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技术论文 > 2017无线充电技术论文(2)

2017无线充电技术论文(2)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2017无线充电技术论文

  2017无线充电技术论文篇二

  智能无线充电系统的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电子设备越来越广泛的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充电问题也急需解决。文章提出将移动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系统结合起来,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给移动电子设备提供电能,从而达到智能识别充电终端,自动匹配无线充电的电流的目的。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echnology,electronic equipment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in people's daily life. Charging problems of portable electronic products are in urgent need to be resolved. The paper combines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and provides electricity for mobile devices, using the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principle, so as to identify charging terminal intelligently and match wireless charging current automatically.

  关键词: 无线充电;电磁感应;智能识别

  Key words: wireless charging;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intelligent ident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TN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034-02

  0 引言

  电子产业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出现在市场上,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充电器。不用品牌的充电器不具备通用性,使得使用者携带及充电有很大的不便。无线充电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Qi是全球首个推动无线充电技术的标准化组织,它推出的无线充电标准具备便捷性和通用性。如果无线充电器满足此规范,那么所有满足此规范的手机产品都可以在这个充电器上充电。

  1 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

  目前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主要包括三种:电磁感应方式、电波辐射方式和磁场共振方式。其中电磁感应方式[1]是以法拉第的电磁感应耦合定律为基础的,因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区别在于实现的是非接触式的能量传输方式,此种方式对线圈的位置及线圈的工艺较敏感;电波辐射方式通过天线的发射和接收过程中的电磁波传输电能;磁场共振方式是以共振原理为基础,通过两个振幅相同的物体之间完成能量的传输。

  比较三种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电磁感应方式支持的功率较大,但允许的距离较短;电波辐射方式适合较长距离的传输,但是允许的功率较小;电磁共振方式支持的功率和距离介于两者之间,但实现较难。综合考虑,电磁感应方式最适合于目前便携式设备的无线充电。

  2 无线充电系统的电路

  在无线充电过程中,整个流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充电器端和接收端。

  充电器端流程主要实现的是手机的检测、温度的检测以及功率的发射等。当有金属物接触到电器端时,充电器会检测所放置的金属物是否为需充电物体,如果是,充电器会收到特定信号,并开始对需充电物体进行充电,否则,不进行充电。在充电过程中,如果收到充电物体发送的节点信号,立即进行确认,然后每5秒检测充电物体是否离开。在充电过程中,如果检测到充电器温度过高,立即停止充电。

  接收端流程主要包括指示灯控制、检测充电过程、停止充电控制等。如果接收端收到充电器发来的检测信号,及时作出回应,然后等待充电器开始充电。当接收端检测自身电池已经充满时,向充电器端发送节电信号以停止充电。

  尤其注意的是,在充电过程中,如果充电器端检测到电压或电流异常、温度过高等,应立即停止充电,并且指示灯闪烁。如果充电正常停止,则指示灯不闪烁。

  2.1 充电器端电路 整套充电器电路主要包含电源部分,存储器部分,控制电路部分以及线圈。

  电源的主要功能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通过电路转换得到特定的电流和电压。存储器主要功能是存储充电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和各种参数。控制电路是整个充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主要功能是线圈控制、功率控制以及模数转换等。线圈是核心器件,主要功能是将电能转换为磁能并通过空间进行传输。充电器的工作原理图如图1所示。

  2.2 接收端电路 接收端的电路主要包含整流部分、控制电路部分以及线圈。控制电路是接收端的中心,包括通信单元、功率控制单元以及模数转换器等。接收端的线圈与充电器端的线圈功能相反,主要完成将接收到的磁能转换为电能。接收端的电路如图2所示。

  3 总结

  本文研究的无线充电技术采用电磁感应原理,旨在解决便携式设备需经常充电但又不方便充电的问题,同时能够保证无线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但是无线充电技术的实现还具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孟庆奎.手机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27-38.

  [2]陈新,张桂香.电磁感应无线充电的联合仿真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4:434-438.

  [3]熊承龙,沈兵,赵宁.基于电磁感应的无线充电技术传输效率的仿真研究[J].电子器件,2014:131-133.

  [4]李松林.基于电磁感应耦合的无线电能传输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10-13.

  [5]王欢.基于无芯PCB变压器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11-13.

  [6]潘力.一种锂电池无线充电模块的设计[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7-8.

  
看了“2017无线充电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无线充电技术论文

2.手机无线充电技术论文

3.手机无线充电技术论文(2)

4.手机新技术论文

5.无线电力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前景

2839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