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专业硕士论文范文发表(2)

传播学专业硕士论文范文发表(2)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传播学专业硕士论文范文发表

  传播学专业论文范文篇3

  浅谈电视传播学在当今社会的发展

  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生活已经迈入了数字化时代。随着网络及各种通信设备的高速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各种信息传播途径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以广播、电视、报纸为主的原始信息传播途径。随着媒体的融合速度加快,互联网为首的各种新兴媒体的发展势头也越发的迅猛起来。在此情形下,传统媒体不转型,就面临被淘汰的态势,如今的传统媒体的现实困境已经充分印证了竞争的残酷。因此,长期对媒介发展密切观察和研究的业内人士表示,传统的电视制作即将迎来一场具有颠覆意义的巨大变革。

  一、传统电视的特点

  传统的电视传播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它的传播是呈线性的,在这种传播形态下,观众对于电视内容的获取是有严格时间限定的,即观众只有在指定的时间里,才能对某个特定节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获取。传统电视组织最基本的单位是栏目,每个栏目都有自己的特定时长和固定的播出时间,而频道就是由不同的栏目连接起来所组成的一个小整体[2]。

  这种固定时间播出的方式使观众与内容之间形成类似约会的机制,在传统的电视传播中,这种约会方式为观众和电视台双方建立了双向的便利关系。可电视线性传播的弊端,在高度数字化的今天却展现的越来越明显,首先是时段的限度问题,无论有多少个频道在同时播放多少的节目,时段资源却是始终被限制着的,是以传播效果最好的黄金时段,最是紧俏。

  除此之外,传播方式与现今观众的生活习性的不符也是一个非常严肃问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的生活大多是呈无规律状态的,人们停留在移动便携设备如智能手机前的时间越来越多,而这正是传统传播工具的短板。随时随地、方便快捷以及内容强大,互动性强。都是新媒体的优势,所以传统的类似约会的观看方式越来越不适宜现今的社会也就不足为奇了。

  传统的电视内容在传播上采用的是点对面的形式,既从媒体的这个点,对应着由无数观众点组成的整个平面,这就使得所传播的消息是没有特定受群且没有针对性和特异性的[3]。这种将观众的个性喜好进行模糊处理后制作的节目,越来越不符合强调针对性服务的现今社会。其实在近些年来,随着频道的增多,电视节目的对象化设置程度已经提高了很多,但受限于点对面的传播方式,和传统电视所特有的时段限度问题,仅仅对电视节目的对象化和特异化进行单一的定项提高,对于整个传播方式的转变是没有太大效果的。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传播

  传统的电视传播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的,在数字化进展越来越迅速的今天,新媒体载体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封闭的电视传播模式正在被慢慢的颠覆。在对观众的个性化越发重视的今天,电视传播也不可避免的在向着越来越离散化的方向发展[4]。这种离散化的发展,使得电视传播中对主流价值观的把控存在的难度越来越大。在现在的大环境下,电视必须重新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并以此为基础最大程度的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

  身为一个已经有一个世纪历史的传统传播体,电视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在视听结合的传播方式上所具有的较多经验,和在信息传播上所具有的权威性。视觉和听觉的结合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一种传播方式,而电视在多年的对视听信息的制作及传播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是其它媒体所不具备的[5]。除此之外,电视在过去的传播过程中,由多年的形象认知所取得的品牌权威性和以此得到的号召力,也是极有价值的。

  同时,新媒体环境条件下的电视传播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以及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对电视传播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冲击,而且传输渠道会更加的便捷和多元。据研究表明,大约三分之一的在线新闻用户对传统媒体丧失了兴趣,电视收视率随之降低。电视新闻作为电视节目骨干,应当走在最前面。在当前的形势下,网络新闻利用量激增,传统意义上的电视新闻节目占有的市场率下降。在当前新科技环境条件下,电视媒体发展过程中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内容、形式等已将逐渐被互联网所取代,然而电视媒体借助技术也有效地融合到了网络领地和系统体系之中,并且也因此获得了更丰富、更多元的传播渠道,电视市场发展空间得以延伸,并且为电视传播准备了条件,提供了可能性。 在当前宽带基础建设、3G无线宽带技术应用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专业的视频新闻网站[6]。

  比如,凤凰卫视,甚至中央电视台等,都融入到了这一网络体系之中,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网络电视台以及凤凰网等,同时也在网络视频市场上逐渐建立个人的品牌。网络、电视以及手机等传播媒体,实现了“三网融合”,并且将电视内容、传播渠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电视传播范围得以拓展。

  事实上,电视媒体除具有长期积累的制作经验以及内容强大等优势外,还应当保持与时俱进,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之优势,充分挖掘潜在的目标,准确定位受众市场,从而使得新媒体平台得以融入其中,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传播新阵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视媒体牢牢占据原来的主导市场,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传播和发展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三、新媒体环境下电视传播模式构建

  传统电视传播中,信息是受时序的限制单向进行的,而在新媒体时代,这种传播则必须一步步的向着空间化来进行发展。近些年,移动电视和手机电视迅速兴起,使得传统电视传播受空间限制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在此背景下,约会式的电视收看方式即将成为过去,从定时定点收看向移动收看将会成为电视的普遍形态,即不再有时间和地点限制的更方便的电视收看方式。   目前,我国电视台全部有了自己的官方网站,这显然是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而采用的一项举措,但它的效果明显不尽人意,造成这样后果的原因是这些网站在建设上,都没有自己的特色,互动性不强,对信息的传播也没有发挥权威性优势。这些电视台的官方网站上,对本台节目资源的上传可谓少之又少,在对信息的整合发布上也是杂乱不堪[7]。

  电视台在多年的运转中,对信息视听结合的播报方式是有诸多经验的,而电视台网站显然没有将这项优势予以发挥。在此情况下,电视台在对自己网站的建设上,应更多的引入原创内容,以此来增加关注度,用该网站起宣传作用,使更多的观众通过网站对电视节目有更多的关注与期待。与此同时,加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性,通过相互的沟通交流,可以了解观众的想法,从而,有助于改善电视传播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新媒体环境中网络社交越发的繁荣,在此情形下,观众的身份从单一的信息接受者,在向着传播与接受兼具的双重身份进行转变着,这种离散型的传播是极难控制的。在高数字化的现代,论坛和微博等网络虚拟社区中崛起了一批与以往形态特征完全不同的新型意见领袖。这些新崛起的意见领袖对传统的专家型意见领袖多持排斥心态,但这些新崛起的意见领袖的言论及思想却比传统型意见领袖具有更高的群众认可度。

  因为新型领袖的意见是更接近社会环境的,思想更加大众化,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潮流。在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信息传播过程中,应更重视社交网络的信息走向和新崛起的意见领袖对信息的选择,并以此为基础来对节目进行编排,使节目达到能够反作用于社交网络和意见领袖的播出效果,使所传播的信息形成多级扩散模式,最大程度的进行传播。

  在信息严重膨胀的现今社会,搜索引擎已经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一项应用,与图文信息的检索来对比,视听信息的检索难度明显要高出很多。可以说对视听信息的检索处理的研发,还处于刚刚起步的萌芽状态,这是专业从事视听信息处理的电视的一个绝佳的机会[8]。在此情形下,创作出适宜视听信息检索的特异化服务可以说是电视发展的一个必然转折点。搜索引擎是都市人群青睐的信息收集形式,因此,需要通过搜素引擎,有效的与电视传媒结合起来,新型媒体可以丰富内容形式,使人们可以从多处获取资源,提升电视传媒档次。

  四、结 语

  在数字化时代里,电视传播模式如不予以改变,则必会迎来整个电视媒体的终结。在现今的时代里,电视传播不应再以单向线性的方式来进行,而是应以多级扩散的方式进行,只有在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利用数字化时代的环境特点,对电视传播进行新的模式构建,才能给电视传播这项老式传播方式注入适应新时代的无限活力。

  传播学专业论文范文篇4

  试论基于传播学视角的网络道德规范

  网络伦理道德问题随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而受广泛热议。网络作为传播媒体的一种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大、互动性与及时性强等特点。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网络道德问题,规避网络道德滑坡风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所谓传播学视角是指运用传播学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传播学研究信息传播内容、形式以及传播过程等问题。在整个信息传播过程中,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或规避特定的问题,需要就信息内容、传播形式、传播策略等等作出合理的计划和调整,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基于传播学视角研究网络伦理道德就是研究网络伦理道德传播的过程及其问题,从个体的角度而言,指的是网络道德规范的选择和学习问题;从社会的角度而言,指的是网络道德规范的社会传播问题。在网络道德规范传播的过程中,个体的选择和学习过程也是千差万别的,主流道德价值观也会受到非主流价值观的挑战。

  一、网络道德规范的传播过程

  (一)网络道德规范是维护网络秩序的需要。

  网络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部分,依据确立道德的社会生活内容,可以把道德分为社会公德、婚姻家庭道德(伦理道德)、职业道德。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道德规范已成为一种必要的行动价值规范,它对于约束个人行为、净化网络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网络道德规范是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产物,也是规范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网络道德的存在和要求紧紧伴随着人们的网络生活。在这种趋势下,网络道德规范就成为一种广泛的需求,以发挥约束网络用户的行为,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

  (二)网络道德规范的两条传播途径。

  (1)社会途径。

  当下人们在网络生活中达成了一种共识,以维护公共利益和秩序,网络道德规范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文明公约是比较具体的行为规范,它要求青少年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使用礼貌用语,维护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这体现了网络道德传播的一条途径即社会途径。网络道德规范传播的社会途径的特点是通过制定道德规范准则以约束人们的行为。国家或社会通过制定恰当的网络道德规范要求社会成员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约束自身行为。这体现的是国家或社会意识,代表着网络道德规范传播的外化途径或社会途径。

  这表现为网络道德规范的制定者不是单个的社会人,而是广泛的社会群体及其代表,其传播的途径是自上而下的,对社会大众具有广泛的约束作用和号召性。在社会途径上,网络道德规范可以采用互联网、新闻媒体等形式,它们的覆盖面比较广,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通过先进事迹、道德楷模学习活动,能够发挥很好的舆论效果;在用语的选择上,注意文本话语范式的灵活性。这种垂直传播形式也是最常见的一种。

  (2)个体途径。

  网络道德传播的个体途径指的是道德规范的选择和学习过程,这是外在的价值规范内化为价值观及品格的过程。个体途径的传播是社会途径传播的道德观念能否被认同的关键。个体途径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而进行。由于个人网络生活存在一定的私密性,学校道德教育能否起到约束个体行为的作用还要取决于个体的认同程度。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要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从全方位培养学习者的道德素养。个体在网络生活中通过内化的道德思考和评价方法以调节自己的行为。网络自律同道德修养中的自我修养是一致的,这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思维方式。

  二、网络媒体背景下的网络道德规范的冲突问题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网络道德规范传播的社会途径与个体途径是两种不同的途径。外在的传播途径有垂直式传播的特点,而个体途径实质上是一种道德思维模式的培养。在网络生活中,借由社会途径传播的主流价值观是比较强势的。网络生活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和虚拟性,这使得网络生活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相区别。即便如此,个体的网络生活其实是借由网络而与他人发生联系。在缺乏必要引导的情况下,个体就可能面临不良内容的影响或作出违反网络道德的行为。

  (一)主流网络道德规范的异化风险。

  个体对主流网络道德规范是否认同将导致主流网络道德规范的异化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行为价值规范与主流网络道德规范相抵触或矛盾,个体表现出过激的行为,如网络上的匿名人身攻击行为或诋毁他人的言论。这种异化风险可能导致越轨行为的产生。

  (二)个人的不自律行为。

  个体在缺乏自律的情况下接触不良信息,危及自身的道德修养。在网络生活中,一些个体并不会作出违反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的行为而是被动或主动接受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这种不自律的行为实质上是个体缺乏道德实践的意志和能力。在个体选择和学习网络道德规范的过程中,由于意志不够坚定或是缺乏必要的道德知识,就容易出现不自律行为风险。

  三、应对策略

  (一)注意传播途径的选择。

  针对不同的人群,需要选择恰当的传播途径。网络道德规范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社会途径和个人途径两种,二者相辅相成。在不同的传播阶段,也需要注意传播内容和形式,以增强主体的认同程度,从而内在地提高网络道德水平。

  (二)防止网络道德传播的形式主义。

  对于借由社会途径传播网络道德,需要注重实效,不能一蹴而就。网络道德规范的传播教育应该是持久的、深入的。网络道德思维的培养也不能停留在简单地判断选择上,这都容易导致道德认识的肤浅化。

  (三)加强道德自修。

  道德被理解为道德规范与德性的统一体。道德生活的分维性决定了道德行为要合乎目的。在社会生活中,个体的道德行为处在一定的监督作用下,网络生活则相对不易被监督。网络道德自律也即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主动约束自身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作为某种合乎道德的行为的道德意志,是个体道德操作的最高形式。


猜你喜欢:

1.传播学论文免费范文

2.传播学方面论文优秀范文

3.传播学论文参考范文

4.新闻传播专业论文范文

5.有关传播学论文参考范文

294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