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计算机论文>

浅析计算机教学的方法论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计算机在广大生活在的应用不断地在增加,因此对计算机的应用以及发展都有了更高的需求和研究。因此在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急切需要下,探究计算机教学的新方法和新理念让更多的计算机人才能更好的更方便的进入计算机行业就显得极为重要。并且新理念和新方法还能更好对计算机教学的研究。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计算机教学的方法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析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全文如下:

  摘要:目前,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即电子教室)进行教学活动。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电子教室软件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网络系统;教学

  目前在各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都是作为一门公共课,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计算机的基础操作与应用。由于该课程本身的特点,目前该学科的教学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即电子教室)进行教学活动。我校使用的电子教室软件是"凌波电子教室",据笔者在教学中的了解,这个软件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是比较好的。下面笔者谈谈使用电子教室软件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一些体会。

  1.利用网络电子教室进行广播教学,实现"一对多"教学

  由于学生本身的特点,目前本课堂教学一般可分为教师讲课和辅导学生练习两大方面。教师讲课一般是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必须听讲,不能进行其他操作,这种教学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环境的"一对多"广播操作来实现。教师讲课前,首先发一道广播命令,封锁所有学生的键盘,强制性地中断学生所做的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操作,然后教师通过网络软件将自己屏幕上的信息实时地传递到各个学生机,这样学生机屏幕上的显示内容就与教师机同步。使用这种实时传递屏幕的方法,可同时满足实时性和强制性的要求,很方便教师授课。多媒体教学网络应用于广播教学,不仅能实现学生与机器之间的交互,还能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从而实现了"一对多"的教学模式。

  2.利用网络电子教室进行远程辅导,实现"一对一"教学

  教师辅导学生则是"一对一"的教学过程,它不但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向教师提出问题、而且要求教师能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学习内容,并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提供意见,这种"一对一"的教学过程在网络中可通过"远程辅导"的操作来实现。教师可以在教师机上随时"摇控"学生机,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碰到问题,可以随时摇控操作学生电脑,学生在自己的屏幕上就能看见教师的操作。如碰到某些有讨论必要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的操作过程转播给全体学生看,以便让大家对这一问题加深印象,便于掌握。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会促使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发生深刻变化,教师们会感到自己更多的是一个管理者和引导者,而不是说教者;而学生则认为自己是一个学习主体,而不单纯是一个听教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把不懂的问题向教师请教,及时解决学习上的疑问,激发学习兴趣,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和交往模式。

  3.少讲多练,精讲多练

  计算机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一节课不如操作十几分钟。在许多操作课程中,注重教学质量,采取少讲多练习,通过精心导人,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授新内容,最后进行巩固练习训练。一堂课一般只安排十几分钟进行讲解、示范,空出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练习,对所学内容得到巩固、操作熟练和理解提高目的。有时也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知识能力,讲授内容作一些适当调整,着重讲一些重点、难点、疑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实习。通过几年的课堂讲授证明,学生在自己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远比被动接受教学时多得多,经过这种形式消化了的问题,学生更容易的理解、掌握,大大地促进了学生主动操作性。

  4.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贫困小县存在学生个体差异,有条件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家里购置了电脑,甚至小学阶段就到各类计算机培训班进行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但大多数农村学生,家庭贫穷,根本谈不上买电脑,完完全全是"电脑盲"。因此,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汉字的输入、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等,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测验、小竞赛、提高练习等,并支持他们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如:电脑绘图、打字游戏,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选学模块,并作一定的辅导,这样就有较多时间对基础差的同学多指导,使他们顺利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或操作训练。

  5.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现在绝大部分的信息技术课本按"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基础应用程序"这种模式安排教学顺序,新学科入门难,学生的兴趣一降再降,如何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兴趣,又尽快由"门外汉"变成"门内人"呢?只有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按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适当调节教学顺序。例如,对前两个部分,我先让学生了解个大概,不求甚懂,在学习的过程中再适当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指导他们练习、理解以至掌握。即:当学生明白计算机的组成,初步掌握WINDOWS桌面操作之后,便可以开始学习汉字处理,这里不仅可以练习指法,而且可以让学生输入自己的得意之作,并加以精心设计,然后打印出来。手棒自己的杰作,体验着成功后的喜悦,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一定更浓厚,了解计算机的愿望一定更强烈。在此基础上,再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地了解前面基础知识。

  6.演示法与实践法

  有条件的学校,应能在硬件上保证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等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硬件。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更容易接受。在我校,除上述硬件设施外,还可以制作一些与本次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实践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

  虽然大纲已明确要求上机课时不少于总课时70%,但如何安排这70%,是我们正在摸索的课题。但至少可以肯定:(1)学好计算机必须有充足的上机实践的时间。(2)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准备好较大信息量的素材和习题,供选用、学习或探索。(3)上机实践,必明确目标,有多层次要求,必让学生每堂课有所学,有所获。

相关文章

1.浅谈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2.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论文

3.浅析计算机硬件组装与教学方法初探

4.浅析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论文

5.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

6.浅析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评价研究

7.浅谈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论文

51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