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毛概论文 > 浅谈我的中国梦的毛概论文

浅谈我的中国梦的毛概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浅谈我的中国梦的毛概论文

  “中国梦”涵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所有中国人的梦想汇总起来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谈我的中国梦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我的中国梦的毛概论文篇一

  《中国梦,富民梦》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我们现在有资本,有能力畅谈“中国梦”。“中国梦”涵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所有中国人的梦想汇总起来就是我们的中国梦。本文以中国梦为题,重点阐述了城乡收入倍增计划的内涵、理解说明和实现可能性。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梦。

  关键词:中国梦;富民梦;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深情阐述“中国梦”――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中国梦一词迅速串红,成为大家谈论的热点。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所以,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是目标,也是现实,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中国梦的实现,要体现在解决老百姓关心的一件一件具体事情上。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群众感受到这个梦的好处,是真实的、可以实现的,感觉到这个梦和他们有关系,愿意为实现这个梦而付出、去奋斗。由此,这个梦也才能真正成为凝聚人民、激励人民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奋斗目标。

  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的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具体内容,其实就是我们的富民梦。

  一、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提出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这是首次在党代会中将经济总量倍增与人均收入倍增的目标同时提出,而且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收入倍增,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既长骨头又长肉。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

  (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总人口+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总人口)÷(城镇居民总人口+农村居民总人口)

  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

  计算公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家庭总支出

  (1)家庭总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如利息红利房租收入等)、转移性收入(如养老金、离退休金、社会救济收入等)。

  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它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其它劳动收入。

  经营性收入,指个体或私营业主在一个记账周期(一个月)内所取得的全部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以及经营房屋出租业务的租金收入。

  财产性收入,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如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等;家庭、亲友间的赠送和赡养等。

  (2)家庭总支出包括交纳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帐补贴

  个人所得税指调查对象被扣缴的工资薪金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它所得等个人所得的税款。

  社会保障支出指调查户家庭成员参加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社会保障项目中由个人交纳的保障支出。不包括职工所在单位交纳的那部分社会保障金。具体包括个人交纳的住房公积金、个人交纳的医疗基金、个人交纳的失业基金、个人交纳的养老基金和个人交纳的其他社会保障支出。

  记账补贴指调查户因承担记账工作从统计部门、工作单位和其它途径所得到的现金。不包括实物部分。

  2.农村居民纯收入

  农村居民纯收入是指农村居民从各个来源渠道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获得收入所发生的费用后的部分。

  计算公式:农民纯收入=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金和上交承包费用。

  (三)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理解说明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反映了老百姓的期待。当前收入分配问题严峻,社会贫富分化,收入分配体制不合理,城乡差别,这些都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

  二十世纪60年代初,日本推出了一个为期10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这个计划,10年以后日本社会达到了橄榄形的社会结构,同样,我们这次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就是让老百姓获得更快的收入增长,扩大中产阶层,不过,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解释清楚。

  1.居民收入倍增是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倍增

  就是在现有物价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收入翻一番。如果物价涨了,那收入在翻番的基础上也要涨。

  2.居民收入倍增是总体概念上的倍增

  报告中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是指所有人――即全体人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总体概念,并不意味每个人都在目前水平上翻一番,低收入者增加的还要多,高收入者增加的要少。

  3.居民收入倍增是是缩小贫富差距上的倍增

  它指的是不是在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基础上的倍增。要避免使大多数人被平均的现象,就是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真正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初步形成橄榄型的社会结构。

239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