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近代史论文>

大学近代史相关论文范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大学近代史相关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近代史相关论文范文篇一

  《五四运动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摘要: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无论是对于当时,还是对于以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都有着极大的积极影响。这场运动的发起和前期的斗争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们纷纷将“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最高使命,这让我们想到了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如今爱国的表现已不再是救国,而是兴国、强国。作为最新一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能从这场浩大的学生运动中获得一些启示。

  关键词:五四运动 大学生 爱国主义 先锋

  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充当了先锋力量。这些热血青年怀着爱国热情,在几个精英人物的领导下,打了反帝反封建战役的头阵。当时,帝国主义勾结起来出卖了中国,山东刚脱德国的魔掌,又要落入日本的虎口。就在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即将卖国之际,密切注视巴黎和会的学界愤怒了,北京学生在陈独秀、李大钊的领导下点起了五四运动的第一把火。青年学生不仅在行动上“敢为天下先”,冲破了军阀高压统治的黑暗气氛,树立了全国人“行”的榜样,而且他们在精神与思想上也作了先锋,指明了运动的道路与方向。

  青年学生从行动到思想的先锋作用,是与他们内蕴的激情分不开的。五四前夜,北京各大专学校一干多名爱国学生,在北京大学开会。一位学生,当场咬破中指,撕下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悬挂在会场的台前,表示反帝爱国的决心,这一幕极具代表意义,“满腔热血”正是学生们的赤子情怀应有之物。没有这份热血,北洋军阀镇压革命的前车之鉴就会吓退报国的意向;没有这份热血,人人噤若寒蝉,个个从众,结果会是一片死寂,听任国家灭亡。可以说,热血,激情乃是青年最可自豪的东西,依仗着它冲开一切黑暗与郁闷的锐利,青年学生在中国现代史上一次次充当爱国运动的先锋,一次次点燃反帝反封建的先驱之火。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自由、进步、民主、科学”。而具体的五四精神是热爱国家、勇担责任的精神;关心社会、注重实践的精神;坚持理想、追求进步的精神;虽然五四运动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它所保存下来的积极的精神却是值得我们每个大学生认真学习的。

  我们当代青年,代表着祖国的希望,是现代社会的建设者,弘扬“五四”精神更加紧迫,“五四”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生活在象牙塔上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像先辈们一样关心国家命运,以中华的崛起为己任。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信息竞相涌流,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形势下,当代青年学习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而紧迫。我们一定要珍惜大好时光,发愤学习,刻苦钻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不断学习的习惯。“知识恐慌”、“能力恐慌”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共同感受。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始终跟上时代前进的潮流,担当起历史的责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学文化的武装。今天,需要我们学习的内容十分丰富和广泛,不仅要刻苦钻研专业知识,而且要努力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要注重学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要广泛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不仅要认真学习知识技能,而且要注意掌握科学方法。学习是我们成长的阶梯,一个人进步的快慢,取得成就的大小,固然与机遇有关,但首先取决于学习和积累。 作为大学生,我们缺乏丰富生动的社会实际知识和政治经验、生活经验,所以要将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和非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自己。要敢于创新,敢于挑战自我。不骄不躁,不气不馁。当然,实践要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个人成长大有好处。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将我们的力量奉献社会。人的价值要在贡献社会中去体现。只有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才能体验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成为品德高尚、精神充实、有意义、有价值的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式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制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种思想道德体系既尊重个性,承认个人物质利益,更倡导互助互爱,崇尚奉献精神,既保护个人合法权益,又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鼓励多做关心集体、热心公益、扶贫济困、见义勇为的好事,尽到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一个甘于奉献的人,才能在服务祖国和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近代史论文范文篇二

  《探讨近代中国创业救国之路及反思》

  摘要: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一些思想先进的人开展了创业救国。创业救国论者发展了国家的经济,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放,但它并没有拯救中国,所以中国的创业救国使失败。但我们也不能因此磨灭它的功绩,有前人之鉴,当代的我们才要走上真正的创业兴国之路。

  关键词:近代、创业、救国、资本主义

  一、近代创业救国的酝酿

  鸦片战争战争时期,面对西方的先进武器,林则徐、魏源等人逐步认识到与西方的差距,振聋发聩地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第一,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中国和英国等西方侵略者的实力差距首先表现在军事与科学技术上,表现在武器装备上。林、魏等人意识到,要有效抗击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中国必须首先学习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第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中国封建保守势力历来不屑和敌视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为了开创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风气,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赞扬了西方轮船火车大炮等的神奇高明,并建议对于能够制造合格新式武器的人,给予科举出身。第三,重视商业以及对外贸易。中国封建社会一概奉行“重农抑商”的国策。林、魏等人主张对外贸易应遵守的原则是无损中国的主权与权益,与西方世界保持一种平等、互利的贸易。林、魏等人对外贸易思想既极力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又体现了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资本主义世界开放的意识,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价值。他们鼓励和提倡的对外贸易思想,实际上已突破了封建时代简单的“互通有无”、补充国家财政收入的框框。第四,提倡发展民营经济。为从经济上抵御外国侵略势力,林则徐率先提出了允许商民自行开办工厂,发展民用工业的思想,提倡发展民营经济。林、魏等人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唱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时代强音,足具启蒙、救国的双重意义:一方面,它震惊了昏睡的中国社会,使得长期控制着中国人头脑中愚昧落后的传统观念被撕开了以口子,近代中国冰封的思想界开始解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力中华民族的觉醒。另一方面,它又触及的要抵御外侮必须向西方学习这个近代中国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他们所倡导的建立新市民族工业、发展对外贸易、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及容许、重视保护民营工商业等进步思想,为以创业和发展近代工业为中心以抵御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为目的的创业救国思想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历史前提。令人遗憾的是,19世纪四五十年代,林、魏等人提倡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在当时并未能引起清朝当局的足够重视,更未能付出实施。但他们在顽固、强大的传统思想长城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为后来创业救国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最初的历史契机。

  二、创业救国思想的诞生

  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洋务派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以“自强、求富”为目的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发起、组织与领导这场运动的中坚力量是当时执掌中央枢要和地方军政大权的一些官僚,如奕?、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如果说,英国侵略者发动的第一次鸦片就其对整个中国社会的震撼力度而言毕竟有限的话,那么,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上下所引起的震动,却是巨大而持久的。在这次战争中,英法联军以区区25000多人的兵力,攻陷天津,长驱直入清王朝的首都。由此洋务派官僚及其追随者,反思外强中干的严峻现实,决定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包括引进“制器之器”,举办近代化的军工企业:兴办近代化的民用企业,使用近代化机器生产,提高社会生产力;振兴商务,与西方列强展开“商战”;在企业经营方式上,广泛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对内废除或改革厘金制度,对外实行保护关税政策;改革科举,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几个方面。这些活动无一例外都是围绕着兴办近代工商业所展开的。洋务派的时间体现了“创业救国”思想的初步尝试,客观上催生和推进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使中国在近代化的征途中迈出了沉重而又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然而他们片面的认为发展工商业就能富国强国。他们在中国创办、培植与发展近代机器化大工业时,却不能引进与新生产力想匹配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洋务运动最终以甲午战争的炮声宣告破产。

  三、创业救国思想的传播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朝野上下无不意识到振兴实业是救国图存的关键所在,出现了“设厂自救”“振兴工业”的热潮。这一时期,发展实业以挽救民族危机的思想成为社会各界人士所广泛接受的、具有相当范围和规模的一种社会思潮。在这一时期,民族资本阶级的思想家和实业家们,在总结了洋务运动新办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创业救国”的具体途径,进行了大量的、全方位的探索。康有为、梁启超在百日维新前后,为清政府设定了一系列发展近代工业的政策,可惜未能成功。但他们提出合理引进和利用外资、开展实业教育、培养新型人才、选择优先发展的产业部门为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百日维新的失败使部分人认识到创业救国所要的必要条件—资本主义社会。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政治局势的巨变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罕见的历史良机。南京政府成立之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就把发展工商业放在中心地位,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法规、法律。在南京政府的提倡下,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一些工商业企业家无不认识到“振兴实业”是当今第一要务,他们或纷纷组织各种实业团体,或出任要职,为创业救国摇旗呐喊,推波助澜。这样,实业救国已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同时,创业救国的理论与方案更加完备和可行,特别是张謇的“棉铁主义”和孙中山规模宏大的《实业计划》,大大丰富了实业救国思想。然而,历史进程绝非顺利。甫告成立的中华民国只不过是个徒有其表的共和国。袁世凯的独裁专制与恢复帝制的黄粱美梦和军阀混战的残酷现实,都使进步的中国人深感“革命尚未成功”,而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的卷土重来,尤其是日本、美国对华侵略的变本加厉,使得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成为明日黄花。“创业救国”谈何容易。

  四、创业救国的评价反思

  列宁曾经说过:“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实所要求的新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的新东西。近代中华民族创业救国道路漫长而崎岖,”虽然它最后没有起到救国的作用,但在发展民族经济、抵制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经济侵略还是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创业救国思潮绝非是学者坐而论道的产物,也不是思想家们关在象牙塔内孤芳自赏的一种原理,它一旦从中国创办近代企业的艰难曲折过程中凝聚、升华出来,就在迅速赢得民族资产阶级广泛赞同和奉行的同时,也一步步地向上对当权者进行渗透、默化,对下向人民大众宣传、鼓动,极大改变了人们的陈旧观念,动员了社会各阶级的人们参与实业活动的热枕,催生和推动的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还有,创业救国与民族革命构成相依相助的关系。创业救国为中国的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虽说,如果没有孙中山、毛泽东等人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就无法完成中华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也无法开启中国现代化的宏伟事业。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工商人士、爱国人士等社会精英倡导的创业救国,也难以实现近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全面转型。革命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具有一种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革命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发展实业,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实现近代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经济之塔高耸于世界之中。没有稳定的根基,是没有高耸建筑的。近代的创业就是现代经济发展经济的根基。总之,近代中国创业救国思潮是一种崭新的、具有新质的思想。从根本上看,创业救国开启从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嬗变的道路,体现了中国人多国家的拳拳挚爱之心,体现了他们赶上世界潮流的世界眼光与进取、开放、务实的时代精神。近代中国的创业救国之所以没有直接拯救中国,是因为他们没能认清中国的实际情况,当时的社会资产阶级、封建势力、外国势力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认清国情,才能救国。但认清国情是不容易的,能做的是不断尝试,不断改变,直到找到一条属于本国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魏源:《海国图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2]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赵靖:《中国经济思想史述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许涕新等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演变

2158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