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朱熹的有关教育思想论文

朱熹的有关教育思想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朱熹的有关教育思想论文

  朱熹以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为基础,结合他长期的讲学实践及自身体会,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明天理,灭人欲”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朱熹的有关教育思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朱熹的有关教育思想论文篇一

  《朱熹教育思想研究》

  摘 要: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理学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继孔子之后一个著名的大教育家。他热衷于教育事业,教育思想系统博大、精深、系统,论述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对今天教育理论与实践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朱熹; 理学; 教育思想

  朱熹,字元晦,是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一、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朱熹办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整顿封建道德伦理,维护封建统治。对此,他也直言不讳,认为先王之学,就是以“明人伦”为本。朱熹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概括为“五伦”。明五伦,即明封建伦理规范和宗法等级制度。在这个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朱熹一方面认为,每个人都要受教育,“自天子至于庶人,无一人不学”[1]另一方面,通过教育,使人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弊,而恢复天命之性,培养成为封建地主阶级有学问的“忠孝”之人。他说:“学校之设,所以教天下之人为忠为孝也。”[2]

  二、关于“小学”与“大学”教育阶段的划分及其教育思想

  朱熹按照人的年龄、心理以及理解能力,主张设小学和大学两类学校,把二者看作是统一的教育过程中相互衔接的两个阶段。

  (一)小学阶段及其教育内容和方法

  朱熹认为,从8岁至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他十分重视这个阶段的教育,认为小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提出:“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而教之以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这段话说明了受教育的范围以及小学教育的内容。

  在小学教育的方法上,朱熹强调以下三点:首先,主张先入为主,及早施教。其次,要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再次,首创以《须知》、《学则》的形式来培养道德行为习惯。朱熹认为,为了养成儿童罪基本的道德行为习惯,实行一定的强制性是必要的。

  (二)大学阶段及其教育内容与方法

  朱熹认为,15岁以后是大学教育阶段。一方面,大学教育的范围只限于统治阶级上层。另一方面,大学教育内容,即“穷理”、“修己”、“治人”。朱熹认为,大学教育内容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可能出发的。通过学校学习,培养出有才学之士,而为国家服务。

  在大学教育方法上,朱熹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主要在:其一,重视自学指导;其二,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讨论交流。在大学教材方面,他根据理学思想,对《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作了新的注释,编成《四书集注》。

  三、关于道德教育方法思想

  关于其道德教育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立志为先

  朱熹认为,学者首先要立志,树立明确高尚的志向。即要激励学生树立学做尧舜禹或圣贤的目标、他说:“今之学者大概有二病:一则以为古圣贤亦只此是了,故不肯做功夫;一则自谓做圣贤不得,不肯做功夫。”这两种人都不能立志,所以都不肯做存养功夫。所以他说:“学者立志,须教勇猛,自当有进。”

  (二)主敬

  程颐曾说:“所谓敬者,主一之谓敬;所谓一者,无适之谓以。”朱熹继承了程颐的思想,认为主敬包括以下几个意思:第一,是培养严肃的或不放肆的道德态度,即严肃谨守纪礼法的态度。第二,是培养谨慎小心的道德态度。第三,是培养精神专一或始终一贯的态度。朱熹十分重视主敬功夫,认为这是培养严肃、谨慎、一贯的精神态度,贯穿在整个修养过程的始终。

  (三)存养

  所谓“存养”,即存心养性。孟子讲过“存心莫善于寡欲”、“操者存舍者亡”的思想。朱熹继承了孟子的思想,他从“性即理”的思想出发,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善性,但同时又有气质之偏和物欲之弊。因此道德修养必须注意把无有不差的“心”存养起来,要收敛其身心,使精神常集中于此,而勿使失望。

  四、关于教学思想

  (一)教学原则和方法

  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传统的教学思想,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教学原则和方法。

  1、居敬穷理。所谓“居敬”就是正心、诚意、存养收敛的工夫,即专注;“穷理”,即通过格物致知的工夫达到穷尽事物之本原的目的。居敬是穷理的心理前提条件,既然“性即理”,因此要去掉气质之性中不善的部分,才能体会到“天理”。

  2、自动启发。朱熹很重视学生的自动学习,同时也很重视教师的基石引导作用。他说:“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干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其次,启发诱导。他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同时教师应重视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的培养。

  3、因材施教。朱熹认为,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而分别科目,进行不同的教育。材有大小,教育的任务是,根据材的大小而使其小成大材,大成小材。这就是“各因其所以而教之者也”。

  (二)朱子读书法

  朱熹强调读书穷理,正如他自己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认为为学必须穷理,要穷理必须读书。他的弟子汇集其读书经验加以概括归纳为“朱子读书法”六条:

  1、循序渐进。强调读书要按一定次序。首先,“以二书言之,则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不可凌越。其次,要求扎扎实实,稳步前进。再次,以个人实际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而言,反对超越自己的水平,作不切实际的非分之想。

  2、熟读精思。读书时必须多读、记住、背熟。依朱熹的看法,“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对于读书之要,要通过思考,理解精深。

  3、虚心涵勇。即客观的态度,还古书的本来面目。读书时必须有虚心态度,万不可穿凿附会。“读书须是虚心,方得。圣贤说一字是一字。自家只平着心去秤停他,都使不得一毫杜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对优秀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朱熹在道德教育过程中一再强调知行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结合这一基本原则。其道德教育中有不少有价值的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对我们从事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无疑是有启发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朱熹.《经筵讲义》(文集)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0九[M].北京:中华书局.1994.作者简介:徐婷(1988.5—),女,汉族,湖北襄阳人,四川大学政治学院11级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245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