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毛概论文>

关于坚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毛概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的毛概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的毛概论文篇一:《五大发展理念领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摘 要]党的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对国内外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清醒认识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把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科学概括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辅相成,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得益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创新发展是先导,协调发展是前提,绿色发展是基础,开放发展是关键,共享发展是目的,党的领导是保障。

  [关键词]发展理念;小康社会;治国理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简称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系统性、引领性的特征。深刻认识和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和实质,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把握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重要意义

  “理者,物之必然,事之所以然。”理念通常是指人们的思想,是上升到理性高度的观念。“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1]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对我国六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特别是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拓展。

  第一,五大发展理念是对国内外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清醒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快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成就。但是,由于发展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世界发展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有的国家走了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为解决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问题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有的国家由于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导致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有的国家则出现了贫富悬殊、失业增加、社会腐败等问题。同时,各国发展的实践也表明,发展绝不仅是经济增长,而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深刻把握世界发展潮流,清醒认识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求我们必须吸取国内外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

  第二,五大发展理念是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发展仍是第一要务。未来我国的发展既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这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收入分配差距的趋势依然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没有改变,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对外开放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日趋旺盛等。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认清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我们必须以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推进现代化建设,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

  第三,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科学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决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在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大于一切,始终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使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人民群众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者,也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果的共享者。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

  第四,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党的全会指出:“尤为重要的是,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2]这一论述深刻表明,五大发展理念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深刻把握我们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飞跃,充分理解党的治国理政的新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善于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

  二、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体系

  五大发展理念是认识把握发展规律的科学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的形成,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丰富、日趋完善的生动历程,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五大发展理念也体现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三者相互统一、相互融合,共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第一,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相辅相成、内在联系的整体。“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内涵丰富、体系严密,是一个完整、系统的集合体,它们之间以及每一个“理念”之间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每一个发展理念都具有重大作用,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都将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五大发展理念有着共同的出发点,即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动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支撑;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全面”的重要保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力保障;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总结,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共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的所在,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五大发展理念也有着共同的落脚点,即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由上可见,五个方面既紧密联系、层层递进,又相互融通、相互促进。

  第二,五大发展理念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辅相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是党深刻总结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顺应国际国内大势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提出来的。“五位一体”总布局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领域,反映了我们党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科学发展重大战略问题认识的深化。而五大发展理念是对我国过去发展理念的“扬弃”,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需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是为了更好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两者相互交融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辩证统一于紧紧围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五位一体”总布局,都要坚持辩证思维,既要坚持全面规划,又要抓住每一个理念、每一个领域的重点。

  第三,五大发展理念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得益彰。党的以来,以为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稳步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指引方向,为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明确路径,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前景,实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战略的新飞跃”[3]。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了我国发展理念的新转变,推动着我国发展方式的新转换,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就是要做到“四个全面”,两者相辅相成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相得益彰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要坚持辩证观点,既要看到它们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也要把握各自系统中的着重点、侧重点。

  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来自于发展实践并指导发展实践。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理念,契合我国的发展实际。“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夯实基础的阶段。当前,“十三五”布局已经拉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必须切实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将理念的软实力化为发展的新动力。

  第一,创新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导。“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世界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强化创新部署,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安全、外交等重大颠覆性创新不时出现,创新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新赛场。“创新是发展的基点,是发展的驱动,是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4]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但还称不上是经济强国,其原因之一是创新能力不强,尤其是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我国既面临赶超跨越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风险。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5]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的理念,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一要占领科技创新制高点。要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创新环境和氛围,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二要实现发展动力新转换。要通过技术、制度、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创新,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主导发展转为创新驱动发展。三要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要构建结构合理、先进管用、开放兼容、自主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着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生物、空天和海洋科技,以及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第二,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2]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有了较大幅度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大跨越。但不可否认,我国仍存在较为严重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特别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等矛盾仍很突出。指出:“强调协调发展,统筹兼顾,推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推进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1]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一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要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继续推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支持老少边贫地区加快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公共服务均等、人与自然和谐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二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要坚持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道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和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要在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三,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2]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逐渐成为我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迅速提高,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成为百姓的生活追求。生态环境状况不仅成为直接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因素,更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指出:“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6]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一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严格按自然规律办事,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内,多还旧账、不欠新账。二要推动低碳循环经济发展。要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进,积极发展节能产业,加快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要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严格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第四,开放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2]综观世界历史,每个强国盛世都是开放的。三十多年来,我国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形成了开放型经济体系,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吸收利用外资、外汇储备等均位居世界第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对外开放成为我国推动发展持续不断的动力。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各国经济相互交融成为命运共同体,要求我国进一步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大。没有改革,就不会有动力。没有开放,就不会有进步。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得出的宝贵结论。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我们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7]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的理念,努力把我国开放型经济提升到新水平。一要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要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并重,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二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各国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建立起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使中国的发展为全球其他国家带来更多的福利,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三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要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第五,共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的。“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也应该是价值的主体。十三亿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发挥着创造性作用,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也就理所当然地应该共同享有发展的成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8]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的理念,朝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一要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要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二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要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通过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缩小收入差距,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第六,党的领导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保障。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庄严宣告,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指出:“实现党的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就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9]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一要改进党的领导的工作体制机制。要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完善信息发布制度。二要提高党依法领导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三要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要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51104.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

  [3]任理轩.党治国理政战略的新飞跃――四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N].人民日报,20150702.

  [4]本报评论员.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深入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之一[N].光明日报,20151031.

  [5]抓住机遇立足优势积极作为系统谋划“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N].人民日报,20150529.

  [6]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N].人民日报,20130525.

  [7]出席中美企业家座谈会[N].人民日报,20130925.

  [8]亚洲政党专题会议在南宁开幕[N].人民日报,20110905.

  [9]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N].人民日报,20130630.

  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的毛概论文篇二:《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国梦实现路径关系研究》

  摘 要:中国共产党第全会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纲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规划性建设文件;是实现中国伟大中国梦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中国梦;实现路径;共同富裕

  一、五大发展理念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念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五大理念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概念的基础上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新要求。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创新发展理念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新的产业模式、新的科技技术、新的政策法规推动中国产业的创新发展。创新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为其开辟新的方向,形成新的经济模式,加速实现共同富裕发展战略需求。新时代的创新理念是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五大理念中协调发展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下,不断推进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的协调发展,将农村与城镇的统一化发展、工业与农业的共同发展、信息与产业的结合发展作为十三五期间国家协调发展的重点内容。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统筹全局,制定方针政策,起领导核心作用[1]。在国家的改革与创新中协调各阶层力量,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是建设美丽中国、绿色中国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推行绿色生态发展道路,将绿色发展理念与经济建设统筹结合建立全面小康社会。绿色发展理念是中国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是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历史选择。开放理念将中国走向世界大门打开,为中国构建新型经济体制创造新的机会。国家推行“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积极融入全球化经济大潮,不断提升其在国际经济建设中的地位[2]。共享发展理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体制的完善,是党建设国家工作的成果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共享。五大发展理论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动力。

  二、五大发展理念塑造中国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梦实现的灵魂所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巩固与完善提出的中国梦实现路径的弘扬中国精神理论,为人民当家作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精神保障。创新发展理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国精神的延续,是塑造改革创新精神的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不断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是保障社会主义健康文明发展的重要性方略。创新理念是中国人民打破旧思想观念,建立新的发展思路的指导性理念,为塑造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的改革创新精神提供支撑力量。以创新理念为指导并弘扬创新精神,凝聚中国人民创新思想,激活创新想法,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协同发展理念为塑造中国梦创新精神的具体具体实现方法。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人类共同智慧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飞速发展是中国人民共同协同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是个体的劳动成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发挥社会个体的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团结精神的体现。开放发展理念是推进创新精神,是中国进入国际市场的正确理念。中国社会现阶段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是国家经济发展,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英明策略。绿色发展理念是创新精神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国家发展经济的重大战略方针政策,而新的绿色发展理念确保社会主义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健康的可持续发展[3]。绿色发展理念倡导采用新能源技术,倡导绿色出行,为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创新精神具有指导意义。为文明中国梦的实现打下夯实基础。共享发展理念为中国梦的发展的最终结果,共享理念体现中国人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夙愿,是凝聚爱国主义为核心精神的体现。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维护国家利益,共同享受社会主义建设成果,这正是中国人民大团结精神的表现形式。

  三、五大发展理念汇聚中国力量

  汇聚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动指南。五大发展理念为详细解读中国建设力量来源,是中国力量现实体现。创新发展理念为中国力量成功解答发展动力,科学技术发展是中国经济建设的核心动力,而科技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与基点,是引领国家发展的推进器[4]。中国共产党将创新动力融入到国家管理与建设中,制定并实施完善的创新体制。协调发展理念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核心思想,中国共产党团结中国人民,完善群众利益协调,统筹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平衡协调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力量,合理安排各阶层力量,不断增强国家建设的薄弱力量。绿色发展理念是用新的概念体现中国力量。在外国人眼中,中国的发展是靠牺牲本国环境而快速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否定这一看法,不断提出为建设健康文明且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提出新的发展力量[5]。开放发展理念是汇聚中国力量的又一重要体现,将中国的力量与外国先进力量相结合,不断改革创新,为社会主义建设凝聚新的力量。共享发展理念是凝聚中国力量成果的分享。中国共产党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贡献力量的人员分享利益,激发人民群众力量。

  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促进中国梦的实现,通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汇聚中国力量结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化体制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梦实现路径的完善与具体体现,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纲领。

  参考文献:

  [1] 胡鞍钢. 五大发展新理念如何引领“十三五”[J]. 人民论坛,2015,(33):23-23.

  [2] 严书翰. 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演进与创新――兼论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3).

  [3] 徐绍史.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改革工作[J]. 中国经贸导刊,2015,(33).

  [4] 曹建萍. 以五大发展理念助力实现中国梦[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

  [5] 李拓. 五大发展理念新常态下发展的战略驱动力[J]. 决策与信息旬刊,2015,(34).

  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的毛概论文篇三:《浅析五大发展理念之协调发展》

  摘 要: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中的五大发展理念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探析协调发展理念的内涵、重点内容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我国“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方向和总体思路。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协调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

  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其中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的,但亦有更多的前瞻性,既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一、协调发展理念的内涵

  从《建议》中对协调发展理念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协调发展意味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包括城乡的协调发展、区域的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等,它们之间都存在着强弱的对比,有些甚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如果说增长是一个非均衡的状态,那么发展就必须是一个协调的状态。否则,增长就会失去本来意义。”[1]我国已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区,不能仅仅把增长作为追求的目标,发展的不平衡问题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如果短板依然存在,那么长板再长也不能储蓄更多的水,而协调发展的目的,就是要弥补之前的差距,补齐短板促平衡。

  “协调发展就是以协调为准则,对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各种矛盾与冲突积极应对,并不断寻求经济发展的有效合力,从而实现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理论。”[2]在发展过程中,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用协调发展的理念去应对这些问题。资源是有限和稀缺的,协调发展要做的就是统筹谋划,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合理。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以城市带动农村,以工业带动农业,以硬实力带动软实力发展,相对强大的一方要积极进行反哺。并且还要实现弱势一方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发展的转化,这就需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充分考虑弱势一方的需求,选择适合它们的发展道路,汲取国内外的发展经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薄弱环节只是暂时的落后,它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越是短板,越具有后发优势;越在薄弱环节上多用力,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越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3]后发的优势不仅在于它自身的潜力和特性,而且它还能尽量避免先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少走弯路,在相对成熟的理念和轨道上运行。短板提升了,我国整体的发展水平也就上升了一个层次。在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统筹谋划的基础之上,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势必会实现。

  二、协调发展重点内容解读

  《建议》中协调发展主要分为四部分: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它们包含着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容,笔者仅就前三点简要进行解读。

  (一)区域协同

  区域协同是针对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来说的,《建议》中强调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东部辐射带动等战略,这些地区所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但基本上可以概括为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退化。在区域协同中,对落后地区予以扶持是注重公平的体现,而且对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充分体现出对民生的关注。

  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则强调一种双方的互动,积极促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的新格局。这三个地区的发展主要是城市的发展问题,北京的城市功能需要加强,以改善“大城市病”问题,而天津、河北省正是要寻找多种契机,利用各种资源,通过产业的升级、科技的进步、人才的涌入来刺激经济,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区域协同是一种合作共赢的模式,它最终要解决的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现落后地区的腾飞。这就需要对资源进行更加合理优化的配置,市场要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政府也要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从法律、政策上予以扶持,并给市场机制创造有利环境。在这些方式共同作用下,充分调动每个地区的优势,探索适合其发展的道路。发达地区通过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不仅能实现彼此经济的健康发展,还能帮助其减少“大城市”的过重负担。

  (二)城乡一体

  除了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也是我国目前存在的严峻问题。《建议》对于城乡问题解决的思路是推进新型城镇化,通过户籍制度改革等多种配合性措施来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化。另一个重要思路是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也就是要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实现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村得到全面的进步和提升。

  发展特色县域经济也是一大亮点,县与农村的发展最为紧密,它起着枢纽的作用,直接联系着农村与外界的交流互通。县域经济发展好了,能够明显带动农村的发展。《建议》提到的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也很深刻,对于相对薄弱的环节,仅仅给予物质上的扶持只能从短期上缓解,无法使其持续发展,只有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化,刺激其内生动力,自内而外地活起来,才真正有利于农村的发展。

  城乡的协调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不仅需要创造机会帮助农业人口落户城镇,更要加快农村的建设,这不仅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消化过剩产能,激发经济活力。城乡一体是一个综合的考量过程,创新、绿色、开放、共享这些理念也应贯彻其中。

  (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实际上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强调,因为精神文明在现阶段是较为薄弱的。“长期以来,我国比较关注经济等‘硬实力’,而对文化培育、共同价值观塑造、国民素质教育等‘软实力’重视不足。”[4]对精神文明更加重视也体现出我国改革开放到达了新的阶段。

  《建议》详细指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以及实现方式。首先在思想上要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充分调动意识的能动作用;对优秀文化产品进行扶持有助于继承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繁荣文化市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从政策角度推动文化的健康发展,真正让人民共享;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尤其是对于网络、新媒体的引导,要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传播正能量。

  我们可以看出,《建议》在宏观上,涉及思想、道德、文化产业、文化体制、舆论引导等方面;微观上,对每个目标的实现途径又展开说明,可操作性强,同时也做到了与时俱进,对网络和新媒体进行了更加细化的规范。只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国家的发展才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三、协调发展理念的特点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纵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们会发现“人民”一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而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也是首先要遵循的原则。

  协调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重点扶持薄弱环节,以发达地区带动后发地区,形成平衡发展结构,以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对薄弱点的重视,尤其是对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视,正是关注民生的体现。在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部分,也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这些都可以看出协调发展是为了人民。另外四个理念:创新、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亦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五大发展理念’汇成一句话:人民至上。”[5]改革开放的胜利果实由人民共享,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果实也是由人民共享的。

  (二)问题导向

  协调发展的理念也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是迫切需要我们解决的,《建议》的前面部分提到: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正是需要依靠协调发展理念来解决的。“协调发展因应发展失衡和不可持续而生,是发展实际倒逼而来,也是因时而动、应势而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觉选择。”[6]因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所以我们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因为我们的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所以需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

  (三)突出统筹意识

  五大发展理念可以说是从一个创新的维度,从我国现存的突出矛盾出发提出的全面性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对于各种问题,不是简单地贴上‘经济’‘社会’或者‘政治’的标签,而是以更富远见的方式,厘清根本的方向、路径和理念。”[7]这是一种统筹意识的体现,而协调发展理念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点则表现得更为明显。

  因为协调发展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协调什么、怎么协调,涉及重大关系的处理,这就需要对全局有个整体的把握,深刻认识我国目前的优势与薄弱点以及在遇到矛盾、冲突时如何取舍。把理念落实于行动,具体实施中也会通过资源配置的适当倾斜,来平衡强与弱,补齐短板,资源配置的过程实际上又是一次统筹的过程。当然,针对不同问题,还要对症下药,分类施策,既要把握整体性,又要尊重特殊性。

  参考文献:

  [1]李拓.五大发展理念新常态下发展的战略驱动力[J].决策信息,2015(12).

  [2]郭彩,刘兆征,王飞.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了发展理论认识的重大创新[J].前进,2015(12).

  [3]张立群.“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N].解放军报,2015-11-12(7).

  [4]辜胜阻,李睿,何峥.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科学航标[N].学习时报,2015-11-12(3).

  [5]任理轩.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N].人民日报,2015-11-04(7).

  [6]南方日报评论员.论五大发展理念[N].南方日报,2015-11-05(F02).

  [7]张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变革――中国信心从何而来之一[N].人民日报,2015-11-27(5).


猜你喜欢:

1.五大发展理念报告总结

2.以五大发展理念演讲稿

3.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体会

4.关于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演讲稿

5.五大发展理念学习心得

关于坚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毛概论文

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坚持五大发展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306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