个办法既简便又十分有效,当你长年累月逐渐养成微笑的好习惯,你就会觉得内心充满力量、充满信心。

  2.多想自己开心的事。每个人都有成功或失败的一面,都有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多想开心的事,就是你做得最成功的事,那是你信心的保证,坚定自己的信心,就是力量的源泉。心理上美好的回忆能抹去心灵上的创伤。

  3.语言调节法。语言是人类思想沟通的工具,也是人的情绪与表现的强有力的影响工具。通过语言既可引起人的愉快情绪。也可以引起人的消极情绪,既可以引起也可以抑制,即使内部不出声的内部语言同样也能使人调节自己的情绪。当你遇到紧急情况下,心里反复默念“镇静”二字,当你遇到大喜的事情、心里应默念“不要激动”,当你遇到愤怒或刺激时,应默念“息怒”二字,当你要发脾气时,心里应默念着“忍!忍!”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总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为尽快消除消极情绪,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语言来调节自己情绪。

  4.深呼吸身心放松法。古代有一高僧卧云曾说过:“静神养气”,静神养气对人的身心十分有益,学会身心放松对紧张、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有相当好的调适作用,当你静下心来,站或坐着,闭上眼睛,心里默念静神养气四个字,然后做深呼吸,吸气要缓慢,节奏感顺畅,然后慢慢呼气,呼气要细、长,速度比吸气还要慢,反复几十个深呼吸,会使人感到身心放松,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5.想象放松法。有自卑感的人评价自己,总认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越来越没信心,越来越无劲。克服这种心理,应树立信心、牢记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才必有用”。用默记的积极暗示心理。逐渐有了信心的力量,别人做的到的我同样也能做得好。用想象的方法,做到人与大自然的融洽和谐。既然天生我才必有用,就来个天人合一,纯朴归真,想象你这时正在深山密林中,听那潺潺的流水声,幽谷的鸟声,在蓝天、白云下的沙滩上,赤足享受海水的冲泡。也可以品味着天下着毛毛细雨,淋湿了你的头发及全身,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在整个想象过程中,心里伴随着“松、松”的意念,烦闷之气,自卑之感,紧张等随之消失。

  6.欣赏音乐法。一首健康的音乐的乐曲能调节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意志。当人受到挫折或遇到困难时,情绪低沉,缺乏信心的时候,选择适当的音乐欣赏,能帮助人振奋精神。如《田园交响曲》、《蓝色的多淄河》、《欢乐颂》、《义勇军进行曲》等交响乐、能使人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深情,从心理上战胜自我,走出低潮。

  7.团队精神生活。团队的精神是积极向上的,是一种凝聚力,经常参加集体团队活动。可以消除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敏感和心理不平衡性以及敌对现象。可以形成一个团队成员互相友爱、关系融洽、密切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彼此亲近,让同学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能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受到同学的安慰与鼓励,增强团队精神高于一切的思想,增强集体荣誉感。

  8.将心理健康寓于体育教学之中。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更为突出,应试教育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过程中,体育、美育显得更加重要。

  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中胆小脸红、怕羞、自卑感,可多安排参加游泳跨栏、单双杠、跳高等项目的锻炼,使学生克服胆怯、害怕心理,以勇敢的精神战胜困难跨越心理障碍。锻炼了胆量,增强了自信心。

  结束语。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则应多安排一些集体活动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拔河等,逐渐与同学相互沟通感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遇事急躁、易怒,容易冲动的学生,应多参加太级拳、越野、射击等动作缓慢、持久的项目锻炼。有利于帮助他们调节神经中枢系统,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稳定情绪。对于有效缓解和改善急躁、易怒、冲动等不良情绪均有裨益。

  中小学健康教育论文篇三

  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探讨

  摘要:身心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动态式教育趋势,是新课改下教育理念的体现,是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教育所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有助于教育的发展与纵深。身心健康是未来社会发展建设者必备的素质,必须及早关注。学校教育必备这种义务与能力,它是切实的施行者,探究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正确途径与方法有助于学校教育和课堂教育。

  关键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28

  随着时代多元化的发展,物质、精神生活的丰富多样,让处在这个社会的人的身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包括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刻,身心健康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身心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早已被纳入学校正式的教育中,因为它不但关乎受教育者本身,而且对群体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意大利有句名言:“健康的身体富于健康的体魄”,健康的体魄承载睿智的思维。许多时候,我们却不知道自身是否真正健康,而是生活在自我意识误区的范围内,一旦出现了问题,悔之晚矣!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在人生初期阶段,容易引导成形,对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影响。为此,知道健康心理、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是身心健康的总定义。WH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给身心健康分别给出了身体健康的十项标志(1. 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的繁重工作;2.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挑剔所要做的事;3.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 身体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变化;5. 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6. 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7. 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和眼睑不发炎;8. 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且无出血现象;9.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 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和心理健康的六大标志(1. 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做到自知自觉,既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感到欣慰,保持自尊、自信,又不因自己的缺点感到沮丧。2. 坦然面对现实,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缺陷和挫折,做到“胜不骄,败不馁”。3. 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承认别人,限制自己;能接纳别人,包括别人的短处。在与人相处中,尊重多于嫉妒,信任多于怀疑,喜爱多于憎恶。4. 有较强的情绪控制力,能保持情绪稳定与心理平衡,对外界的刺激反应适度,行为协调。5. 处事乐观,满怀希望,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态度。6. 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有经久一致的人生哲学。健康的成长有一种一致的定向,为一定的目的而生活,有一种主要的愿望)。参考WHO的标志,作为实施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教育机构或教育者,便可以参考制定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标准(或标志),而这些标志是教育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参照的依据,它就好比一面镜子。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生理健康的判定是很明确的,健康与否,自身是可以感知的。但是,对心理方面的判定就会比较复杂一些,自身难以感知,这就需要外部因素的干预,也就是他人对患有心理健康的人给予提示或引导。尤其正处于身心发育期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身心健康的关系和重要性,就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就遇到过一个女学生,因为多一根手指的原因她变得很内向,夏天也带着厚厚的手套,不喜欢和同学、教师交流,学习成绩也很一般。后来,笔者与她几次的交流,情况才发生了改变。再后来,她的父母给她做了矫形手术,她才变得越来越开朗,学习成绩也好了,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理想的高中。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因身体而自卑的人。当他们在最初阶段获得心理平衡后,也许会有很不同的人生。近年来,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好多学校培养了一批心理辅导专业人才,在学校内部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加强了对心理需要帮助学生的关爱。但总体来说,学生身心健康教育还是滞后,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在认识上还把心理问题简单地理解为性格倾向,这也是中国人的一种潜在的文化意识。作为教育机构和教育者,虽说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引导能力,仍然存在着简单化、生硬化、程式化的处理手段和方法。据了解,好多学校一旦发现心理障碍者,处理办法就是休学,没有评估造成心理障碍的具体原因,有可能把学生推向反面,造成更大更深的伤害。例如,有些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来源有可能就是家庭,如果没有深入了解,简单处理,情况会更糟;另一种情况是放任,出现一些因心理问题而行为偏激的学生(这种学生的危害性也显而易见的),就是任由其发展,教师会放松或放弃对他的管理,以后这些学生走向社会也是不安定因素,好多社会当中的实例就说明了这一点。再有就是,教条化地处理。不耐心,不细心。事实上,只要方法得当,中小学身心健康教育是易于取得成果的。所以,应该引起多方的重视,加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这样做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一、重视生理健康

  生理健康是保证心理健康的主要条件,“有健康即有希望,有希望即有一切”这是阿拉伯人对健康的认识。有健康的身体,才会乐观、自信。反过来,干什么事都受身体不行的影响,感觉力不从心,心生忧伤,日久天长,心理就会出现问题。所以教育管理部门要求教学单位要增加学生的室外活动课,提倡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健康强壮的体魄也是健康身心发展的前提。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要身体健康。近年来,我区在高中招生考试中也提高了体育测试的成绩,由过去的三项30分,提高到现在的五项50分。这说明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这种形式意在强调学生提高身体素质。

  在实际情况中,还存在一些身体不健全的人,学生中也不例外。根据观察,这类人往往很孤僻,个性冷漠,不合群体等。对待这种学生,就要特别疏导,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如果方法得当,也不乏身残志不残的成功人士,最出名的怕要数物理学家霍金了。

  二、心理健康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各方面发展的保证

  心理健康是正确学习的前提条件。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会从前人的知识经验中获取有价值的知识,才会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心理健康的学生都有积极的自我意识,能正确认识自己,能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能分辨是非,能诉说自己合理的需求,能与人和睦相处等。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环境。现在的学生生活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也会面临各种问题:父母的期望、家庭和谐度、学校的学习环境及对环境的适应性,个人的学习成绩、人际交往、升学压力等方面的问题。由于学生心智的不成熟,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根本就谈不上学习、生活、交往。或许说,人都有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问题。只要不是太突出和影响自身和他人,既为正常。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所以,家庭、学校、社会就要努力营造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条件。作为实施教育的学校更是责无旁贷。心理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为近年来,关于学生厌学、逃学、打架斗殴、早恋,甚至殴打教师、父母、毒害父母或自杀的事例已经屡见不鲜,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突出。例如,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2010年6月驻市上蔡高一学生因考试不理想而跳楼的事件。还有网络上不断报道的此类事件,说明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三、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相互统一、互为促进的

  约翰・格雷说:“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反之,精神的健康又会影响身体的健康,这个道理是被现代医学所认可的。二者相承,才能说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程度。现在的一些家庭和学校过分注重孩子应试成绩,大量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时间,使他们与外界失去了联系。但从孩子们身上出现的问题却越来越多。于是,现在许多有识之士对这种一头重一头轻的教育现状提出很大的质疑。2015年10月27日,国家主席同志在访问英国,参观一所学校时就说:中国的孩子玩的时间太少了。

  四、身心健康是学校教育的育人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入,学校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容易形成身心健康观念。一个健康的观念形成必将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有益于学生智力与个性的和谐发展,也可以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和发展。

有关中小学健康教育论文推荐:

1.浅谈中学生健康教育论文

2.浅谈健康教育的论文

3.心理健康论文——健康教育

4.大学生健康教育结课论文

5.大学生健康教育论文有哪些

6.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1551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