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小学体育教育方面的论文

小学体育教育方面的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小学体育教育方面的论文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小学体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体育教育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体育教育方面的论文篇一

  《 小学体育教育的德育因素论文 》

  摘要:任何学科都具有自身的教育功能,体育运动也不例外,关键是在体育运动实话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依笔者之见,体育运动的教育功能必须通过引导、挖掘、渗透三个有机的环节引导和挖掘的关键在于渗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寓教于乐,寓品德教育于体育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大纲、计划、进度时,必须制定出育人的目标,并渗透到每个课时计划中,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创造一个育人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自学主动接受体育教育的同时,思想品德得到升华。本文通过体育教学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探讨,得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为同行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清思路,提供借鉴。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学渗透

  前言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可能性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体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想品德及完善个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无论其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都为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及可能性。

  1、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接受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2、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达出来的。而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能及的,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教师言行。

  (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能从教师形象中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证明了良好的师德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导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过程。因此,笔者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三规范”:

  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

  (2)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2、组织教学

  (1)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的课堂常规应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严格的课堂纪律、严格的考勤制度和严格的考核制度。通过认真实施使学生接受严格的要求与训练,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的良好习惯。

  (2)课前备课。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课前不做好充分准备,课上必然杂乱无章,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必然差。其中,课前场地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布置场地、器材和使用,送还器材。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新生入学,新学期临时代课,都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从中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要向学生讲清楚学校各种场地、器材的使用方法、要求及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要求学生看明白有关场地、器材的标志牌上注明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通过校内、外具体事例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

  (4)分组及不分组轮换和分组教学。在分组及不分组轮换调队时,要提倡让兄弟班、组先行通过,切忌抢行或互相穿插,对本班调队中互相谦让的组及时给予表扬,培养学生互相尊重,讲礼貌的文明行为。在分组教学时,特别是分组轮换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培养体育骨干的组织能力,提倡认真观摩、学习别人的长处,热情帮助、保护同伴改进技术的好作风。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练习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优良品德。

  3、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

  通过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现代体育教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活泼愉快,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的优良作风。

  (1)通过对体育教学的目的、饮食、营养与健康、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等知识的介绍,组织学生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观看反映我国体育事业巨大成就的录像,收听广播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勤奋学习、积极锻炼身体的自觉性,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

  (2)耐久跑教学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不给怕苦者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例如,在实际练习中分析不能跑守全程的原因,有的是身体偶然不适;有的是体力分配不合理,前半程太快;也有的是怕苦怕累,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对平时一贯认真刻苦而偶然不知的同学无需批评;对体力分配不合理的,应告诉失败的原因和如何分配体力;而对怕苦怕累者除进一步讲清道理外,应让其补跑一次,使其既能认识到自己意志薄弱的毛病,抓住顽强意志这一环节,经过几次反复的工作即可初步解决。公务员之家

  (3)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在实践中实例很多,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身体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而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练习中,过较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作用,所以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4)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结合其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互相之间的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正确对待对方的犯规,决不允许施以报复的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误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三、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小学时代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发育尚未发育完全,思想存在极大的可塑性。因此,就学校来讲,不断深入,全方位地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显得十分重要,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师不仅承担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学生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竞赛和课余训练等工作,这些课外体育工作更拓宽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领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捕捉德育渗透的时机,加强德育渗透,根据实际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地表扬、鼓励与批评,使学生对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重视加强与各班主任、德育处等工作人员团结协作,使学生通过学校体育受到连续、科学、全面的教育。

  学教育是促进学生认识客观现实能力迅速而健康发展的主要客观外因。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丰富而积极的教育功能。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持引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并能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的迁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语、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的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

  四、结语

  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礼貌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体育教育方面的论文篇二

  《 小学体育教育研究论文 》

  【摘要】我国体育教育贯穿于大、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体育教育的重点、目的、模式和其他很多方面都依然存在较大的区别,而且还有很多方面不到位,虽然我国相应的标准已经颁布,但是实施还有很多没有具体到各个阶段的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体育;中学体育;大学体育;体育教学

  一、大、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目的的对比研究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张宏成教授,对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曾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得出:目前教师对体育新课标认识不够,首先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认识不够,其次教师对我国新课标改革的目的了解不够,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感觉到教学难度加大的情况,但是从新课标本身讲,新课标总体是促进学校教学的。

  总结其原因就是我们体育教师对我国体育课标改革的目的不清楚,要想深入了解新课标的精神,真正了解不同阶段体育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五个学习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并且要了解不同的学习阶段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以哪个方向为主体,小学体育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校体育,给他们以正确的体育学习思想和方向意义重大。我们小学体育的教学要充分认识小学生这个特殊的年龄段,要充分从他们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特点进行分析。1.小学生的生理方面,它们的身体处于生长发育的旺季,身体柔韧素质比较好,相反他们的力量、耐力和爆发力等都处于初期发育段,所以我们的小学体育教育的重点,要放在它们良好的身体形态和良好的体育活动、参与习惯上。2.小学生的心理方面,体育教育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尽快适应从家庭迈向学校的第一步。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他们在家的地位,造成了他们在心理上优势感。由于很多体育项目其本身的特点就是强调的合作精神,所以通过体育课积极地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自立、自强的精神,为他们将来跨入社会成为真正的人才做好第一步的铺垫。

  中学体育教育是小学体育教育的继续和延伸,从生理角度来说,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顶峰,也是接受新事物最强的阶段,在中学阶段,学生最容易掌握新鲜事物,掌握体育动作和健身方法的能力也处于高峰,正确积极地传授健身方式和方法,能对学生将来的终身体育和我国的全民健身工程做出积极的贡献,正确的培养学生的体育观对中学体育课的正常开展意义重大。

  大学体育教育是学生接受正规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的重点阶段,也是实现我国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终身体育”的重要阶段。从生理角度讲,大学生身体发育基本结束,身体形态基本定型,身体素质处于最佳状态。从心理方面讲,大学生心理趋近成熟,接触新鲜事物越来越复杂,处于人生的转折点,通过体育课正确的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为实现大学生由学生时代向社会迈步的重大转折打好基础。

  二、大、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

  根据我国不同阶段体育教育的目的,我们要在不同的体育教育阶段采取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小学体育要把自由还给学生,由“传授”转向“发展”,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强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小学体育教育是学生初步接触正规体育教育的阶段小学生,接受新事物和自控的能力比较差,加上小学生本身掌握得健身方法和知识的有限性,可以说放任自由的体育课会让我们的学生无所适从,所以小学体育教育必须要以教师的积极组织作为前提。同时要注重,在以教师组织为主的前提下,学生的自主创新模式,我们可以称这个阶段为“保姆式”教学,我们要手把手的给他们介绍和传授体育知识,同时要充分的发挥他们积极的创造性。所以小学体育教育要完全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设置上课内容还存在分歧,还存在着实施上的困难。

  中学体育则是处在小学体育教育结束后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的健身活动方式和方法,并且中学生的自制能力等都已经得到了提高,所以中学体育课的“放”与“收”应该是相对好调整,加上中学生的身体特点是接触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所以我们在中学采取的教学模式要义“传授式”为主。大学生体育课的开展相对于中小学更具有开放性,大学体育面对的是具有相当自主能力的大学生,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育观。在学生的体育课堂上我们要主张,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教学上要采取“朋友式”的互动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终身体育观”,同时注意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创新,发掘学生的运动潜能,提高学生全面的素质,向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好最好一步准备。

  三、大、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内容的对比研究

  小学生由于自身身体和生理方面的特点决定了,要注重他们的身体柔韧性和身体形态的发展,为了使我们的教学内容对应我们的教学目的的要求,我们要安排柔韧性、娱乐性的体育舞蹈、健美操、韵律操等为主,同时要注意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上的积极作用。小学生是伴随着体育游戏长大的。游戏活动不仅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思维,而且它通常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这种人际交流的开放性构成了对竞争、协同合作和团队精神培养的独特功能。

  中学生由于他们接受能力比较强,我们要积极的、及时地向他们传授体育技术和技能,为将来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同时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为保证健康的身体打好基础,也为他们的学习做好准备工作。(下转第120页)

  (上接第104页)

  大学生相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具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参加体育活动,这对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做了铺垫,同时大学内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都为大学生体育观念的培养创造了机会。所以在大学体育课中我们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自主的参与体育活动,培养积极的体育参与观,大学体育课堂是师生交流的场所。大学生即将走出校园,迈向社会,大学教师是大学生人生转折点的导师。体育是我们现在在社会当中加强交流的中介,让学生掌握一到两项体育活动,能为学生在刚迈入社会的阶段更快的适应他。大学的体育教育思想更能在学生踏入社会后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大、中、小学体育教育衔接的研究

  随着我国体育终身化和体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化,大、中、小学的体育教育从内容、形式到考核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是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教育来说改变还是存在较大的区别,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是学生身体和心理不断成熟的过程,也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情况。体育作为贯穿全过程的一根红线,如何来适应这三个阶段的需求,并实现完美的衔接呢?小学是打基础阶段,中学是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阶段,而大学是保持运动状态积极提高阶段,也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三个不同的阶段都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体育世界观和终身体育观。做好各个阶段的良好衔接对实现我国全民健身工程和终身体育计划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宏成,魏磊.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6,1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湖北教育出版社.

  [4]王蓓.大学体育对学生社会化和社会关系的影响[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2).

  [5]郭洪波,窦丽.国外现行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的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

  小学体育教育方面的论文篇三

  《 小学体育教育论文 》

  体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功能。健康包含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各方面的完美状态。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育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功能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开发课程资源,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拓展想象思维,提高思维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参与运动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享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真正快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心》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们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近年来,据调查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肺功能、尤其是耐力等健康指标已下降到令人担忧的地步。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手段,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其他学科都无法取代其作用,二十一世纪的学校教育只有把体育教育放在重要高度,才能保证青少年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篮球运动1891年诞生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已受到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喜爱应利用好这一青少年喜爱的运动,来提高青少年的运动兴趣,增强体质健康,为培养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本文将主要就如何开发篮球这一课程资源来探究新课程标准。

  少年儿童的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较其它系统更发达,表现为对新鲜事物异常感兴趣,而且具有好动性,但稳定性低。为此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思想树立学习目标,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各感官机能,激发学习情趣,从而发挥学生主体功能,增强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运动参与能力,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感受篮球带来的欢乐。

  一、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明确体育与健康的学习意义、目的。

  多年来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党的正确教育方针指导下,学校体育获得了充分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社会在进步,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竞争日趋激烈,学校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个体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更要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为个人的事业发展,自己的终身健康,祖国的发展,人类的长久发展而学习的,明确体育与健康的强身健体功效。为此学校体育教育要与这些目标联系起来,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学生为主体意识,改变过去“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思想,变“添鸭式”为“引导式”;以学生为主体,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才能变“被迫学”到“主动学”“愿意学”“乐意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拓展学生想象力,拓宽学习知识面。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想象力是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在篮球“死球拍活”时,先不练习拍球,老师也不讲解示范,让学生先闭上眼睛想象,“用手的哪个部位拍、第一下用力如何、拍起后,手指如何用力?。。。”,老师在其思索中加以引导,并且鼓励学生反复尝试,练习后结合自己练习体会分组讨论,各抒己见。“为什么第一下要用力猛、快,拍起后手指要柔和用力?”在篮球的抛接练习时,老师提问:“高高抛起的球如何才能接得稳?”,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高处跳下落地时两腿屈膝受力为什么比直腿着地受力更小?“因为我们做了一个缓冲动作,增长了接触地面的时间,从而减少了冲力。”“接球时间越长就更能减少冲力”,那我们怎样才能把球接得更稳?“接球时手跟球顺走。。。”“伸手迎球更能接稳。。。”。鼓励思考,大胆尝试。将篮球的接球要领:迎、引寓于其中,既学到了体育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何乐而不为?!

  三、创设情境,教学教法灵活多样,活跃学习气氛。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你讲我听”,“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水桶”。这种思想使得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很不活跃。为此要转变观念,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例如在练习运球“双龙戏球”时:设置一个直径为两米的圆圈,两名或三名学生在其中运球,去掏其他同学生的球,掏到就算胜利,同时不运球手要保护好自己的球,防止被掏掉。这样不仅学会了运球,而且使单一的运球教学充满了乐趣,学生体会到了运球带来的快乐。“运球报数”,两人一对,一人报数5+8=?运球者边运球边答数。要求:快速回答,球不能停,如不能对答如流上马上换人。“闭眼运拍球”,两人一对,一人运球,一人保护。用红领巾、布条或衣服遮上眼睛,然后运拍球,直到拍不到球为止。这样在练习运拍球时,不仅提高了手对球的控制能力,而且发展了灵敏素质,调动了身体其它感官的参与,提高了对篮球的专门化知觉,使学生在练习时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使简单的运拍球练习充满了趣味。

有关小学体育教育方面的论文推荐:

1.小学体育教学毕业论文范文

2.小学体育毕业论文范文

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探究论文

4.中小学体育教育论文

5.浅谈体育教育的研究论文

6.有关体育个性化教育论文

7.大学体育课在教育中的意义论文

159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