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范文

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范文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其今后的发展,如何在小学阶段完成其品德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篇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那么,如何将品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呢?

  一、在阅读课文中寻找最佳“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阅读教学这个主阵地的作用,挖掘课文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元素,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是融为一体的,没有离开语言文字的思想内容,也没有缺乏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小学语文教材选用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具体形象,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要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词造句的,让学生感知课文内的具体情节,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比如小学三年级语文的《三袋麦子》,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抓住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语句,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 “开心喊道”、“迫不及待”、“捧起”、“看了又看”、“全种下”、“舔了舔”、“神秘”、“兴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加推敲,让他们想想这些语句表现了小猪、小牛、小猴的什么思想,并深入领会作者的匠心所在,从他们三个的动作中体会小猪、小牛、小猴高兴的心情和不同的做法,从而体会土地爷爷称赞小猴“你真聪明,你真能干”的思想情感。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发挥了课文的感染作用:不贪吃,把少变多,让别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2.联系学生实际,深化思想教育

  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凭借教材,坚持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在领悟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从而进一步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如小学五年级语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文中的“汤姆的爸爸”和“汤姆”进行比较。当汤姆钓到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时,爸爸指了指手表对汤姆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那么你呢?让学生想想假如自己是汤姆时会怎样做,从而教育学生要学习汤姆与汤姆爸爸,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二、在作文教学中,把握最佳时机,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悟“道”,有机渗透道德教育。

  1.审题中,明确写作目的,体现德育要求

  审题是作文的关键。学生能否正确地审题,决定着作文的成败。审题正确,写出来的文章就扣题,就能达到这篇作文预定的育人目的;反之,如果审题有误,写出来是文章就会离题,就失去了这篇作文的意义。例如语文教材中有一个作文训练——“写家乡一处你喜爱的景物,要抓住景物特点细致描写”,如果让学生拿到题目就写,也许大部分学生只会仅仅描写某种景物,显得比较单调。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文为意而发,意在文之中。”我觉得在这三点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写。所以,在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要求学生不仅要说出那处景物有什么特点,而且要带学生观察景物,一定要说出为什么喜爱这处景物。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就紧扣中心,自然而然地在作文教学中悟出了“道”,正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选材中,选择真实材料,把握德育契机

  叶圣陶老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用自己的话来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小学生也是社会上的人,他们难免会受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影响,思想难免会被其左右。比如让学生写《国旗下的讲话》,事先教师要学生回忆平时校长、辅导员、大队长在国旗下的讲话内容,如母亲节、感恩节、爱护公物教育等,鼓励学生选择自己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甚至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材料来写。这既是让学生学会记忆,又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把育人和作文逐渐统一起来。

  3.在评论中,进行师批生改,强化德育效果

  如:六年级习作《成长的烦恼》教学中,学生王绿威个子矮,他把自己个子矮的烦恼写出来与同学分享,同学一看较真实,因此修改也较认真。一个同学修改时对王绿威说:“你不要烦恼,天生我才必有用。多吃牛奶,你才11岁,还要长高。”王绿威听后很高兴。一篇文章无论写得是好是坏,它总要反映作者对某件事、某个人的看法,所以,评论一篇文章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评论过程。通过互评互改,学生的心灵会在相互交流中受到熏陶,思想在相互启迪中得到升华。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很多,我们应该勇于发掘、善于发掘,把握每个思想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学的特殊功能,使我们的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篇二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1.以人为本,以知导行

  新课程“品德与社会”是原课程“品德”与“社会”二者的有机统一。它强化了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强调教育与儿童的社会生活相结合正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新课程中的具体体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自己也希望能成为公众的焦点,学习的榜样,让榜样起带头和示范作用,去感染学生。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这一主题中《伟大的先人》时,活动前,组织学生调查收集相关资料,①问周边的人,是否知道孔子、司马迁,对他们了解些什么?要求每位学生至少询问五个人,并做好记录。②汇报统计调查的情况(知道孔子、司马迁的百分比),然后引导学生整理和归纳统计结果。由此,思考为什么孔子、司马迁离我们那么久了,还有那么多人知道他们、纪念他们?让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他们的介绍,并进一步提出自己的困惑和想了解的问题。在引导学生走进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至圣先师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的至理名言,和他开创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不朽伟绩;认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伟大史学家——司马迁,他以顽强的毅力,非凡的学识,为中华民族留下保贵的遗产——《史记》。而在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司马迁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坚忍不拔的努力着,奋斗着,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和光辉的形象。如:李时珍27年完成《本草纲目》、司马迁19年编写《资治通鉴》、孙思邈10年写了《齐民要术》等等。这些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自己去收集相关资料,然后,通过讨论、交流,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一段段精彩纷呈的故事,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赞歌,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也会从内心深处严格要求自己,以先人为榜样,从小事做起。

  2.加强实践,知行合一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组织儿童到现场观察与当事人交流,使儿童对所关注的问题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强调再调查活动中,“要指导儿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记录,对调查进行总结、归纳并相互交流”。因此,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空间也不应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人格不断臻于完善。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的第二单元《追根寻源》的主题活动时,组织学生从生活周围,书报、杂志、互联网、电视、广播中,了解并收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探究历史,探究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来龙去脉,同时体验和感悟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在尽可能地通过建立现实和历史的结合点,让学生拉近现实和历史距离的同时,我们也通过中外比较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认识到我国的文化特色,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文明古国的认同。

  活动前,我向学生提出调查活动的目标:①查找有关反映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故事、传说、资料。②以“走进远古时代”为主题,全班将收集和整理的资料、故事进行表演、交流。③出示图片,刀更火种,人拉犁,车拉犁——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时怎样一步一步进步的,也可以以此为研讨主题,让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进行探究。④让学生结合本地情况,了解本地人们还有那些有关种植和养殖方面的经验总结。⑤学生以小组或自由结合组为单位,结合自己所调查和查找的资料,共同研讨应怎样向世界介绍中国的试四食文化,推荐哪些食品,讲解那些食品中的事故等。⑥查找中西方食文化进行比较;活动中,学生置身与具体的场景,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兴趣。有的学生试着用石块敲打制作石器工具;用木棍试着模仿古人钻木取火;用一些旧牛皮纸,报纸等试着做远古人类穿的衣服等;有的当“小记者”与周边居民进行“焦点访谈”;有的当“摄影记者”,拍下了一张张照片,进行分析。 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缩短了大社会与小课堂的距离,缩短了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认识的距离。活动后,学生们纷纷就自己的调查活动进行了汇报,展示交流自己经过实践探索所取得的收获,既与同学分享,也让大家互相学习。

  3.立足实际,以行促知

  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还是个实践活动过程。没有知识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而完全没有实践行动的知识,不是牢固的知识,而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观念,通过实践的深化、检验,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的道德行为和习惯先导,而道德行为更离不开社会实践。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我利用学校旁边农民在养淡水鱼,组织学生参观,向农民技术人员打听养鱼的一些知识,其中使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和我们衣食住行的来之不易,深切体会到爱惜、珍惜生活资料的重要,养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品质。我校地处农村,学生们的家里都有农田,他们在家里都能够见到这些作物的生长过程,有很多同学还能帮助家里做很多农活。从整地、播种、除草、施肥到收割这一过程学生很清楚,但操作学生却没经历,于是在作业中,我常要求学生利用星期日的时间,跟随父母亲到山上去参加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并记录下父母亲的劳动过程,劳动中的一些技术特长等,有的学生记录自己跟父母亲一起种地,以及父母亲对他介绍种地的一些知识和栽陪的技术,有的记录跟父母一起插秧的过程,有的记录跟父母一起去采野果的经历等等。并把品德与社会课中结合讲解课本的内容,让学生朗读自己的记录,做为班上学生交流讨论的资料。总之我认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开放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在教学中,运用课内外相结合,如与班队会相结合,与举办专题讲演、故事会、营火晚会相结合,还可以举办夏令营,走出去请进来等结合。也可尝试渗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想理念,并在这种思想理念指导下,使我们品德与社会课动起来,成为学生真正喜欢、喜爱的课。使我们品德与社会课成为一个平台,学生在这平台上大显身手,展示自我的选择性。使得这个平台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由于有了学生亲身体验与实践,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行成。

  总之,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教学中实践的作用也异常关键,通过适当适量的社会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可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进而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可见,弘扬人的实践性,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学校德育的明智选择。

  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篇三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摘要]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中小学校作为最主要的教育阵地应充分挖掘学校德育教育的渠道,努力提高德育的实效,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中小学 德育教育 教育途径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求:“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江泽民同志也曾经指出:“各级党委和教育部门必须重视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对学生的教育,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一点放松不得”。“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现在,我就中小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潜移默化的育人环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努力使学校墙壁也说话。”这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容忽视。确实,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心理品质,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奋发向上的志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集体的美好品质,养成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为此,学校应创设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把学校的一切看作是育人的阵地。如:我校在院内建立专门的德育橱窗,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敬校爱校教育;使操场四周的围墙变成绘有各类启思益智壁画的文化墙,在醒目的位置修建庄严的升旗台,在显眼地方写上校训、校风,让广大师生在犀行校训、校风的实践中逐渐培养起爱校、爱集体的责任感;楼道内精心设计了《热爱祖国》、《了解家乡》等各类图文并茂的牌匾,在教室内张贴学生《守则》、《规范》、名人画像、格言、标语班训和庄严的国旗,以名人事迹激励学生,以名人格言引导学生,以标语班训要求学生……这样,通过环境建设,让校园中的一切事物都在说话,让校园中的每个地方都起到教育的作用,使学生的优秀思想品德得到培养,良好习惯得以养成,情操得到陶冶。

  二、施教主体表率育人

  “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没有皂权的独断专行,却有皇权一样的让人顶礼膜拜”。学生由于年纪小,见识少,对于是非、善恶、美丑等还没有成熟的观念和切身的体会。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就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的标准。他们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榜样。因此,学校必须特别重视德育工作主力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表率作用。学校应重视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同时,教师要深刻认识自己的职业特点,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要迟到,自己就要早到;要求学生升旗时严肃认真,自己也要严肃认真;要求学生明理诚信,自己就要“说话算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平时就要礼貌待人……这样,教师从思想到作风,从言行到举止,处处带好头,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对抽象的规范和要求有“范”可依,让学生在富于形象的榜样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这不仅增强了教师德育的可信度、吸引力和实效性,而且让学生在教师表率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教师所期望的良好思想品德。

  三、学科教学渗透育人

  课堂教学不仅是实施知识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因此,要通过各科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感悟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道德观。这就要求教师在各科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思想因素,根据学科特点和教材实际找准文化知识和德育结合点,上课时找准德育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科教学和德育的有机结合,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功效。

  如教学思想品德课《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时,可让学生分别模拟盲人过马路、瘸子挑担、哑巴求救……使他们体验到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正常人多得多,从而明白为什么要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产生同情残疾人的良好愿望,并养成自觉帮助残疾人的良好行为。由于思品课德育因素丰富,且一事一理,因此我们可以在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明白道理的基础上,激励学生情感,并在实际生活中指导其具体行动。

  德育与智育高度结合的学科应属语文,对优美的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悟便是一种很好的德育教育,更能促使学生产生弘扬民族文化、热爱祖国的情感。另外,篇篇课文都蕴含丰富的德育内容:《草原之歌》《美丽的小兴安岭》《桂林山水》等可用来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周的睡衣》《一件棉衣》《一夜的工作》教育学生要有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我的战友邱少云》《黄继光》感受民族英雄的可敬形象;《桂林山水》《林海》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感受资本主义的冷酷与不平等,体会我们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学习,创造更美好未来的志向,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再如数学课中,在引导学生认识“圆”时,可让学生知道圆周率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经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出来的,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另外,我们可利用体育课培养竞争意识、拼搏精神,渗透集体主义教育;利用《社会》渗透爱国爱乡教育;利用《自然》《科技》渗透爱自然、爱科学教育……

  这样,把政治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学校各科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健体的同时,受到教育和熏陶,从而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教师还要主动自觉研究所任学科的德育规律,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方法,并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文道结合。

  四、开展活动,行为育人

  课外教育活动由于范围广泛,形式灵活多样,内容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特点,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更能发挥特有的作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建党纪念日、红军长征、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都蕴藏着宝贵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为此,学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多种主题鲜明的活动。如可抓住欢度国庆的有利契机,在国庆前夕开展“歌唱祖国”歌咏比赛,组织《迎国庆手抄报比赛》,组织学生观看“百部优秀爱国影片”,用革命先烈为新中国英勇献身的实际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教育;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年九月“推普宣传周”组织上街宣传、校内比赛等活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利用周会课和各种集会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并在平时狠抓文明礼貌教育,让学生养成守公德、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除此之外,还可经常组织演讲会、故事会,开展体育、书画、征文等比赛活动。组织夏令营、冬令营、革命圣地游、红色旅游、绿色旅游以及各种参观、瞻仰和考察等活动,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之中,用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未成年人。

  这样,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所受到的感染和陶冶,所受到的激发和磨炼远远超过教学,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学校要一手抓课堂教学,一手抓课外活动教育,做到两手同时抓,两手都要硬,让课外教育活动真正发挥其德育作用。

  五、构建社会德育网络,共同育人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避免“5+2=0”的现象发生。

  一是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旨在提高家教水平和管理能力。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们接受一定的家教知识、掌握与学校德育相适应的家教方法,按国家培养目标、教育方针管理子女,教育好后代。

  二是建立德育教育基地。除了强化校内教育功能(诸如加强少先队工作、主题班队活动、优化思品课教学、其他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等)外,建立校外固定的德育教育基地也是德育教育社会化的途径之一,它有利于受教育者直接感知社会的伟大,有利于学生用实践知识验证课本知识,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是设立校外活动站。以居民小组或村委会为单位,按地域划分,设立校外活动站,聘请共青团、妇联干部、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工人、老干部、老教师和村长担任校外辅导员。这支活动在希望田野上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平时帮助、指导家长管教孩子,收集社会、家长对学校的建议,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校,也把学校的阶段性德育教育内容、要求及时传递给家长,配合学校实施和检测学生在校外的道德表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随着形势发展,学校更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积极探索和不断改进德育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的实效,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有关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推荐:

1.小学德育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2.小学德育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3.小学德育论文范文大全

4.小学德育教育论文范文

5.中学生品德教育研究论文

6.小学生思想教育论文

7.小学德育毕业论文范文

155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