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专业硕士论文范文发表

传播学专业硕士论文范文发表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传播学专业硕士论文范文发表

  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实践性、交叉性,加之社会对传播学人才多样化需要的客观要求,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对传播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下文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传播学专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传播学专业论文范文篇1

  浅析传播学视域下电视晚会的仪式传播

  一、视听层面

  (一)镜头语言

  近年来,仪式性晚会繁荣发展,它的镜头表达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模式。在文艺表演时,则多采用全景甚至远景的拍摄方式,如,孙悦唱《记忆中的歌》时,舞台上出现了几十位身着淡蓝服装的少女,舞台布景华丽,镜头多是从远景拍摄,充分表现了整个场面的宏大。在其他歌舞中也较多运用全景或远景的景别呈现方式,同时在拍摄高度上俯拍角度也运用较多。俯拍和全景、远景镜头的拍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个体形象的呈现,在整个晚会中淡化了个体的地位和力量,更加突出晚会的整体性和参与性,营造出庄严、宏大的仪式气氛。

  (二)舞台美术设计和高科技的应用

  舞台美术是电视晚会仪式中最为直接和直观的仪式符号,尤其带有象征性。它一般包括布景、色彩、灯光、化妆、服装、道具等,舞台美术所包含的这些元素往往具有符号性的作用和意义。历年的国庆晚会都以国旗为主题,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具有最高的神圣性和不可侵犯性,也最能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晚会在置景和具体节目的创作中也对这一元素充分利用;参加晚会仪式的演员的服饰或者是喜庆、鲜亮或者是洁白、神圣的颜色,道具也采用具有特殊含义的事物,比如,大大的洁白的和平鸽羽毛;晚会中,升降舞台、长长的T型舞台和阶梯舞台的运用,更是增加了晚会仪式的神圣感。

  随着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每台晚会的举办都采用最新的高科技元素。这种以雄厚的财力和技术打造的晚会舞台的视觉享受,不仅具有市场意义,而且更能彰显一个国家的崛起和民族前进的步伐。在歌舞者表演的时候,在主持人解说的时候,舞台LED大屏幕上显示着或温情、或气势磅礴、或能唤起人们共同情感和记忆的画面,在充分制造美感的同时,也营造着情感氛围。

  (三)主持人情感化、审美化的语言

  在现代电视晚会仪式中,主持人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他们不再是用客观的、中立的态度对信息进行传送,而是在电视媒介仪式中担任大祭司的职责,充当意见领袖的职责,向观众传达神圣的仪式意义。在仪式性电视晚会中,主持人主要运用语言和声音来完成自己的职责。语言和声音具有一种构造现实环境、营造现场气氛的功能,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含义,声音的高低急缓都能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主持人对声音的运用主要作用在于营造相应的仪式气氛。在国庆晚会这场集体庆典仪式中,主持人的声音是高亢的、欢快的、激动感人的,营造的气氛是喜庆的、凝聚团结、振奋人心、满怀自豪的。“五星红旗、祖国、母亲”在这里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言,在主持人抑扬顿挫、张弛有度的声音中,晚会的仪式意义逐渐彰显出来。

  (四)歌曲、音响、背景音乐

  音乐是一种心灵的交流,能够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够填补画面无法表达的情感空白。在媒介仪式中,音乐是仪式表达的主要元素之一。晚会中演奏的音乐,可以借助音乐形式传达、传递某种观念或意绪,唤起观众的民族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晚会利用节目中的奏乐、歌诗和舞蹈,通过共同的音乐体验,制造出仪式的氛围,唤起人们的心灵共鸣,在沟通的基础上,实现情感凝聚,步入秩序和谐的理想状态。例如,在“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专题文艺晚会中,蒋大为一首《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唱出了祖国儿女对母亲生日衷心祝福的心声。毛宁一首《绿叶对根的情意》,唱出了旅居海外的游子心向祖国的赤诚爱国之情。

  二、叙事层面

  (一)符号化的仪式主题

  在电视媒介仪式中,电视通过对仪式中要颂扬的价值的象征符号的选择,直接来定义仪式。电视选择特定的象征符号,并提供给观众,让观众按照自己预先的设想对仪式的属性进行确认。纵观历年的中央电视台国庆晚会,“五星红旗”和“祖国”是其永恒的主题。无论是晚会的名称,每个小篇章的名称,还是歌曲的选择,主持人的话语,情节性节目的主题,无不透露着这两个主题元素。具象、符号化的主题更有助于观众清晰、快速的认识和记忆。2011年中央电视台国庆晚会以建党90周年为背景,以“五星红旗”为主题,由《繁荣颂》、《和谐颂》、《光荣颂》、《深情颂》四个篇章组成。

  晚会邀请了多个国旗故事的亲历者来到现场,有让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飘扬的体育健儿;利比亚撤侨事件的亲历者;次仁老阿妈,46年如一日让五星红旗一直飘荡在西藏边境线上;天安门广场国旗之子,英武挺拔,坚定着对国旗的护卫。在晚会的最后,场上五星红旗挥动,“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的歌声再度响起,这歌声唱出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的美好祝愿。晚会中也设置了全体起立、升国旗的仪式场景。仪式感凝聚了观众的参与热情和内心情感,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也成了晚会独特的风景。通过五星红旗这一实体符号,将晚会的主题具象化,也充分烘托了隆重、热烈、神圣的晚会仪式气氛。

  (二)纪实性的仪式内容

  2011年中央电视台“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国庆晚会,以五星红旗作为贯穿节目的主线,围绕升旗的故事赋予了中国日益走向强盛的深刻内涵。晚会用了相当数量的篇幅,选择了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告诉了世人祖国、党及其人民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深情厚谊,让观众一再感受到晚会中的纪实美所产生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在长达110分钟的晚会节目中,纪实性内容仅有8个,却长达约52分钟,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代表分享与五星红旗的不解情缘,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时间归国的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大山深处的张家界市姚峰届村小学父子俩、利比亚撤侨的惊心动魄、边境线上坚持升旗次数最多的百岁老阿妈、在澳门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濠江中学老校长杜岚、开山岛上的夫妻哨以及天安门国旗班的感人故事。

  现场对人物的访谈将情感漩涡的离心力进一步增强,观众通过主持人与嘉宾又一次进行了情感上的对话。仪式的精神效力是真实存在的,参加仪式的人都能直接感受到这种力量。这些真实的故事在情真意切的爱国歌曲的烘托下,进一步揭示了主题,使观众感受到了以五星红旗为寓意的新中国在中华儿女心中沉甸甸的分量。正如董卿主持时说的:“就让我们在飘扬的红旗下,用一个个温暖的故事去印染她的色彩。”

  (三)民族传统的节目元素

  仪式性电视晚会能够聚集如此大范围、大数量的群体,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晚会其中蕴涵的是祖国人民的共同信仰。人们饱含着期待和热情准时收看电视晚会,积极地参与到仪式中,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民族传统和民族感情,有着共同的血脉和民族记忆,晚会的仪式中心就是群体共同的传统和情感的象征。

  有着传统和民族特色的节目类型不仅丰富了晚会内容,更是晚会神圣仪式感建构必不可少的因素。每场中央电视台国庆晚会都包含着大量的中国特色传统类型的节目,例如,杂技表演、戏曲联唱、腰鼓、民歌、诗朗诵等,而且每场晚会都有着必不可少的民族大联欢。大家身着各民族的节日盛装,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唱着歌,跳着自己独具特色的舞蹈,再配以灯光和舞台置景技术,一场规模宏大的、喜庆热烈的民族大欢聚呈现给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带动了人民内心的热情。

  其实要实现仪式性电视晚会传统化、民俗化的内涵,除了特有的节目类型之外,在舞台设计和服装造型中都可以体现。这就要求晚会舞美和服化工作人员要注重体现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元素,要抓住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而导播在镜头转场的时候也可以多利用一些代表晚会主题的、能够凸显仪式内涵的民族元素,通过共同的文化传统达到心理认同。

  三、结语

  电视晚会是一场现代化的聚集仪式,又是一台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具有传统性、民族性特色的晚会,它将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运用各种象征手法向观众发出邀请,让观众进入到仪式中来。通过观看晚会仪式,观众实现了与同一文化下其他成员的交流,体验久违的集体感情,紧紧凝聚在一起。

  传播学专业论文范文篇2

  试论延参法师走红的传播学原理

  一、延参法师缘何走红网络

  在延参法师走红的一系列微博中,网络传播的娱乐功能得到彰显。网络传播是大众传播的方式之一,拉斯韦尔曾提出:提供娱乐,借助“娱乐”使整个社会获得休息以保持活力,是大众传媒的功能之一;赖特则提出大众传播有实用性(工具)和消遣性(娱乐)两种特性,适用于个人、组织、社会等各种层面。可见,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把“娱乐”或“消遣”列入了其中,认为娱乐是大众传播的一项重要功能。笔者认为:延参法师的微博能够如此迅速地广为传播,是因为微博受众中很多年轻人在试图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颠覆老一辈的话语方式,而延参法师本身颠覆了传统僧人的形象,成为其粉丝娱乐的一个“源头”。

  延参法师标志性的地方口音、颠覆传统僧人形象的视频传播,本质上是一种娱乐精神,经网络传播后,往往能吸引眼球,引起舆论的广泛讨论。另一方面,佛教传入中国后,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结构,在佛教文化及行为仪轨等各方面有诸多拘束与规范,在媒体露面的僧人表现出的话语方式往往是严肃、出世、和不苟言笑的。在修行方法上,传统佛教尤其是小乘佛教主张脱离大众、远离社会的苦行,要求严格按照经典教义的规定出家修行,以自度为旨趣,以出世为目的,使得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世间与出世间呈现出完全对立状态。

  不得不说,延参法师的网络传播行为,一反传统佛教的这些行为标准,而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受众习惯了多元化的文化,他们更倾向于在轻松、娱乐化、甚至反传统的环境中接受信息。传统话语方式与网络受众的话语方式不一致,势必造成网络受众对传统话语方式进行反抗。

  另一方面,现在年轻人的外在压力很大,会迫使他们找到一种最便捷、不同于传统的话语方式进行释放。而互联网的双向传播和传受互动等特点,使受众在互联网中回贴时可以不断参与其中,或添加自己再次改动后的新句子,从而使延参法师颠覆传统僧人形象的微博成为很多人进行语言娱乐的阵地。

  二、延参法师的“微访谈”为网民提供了一场“网络狂欢”

  2012年6月18日,新浪微博为延参法师发起了以新浪微博为平台的“微访谈”。两个小时内,网友共提出29967个问题,延参法师给出了138个回复,平均每分钟就回复1.2个问题,其言语睿智幽默,引人捧腹。得益于网络媒体上畅通的信息与自由的言论制度,这一次的“微访谈”活动,延参法师在新浪微博上发动起一场充满“禅机”话语的“狂欢”盛筵。

  比如:有微博粉丝问延参法师“挑大学应该听自己的还是听妈妈的话”,延参法师作答道“要听妈妈的话,因为存折在妈妈那里”;而有人提问“大师一天刷牙几次好”无厘头式的问题,延参法师也一改出家人传统的语气,回复“一天刷一次,一次刷24小时”这样无厘头式的对答。狂欢理论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哲学家巴赫金于20世纪60年代所建立的重要文学理论。在《陀斯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这一理论被首次提出,是巴赫金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巴赫金认为,狂欢节创造了人类的“第二生活”,它意味着对等级森严的官方秩序的颠倒与推翻,从而使得平日里受日常生活和等级制度约束的人们获得人性上的释放、实现内心情感的宣泄。

  微博作为一种“草根媒体”,其无等级、双向化交流、去中心化的模式特点使得每个使用者都拥有自己的表达权利与自由,每个人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微博使用者独立性高,发布信息便捷而自主,颠覆了现实社会中精英阶层的话语权集中化。延参法师在微访谈中呈现出的平民大众的形象和对话打破了等级、信仰、身份的界限,人们平等、无拘束地交流,对以往恭敬甚至认为神圣的佛教意见领袖和他的日常生活进行戏谑地解读。

  在网络世界之外的现实世界中,人们不得不遵从身份差别、地位差异,有秩序的生活;而在网络传播中——现实之外的“第二世界”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打破了阶级地位、身份年龄等界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平等,并按照一种快乐的原则去生活,即按照“狂欢节”的法则去生活。在这里,网络传播的娱乐属性与狂欢的核心精神不谋而合。

  三、利用大众传播渠道助力微博传播

  (一)延参法师拥有较高的媒介素养

  笔者在整理延参法师微博的关键词数据发现,延参法师一段时期内微博中出现最多的关键词与当时的社会热门话题紧密相关,例如:2012年9月延参法师微薄的关键词为:活着、伦敦、2012、刘翔、钓鱼岛、风景、幸福等,均为当时的热门搜索关键字,可见延参法师对网络热点的敏感度之高。另一方面,新浪微博呈现的个人资料显示,延参法师的兴趣领域主要有:电影、音乐、旅游、80后、旅行、时尚、美食、摄影、媒体、演员、传媒、互联网、读书、文学。

  这些领域都是微博较为活跃的关键词领域,和生活息息相关,但和出家人的修行似乎并不搭界。笔者分析延参法师的微博,发现他从2010年9月开始就频繁使用微博关键词功能——他开始大量地用明星名字作为关键词,然后加一段不知所云的话,例如:“#王力宏#,单纯地看待这尘世,自有一份安然。所有的一切都是虚幻的,自己的心境创造一切!”这表明,延参法师早期并不是“无意识”地在经营微博,而是积极地按照热点词汇在编写微博,但却不得其法。在《南方人物周刊》的专访《延参法师:你要我说实话吗》中,显示出这个出家人出色的网络媒介素养:“他的iPad浏览器内,保存着包括佛教在线、百度在内的几个网页。他在百度搜索框里一遍遍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搭配各种关键词搜索。

  他甚至懂得幕后推手的运作,能看出是否有人利用网络推手将自己和粉丝“推”在一起。”[3]而中国经济网在乔布斯去世后,更是刊载了一篇名为《乔布斯去世,新浪微博著名禅僧延参法师撰文追思》的网络文章,延参法师紧跟热点的网络创作令人惊叹。另外,根据《新京报》的报道《延参法师:我最恨在网上潜水的人》,延参法师拥有自己的“媒介团队”。他披露说自己“寺院里100多个小师父都有微博,我们开会时商量(开微博)这事儿”。[4]延参法师的这些弟子和他在微博上进行的互动,沿袭了他娱乐的风格,频频引人关注。作为一位出家人,延参法师显然不避世,甚至谙熟新媒体应用之道。

  (二)网络其他媒体及传统媒体的及时跟进

  延参法师在网络走红以后,传统媒体迅速跟入。笔者统计,延参法师走红后跟进的大众媒体有新华社、东方卫视、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新京报》、《南方人物周刊》、《河北青年报》、《职场》等等,从新华社到地方媒体,延参法师成了媒体一拥而簇的采访对象,从这些采访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延参法师本身对媒体的熟悉程度。

  根据《河北青年报》的采访报道《延参法师为什么这样红?》一文中披露,延参法师最初于2006年的建立自己的博客,那时是由其徒弟将他的文章传到网上。[5]在微博平台上,尽管他发布了1万多条微博,但是他声明自己不是微博控,文中称“自己是于2010年才注册的微博。当时,在上海开会看到有人发微博,他很好奇,回来就自己注册了一个,有时头脑中有一个灵感,就发到微博上了。”由此可见,延参法师对新媒体传播方式有很大的热情及敏感度。网络视频方面,延参法师在土豆、酷6发布视频也从2007年便已开始。

  他本人有着自己认真经营的网络阵地。他是第一个与盛大文学签约的僧人,作品在网络上连载。而56网专门为他打造了一款节目叫做《法眼看红尘》,是一款访谈节目,不乏各种娱乐元素,甚至邀请他为偶像剧配音以搏取关注。而据《职场》杂志一篇名为《延参法师:人生总有突如其来的回晃》的人物专访披露,他用iPad,写博客,玩社交网络,与人们印象里的传统僧人形象截然不符,与之相伴的是一系列话题。巨大的点击量和转载量让延参法师骤然间红遍各种媒体,视频流传开后,各大卫视、报刊杂志、门户网站就邀约不断。[6]此外,延参法师出书的速度之快令人称奇。2012年6月1日,延参法师刚刚出版了新书《细语人生——幽幽禅河不尽灯》,9月1日,网络走红的延参法师趁热打铁出版了《这个和尚有点萌》。

  在书中,延参法师与读者分享了他和小徒弟在现实生活中的幽默对话。书中还有许多人物简笔插画,把延参法师亲和以及备受追捧的“萌状”表现得淋漓尽致。据延参法师新浪微博消息,其作品《也无风雨也无晴》、《且看人间梅花开》等其他作品也陆续推出。2013年3月,延参法师又推出新作《绳命》、《浮云》,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每次有新作推出,延参法师都会在微博以各种嵌入的方式发微博进行公布,并有一些网站跟进消息报道。

  综上所述,延参法师最初走红于网络,是因为他颠覆传统的形象,娱乐化的传播内容,不自觉地充当了一个网民发掘快乐的“源泉”,但其持续的走红则与他本身深厚的媒介素养及个人努力是分不开的。网络传播内容及手段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网民越来越包容,但娱乐过后,如果要持续地引起粉丝的重视及关注,还是要回归到出家人本身的角色,用媒体更好地为信众解答疑惑,传播佛教文化才对。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传学专业论文范文”

294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