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毛概论文 >

2017大学毛概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新开设的政治理论课 ,它除了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外 ,应同时促进学生创新与探索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及以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等思维的能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2017大学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2017大学毛概论文篇一

  《邓小平荣辱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摘要]邓小平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正本清源奠定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基础;科学地辨析了“劳动光荣”的口号,挖掘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财富积累的源泉;把荣辱观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相结合,汇聚起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才资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邓小平荣辱观的树立和弘扬发挥了巨大促进作用。

  [关键词]邓小平;荣辱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力

  胡锦涛同志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来,荣辱观问题成为了学术界、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该问题的研究已经深化到邓小平荣辱观这一理论来源深度和层面。本文仅就邓小平荣辱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历史发展做一简要论述和分析,就教于方家和同仁。

  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正本清源奠定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基础

  ““””这场十年动乱不仅造成中国政治上一直处于动荡状态,经济上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而且造成了中国人荣辱观念的颠倒、扭曲和混乱,其核心表现在社会主义观上,林彪、“_”反革命集团奉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鼓吹普遍贫穷的假社会主义,他们提出了“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宁要社会主义的低速度,不要资本主义的高速度”、“宁要社会主义的贫穷,不要资本主义的富裕”、“越穷越光荣”等完全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错误口号,把贫穷当作一种荣耀,把富裕当作一种耻辱。

  ““””结束后,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邓小平从各个方面对“_”的谬论进行了批判。这些批判突出集中到“_”的社会主义观上。邓小平认为,“过去‘_’提出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也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那是荒谬的。”(p231)“_”社会主义观的本质特征,就是以极左面目出现的主张普遍贫穷的假社会主义。在邓小平看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绝不是道德使然,而是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比资本主义私有制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p128)“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p314)正是在这一拨乱反正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的著名论断。

  如何消灭贫穷?邓小平认为必须发展生产力。邓小平说:“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p231)他坚定地表明:“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p231)针对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对中国领导人提出致富光荣口号的疑问,邓小平也做出了科学回答,他说:“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因为物质极大丰富,才能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原则。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当然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不能有穷的共产主义,同样也不能有穷的社会主义。致富不是罪过”。(p171-172)

  立足于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提出,企业的管理、企业的组织“这些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经营方法、管理方法、发展科学的方法,我们社会主义应该继承。”(p235)他认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同样地,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西,包括经营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p236)很明显,正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本清源,把实践标准具体化为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中国才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

  二、邓小平科学地辨析了“劳动光荣”的口号,挖掘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财富积累的源泉

  ““””中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颠倒和扭曲还表现在对“劳动光荣”的片面理解上。劳动光荣变成了只是对体力劳动、简单劳动的热情赞颂,无视、贬低脑力劳动。使人们对劳动的认识、理解和尊重走上了一条畸形发展的轨道。

  ““””结束后,邓小平批判了“_”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对立起来的错误倾向,他反问道:“一定要用锄头才算劳动?一定要开车床才算劳动?”(p50)并指出问题的实质:“‘_’把今天我们社会里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歪曲成为阶级对立,正是为了打击迫害知识分子,破坏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联盟,破坏社会生产力,破坏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p89)

  他针对““””中轻视脑力劳动的错误倾向,引导人们对劳动要有全面认识。他说:“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是劳动者。”(p41)他以对当代世界的深刻了解并站在时代高度进行分析,认为:“将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更分不开来。”(p41)他列举事例说,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许多工人的工作就是按电钮,一站好几小时,这既是紧张的、聚精会神的脑力劳动,也是辛苦的体力劳动。他表明一个观点:“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p41)进而指出:“无论是从事科研工作的,还是从事教育工作的,都是劳动者。”(p50)后来进一步强调:“从事体力劳动的,从事脑力劳动的,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p89)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共同创造着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因而都是光荣的。很明显,遵循马克思主义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源泉的基本观点,邓小平挖掘出了曾经长时间受到忽视和贬低的脑力劳动这一在现代社会必不可少且日益重要的价值创造的一个重要源泉,这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何以出现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迅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三、邓小平把荣辱观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相结合,汇聚起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才资源

  ““””中毛泽东提倡知识分子又红又专,鼓励知识分子改造资产阶级世界观,这一观点被“_”所利用。他们动不动用“脱离政治”的罪名打击科学技术人员,谁努力钻研业务,就会被扣上“白专”帽子。把无能、无知作为一种荣耀。这种是非关系、敌我关系的颠倒,一度在人们的思想上造成很大的混乱。

  面对这种情况,““””结束后,邓小平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分析了“红”与“专”的关系。他说:“一个人,如果爱我们社会主义祖国,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工农兵服务,应该说这表示他初步确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按政治标准来说,就不能说他是白,而应该说是红了。我们的科学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致力于社会主义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这固然是专的表现,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红的表现。”(p92)他在1980年所作的《目前的形势和任务》讲话中更为明确地讲道:“专并不等于红,但是红一定要专。不管你搞哪一行,你不专,你不懂,你去瞎指挥,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耽误了生产建设的发展,就谈不上是红。”(p262)

  邓小平不仅辩证地分析了“白”的概念,而且从荣辱观的角度科学地阐明了人才的重要性。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科学技术人员,为社会主义的科学事业辛勤劳动,怎么是脱离政治呢?社会主义事业是有分工的。各行各业的同志在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的条件下,努力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这不但不是脱离政治,而且正是有社会主义觉悟的表现。”(p94)他认为这才是我们国家建设需要的真正又红又专人才,“也只有有了成批的杰出人才,才能带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p96)1977年8月邓小平在《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尊重劳动,尊重人才”,“要珍视劳动,珍视人才,人才难得呀!”(p50)

  很明显,邓小平形成了这样一种逻辑:人才不仅政治素质好,还要有专业技能。“我国科学研究的希望,在于它的队伍有来源。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我们要把从事教育工作的与从事科研工作的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使他们受到同样的尊重,同样的重视。”(p50)因此,““””结束后,邓小平面对百废待兴的复杂局面和千头万绪的各项工作,他自告奋勇抓科学和教育两项重点工作。他说:“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p48)“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p68)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邓小平荣辱观的树立和弘扬发挥了巨大促进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邓小平荣辱观的树立和弘扬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邓小平也指出:“物质是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好起来,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会有大变化。”(P89)党的十四大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既极大地调动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生产要素在合理流动中不断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优越性,也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进一步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这无疑增强了邓小平荣辱观树立和弘扬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促进了邓小平荣辱观实践主体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一方面,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反映出的人们荣辱观的模糊或颠倒,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这一重要根源有关。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既激发了人们的进取性精神,也对人们的协调性与合作精神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并不断强化,平等观念、竞争观念、效率观念、改革观念、民主法治观念日益增强;竞争压力、就业压力、能力与报酬的关联、优胜劣汰的现实,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进取心、危机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逐步形成,进一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盲目竞争所带来的各种成本的增加,也使越来越多的人日益认识到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协调、人与人合作的必要性。这些都对社会成员树立和弘扬邓小平荣辱观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了弘扬邓小平荣辱观的文化载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原因在于,它不仅具有意识形态的意义,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性质与经济价值融为一体。我们可以看到,越是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的文化产业,其意识形态影响力也就越大。在此基点上,依靠主流文化的正面引导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会促使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体制和文化市场的法律规范体系也不断完善,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将得到文化产业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进一步认同和拥护,文化市场将进一步繁荣,文化商品将更加丰富,文化娱乐形式将更加追求健康有益和丰富多彩。所有这些必将使文化及其产业在树立和弘扬邓小平荣辱观中的作用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2017大学毛概论文

2998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