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 > 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

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规格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人才的数量,更要求人才的质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范文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分析

  摘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现代旅游基本理论知识,具有旅游服务技能,熟悉旅游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能适应旅游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通过相关课程教学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校市合作办学是指高校与地方合作办学,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学院作为校市合作办学的具体实践,应以防城港市旅游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为着力点,构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办学特色,进而提高职业教育的应用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校市合作办学;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现代旅游基本理论知识,具有旅游服务技能,熟悉旅游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能适应旅游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通过相关课程教学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并通过不同类型课程的构建,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校市合作办学是指高校与地方合作办学,有别于常见的高校异地办学模式,校市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与地方作为平等主体同时参与学校的运行管理。根据职能分工,校方负责软件管理,主要是教学教务和学生管理;地方主要负责后勤和保安,包括教学楼、宿舍、饭堂、图书馆、运动场所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以及校区安全保卫工作等。校市合作办学能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了校市共赢。

  1防城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学院是广西财经学院与防城港市进行校市合作办学的具体实践。学院位于防城港市江山半岛科教园区,2012年9月成立运行,目前以高职高专层次教育为主,共设置了会计、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等26个高职专业,在校总人数3300余人。旅游管理专业从2012年开始设立,与会计、金融保险等传统财会类优势专业相比,旅游管理专业仍属于相对冷门专业,其中2012年招生规模为2个班80人,2013年1个班34人,2014年1个班48人。除了招生人数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还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教学安排采用“2+1”的方式,即前两年在防城港校区学习,第三年回南宁校区继续学习。由于学院地处远离首府南宁的防城港市,且属于新成立学院,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再加上如宿舍、饭堂等一些硬件设施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形成一定的负面效应,对招生产生比较大的影响。需要指出是,学院明确从2015年开始将教学全部安排在防城港校区,由此带来对招生的影响,以及教学面临的新问题都会逐步凸显。二是采取“2.5+0.5”的培养模式,即在三年六个学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前五个学期主要是以在校学习为主,最后一个学期才安排实习。这与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安排一年的实习期,或者采取分段实习的培养模式有比较大的区别。从当前情况看,由于最后一个学期才进行专业实习,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认知不强,学习兴趣不高,对专业就业和职业发展感到迷茫。三是课程设置偏理论。以2014级为例,开设了“休闲学概论”、“高尔夫概论”等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全面认识旅游业,通过课程体系实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但是由于课程偏理论,目前基本以在室内讲授为主,实训教学跟不上,学生通过与身边同学朋友横向对比,产生了厌学情绪。四是技术浪费。根据对6月份毕业的第一届毕业生就业的最新统计,目前仅有13名同学从事旅游业,具体工作岗位和职业包括了旅游局、酒店、旅行社和导游,其中原因诸如薪酬低、工作环境差等,相比之下,学生更多是从事销售、贸易等行业。

  2校市合作办学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

  2.1课程体系构建总体思路

  根据福斯特“产学”合作理论观点,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要以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在校市合作办学的背景下,以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防城港市是个新兴的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6月,防城港市已有旅行社31家(含分社),其中出境社5家,非出境社26家;星级酒店28家,包括四星级酒店6家,三星级酒店22家,旅游企业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上山、下海、出国”的旅游发展框架初步形成,旅游接待人数连创新高(如表1)。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旅游人才的匮乏形成了鲜明对比。以边境领队为例,目前仅有正规合法的边境领队1500多人,显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边境旅游需求。因此,作为本市唯一一所高等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另一方面,防城港市作为我国仅有的两个沿边与沿海交汇的城市之一,也是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进入中南半岛东盟国家最便捷的门户,近年来,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北部湾经济圈、“一带一路”等战略实施产生巨大的政策叠加效应,为人才培养明确了方向和要求。

  2.2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训实践教学实施探讨

  2.2.1人才培养模块与课程体系构建

  结合当地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主要从职业基本素质、专业基础、岗位技能、职业拓展四个模块进行人才培养:职业基本素质模块侧重基本素质的培养。通过对学生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树立学生“社会人”意识。基本素质模块主要开设“大学英语”、“体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专业基础模块侧重培养专业知识结构,使学生形成对本专业的基本认识。在对2014级在校48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将近69%的学生是调剂或补录到旅游管理专业,对该专业不感兴趣;有15个学生明确报该专业,但是对专业也缺乏认识。针对学生对专业认知和职业规划模糊的现状,主要开设专业“认知与职业规划”、“管理学”、“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等课程。岗位技能模块侧重培养旅游行业具体工作岗位技能,特别是“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行业中的具体职业及相应岗位技能,以适应“以证代考”,“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要求。根据当地需求缺口情况,主要开设课程有“服务礼仪与职业道德”、“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等。职业拓展模块侧重拓展学生的就业能力,克服专业局限性。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当地沿边沿海,对越贸易往来频繁和小微企业数量多的特点,主要开设“越南语基础”、“办公自动化(OA)系统”等课程。

  2.2.2实训实践教学实施

  高职教育加强实训实践教学势在必行。除“服务礼仪与职业道德”、“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等课程实行同步实训之外,应注重“酒店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OA)系统”、“ERP沙盘对抗等实训课程”的实施。在合作办学的背景下,实训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以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为例(如表3),通过组织学生到不同酒店开展不同内容的实训实践教学,一方面弥补了校区实训设施设备的不足;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避免学校教学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的现象。同时,学校和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有助于学生就业。除酒店之外,学校与自治区首批旅游度假区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同处江山半岛,离4A级西湾景区也仅2公里,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为开展“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等课程实训实践教学提供了天然的条件。到企业和实地教学符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趋势。

  3结语

  校市合作办学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市场性和应用性特点更加突出。防城港学院作为校市合作办学的具体实践,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围绕防城港市旅游业发展趋势,以及社会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构建是个系统工程,还需要在授课顺序、课时安排、实习实训等方面不断研究完善。

  参考文献

  [1]张代楠.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2]段立霞.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朱晔.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三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4]朱智,俞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职教研究,2014(2).

  [5]宋焱琼.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成效提升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范文二:旅游管理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探讨

  摘要:完善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了校企合作机制和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制度。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与广州侨鑫集团、哈尔滨铁道旅行社、哈尔滨红松林国际旅行社深入开展订单式培养,继续签订了订单协议,进一步明确了培训项目和内容,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制度和考核标准;2013年底又与国家事务管理局北戴河服务局合作,建设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关键词:旅游管理;一体化

  一、与行业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创建新型教师团队

  (一)创新“国际交流,校企融合,学训一体,分方向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资源优势,牵头组建了黑龙江省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一年一度开展专业建设与人才需求调研,讨论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论证和评审由校企双方参与讨论并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等。与合作企业共同完善订单培养人才方案,课程标准,网络课程资源,旅游管理专业试题库,制订教师顶岗实习和挂职锻炼及学生到企业进行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制度等,确立了“校企融合,国际交流,学训一体,分方向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积极参与并全力支持行业活动,努力为黑龙江的旅游产业发展做贡献。主要有政府与行业组织的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旅游发展项目论证评审、旅游规划、大型旅游节庆等活动的支援与服务等。并通过这些活动,密切了专业的外部联系,扩大了专业知名度,增强了团队建设活力,提升了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二)构建“旅游专业课程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的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论证,整合了现有的课程内容,构建了具有特色的、突出职业能力和满足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实现了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将企业岗位的要求、行业的新发展、新技艺编写进课程教材、课件和实践教学指导书,突出实用性、先进性。实现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企业工作过程紧密结合,专业课程聘请行业专家共同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从新生入学第一天开始,就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到校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专业课的课程设置,根据学科特点和岗位需求对课程进行有效地整合,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进行分模块教学,由企业一线从业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对第六学期的课程进行改革,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兴趣爱好及岗位需求进行分方向培养,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在1—3学期搭建基础教育平台;第4—6学期搭建职业发展平台(主要以职业教育、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答辩为主,其中第6学期进行分方向培养,分为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服务、景区管理三个方向),为学生在三年的学习期间搭建道德养成平台。为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以职业技能的训练为主线,我们根据企业用人需要,结合旅游行业的淡旺季,增设实训学期。在实训课程的设计上,全面开展课内实训、实训周(学期)、顶岗实习三个层次的实训,实施现场教学、角色体验,校内情境模拟实践、案例教学、顶岗实战等教学,邀请行业专家对学生的实训进行专业指导,参与实训课程及线路的设计与开发,实现产学有效对接。

  (三)构建了“身份互认,角色互换”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加大校企之间人才交流力度,校企人员双向流动,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和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制度。结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成专业建设。充分发挥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作用,让教师到企业去,把企业专家请进来,突出“双师型”师资优势。加强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并使之制度化,促进专业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提高技术服务能力,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了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聘请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双师”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

  二、与企业对接,建设实训基地,构建实习实训、培训体系

  (一)实施163工程,建设商贸旅游实训基地

  与企业合作建设商贸旅游实训基地,使其成为以专业实践教学为主,集生产、服务于一身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加强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了实习基地管理运行机制及评价标准。实施“163”工程,即搭建一个龙江旅游文化传播与展示窗口,建设体现“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旅游观光、酒店经营、交通服务、产品营销、美食体验、文艺欣赏六个主题区,实现教学、服务、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院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二)依托专业优势,建设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

  利用专业人才优势,积极建设并努力打造高质量的“黑龙江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黑龙江国家导游资格证考前培训基地”等,切实为黑龙江的旅游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同时也进一步密切了专业与行业的合作关系。自2006年以来,旅游专业团队承担了黑龙江省国家导游资格证考前培训,导游资格证考试出题、面试等任务,行政与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礼仪培训、旅游从业人员及旅游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等培训任务,年培训人次1000以上,获得了行业、企业的广泛好评。

  (三)与企业深度合作,建设实习基地

  完善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了校企合作机制和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制度。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与广州侨鑫集团、哈尔滨铁道旅行社、哈尔滨红松林国际旅行社深入开展订单式培养,继续签订了订单协议,进一步明确了培训项目和内容,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制度和考核标准;2013年底又与国家事务管理局北戴河服务局合作,建设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文献

  1、旅游管理新模式初探邹慧萍地域研究与开发1995-09-15

  2、关于旅游档案管理的几个问题李高才湖南档案1996-10-15

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本

2.旅游管理类毕业论文

3.本科毕业论文旅游管理

4.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5.关于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6.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1294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