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安全与病毒的论文

时间: 斯娃0 分享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提高,计算机安全成了一个严重问题,其中计算机病毒就是威胁计算机安全的重要隐患。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安全与病毒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安全与病毒的论文篇一

计算机安全漏洞检测技术的运用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优化了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功能,使得系统的源代码数量增加,给黑客攻击带来机会,破坏系统的稳定运行。近年来,由于系统漏洞造成的信息丢失已经给客户带来巨大的麻烦,并且这一现象呈上升趋势,用户对计算机的信任度逐渐降低。无论是从客户体验角度,还是从经济效益角度,都应加强对计算机安全漏洞的检测。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是其主要形式,文章重点分析这两种检测技术的应用。

一、计算机安全漏洞及其产生原因

目前,计算机容易受到来至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安全漏洞较大。其攻击形式主要表现为电子邮件攻击、黑客攻击和病毒攻击。电子邮件是目前网络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攻击者利用这一点发送垃圾邮件盗取客户信息,造成网络运行缓慢甚至瘫痪。另外,操作不当也将导致系统受到病毒的侵袭,病毒具有发现难、破坏性强等特点,给客户带来极大的损失。来自黑客的攻击是计算机安全隐患的又一类型。由于计算机存在安全漏洞,因此导致其容易出现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使用。造成计算机存在安全漏洞的原因众多,网络协议自身存在安全漏洞,安全系数不高、系统程序存在安全漏洞,主要来自于编程人员的疏忽和错误。未设置访问权限,导致信息丢失。计算机安全漏洞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静态检测技术和动态检测技术两种。

二、计算机安群漏洞检测技术应用

(一)静态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静态检测技术以源代码为辅助工具,通过对源代码、边界条件和跳转条件的分析查找目标代码中的不稳定因素。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使得软件源代码逐渐增多,静态检测技术采用工具代替手工部检测,具有检测效率高、检测全面等特点。通过不同的条件设置,静态检测技术实现了对代码的全面扫描,从而确保了系统漏洞的减少。源代码是静态检测技术的核心,且检测过程要遵循一定的规则,需要对目标代码进行分析、处理。也就是说,静态检测技术对源代码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必须建立源代码数据库才能确保其应用,从而实现系统漏洞的修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漏洞种类众多,检测技术特征库也应不断更新,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另外,静态检测技术以规则检查为手段,对程序的编制规则进行检测。规则检查将其规则以特定语法描述,通过程序行为对比来完成检测。类型推导通则过推导程序中变量与函数类型,来确保变量和函数的访问规则符合需求。这种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控制流无关分析,但对于控制流相关的特征则应选择类型限定词与子类型的概念来确保源语言类型系统的扩展。静态漏洞检测对源代码的过分依赖导致其检测结果存在漏报或误报现象,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更为安全的静态检测方法,即对计算机运行数据实施实时跟踪的检测方式,该方式确保了检测的准确性。具有多个安全属性,拓展了漏洞状态模型的状态空间,设定多个安全属性,因此对于计算机安全属性的判断更准确,检测方式也更高效,减少误报和漏报现象。

(二)动态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基于静态系统对源代码的依赖性,在实际检测中,还可应用动态检测技术。该技术利用非标准输入数据的构造,调试计算机运行软件系统,基于系统功能或者数据流向,排除系统中存在的异常现象,检测其存在漏洞。因此这一技术通常将输入接口或运行环境入手。与静态检测相比,动态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由于计算机系统具有多样性,其功能与流程均存在差异,因此动态检测的检测效率低下。另外,动态检测只能测试漏洞的范围,而无法准确的认定。为此,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常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进行检测。作为一种特殊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二进制文件反编译,获得伪源代码,获取虚拟执行环境VM,利用VM对系统寄存器的运行状态进行考察及执行状态,通过记录VM中虚拟内存每条指令访存地址,最后统计计算出每条访存指令实际的访问变量地址,解决了变量精确识别的问题。另外,在一些安全漏洞检测技术中,动态检测技术还可实现全系统模拟器动态执行环境,其原理是通过数据输入的追踪来检测系统漏洞。与源代码不同,这一技术则主要针对可执行代码,通过构建全系统模拟器来进行漏洞检测,并转换系统可执行代码,实现对原指令的追踪和分析。该方法有效的解决了动态检测码覆盖率问题,从而扩大了检测范围。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动态检测技术分为非执行栈技术、非执行堆与数据技术和内存映射技术。

1.非执行栈技术。基于栈技术的网络攻击给计算机系统造成严重威胁,其主要原因在于黑客等攻击者向栈中发送了恶意代码,导致存储在栈中的信息和数据被恶意改写。栈攻击技术全面,这也是其对网络系统造成较大威胁的原因。为防范这一恶意软件,就是采取非执行栈技术控制栈的执行代码涉入。其主要原理是禁止系统执行恶意代码,从而有效防止恶意攻击。非执行栈技术只有在操作系统层进行中才能起到积极作用,并且其影响系统自身性能。一旦系统同时存在栈溢出漏洞和堆溢出漏洞时,容易出现差错。解决这一问题可在操作系统内引入一个微小的改变,将栈页标记为不可执行,从而使其执行堆中的代码,而非栈中的代码。

2.非执行堆与数据技术。非执行堆技术的提出和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这是由于非执行堆对计算机系统软件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相关行业对这一技术的认可,其原理与非执行栈技术相似,以控制恶意代码的执行为控制数据技术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其技术尚不完善,因此应用并不广泛,将其与非执行栈技术相结合是提高其漏洞检测效率的关键。有试验显示,二者的结合可以有效的控制恶意代码执行,使其完全失去执行机会。基于技术的难度,此技术较非执行栈付出更多的代价。如能控制或者降低其对系统运行的影响,该技术还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3.内存映射技术。来自网络的攻击还包括通过使用以NULL结尾的字符串实现内存覆盖,以达到攻击的目的。映射代码页可有效控制NULL结尾的字符串向最低内存区跳转。另外一方面,一些攻击者还通过猜测地址的方式获取用户信息,内存随机映射使得同一页面获得不同的代码,使攻击者无法猜测。尤其是计算机缓存信息漏洞,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旦攻击者通过一定的程序植入可修改这些具有规律性的数据,从而导致系统故障甚至瘫痪。内存映射技术在不注入新代码的基础上,可有效防止数据修改,确保计算机网络运行安全。低端内存空间不足对除代码页映射到低端区具有一定的影响。也就是说,内存映射技术只能对那些高端地址或者固定地址造成影响,并且对性能基本无影响,但在实际运行中,此类程序并不多。只有在程序加载过程中工作。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检测防护方案

基于计算机安全漏洞的大量存在,还应充分利用安全漏洞检测技术,发现系统安全漏洞,并实施必要的检测方案。其中,主动测试方法应用广泛,通过测试程序的攻击来发现系统漏洞这种检测方法具有针对性,具体操作时可对目标主机的端口进行扫描,从而获得开放的端口,基于其提供的服务及时发现计算机网络漏洞。计算机网络为检测者提供了漏洞库,从而通过查找迅速确定系统漏洞的来源以及产生原因,向目标主机端口输送具有漏洞检测码的数据包,根据计算机主机的反应来确定系统是否存在漏洞,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其防护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送含特征码的检测数据包。

特征码发射是漏洞查找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应从漏洞特征库中查找相应的特征码,构造数据包并在确保主机在线的前提下将其发送。该方式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控制空扫描以及检测数据目的端口的确定。值得一提的是,检测过程中如果主机处于离线状态或者计算机对应端口未开放,则无需数据检测,这样可有效提高检测效率。

(二)建立漏洞特征库的建立。

计算机系统具有庞大的存储功能,在计算机安全漏洞检测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其存储功能,建立漏洞特征库,记录全部包含安全漏洞的特征码,在实际检测中最终操作是针对网络数据包的操作,因此安全漏洞特征码要以确保检测数据的有效性为主。同时,漏洞特征库的建立还可提高漏洞判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节省检测和修复时间。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漏洞具有多样性特征,取漏洞的特征码对其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三)漏洞扫描控制与调度。

漏洞扫描控制主要用于连接系统管理控制台与扫描调度。通过该系统,接收管理软件发出的命令,从而实现对计算机主机、网盘、服务端口以及敏感信息的全面扫描,从而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漏洞扫描调度则根据扫描模块向系统发送的调度控制要求,促进各模块之间的协调。漏洞调度实现了远程扫描与本地扫描相结合。根据漏洞特征数据库所提供的漏洞特征,查询其对应的检测文件名称,并通过调度检验模块的方式进行漏洞验证。

四、总结

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计算机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严重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和信息安全。为提高其计算机的安全性能,其安全漏洞检测是关键。文章分析了静态检测技术和动态检测技术两种主要的漏洞检测方案。由于计算机安全漏洞检测具有复杂性,要求相关人员不断提高自身技术,并且进行多方面努力,才能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给使用者带来方便。

计算机安全与病毒的论文篇二

网络通信病毒计算机安全论文

1计算机网络通信的防护措施

1)加强互联网的防护系统

互联网的IP地址通常来说是一个广义的开放性的,由于多个用户通用一个路由器,或者是多个用户共用一个信号,则可能造成一些钓鱼软件或者是含有病毒的网页弹开,将病毒带入到互联网中。要想彻底的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建立起一个互联网的防护系统,加强对于病毒入侵的防护。可以建立起完善的流量监控系统,密切关注平时的流量动态,如果流量出现异常,则需要立即进行安全检查,也可以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等,实际可用的方法还是比较广泛的,不同的用户和互联网应用中心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以维护互联网信息的安全。

2)加强网络传输信息的安全

随着人们对于互联网的依赖性的增强,大量的信息每天充斥在互联网中,一些不安全的病毒隐患就会潜藏在其中,威胁用户的信息安全,因此,需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监控系统,能够及时的检测传输信息的安全性,扩大检测的范围,一旦发现了病毒的踪迹,立即启动杀毒软件进行杀毒。同时,对于一些特别重要的信息数据需要进行加密处理,加密的信息更加安全,收取信息的用户必须有安全秘钥才能打开,因此给了传输信息一个更加安全的保障。

3)完善网络安全制度

目前我们国家的计算机管理还比较松散,责任划分不明确,管理方法落实不到位,因此,需要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网络安全制度,提高对于网络通信安全的监管力度,并要求有专门的监督和管理人员,一旦出现相关的安全问题,能够及时应对,并对一些责任现象进行追责,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这样就能够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网络空间。

2结束语

总之,对于计算机安全的防护以及网络通信病毒的治理工作并不是朝夕之间可以解决的,它既需要相关的计算机硬件的完善,同时也需要计算机软件的技术革新,最重要的是,它需要运营商从技术上进行弥补,还需要广大用户在日常的使用中提高警惕,避免打开不安全的网页等,所以,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空间,让互联网最大限度的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计算机安全与病毒的论文篇三

计算机安全之防火墙技术

摘要: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一些网络犯罪也逐渐出现,因此信息安全的__成为网络建设中的关键点,而防火墙技术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技术。防火墙相当一个屏障,竖立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保护内部网络安全。本文阐述了防火墙的功能,实现防火墙的主要技术手段,并对防火墙技术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防火墙网络安全发展趋势

1防火墙概述

1.1防火墙的概念

防火墙主要是用来加强网络之间的访问和控制,以防止安全策略中禁止的通讯,从而保护计算机安全的一种硬件或软件。它和建筑之中的防火墙功能有些类似,通常外部的网络用户以非法的手段从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窃取数据。为了保护计算机的安全,防火墙对两个或者以上的安全策略进行检查,进行的通讯是否安全从而决定是否放行,同时也监视者网络的运行状态。设立防火墙的主要目的是出于信息的安全考虑,防止外部的用户任意的浏览计算机内部信息和窃取数据,以达到保护计算机安全的目的。

1.2防火墙的功能

防火墙的功能主要有,隔离内外网络,增加保密内容,防止信息被有意盗窃。建立检查点,强化安全策略,记录一些入侵途径的日志,监控网络情况,为预警提供方便等。

2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技术

2.1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入侵检测是对一些有害的信息进行监测或者阻止,它可以对信息安全提供保障。根据检测系统监测的对象是主机还是网络,可以将入侵检测系统主要分为两种。

2.1.1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这类系统主要用于保护运行关键应用的服务器。通过查看日志文件,可以发现入侵或者入侵的企图,并迅速的启动应急程序,从而到达避开检测系统的目的。

2.1.2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这种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在共享的网段上对数据的监听来收集数据并分析可疑的对象数据,这种系统不要严格的审计,因此对主机的要求不高,而且还可以提供对网络通用的的保护,不必去担心不同主机的不同架构。

2.2入侵检测系统面临的挑战

入侵检测系统(IDS)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动态安全防范技术,它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分析,看行为是否有被攻击的迹象。这也是一种集检测、记录、报警、响应的动态安全技术,它不仅能检查外部的入侵行为,也可以检测内部的行为,这种检测技术主要面临着三个挑战,分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来提高检测数据的速度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网络通信要求;

(2)如何来提高检测系统的检测安全性和准确性;

(3)如何来提高整个检测系统的互动性能。这些挑战在以后的信息安全问题中将继续凸显出来,所以只有继续提高检测技术来应对这些方面的挑战。

2.3防火墙与入侵技术的结合

从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出防火墙是一种对入侵比较被动的防御,而入侵检测相对来说是一种主动的防御。防火墙作为第一道防线,阻止了网络层的攻击,拒绝了一些明显的攻击数据但是还是放入了一些隐藏攻击的数据,这时就需要入侵检测技术的支持。如果防火墙加入了入侵检测技术那么很快就会确认入侵者,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防火墙的整体防御效力。下面是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两种合作方式。一种是紧密的结合。这种结合就是把入侵检测技术配置到防火墙中。这种结合使得所有的数据在经过防火墙的同时也会接受入侵检测技术的检查。来判断数据包是否有入侵嫌疑。从而达到即时阻挡。第二种是两者之间拿出一个开放接口给对方调用,并且按照一定的协议进行交流。这种结合方式是在对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后研究建立的模型,实现了功能上的优势互补。无论是哪种方式,入侵检测技术和防火墙的结合都很好的解决了防火墙可以阻挡但难发现入侵的弊端,同时也解决了入侵检测技术容易发现进攻但难阻挡的劣势。这样的结合型防火墙不仅能快速的发现进攻而且还能够及时做出反应来阻挡进攻。同时高效的收集有关入侵信息也给了入侵很大的威慑力。

3防火墙发展趋势及前景

防火墙的一些安全问题暴露出防火墙的一些不足,防火墙开始出现了一种更高级的防火墙,这是也是防火墙一种设计理念的升华。这种较为先进的防火墙带有检测系统,它通过过滤数据来检测入侵,这也是现有防火墙的一种主流模式了。在未来防火墙的检测技术中将继续聚合更多的范畴,这些聚合的范畴也很大的提高了防火墙的性能和功能的扩展,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展望未来的防火墙必定是向着多功能化、高性能、智能化、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3.1多功能化防火墙

现在防火墙已经出现了一种聚成多种功能的设计趋势,入侵检测这样的功能很多出现在现在防火墙产品中了,这样的设计给管理性能带来了不少的提升。甚至会有更多新颖的设计出现在防火墙中,比如短信功能,当防火墙的规则被变更或者出现入侵攻击的时候,报警行为会通过多种途径将消息发送到管理员手中,包括即时短信,或者电话呼叫。以确保安全行为第一时间即被启动。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在防火墙产品上看到更多更出色的功能设计。

3.2高性能防火墙

另外一种趋势是性能的提高,未来的防火墙在功能上的提高一定会伴随着性能的提升,特别是数据的流量日益复杂更需要性能的保障。如果只是要求性能的提高必然会出现问题。单纯的流量过滤性能问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但是与应用层涉及越密,性能提高需要面对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在大型应用环境中防火墙规则库有几万的记录,这对防火墙的负荷来说是很大的考验,所以一些并行处理技术的高性能防火墙将出现在人们的眼中。

3.3智能化防火墙

网络中的一些以垃圾电子邮件的发送,恶意性网站网页的弹出问题等,这些已经不是简单的防火墙技术可以解决的。传统防火墙解决的效果差而且效果也不好,所以智能防火墙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也必定发挥出相应的作用。所以不论是从功能还是性能或者其他方面来说防火墙在今后都将会迅速发展,这也是反映了信息安全对防火墙的要求,同时也是防火墙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刘彦保.防火墙技术及其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11.

[2]龙毅.探讨防火墙技术的网络安全[M].硅谷.2011,(6):181-181.

有关计算机安全与病毒的论文推荐: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提高,计算机安全成了一个严重问题,其中计算机病毒就是威胁计算机安全的重要隐患。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安全与病毒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安全与病毒的论文篇一

计算机安全漏洞检测技术的运用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优化了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功能,使得系统的源代码数量增加,给黑客攻击带来机会,破坏系统的稳定运行。近年来,由于系统漏洞造成的信息丢失已经给客户带来巨大的麻烦,并且这一现象呈上升趋势,用户对计算机的信任度逐渐降低。无论是从客户体验角度,还是从经济效益角度,都应加强对计算机安全漏洞的检测。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是其主要形式,文章重点分析这两种检测技术的应用。

一、计算机安全漏洞及其产生原因

目前,计算机容易受到来至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安全漏洞较大。其攻击形式主要表现为电子邮件攻击、黑客攻击和病毒攻击。电子邮件是目前网络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攻击者利用这一点发送垃圾邮件盗取客户信息,造成网络运行缓慢甚至瘫痪。另外,操作不当也将导致系统受到病毒的侵袭,病毒具有发现难、破坏性强等特点,给客户带来极大的损失。来自黑客的攻击是计算机安全隐患的又一类型。由于计算机存在安全漏洞,因此导致其容易出现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使用。造成计算机存在安全漏洞的原因众多,网络协议自身存在安全漏洞,安全系数不高、系统程序存在安全漏洞,主要来自于编程人员的疏忽和错误。未设置访问权限,导致信息丢失。计算机安全漏洞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静态检测技术和动态检测技术两种。

二、计算机安群漏洞检测技术应用

(一)静态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静态检测技术以源代码为辅助工具,通过对源代码、边界条件和跳转条件的分析查找目标代码中的不稳定因素。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使得软件源代码逐渐增多,静态检测技术采用工具代替手工部检测,具有检测效率高、检测全面等特点。通过不同的条件设置,静态检测技术实现了对代码的全面扫描,从而确保了系统漏洞的减少。源代码是静态检测技术的核心,且检测过程要遵循一定的规则,需要对目标代码进行分析、处理。也就是说,静态检测技术对源代码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必须建立源代码数据库才能确保其应用,从而实现系统漏洞的修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漏洞种类众多,检测技术特征库也应不断更新,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另外,静态检测技术以规则检查为手段,对程序的编制规则进行检测。规则检查将其规则以特定语法描述,通过程序行为对比来完成检测。类型推导通则过推导程序中变量与函数类型,来确保变量和函数的访问规则符合需求。这种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控制流无关分析,但对于控制流相关的特征则应选择类型限定词与子类型的概念来确保源语言类型系统的扩展。静态漏洞检测对源代码的过分依赖导致其检测结果存在漏报或误报现象,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更为安全的静态检测方法,即对计算机运行数据实施实时跟踪的检测方式,该方式确保了检测的准确性。具有多个安全属性,拓展了漏洞状态模型的状态空间,设定多个安全属性,因此对于计算机安全属性的判断更准确,检测方式也更高效,减少误报和漏报现象。

(二)动态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基于静态系统对源代码的依赖性,在实际检测中,还可应用动态检测技术。该技术利用非标准输入数据的构造,调试计算机运行软件系统,基于系统功能或者数据流向,排除系统中存在的异常现象,检测其存在漏洞。因此这一技术通常将输入接口或运行环境入手。与静态检测相比,动态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由于计算机系统具有多样性,其功能与流程均存在差异,因此动态检测的检测效率低下。另外,动态检测只能测试漏洞的范围,而无法准确的认定。为此,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常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进行检测。作为一种特殊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二进制文件反编译,获得伪源代码,获取虚拟执行环境VM,利用VM对系统寄存器的运行状态进行考察及执行状态,通过记录VM中虚拟内存每条指令访存地址,最后统计计算出每条访存指令实际的访问变量地址,解决了变量精确识别的问题。另外,在一些安全漏洞检测技术中,动态检测技术还可实现全系统模拟器动态执行环境,其原理是通过数据输入的追踪来检测系统漏洞。与源代码不同,这一技术则主要针对可执行代码,通过构建全系统模拟器来进行漏洞检测,并转换系统可执行代码,实现对原指令的追踪和分析。该方法有效的解决了动态检测码覆盖率问题,从而扩大了检测范围。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动态检测技术分为非执行栈技术、非执行堆与数据技术和内存映射技术。

1.非执行栈技术。基于栈技术的网络攻击给计算机系统造成严重威胁,其主要原因在于黑客等攻击者向栈中发送了恶意代码,导致存储在栈中的信息和数据被恶意改写。栈攻击技术全面,这也是其对网络系统造成较大威胁的原因。为防范这一恶意软件,就是采取非执行栈技术控制栈的执行代码涉入。其主要原理是禁止系统执行恶意代码,从而有效防止恶意攻击。非执行栈技术只有在操作系统层进行中才能起到积极作用,并且其影响系统自身性能。一旦系统同时存在栈溢出漏洞和堆溢出漏洞时,容易出现差错。解决这一问题可在操作系统内引入一个微小的改变,将栈页标记为不可执行,从而使其执行堆中的代码,而非栈中的代码。

2.非执行堆与数据技术。非执行堆技术的提出和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这是由于非执行堆对计算机系统软件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相关行业对这一技术的认可,其原理与非执行栈技术相似,以控制恶意代码的执行为控制数据技术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其技术尚不完善,因此应用并不广泛,将其与非执行栈技术相结合是提高其漏洞检测效率的关键。有试验显示,二者的结合可以有效的控制恶意代码执行,使其完全失去执行机会。基于技术的难度,此技术较非执行栈付出更多的代价。如能控制或者降低其对系统运行的影响,该技术还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3.内存映射技术。来自网络的攻击还包括通过使用以NULL结尾的字符串实现内存覆盖,以达到攻击的目的。映射代码页可有效控制NULL结尾的字符串向最低内存区跳转。另外一方面,一些攻击者还通过猜测地址的方式获取用户信息,内存随机映射使得同一页面获得不同的代码,使攻击者无法猜测。尤其是计算机缓存信息漏洞,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旦攻击者通过一定的程序植入可修改这些具有规律性的数据,从而导致系统故障甚至瘫痪。内存映射技术在不注入新代码的基础上,可有效防止数据修改,确保计算机网络运行安全。低端内存空间不足对除代码页映射到低端区具有一定的影响。也就是说,内存映射技术只能对那些高端地址或者固定地址造成影响,并且对性能基本无影响,但在实际运行中,此类程序并不多。只有在程序加载过程中工作。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检测防护方案

基于计算机安全漏洞的大量存在,还应充分利用安全漏洞检测技术,发现系统安全漏洞,并实施必要的检测方案。其中,主动测试方法应用广泛,通过测试程序的攻击来发现系统漏洞这种检测方法具有针对性,具体操作时可对目标主机的端口进行扫描,从而获得开放的端口,基于其提供的服务及时发现计算机网络漏洞。计算机网络为检测者提供了漏洞库,从而通过查找迅速确定系统漏洞的来源以及产生原因,向目标主机端口输送具有漏洞检测码的数据包,根据计算机主机的反应来确定系统是否存在漏洞,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其防护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送含特征码的检测数据包。

特征码发射是漏洞查找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应从漏洞特征库中查找相应的特征码,构造数据包并在确保主机在线的前提下将其发送。该方式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控制空扫描以及检测数据目的端口的确定。值得一提的是,检测过程中如果主机处于离线状态或者计算机对应端口未开放,则无需数据检测,这样可有效提高检测效率。

(二)建立漏洞特征库的建立。

计算机系统具有庞大的存储功能,在计算机安全漏洞检测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其存储功能,建立漏洞特征库,记录全部包含安全漏洞的特征码,在实际检测中最终操作是针对网络数据包的操作,因此安全漏洞特征码要以确保检测数据的有效性为主。同时,漏洞特征库的建立还可提高漏洞判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节省检测和修复时间。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漏洞具有多样性特征,取漏洞的特征码对其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三)漏洞扫描控制与调度。

漏洞扫描控制主要用于连接系统管理控制台与扫描调度。通过该系统,接收管理软件发出的命令,从而实现对计算机主机、网盘、服务端口以及敏感信息的全面扫描,从而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漏洞扫描调度则根据扫描模块向系统发送的调度控制要求,促进各模块之间的协调。漏洞调度实现了远程扫描与本地扫描相结合。根据漏洞特征数据库所提供的漏洞特征,查询其对应的检测文件名称,并通过调度检验模块的方式进行漏洞验证。

四、总结

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计算机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严重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和信息安全。为提高其计算机的安全性能,其安全漏洞检测是关键。文章分析了静态检测技术和动态检测技术两种主要的漏洞检测方案。由于计算机安全漏洞检测具有复杂性,要求相关人员不断提高自身技术,并且进行多方面努力,才能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给使用者带来方便。

计算机安全与病毒的论文篇二

网络通信病毒计算机安全论文

1计算机网络通信的防护措施

1)加强互联网的防护系统

互联网的IP地址通常来说是一个广义的开放性的,由于多个用户通用一个路由器,或者是多个用户共用一个信号,则可能造成一些钓鱼软件或者是含有病毒的网页弹开,将病毒带入到互联网中。要想彻底的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建立起一个互联网的防护系统,加强对于病毒入侵的防护。可以建立起完善的流量监控系统,密切关注平时的流量动态,如果流量出现异常,则需要立即进行安全检查,也可以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等,实际可用的方法还是比较广泛的,不同的用户和互联网应用中心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以维护互联网信息的安全。

2)加强网络传输信息的安全

随着人们对于互联网的依赖性的增强,大量的信息每天充斥在互联网中,一些不安全的病毒隐患就会潜藏在其中,威胁用户的信息安全,因此,需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监控系统,能够及时的检测传输信息的安全性,扩大检测的范围,一旦发现了病毒的踪迹,立即启动杀毒软件进行杀毒。同时,对于一些特别重要的信息数据需要进行加密处理,加密的信息更加安全,收取信息的用户必须有安全秘钥才能打开,因此给了传输信息一个更加安全的保障。

3)完善网络安全制度

目前我们国家的计算机管理还比较松散,责任划分不明确,管理方法落实不到位,因此,需要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网络安全制度,提高对于网络通信安全的监管力度,并要求有专门的监督和管理人员,一旦出现相关的安全问题,能够及时应对,并对一些责任现象进行追责,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这样就能够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网络空间。

2结束语

总之,对于计算机安全的防护以及网络通信病毒的治理工作并不是朝夕之间可以解决的,它既需要相关的计算机硬件的完善,同时也需要计算机软件的技术革新,最重要的是,它需要运营商从技术上进行弥补,还需要广大用户在日常的使用中提高警惕,避免打开不安全的网页等,所以,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空间,让互联网最大限度的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计算机安全与病毒的论文篇三

计算机安全之防火墙技术

摘要: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一些网络犯罪也逐渐出现,因此信息安全的__成为网络建设中的关键点,而防火墙技术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技术。防火墙相当一个屏障,竖立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保护内部网络安全。本文阐述了防火墙的功能,实现防火墙的主要技术手段,并对防火墙技术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防火墙网络安全发展趋势

1防火墙概述

1.1防火墙的概念

防火墙主要是用来加强网络之间的访问和控制,以防止安全策略中禁止的通讯,从而保护计算机安全的一种硬件或软件。它和建筑之中的防火墙功能有些类似,通常外部的网络用户以非法的手段从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窃取数据。为了保护计算机的安全,防火墙对两个或者以上的安全策略进行检查,进行的通讯是否安全从而决定是否放行,同时也监视者网络的运行状态。设立防火墙的主要目的是出于信息的安全考虑,防止外部的用户任意的浏览计算机内部信息和窃取数据,以达到保护计算机安全的目的。

1.2防火墙的功能

防火墙的功能主要有,隔离内外网络,增加保密内容,防止信息被有意盗窃。建立检查点,强化安全策略,记录一些入侵途径的日志,监控网络情况,为预警提供方便等。

2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技术

2.1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入侵检测是对一些有害的信息进行监测或者阻止,它可以对信息安全提供保障。根据检测系统监测的对象是主机还是网络,可以将入侵检测系统主要分为两种。

2.1.1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这类系统主要用于保护运行关键应用的服务器。通过查看日志文件,可以发现入侵或者入侵的企图,并迅速的启动应急程序,从而到达避开检测系统的目的。

2.1.2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这种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在共享的网段上对数据的监听来收集数据并分析可疑的对象数据,这种系统不要严格的审计,因此对主机的要求不高,而且还可以提供对网络通用的的保护,不必去担心不同主机的不同架构。

2.2入侵检测系统面临的挑战

入侵检测系统(IDS)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动态安全防范技术,它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分析,看行为是否有被攻击的迹象。这也是一种集检测、记录、报警、响应的动态安全技术,它不仅能检查外部的入侵行为,也可以检测内部的行为,这种检测技术主要面临着三个挑战,分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来提高检测数据的速度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网络通信要求;

(2)如何来提高检测系统的检测安全性和准确性;

(3)如何来提高整个检测系统的互动性能。这些挑战在以后的信息安全问题中将继续凸显出来,所以只有继续提高检测技术来应对这些方面的挑战。

2.3防火墙与入侵技术的结合

从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出防火墙是一种对入侵比较被动的防御,而入侵检测相对来说是一种主动的防御。防火墙作为第一道防线,阻止了网络层的攻击,拒绝了一些明显的攻击数据但是还是放入了一些隐藏攻击的数据,这时就需要入侵检测技术的支持。如果防火墙加入了入侵检测技术那么很快就会确认入侵者,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防火墙的整体防御效力。下面是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两种合作方式。一种是紧密的结合。这种结合就是把入侵检测技术配置到防火墙中。这种结合使得所有的数据在经过防火墙的同时也会接受入侵检测技术的检查。来判断数据包是否有入侵嫌疑。从而达到即时阻挡。第二种是两者之间拿出一个开放接口给对方调用,并且按照一定的协议进行交流。这种结合方式是在对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后研究建立的模型,实现了功能上的优势互补。无论是哪种方式,入侵检测技术和防火墙的结合都很好的解决了防火墙可以阻挡但难发现入侵的弊端,同时也解决了入侵检测技术容易发现进攻但难阻挡的劣势。这样的结合型防火墙不仅能快速的发现进攻而且还能够及时做出反应来阻挡进攻。同时高效的收集有关入侵信息也给了入侵很大的威慑力。

3防火墙发展趋势及前景

防火墙的一些安全问题暴露出防火墙的一些不足,防火墙开始出现了一种更高级的防火墙,这是也是防火墙一种设计理念的升华。这种较为先进的防火墙带有检测系统,它通过过滤数据来检测入侵,这也是现有防火墙的一种主流模式了。在未来防火墙的检测技术中将继续聚合更多的范畴,这些聚合的范畴也很大的提高了防火墙的性能和功能的扩展,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展望未来的防火墙必定是向着多功能化、高性能、智能化、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3.1多功能化防火墙

现在防火墙已经出现了一种聚成多种功能的设计趋势,入侵检测这样的功能很多出现在现在防火墙产品中了,这样的设计给管理性能带来了不少的提升。甚至会有更多新颖的设计出现在防火墙中,比如短信功能,当防火墙的规则被变更或者出现入侵攻击的时候,报警行为会通过多种途径将消息发送到管理员手中,包括即时短信,或者电话呼叫。以确保安全行为第一时间即被启动。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在防火墙产品上看到更多更出色的功能设计。

3.2高性能防火墙

另外一种趋势是性能的提高,未来的防火墙在功能上的提高一定会伴随着性能的提升,特别是数据的流量日益复杂更需要性能的保障。如果只是要求性能的提高必然会出现问题。单纯的流量过滤性能问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但是与应用层涉及越密,性能提高需要面对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在大型应用环境中防火墙规则库有几万的记录,这对防火墙的负荷来说是很大的考验,所以一些并行处理技术的高性能防火墙将出现在人们的眼中。

3.3智能化防火墙

网络中的一些以垃圾电子邮件的发送,恶意性网站网页的弹出问题等,这些已经不是简单的防火墙技术可以解决的。传统防火墙解决的效果差而且效果也不好,所以智能防火墙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也必定发挥出相应的作用。所以不论是从功能还是性能或者其他方面来说防火墙在今后都将会迅速发展,这也是反映了信息安全对防火墙的要求,同时也是防火墙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刘彦保.防火墙技术及其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11.

[2]龙毅.探讨防火墙技术的网络安全[M].硅谷.2011,(6):181-181.

有关计算机安全与病毒的论文推荐: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提高,计算机安全成了一个严重问题,其中计算机病毒就是威胁计算机安全的重要隐患。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安全与病毒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安全与病毒的论文篇一

计算机安全漏洞检测技术的运用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优化了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功能,使得系统的源代码数量增加,给黑客攻击带来机会,破坏系统的稳定运行。近年来,由于系统漏洞造成的信息丢失已经给客户带来巨大的麻烦,并且这一现象呈上升趋势,用户对计算机的信任度逐渐降低。无论是从客户体验角度,还是从经济效益角度,都应加强对计算机安全漏洞的检测。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是其主要形式,文章重点分析这两种检测技术的应用。

一、计算机安全漏洞及其产生原因

目前,计算机容易受到来至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安全漏洞较大。其攻击形式主要表现为电子邮件攻击、黑客攻击和病毒攻击。电子邮件是目前网络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攻击者利用这一点发送垃圾邮件盗取客户信息,造成网络运行缓慢甚至瘫痪。另外,操作不当也将导致系统受到病毒的侵袭,病毒具有发现难、破坏性强等特点,给客户带来极大的损失。来自黑客的攻击是计算机安全隐患的又一类型。由于计算机存在安全漏洞,因此导致其容易出现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使用。造成计算机存在安全漏洞的原因众多,网络协议自身存在安全漏洞,安全系数不高、系统程序存在安全漏洞,主要来自于编程人员的疏忽和错误。未设置访问权限,导致信息丢失。计算机安全漏洞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静态检测技术和动态检测技术两种。

二、计算机安群漏洞检测技术应用

(一)静态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静态检测技术以源代码为辅助工具,通过对源代码、边界条件和跳转条件的分析查找目标代码中的不稳定因素。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使得软件源代码逐渐增多,静态检测技术采用工具代替手工部检测,具有检测效率高、检测全面等特点。通过不同的条件设置,静态检测技术实现了对代码的全面扫描,从而确保了系统漏洞的减少。源代码是静态检测技术的核心,且检测过程要遵循一定的规则,需要对目标代码进行分析、处理。也就是说,静态检测技术对源代码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必须建立源代码数据库才能确保其应用,从而实现系统漏洞的修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漏洞种类众多,检测技术特征库也应不断更新,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另外,静态检测技术以规则检查为手段,对程序的编制规则进行检测。规则检查将其规则以特定语法描述,通过程序行为对比来完成检测。类型推导通则过推导程序中变量与函数类型,来确保变量和函数的访问规则符合需求。这种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控制流无关分析,但对于控制流相关的特征则应选择类型限定词与子类型的概念来确保源语言类型系统的扩展。静态漏洞检测对源代码的过分依赖导致其检测结果存在漏报或误报现象,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更为安全的静态检测方法,即对计算机运行数据实施实时跟踪的检测方式,该方式确保了检测的准确性。具有多个安全属性,拓展了漏洞状态模型的状态空间,设定多个安全属性,因此对于计算机安全属性的判断更准确,检测方式也更高效,减少误报和漏报现象。

(二)动态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基于静态系统对源代码的依赖性,在实际检测中,还可应用动态检测技术。该技术利用非标准输入数据的构造,调试计算机运行软件系统,基于系统功能或者数据流向,排除系统中存在的异常现象,检测其存在漏洞。因此这一技术通常将输入接口或运行环境入手。与静态检测相比,动态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由于计算机系统具有多样性,其功能与流程均存在差异,因此动态检测的检测效率低下。另外,动态检测只能测试漏洞的范围,而无法准确的认定。为此,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常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进行检测。作为一种特殊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二进制文件反编译,获得伪源代码,获取虚拟执行环境VM,利用VM对系统寄存器的运行状态进行考察及执行状态,通过记录VM中虚拟内存每条指令访存地址,最后统计计算出每条访存指令实际的访问变量地址,解决了变量精确识别的问题。另外,在一些安全漏洞检测技术中,动态检测技术还可实现全系统模拟器动态执行环境,其原理是通过数据输入的追踪来检测系统漏洞。与源代码不同,这一技术则主要针对可执行代码,通过构建全系统模拟器来进行漏洞检测,并转换系统可执行代码,实现对原指令的追踪和分析。该方法有效的解决了动态检测码覆盖率问题,从而扩大了检测范围。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动态检测技术分为非执行栈技术、非执行堆与数据技术和内存映射技术。

1.非执行栈技术。基于栈技术的网络攻击给计算机系统造成严重威胁,其主要原因在于黑客等攻击者向栈中发送了恶意代码,导致存储在栈中的信息和数据被恶意改写。栈攻击技术全面,这也是其对网络系统造成较大威胁的原因。为防范这一恶意软件,就是采取非执行栈技术控制栈的执行代码涉入。其主要原理是禁止系统执行恶意代码,从而有效防止恶意攻击。非执行栈技术只有在操作系统层进行中才能起到积极作用,并且其影响系统自身性能。一旦系统同时存在栈溢出漏洞和堆溢出漏洞时,容易出现差错。解决这一问题可在操作系统内引入一个微小的改变,将栈页标记为不可执行,从而使其执行堆中的代码,而非栈中的代码。

2.非执行堆与数据技术。非执行堆技术的提出和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这是由于非执行堆对计算机系统软件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相关行业对这一技术的认可,其原理与非执行栈技术相似,以控制恶意代码的执行为控制数据技术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其技术尚不完善,因此应用并不广泛,将其与非执行栈技术相结合是提高其漏洞检测效率的关键。有试验显示,二者的结合可以有效的控制恶意代码执行,使其完全失去执行机会。基于技术的难度,此技术较非执行栈付出更多的代价。如能控制或者降低其对系统运行的影响,该技术还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3.内存映射技术。来自网络的攻击还包括通过使用以NULL结尾的字符串实现内存覆盖,以达到攻击的目的。映射代码页可有效控制NULL结尾的字符串向最低内存区跳转。另外一方面,一些攻击者还通过猜测地址的方式获取用户信息,内存随机映射使得同一页面获得不同的代码,使攻击者无法猜测。尤其是计算机缓存信息漏洞,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旦攻击者通过一定的程序植入可修改这些具有规律性的数据,从而导致系统故障甚至瘫痪。内存映射技术在不注入新代码的基础上,可有效防止数据修改,确保计算机网络运行安全。低端内存空间不足对除代码页映射到低端区具有一定的影响。也就是说,内存映射技术只能对那些高端地址或者固定地址造成影响,并且对性能基本无影响,但在实际运行中,此类程序并不多。只有在程序加载过程中工作。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检测防护方案

基于计算机安全漏洞的大量存在,还应充分利用安全漏洞检测技术,发现系统安全漏洞,并实施必要的检测方案。其中,主动测试方法应用广泛,通过测试程序的攻击来发现系统漏洞这种检测方法具有针对性,具体操作时可对目标主机的端口进行扫描,从而获得开放的端口,基于其提供的服务及时发现计算机网络漏洞。计算机网络为检测者提供了漏洞库,从而通过查找迅速确定系统漏洞的来源以及产生原因,向目标主机端口输送具有漏洞检测码的数据包,根据计算机主机的反应来确定系统是否存在漏洞,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其防护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送含特征码的检测数据包。

特征码发射是漏洞查找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应从漏洞特征库中查找相应的特征码,构造数据包并在确保主机在线的前提下将其发送。该方式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控制空扫描以及检测数据目的端口的确定。值得一提的是,检测过程中如果主机处于离线状态或者计算机对应端口未开放,则无需数据检测,这样可有效提高检测效率。

(二)建立漏洞特征库的建立。

计算机系统具有庞大的存储功能,在计算机安全漏洞检测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其存储功能,建立漏洞特征库,记录全部包含安全漏洞的特征码,在实际检测中最终操作是针对网络数据包的操作,因此安全漏洞特征码要以确保检测数据的有效性为主。同时,漏洞特征库的建立还可提高漏洞判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节省检测和修复时间。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漏洞具有多样性特征,取漏洞的特征码对其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三)漏洞扫描控制与调度。

漏洞扫描控制主要用于连接系统管理控制台与扫描调度。通过该系统,接收管理软件发出的命令,从而实现对计算机主机、网盘、服务端口以及敏感信息的全面扫描,从而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漏洞扫描调度则根据扫描模块向系统发送的调度控制要求,促进各模块之间的协调。漏洞调度实现了远程扫描与本地扫描相结合。根据漏洞特征数据库所提供的漏洞特征,查询其对应的检测文件名称,并通过调度检验模块的方式进行漏洞验证。

四、总结

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计算机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严重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和信息安全。为提高其计算机的安全性能,其安全漏洞检测是关键。文章分析了静态检测技术和动态检测技术两种主要的漏洞检测方案。由于计算机安全漏洞检测具有复杂性,要求相关人员不断提高自身技术,并且进行多方面努力,才能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给使用者带来方便。

计算机安全与病毒的论文篇二

网络通信病毒计算机安全论文

1计算机网络通信的防护措施

1)加强互联网的防护系统

互联网的IP地址通常来说是一个广义的开放性的,由于多个用户通用一个路由器,或者是多个用户共用一个信号,则可能造成一些钓鱼软件或者是含有病毒的网页弹开,将病毒带入到互联网中。要想彻底的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建立起一个互联网的防护系统,加强对于病毒入侵的防护。可以建立起完善的流量监控系统,密切关注平时的流量动态,如果流量出现异常,则需要立即进行安全检查,也可以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等,实际可用的方法还是比较广泛的,不同的用户和互联网应用中心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以维护互联网信息的安全。

2)加强网络传输信息的安全

随着人们对于互联网的依赖性的增强,大量的信息每天充斥在互联网中,一些不安全的病毒隐患就会潜藏在其中,威胁用户的信息安全,因此,需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监控系统,能够及时的检测传输信息的安全性,扩大检测的范围,一旦发现了病毒的踪迹,立即启动杀毒软件进行杀毒。同时,对于一些特别重要的信息数据需要进行加密处理,加密的信息更加安全,收取信息的用户必须有安全秘钥才能打开,因此给了传输信息一个更加安全的保障。

3)完善网络安全制度

目前我们国家的计算机管理还比较松散,责任划分不明确,管理方法落实不到位,因此,需要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网络安全制度,提高对于网络通信安全的监管力度,并要求有专门的监督和管理人员,一旦出现相关的安全问题,能够及时应对,并对一些责任现象进行追责,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这样就能够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网络空间。

2结束语

总之,对于计算机安全的防护以及网络通信病毒的治理工作并不是朝夕之间可以解决的,它既需要相关的计算机硬件的完善,同时也需要计算机软件的技术革新,最重要的是,它需要运营商从技术上进行弥补,还需要广大用户在日常的使用中提高警惕,避免打开不安全的网页等,所以,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空间,让互联网最大限度的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计算机安全与病毒的论文篇三

计算机安全之防火墙技术

摘要: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一些网络犯罪也逐渐出现,因此信息安全的__成为网络建设中的关键点,而防火墙技术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技术。防火墙相当一个屏障,竖立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保护内部网络安全。本文阐述了防火墙的功能,实现防火墙的主要技术手段,并对防火墙技术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防火墙网络安全发展趋势

1防火墙概述

1.1防火墙的概念

防火墙主要是用来加强网络之间的访问和控制,以防止安全策略中禁止的通讯,从而保护计算机安全的一种硬件或软件。它和建筑之中的防火墙功能有些类似,通常外部的网络用户以非法的手段从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窃取数据。为了保护计算机的安全,防火墙对两个或者以上的安全策略进行检查,进行的通讯是否安全从而决定是否放行,同时也监视者网络的运行状态。设立防火墙的主要目的是出于信息的安全考虑,防止外部的用户任意的浏览计算机内部信息和窃取数据,以达到保护计算机安全的目的。

1.2防火墙的功能

防火墙的功能主要有,隔离内外网络,增加保密内容,防止信息被有意盗窃。建立检查点,强化安全策略,记录一些入侵途径的日志,监控网络情况,为预警提供方便等。

2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技术

2.1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入侵检测是对一些有害的信息进行监测或者阻止,它可以对信息安全提供保障。根据检测系统监测的对象是主机还是网络,可以将入侵检测系统主要分为两种。

2.1.1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这类系统主要用于保护运行关键应用的服务器。通过查看日志文件,可以发现入侵或者入侵的企图,并迅速的启动应急程序,从而到达避开检测系统的目的。

2.1.2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这种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在共享的网段上对数据的监听来收集数据并分析可疑的对象数据,这种系统不要严格的审计,因此对主机的要求不高,而且还可以提供对网络通用的的保护,不必去担心不同主机的不同架构。

2.2入侵检测系统面临的挑战

入侵检测系统(IDS)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动态安全防范技术,它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分析,看行为是否有被攻击的迹象。这也是一种集检测、记录、报警、响应的动态安全技术,它不仅能检查外部的入侵行为,也可以检测内部的行为,这种检测技术主要面临着三个挑战,分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来提高检测数据的速度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网络通信要求;

(2)如何来提高检测系统的检测安全性和准确性;

(3)如何来提高整个检测系统的互动性能。这些挑战在以后的信息安全问题中将继续凸显出来,所以只有继续提高检测技术来应对这些方面的挑战。

2.3防火墙与入侵技术的结合

从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出防火墙是一种对入侵比较被动的防御,而入侵检测相对来说是一种主动的防御。防火墙作为第一道防线,阻止了网络层的攻击,拒绝了一些明显的攻击数据但是还是放入了一些隐藏攻击的数据,这时就需要入侵检测技术的支持。如果防火墙加入了入侵检测技术那么很快就会确认入侵者,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防火墙的整体防御效力。下面是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两种合作方式。一种是紧密的结合。这种结合就是把入侵检测技术配置到防火墙中。这种结合使得所有的数据在经过防火墙的同时也会接受入侵检测技术的检查。来判断数据包是否有入侵嫌疑。从而达到即时阻挡。第二种是两者之间拿出一个开放接口给对方调用,并且按照一定的协议进行交流。这种结合方式是在对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后研究建立的模型,实现了功能上的优势互补。无论是哪种方式,入侵检测技术和防火墙的结合都很好的解决了防火墙可以阻挡但难发现入侵的弊端,同时也解决了入侵检测技术容易发现进攻但难阻挡的劣势。这样的结合型防火墙不仅能快速的发现进攻而且还能够及时做出反应来阻挡进攻。同时高效的收集有关入侵信息也给了入侵很大的威慑力。

3防火墙发展趋势及前景

防火墙的一些安全问题暴露出防火墙的一些不足,防火墙开始出现了一种更高级的防火墙,这是也是防火墙一种设计理念的升华。这种较为先进的防火墙带有检测系统,它通过过滤数据来检测入侵,这也是现有防火墙的一种主流模式了。在未来防火墙的检测技术中将继续聚合更多的范畴,这些聚合的范畴也很大的提高了防火墙的性能和功能的扩展,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展望未来的防火墙必定是向着多功能化、高性能、智能化、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3.1多功能化防火墙

现在防火墙已经出现了一种聚成多种功能的设计趋势,入侵检测这样的功能很多出现在现在防火墙产品中了,这样的设计给管理性能带来了不少的提升。甚至会有更多新颖的设计出现在防火墙中,比如短信功能,当防火墙的规则被变更或者出现入侵攻击的时候,报警行为会通过多种途径将消息发送到管理员手中,包括即时短信,或者电话呼叫。以确保安全行为第一时间即被启动。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在防火墙产品上看到更多更出色的功能设计。

3.2高性能防火墙

另外一种趋势是性能的提高,未来的防火墙在功能上的提高一定会伴随着性能的提升,特别是数据的流量日益复杂更需要性能的保障。如果只是要求性能的提高必然会出现问题。单纯的流量过滤性能问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但是与应用层涉及越密,性能提高需要面对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在大型应用环境中防火墙规则库有几万的记录,这对防火墙的负荷来说是很大的考验,所以一些并行处理技术的高性能防火墙将出现在人们的眼中。

3.3智能化防火墙

网络中的一些以垃圾电子邮件的发送,恶意性网站网页的弹出问题等,这些已经不是简单的防火墙技术可以解决的。传统防火墙解决的效果差而且效果也不好,所以智能防火墙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也必定发挥出相应的作用。所以不论是从功能还是性能或者其他方面来说防火墙在今后都将会迅速发展,这也是反映了信息安全对防火墙的要求,同时也是防火墙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刘彦保.防火墙技术及其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11.

[2]龙毅.探讨防火墙技术的网络安全[M].硅谷.2011,(6):181-181.

有关计算机安全与病毒的论文推荐:

1.浅析计算机病毒论文

2.计算机病毒与防范论文

3.浅谈计算机病毒及预防论文

4.浅谈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

5.计算机安全论文

6.关于电脑病毒的论文

7.浅谈计算机病毒论文

8.关于计算机安全的毕业论文

1548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