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 >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发展环节中对旅游人才培养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教师职业发展研究还很薄弱,教师的发展影响到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影响着高校旅游专业的发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游管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高职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构建思考

  摘要:实践教学是实现产教融合、工学交替职业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作为技能型旅游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高职院校,需要从职业认知实践、课程教学实践、专业服务实践等方面,构建一个有层次、分阶段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实践教学;旅游管理;高职教育

  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重要基地的高职院校,长期致力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已形成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水平也不断提升。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等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多年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实践经验,提出以“工学交替、赛证促能、服务产业”为主题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期为高职旅游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添砖加瓦。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思路为:以校企合作为基本制度,把工学交替作为切入点,结合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考试,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搭建平台,串起实践教学的各个方面,并辅以保障措施和评价机制来推动其实施。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

  在“产教深度融合、工学赛证并进、提升培养质量、服务现代产业”的职教理念指引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设定为:一是使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开阔眼界,丰富思想,培养具有乐观自信、刚毅务实的性格和具有较强服务意识的旅游人才;二是使学生掌握符合就业岗位群要求的专业技能,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具有从事岗位群工作的能力。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及具体实施举措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架构

  要实现上述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需要在传统的“课程实践教学+毕业顶岗实习”这种较为单一的模式上,拓展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并形成具有阶段性、系统性、层次性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其基本构架见图1。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实施举措

  1.职业认知实践:[1]为了让学生在接触具体专业知识之前,对工作场所、就业岗位、工作职责等有感性认识。我们需要在实践教学的第一环节安排职业认知实践,即在新生入学后,教师带领学生赴旅行社、酒店、景区等参观工作场所,听取企业文化宣讲;或带领学生观摩企业的商业推广、员工培训、优秀员工颁奖、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团队拓展训练等活动,让学生初步形成对旅游企业、职业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邀请职业经理人进校园举办职业认知讲座,为学生介绍行业发展、工作特点、用人标准等,面对面解答学生的疑问,让企业人员与校内教师共同辅导学生端正职业观,共同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2.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实践一方面要求校内专任教师与行业兼职教师,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实际的工作过程,合作开发课程,合编教材,共同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完成授课。除在校内实训室模拟实训外,更多的是在旅行社、景区、酒店、展览馆、休闲旅游企业等进行现场实践教学。例如《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酒店管理》、《导游业务》、《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景区服务与管理》、《会展策划与营销》、《休闲产业服务与管理》等都是较容易开展教学实践的课程。另一方面,要求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考试对接。与旅游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有《国家导游员》、《会展策划师》、《饭店前厅服务员》、《咖啡师》、《调酒师》、《饭店餐厅服务员》、《饭店客房服务员》、《茶艺师》等。绝大多数资格证都有实践、实操的考试部分,把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考试对接,不仅能提高学生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而且也规范和促进了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

  3.项目实训实践:由于旅游行业的淡旺季较为明显,旅游企业在旺季的用工需求量大,这为在校学生开展短期顶岗实习提供了机会。校方可根据企业业务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计划,每学期安排1周左右时间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开展项目教学实践。例如,每年4月和9月在旅行社大量接待学生春秋游急需助手时,开展《导游服务》项目周实践,即校方承接旅行社的学生春秋游团队接待任务,校企双方师资为学生进行岗前理论、技能培训,并带领学生赴景区踩线,之后安排学生正式上岗担任导游助手,协助导游开展学生春秋游带团工作。通过这个项目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在未取得导游证之前,能有机会接触导游工作,了解工作流程、工作内容,使其自发产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且学生可获得报酬,可以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负担。此外,高职院校可在大型展会、会议、节事活动开展期间,会展公司、酒店临时急需大量用工时,开展《会展服务》、《酒店服务》项目周实践;可与邮轮服务公司合作,在邮轮停靠码头需要服务人员时,开展《邮轮接待》项目周实践;在景区旺季需要人手时,开展《景区服务》项目周实践等。

  4.专业服务实践:为了让学生在校期间多积累行业工作经验,有利于顺利就业。学生多劳动获得报酬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充实大学课余生活,校方可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大学一、二年级在校期间,完成每学期不少于56小时(2年总共224个小时)的临时酒店帮工、导游服务、邮轮服务、会展服务、礼仪服务等旅游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并且每次实践表现为合格及以上等级,以此作为获取学分及评选“专业实践积极分子”的重要凭证。

  5.技能竞赛实践:随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项目日益多样和奖项含金量逐步提高,师生们参赛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可把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中英文导游、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西式宴会服务、旅游线路设计、中华茶艺技能等竞赛纳入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可促使师生深入企业,了解行业前沿信息,借助企业先进设施设备开展技能实训。这不仅培养了专业技能拔尖的学生,也促进了教师实践水平的提高。虽然旅游类的技能竞赛不少,但是也较难保证所有学生都适合或者都能参加。因此,对于没能选拔上技能竞赛的学生,教师可要求其参与旅游赛事的组织工作或观摩旅游赛事等,来参与旅游专业技能竞赛实践。

  6.毕业顶岗实践:毕业顶岗实践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它包含学生第六学期的毕业实习,也包含订单班学生第五学期的顶岗实践。学生在第六学期赴企业开展毕业顶岗实习,这是常规的做法。随着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开展,越来越多的院校在第五学期就将实践课程开到企业,即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赴企业开展为期一年的顶岗实践,这不仅保障了实习生的业务培训质量,提高了企业开展实习生多岗位轮换的意愿,也更好地达到了顶岗实践的效果。

  7.专业创业实践:指导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就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专业创业实践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一项创新,即教师利用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资源,指导学生创办校内虚拟公司或注册经营,例如开设旅行社门店、成立自驾游俱乐部;经营商旅服务公司、民宿、咖啡吧等。通过创业实践,可以让学生参与旅游企业的组织,参与人员、业务、财务管理,熟悉旅游企业的运营模式,培养经营管理能力。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保障

  实践教学体系目标的实现及具体措施的开展还需要从师资、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经费等方面加以保障。

  (一)师资保障

  师资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最根本保障。首先,校内专任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和生命线,在行动上要积极参与考证、比赛、培训、企业顶岗等。其次,校内专任教师在数量上要有保障,职称、年龄结构要有梯队,专业方向要调整合理,双师型比重要大。再次,重点建设企业兼职教师队伍。从地方各类旅游相关企业中遴选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通过聘请其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或兼职教师,定期参加专业建设,开展讲座、授课,担任技能竞赛评委,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建立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保障

  校内实训基地是学生技能训练的重要场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可从三个方面建设:一是基础实训室,例如语音室、ERP实训室、信息管理系统实训室、形体训练室等;二是专业模拟实训室,例如模拟导游、前厅客房服务、餐饮服务、酒水服务、茶艺技能等实训室;三是生产性实训平台,例如校内实验酒店、校内商旅服务公司、餐饮服务公司等。总之,通过多样化的校内模拟及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开展搭建校内平台。

  (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保障

  校外实训基地是遴选企业兼职师资,开展项目周实践及学生日常社会服务实践的重要基地。校方应本着热情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多样、有利、优质的合作项目吸引企业长期投入,建立友好、双赢、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开展开辟广阔的校外天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一般以旅行社、酒店、景区为主,今后可拓展会展、邮轮、高尔夫等企业,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及学生就业提供多样化选择。

  (四)管理制度保障

  院校要根据实践教学的培养要求、实施举措,制定系列的管理制度。例如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实践指导教师职责》、《实践教学规范和考核标准》、《社会实践管理制度》等规范实践教学的开展。[2]编写《职业认知实践指导书》、《课程实践教学指导书》、《项目实训指导书》、《教师社会实践指导日志》、《学生社会实践汇报册》、《校企协调反馈表》等,保障学生、指导教师和企业之间能够有效地进行信息收集与反馈,及时解决实践教学期间的问题,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五)经费保障

  经费支撑是保障实践教学体系顺利运行的基础,现场实践教学、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技能竞赛等环节的开展都需要经费保障。教学经费的获得可以通过学校、院系拨款,也可以实行校企合作,争取企业赞助,部分项目的开展还可以让学校和学生共同出资。[3]

  参考文献:

  [1]汪京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J].嘉兴学院学报,2005(S1):15-19.

  [2]董鸿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47-50.

  [3]王斐斐,董志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2):52-56.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职业基础能力建设下旅游管理论文

  摘要:依据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旅游管理是伴随着市场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学科,因此在方向上应该结合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出现的新业态进行设置,如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会展旅游,等等。

  关键词:职业基础;旅游管理

  一、河南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基础能力建设调查方案

  (一)问卷设计

  问卷的设计包括基础问题和基础能力建设问题两个方面。基础问题是主要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在高校的设置情况;基础能力建设问题主要从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训教学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设计,是调查的核心内容。

  (二)调查方法

  由于受时间和资金的限制,本调查主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三)调查对象

  河南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从1985年开始,截止2013年5月,112所普通高校中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有60所,占53.6%。根据河南省旅游管理专业的开设情况,从60所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中随机选取30所进行调查。

  二、河南省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基础能力建设存在问题

  (一)培养模式有待创新

  从调查结果可看出,仅有15%的学校在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所占比例非常少,且创新处于摸索阶段。其余学校基本上是依据国家教育部的模版进行简单的修改,如有70%的学校把“高级专门人才”修改为“高级应用型或技能型人才”。大多不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形成有自己特色和优势的模式,从而导致各个学校的培养计划千篇一律。

  (二)课程体系落后

  由于我省旅游教育起步较晚,旅游学科建设总体赶不上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多数旅游院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跟不上旅游产业发展的步伐,不能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相应调整所设课程,缺乏灵活性和前瞻性[4]。课程体系多数是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组成。由于大学教育的需要,多数学校实行学分制,且不能超过过多的学分,并要求公共课占据一定的学分和比例。因此,专业课程的学分和比例相对降低,在课程本身就少的情况下,造成了一些课程更不能根据行业和企业的需要进行设置。

  (三)课程设置无特色

  在课程的设置上,学校同样存在着不同。有些学校注重基础知识,有些学校注重专业知识。总体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课程设置区分较小。旅游专业有本科、专科及专升本的学生,但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大部分课程相同或相似,没有细致区分。二是课程的安排不符合实际。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学生学习课程的先后顺序及应该具有的基础知识等,使得课程安排不符合学生实际认知发展的需要。

  (四)实训教学条件差

  调查发现,仅有30%的学校具有系统的校内实训基地,其余的由于资金缺乏,很少建立自己的实训室。因此,学生在校内仅仅学习理论,虽然一部分学生会自己寻找机会到校外实习,但更大的一部分学生则是纯理论的灌输,动手能力很差。另外,旅游管理实训教学的教材较少,且体系多样,通用性和适用性差。多方因素导致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教学效果较差。在校外实训教学方面,河南省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很多学校都联系了校外实习基地,如酒店、景区、旅行社等。有些学校由于没有强制要求学生集中实习,导致学生应付现象严重,效果较差;有些学校的实习基地比较单一,如安排到用人需求量大的酒店进行集中实习,其他旅游行业的实习就相对较少。

  (五)高质量师资队伍缺乏

  1.专业教师缺乏目前,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来自于地理、历史、管理等专业,接受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教育和训练的机会较少。刚从旅游学校毕业的科班师资在大学里学得很泛,缺乏精专深,到了学校也只能担任一些概论性、理论性、基础性的课程,而对于一些超前性、实用性、交叉性较强的课程则无法胜任[5]。另外,学校没有成熟的高校教师行业准入制度和紧缺师资的引进机制,只关注专业是否对口、学历高低、科研成果多少,以及教学能力和实践水平的考核,因而师资队伍的建设满足不了专业发展的需要。

  2.“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相当数量的学科型教师因缺少社会历练和对国内、国际旅游业发展中最新动态、成果信息的了解,在教学中常常出现理论与实际脱节、老调重弹等问题,处于师资本身职业技能缺乏的尴尬境地。学校虽采取了专业深造、先培训后转行、引进、教师下企业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但是学校在关于提高教师实践管理经验的制度上缺乏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如学校要求教师每年有一段时间到企业进行锻炼,但没有制定教师下企业实践的科学计划,也没有详细说明教师锻炼的时间、企业、待遇、要求等,因而难以保证实践学习的效果。

  三、河南省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基础能力建设的对策

  (一)结合实际设置专业

  在培养计划和方案上,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每年进行改进。在专业的设置上,笔者认为应该结合两个方面的问题。

  1.结合本省和本地的旅游实际河南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名城众多,因此各地可以借鉴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当地的院校可以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设置。如许昌学院位于许昌市,具有三国曹魏文化、钧瓷文化的资源优势,在专业设置上可以以此为方向,设置文化旅游方向或专业;同时,由于许昌很多旅行社的规模不大,缺乏领导性的企业,而且许昌市内的高校目前仅有许昌学院和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因此在专业设置上可考虑旅行社专门人才的培养。

  2.依据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旅游管理是伴随着市场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学科,因此在方向上应该结合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出现的新业态进行设置,如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会展旅游,等等。应在新趋势发展之前就培养相应的人才,这样才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之路。这就要求领导者要预测未来旅游业的可能发展趋势,并以此来设置专业。

  (二)合理设置课程

  在课程的设置上,可借鉴国内外著名旅游管理专业院校的经验和做法,使课程的安排既科学又具有实践意义。为了体现厚基础、高素质的要求,在课程的设置上,除了公共必修课之外,可分如下几类课程:一是基础必修课,比如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金融学、统计学、组织行为学等;二是专业必修课,如旅游学概论、饭店管理、旅游资源与规划学、旅行社管理、社会调查与方法等;三是专业选修课。除了这些专业必修课外,还有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的选修课,涉及旅游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学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集中体现其专业实践技能提升的课程,或者多开设一些课程让学生根据兴趣自选,如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学、旅游文化、旅游信息管理、餐饮管理、食品营养与卫生、旅游日语、旅游公关与礼仪、导游业务、旅游景区管理等。

  (三)加大实训室建设投入

  1.科学规划校内实训室实训设施、实训条件是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保障,实训室建设是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可开展校院(企)联合,成立旅游管理专业专家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省内外知名旅游专家为指导委员会委员,定期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对实训室建设进行科学论证,制定长远规划,分期实施。

  2.多元化设置校外实习基地作为一个实践性特别强的专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让所有的学生不分专业和个性特点均去酒店实习是不合适的。应根据实际情况,不同方向的学生实习单位应不同。酒店管理的学生每个人必须有至少半年的酒店实习经历,其他方向的学生可以去酒店,也可进入其他旅游企业实习,例如旅行社、景区或者相关的企业。另外,还可在假期参加学校安排的短期实习,学生自己也可分散实习。

  参考文献

  1、论国外旅游MBA和旅游管理硕士课程设计黎洁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05-15

  2、专科旅游院校实习管理问题初探林增学,罗清德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2-01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2016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3.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4.园林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5.2016旅游管理论文选题

6.旅游管理学术论文

1294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