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毛概论文 > 2017年毛概大学生论文3000字范文

2017年毛概大学生论文3000字范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2017年毛概大学生论文3000字范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教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视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打击精心准备的:3000字的2017年毛概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2017年毛概论文3000字1

  毛泽东的创新思想

  毛泽东是现代中国的一面旗帜。他的一生,他所领导的人民革命以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思想,引起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现代中国的历史命运。毛泽东留下的精神遗产是宏富的,它将在我们民族的历史进程中长期发生作用和影响。在毛泽东思想的百花园中,创新思想是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它体现于毛泽东关心、思索、研究的各个领域,是贯穿毛泽东思想体系的主线。归纳、整理、分析和研究毛泽东的创新思想,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毛泽东对理论创新必要性的论述

  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便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国情、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中国革命发展规律和道路却没有现成的具体答案。中国革命的实践表明,任何照搬照抄经典著作,照搬照抄外国经验的做法,都有可能导致革命的失败。作为中国共产党内最具独立思考品质的领导人,毛泽东向当时盛行的教条主义进行了勇敢的挑战,在中共党内率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并要大胆进行理论创新的原则。在1930年发表的《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批评了一些人固守书本和某项决议,以为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的错误,指出:这“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这种保守路线如不根本丢掉,将会给革命造成很大损失,也会害了这些同志自己。”(注:《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16页。)1938年,毛泽东论述了理论结合实际和理论创新的必要性,他说:“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注:《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8页。)
在延安整风中,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20多年实践经验,清算了党风中的主要危险教条主义,进一步坚持了这个原则。他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批评一些同志将马列主义书本上的某些词句当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曾反复讲,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些人偏偏忘记这句最重要最重要的话”。“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注:《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820页。)1960年,毛泽东又进一步阐发了这个原则。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他写道:“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书,必须读,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人,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任何国家,任何时候,单靠老东西是不行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新的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毛泽东一而再、再而三地论述这个问题,是要阐述干革命进行理论创新的必要性和客观必然性。它的含义有三:

  1.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理论与各国实践相结合,倘若固守僵死的教条,就只能给各国革命带来危害。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在实践中进行合乎本国实际的理论创造。

  3.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要发展。革命党人必须顺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创造出指导革命的新理论来。

  毛泽东关于理论创新的论述,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实践精神。他与其他的共产党人一道,坚持这个原则,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局面,毛泽东思想就是理论创新的产物,他本人则通过勤奋的读书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大胆提出新的科学论断和理论观点,成为一个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二、毛泽东创新思想的主要体现

  毛泽东创新思想的内容极为丰富,无论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突破,结出了丰硕成果,本文仅就几个方面试作概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方面。毛泽东始终认为,马列主义是规定了世界革命的基本原则,但中国革命的具体做法要我们在实践中创造。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袖一道,以切实的中国国情为依据,提出了一条崭新的民主革命总路线,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他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和同盟军,这不同于俄国革命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将整个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对象。他认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革命应分两步走,首先完成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再进一步推进到社会主义,而不是像俄国革命那样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瓜分统治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国条件下,革命应首先在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展开,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而不是十月革命工人阶级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起义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这些理论,都是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是前人书本上没有的,也是外国经验搬不来的。它成功地推进了中国的民主革命,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发展,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成功范例。

  毛泽东还率领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认为掌握了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和平道路,将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他否定了必须先机械化而后才能合作化的僵化做法,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将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实现了合作化。他还成功地实施了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政策,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成为国际共运史上最为成功的一例,丰富了马列主义不断革命论和革命转变论。这一切,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必然结果。

  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毛泽东对当时全国上下在“学习苏联老大哥”口号下简单照搬照抄苏联建设经验,“一开始就不满意,心情不舒畅”。他数十次在大会小会上讲话,发表文章,提出要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并率先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了一条同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即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协调各种经济关系,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发展经济的工业化道路。这是毛泽东实事求是突破前苏联工业化模式束缚的创新产物,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打下了极其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在1962年的7千人大会上,毛泽东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说:“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是照抄苏联,特别是重工业方面,几乎一切都抄苏联,自己的创造性很少。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1964年,他在一个关于总结经验的指示中提出:“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结合中国实际,打破常规,大胆探索创新,毛泽东在几十年前已经提出了在经济建设中进行科技创新的设想。

  在军事战略战术方面。从一个师范生成长为一个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和战略家,毛泽东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他的过人之处,就是比一般人更善于总结经验,更机智灵活,更富有独创性。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主张从战争情况、时间条件、战争性质、地域条件、民族战争的指导规律的不同着眼,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应用,大胆创新。他说:“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注:《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73页。)对于在战争中如何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他说:“如果计划和情况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须依照新的认识,构成新的判断,定下新的决心,把已定的计划加以改变,使之适合于新的情况。”(注:《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80页。)他的这一思想,成为他确立灵活机动战略战术和人民战争战略思想的基础。毛泽东创造性地确立了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是中国革命战争较长时期内的主要作战形式,提出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实行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斗的速决战,把战略上的劣势转变为战役、战斗上的优势,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后来,在解放战争中,又进一步概括为“十大军事原则”。这些都是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创造性的贡献。

  向外国学习方面。毛泽东首先充分肯定了向外国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我们应该向他们的长处学习。他又说:“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当然不要学。”(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4月版,第285页。)这就是著名的“洋为中用”的原则。批判吸收外国文化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人民大众喜闻乐见而又生动活泼的新文化。毛泽东同志明确地说:“应该学习外国的长处,来整理中国的,创造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继承和借鉴决不可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注:《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860页。)1956年8月,毛泽东在同音乐工作者的一次讲话中,还明确而具体地谈到科技、医学、艺术的创新问题。他鼓励科技工作者用近代外国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来整理中国的科学遗产,做出独创性的努力,直到形成中国自己的学派;他号召医务工作者中西医结合,创造祖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他要求艺术工作者学习外国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巧,创造出新的具有独特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的艺术来。学习应与独创相结合,创新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是结论。

  在教育方面。毛泽东青少年时代身受旧教育制度的侵害,对旧教育制度弊端的认识和体会是极深切的。及至他后来与战友们创办湖南自修大学,主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指导江西和延安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实践,他都力主批判旧教育,开展了许多适合革命斗争需要,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实践。建国后,毛泽东仍密切关注我国教育,他尤其对束缚人的创造力和各项能力发展的应试教育感到不满意,指出:“我主张题目公开,由学生研究、看书去做。例如,出二十个题,学生能答出十题,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创见,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题都答了,也对,但是平平淡淡,没有创见的,给五十分、六十分。”(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第128页。)毛泽东在这里提出了要以学生是否有创新见解作为教育评价体系主要标准的重要命题。他还鼓励学生不要受考试分数的束缚,要“大胆主动地学”,“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员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第137页。)他的这些鼓励创新,有益创新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所开展的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信群众的创造力,依靠和鼓励群众创新。毛泽东充分相信群众的创造力,依靠群众创新,鼓励和尊重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和行动,构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群众路线的核心就是坚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注:《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031页。)“就是发挥被领导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毛泽东谆谆教导全党:“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注:《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096页。)他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智慧,“‘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注:《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933页。)他相信人民群众不仅是革命也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注:《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016页。)无论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或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毛泽东和全党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去进行。毛泽东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赞扬湖南农民运动荡涤污泥浊水的创造精神,颂扬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了“鸡毛能够上天”的人间奇迹。他还要求全党要鼓励并创造条件释放群众的创造力。他说:“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力,从来就是很丰富的。过去在旧制度下没有解放出来,现在解放了,开始爆发了。我们的办法是揭盖子,破除迷信,让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爆发出来。”(注:毛泽东:《1958年在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毛泽东特别重视和鼓励青年人创新。他号召和倡导青年人积极主动创造,不要受名人、权威、有地位的学问家的束缚。在1958年的成都会议上,他说:“自古以来,创新学派都是学问不足的青年人,他们一眼看出一种新东西,就抓住向老古董开战。……从来创立新学派的青年,一抓到真理,就藐视古董,有所发明。”(注:毛泽东:《1958年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在其后的八大二次会议上,他又大讲青年人的创造问题,一口气列举了29位古今中外青年发明家、创造家的事例,说:“年轻人要胜过老年人,学问少的人可以打倒学问多的人,不要被权威、名人吓倒,不要被大学问家吓倒,要敢想、敢说、敢做,不要不敢想、不敢说、不敢做。”(注:毛泽东:《1958年在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和鼓励群众创造精神的思想和实践,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许多革命领袖中,显现得十分突出。

  三、毛泽东创新思想的基本特点

  毛泽东创新思想在以上几个部分所展示的内容,已经十分丰富。毛泽东通过创新而取得的成果,还有着举不胜举的实例。综观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可以发现有如下几个特点:

  其一,创新与怀疑批判精神相结合。诺贝尔奖获得者,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他道出了怀疑与创新的相互关系,道出了怀疑是创新意识的一种体现。毛泽东从青少年起即具有怀疑与叛逆的思想和品格。他曾在10岁时用离家出走来抗议粗暴严厉的旧教育,也曾“忤逆不孝”,反抗父亲冷酷、专制的管教方法。他喜爱看歌颂叛逆和造反的“禁书”,从中吸取了许多有益的营养。就读湖南第一师范期间,他在《湘江评论》上大胆直抒对旧世界的怀疑和批判。成为中国革命主要领导人后,他依然保持着对许多事物大胆怀疑、寻根究底的劲头。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都发端于对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和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的怀疑。建国以后的毛泽东,在各个领域都保持着不竭的怀疑习惯和批判精神。1957年,毛泽东对中宣部印发的有关思想工作的调查材料作了批注。对其中有人提出对马列经典著作不许怀疑,他批示道:“不许怀疑吗?”对有人问党的政策是否允许争论,他批示道:“为什么不允许争论呢?”在如何克服马列主义教学中的教条这个问题旁边,他批示道:“就是允许批评争论。”对解放后实行脱离实际的教育教学制度,他说:“现在这种教育制度,我很怀疑。”(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第140页。)继而提出一系列缩短学制、减少课程、教材删繁就简、提倡启发式教学、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新颖的教育教学思想。大胆的怀疑批判精神使毛泽东能够发现一般人难以发现的问题,使他能够独辟蹊径,有所创新。

  其二,创新与反对教条主义和奴隶主义相结合。从前述可见,毛泽东在每一个领域提出的创新观念,都几乎与批判教条主义相联系。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危害最大,毛泽东视之为主要危险。教条主义的本质是主观与客观相分离,其主要表现为思想上形成一种束缚,马列的本本没说过,革命前驱者没做过,就不敢说也不敢做。用教条主义的方法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势必是照搬照抄外国经验和书本上的条条,拒绝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顽固保守,不敢也不许创新和突破。

  《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是毛泽东勇于创新,敢于反对教条主义的最早檄文。在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运动中,教条主义路线受到了进一步的清算。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反对教条主义的同时反对经验主义,以反对教条主义为主;建国后,毛泽东反对教条主义的同时反对奴隶主义,仍以反对教条主义为主。奴隶主义的特征是盲从,迷信洋人和外国文化,盲目自卑、妄自菲薄,也可以说是教条主义的孪生兄弟。鉴于教条主义和奴隶主义造成了对人们思想的严重束缚,毛泽东在1958年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批示中明确提出了“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的口号,为此毛泽东还对全党反复进行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教育。他认为无论中国人、外国人、死人、活人,都不要迷信,要相信科学,正确的就信,不正确的就不信。他谈到不要迷信神仙,不要迷信洋人时说,相对别的星球,我们就是神仙;相对外国人,我们就是洋人。他批评类似贾桂那种站惯了,不敢坐的奴隶主义精神状态,体现了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精神风貌。他指出:“对于经典著作要尊重,但不要迷信。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创造出来的,不能抄书照搬。”(注:毛泽东:《1958年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他号召:“打掉自卑感,砍去妄自菲薄,破除迷信,振奋敢想敢说敢做的大无畏创造精神。”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打破束缚人们思想的桎梏,扫清创新障碍,为创新创造条件。

  其三,创新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独立思考也是创新的极其重要的必备条件,它为创新提供思路、观点、理论方法和达到目的的路径。一个人能够有所创新,他必然是善于独立思考的人。

  毛泽东是一个最具独立思考品格的理论家和实践家。他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权威,不崇拜偶像,对一切事物和现成理论保持不随波逐流,坚持不人云亦云地进行个人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态度。

  由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及100多年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影响,中国人民的意识中总的说盲从思想比较严重,比较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意识。这种情况反映到党内,也成为教条主义泛滥的一种思想根源。毛泽东反复要求全党在读书、领导革命和建设的时候,切记要独立思考。

  毛泽东常引用孟子的一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他自己在认真读书,独立思考的同时,也要求身边同他一起读书的同志每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都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他要求党的各级干部在学习理论书籍时,要加以分析,确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哪些是作者自己也不甚清楚的。

  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号召:“共产党员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周密思考,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绝对不应盲从,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注:《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827页。)1957年,他与逻辑界、哲学界人士谈话时,倡导不论是领导革命还是搞科学研究,都必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不能让自己的脖子上长别人的脑袋,即使对老师,也不要迷信。在八大二次会议上,听到有同志说跟着他走就不会错时,毛泽东明确表示:“一个人有对有不对,对就跟,不对就不跟,不要糊里糊涂地跟。”“真理在谁手里就跟谁走”,“糊里糊涂跟某人走很危险,要独立思考。”(注:毛泽东:《1958年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对独立思考的强调,为我们明确了通向真理和创新的正确途径。

  其四,创新与实事求是相结合。创新既是一种实践活动,又是一种认识活动。它要求人们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规律相契合,不能脱离客观实际。毛泽东的创新理论和实践表明,创新的立足点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实际,创新的目的在于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创新正确与错误的检验标准是千百万中国人民的实践。也就是说,毛泽东的创新是与实事求是精神紧密结合的。

  要做到实事求是,就要做到陈云同志说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批驳过在共产党内讨论问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的“唯书”现象,也批驳过不根据实际情况,一味盲目执行上级指示的“唯上”现象。认为“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和策略问题而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注:《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801页。)

  创新的理论来源于客观实际,它正确与否的判定标准也是客观实际。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指出:“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注:《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663页。)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他又多次指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办法,“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毛泽东思想是一种正确的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因为这种思想指导中国革命获得了成功,推进了建设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有益于中国社会进步的实际效果。

  如上所述毛泽东创新思想的四个主要特征,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辅相成的。怀疑引发探索和创新的兴趣,反对教条主义和奴隶主义为创新扫清思想障碍,独立思考为创新提供前提、方法和达到目的的路径,实事求是是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创新则是灵魂,它决定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发展方向。

  四、毛泽东创新思想的哲学底蕴

  毛泽东从年轻时代起就喜爱哲学,他读了许多古今中外哲学家的书,也潜心思考了许多有关人生、宇宙的“大本大源”问题。毛泽东探索大本大源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认为“动”是宇宙人生的普遍规律。他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着的斗争着的。“动”是天地身心的本性。通过对以往变法的分析,他得出了“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大源”(注:毛泽东:《1917年8月23日给黎锦熙的信》。)的结论;通过对体育之研究,从人人皆乐“动”,得出了“动必有道”,“天地盖惟有动而已”的观点。他本人则以不断的运动、奋斗和拼搏,来达到“身心并宽”,以“实现自我”为人生最大乐趣,这些都折射出了毛泽东人生哲学和世界观的主要特征。

  毛泽东年轻时代确立的这一哲学观,无疑蕴涵了辩证唯物论的基本思想。辩证唯物论认为,宇宙的本源是物质,物质存在的唯一客观形态便是运动。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地运动,导致了新旧事物的新陈代谢,导致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万象更新。因此,运动乃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规律。年轻的毛泽东之可贵处,在于他了解这一规律后并不束之高阁,或作为茶余饭后之清谈,而是自觉应用这一规律观察、分析、解剖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成为他立志改造社会的理性基础。毛泽东的这一哲学观,随着他阅读了更多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接受了更多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变得更加完备和丰富。它成为毛泽东创新思想的哲学基础,毛泽东为此坚持了一生。

  在1937年发表的《实践论》中,毛泽东精辟地指出:“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根据于一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以从事于变革客观现实的实践,一次又一次地向前,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深化。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注:《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295页。)建国以后,毛泽东仍然坚持这样的哲学观。1964年11月他在一个“关于总结经验的指示”中指出:“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在无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

  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毛泽东是怎样将源于“动”的这样一个哲学观,应用来分析、思辨人类对于宇宙事物的认识规律和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又怎样地从这个哲学观出发,得出了要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和不断发展真理的结论,这个结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是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统一,它是符合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规律和发展规律的。毛泽东的这一哲学观,势必与教条主义者们机械的、静止的、形而上学的哲学观产生对立,发生冲突。历史事实充分表明,毛泽东这一哲学观是完全正确的。

  及至晚年,毛泽东仍坚持他的哲学观。1974年5月30日,毛泽东在北京会见了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世界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宾主共同探讨了他们关心的问题。毛泽东说,“对称”原本是一个静止的观念,但按他的经验,“对称”对社会的发展不是最主要的,社会的发展是“动”。李政道认为,运动就是对称的。“对称”在科学上不是静止的观念,所有宇宙运动都跟“对称”有关。所有的“对称”都在“动”中。对李政道的观点,毛泽东点头称是,完全接受。这里,毛泽东和李政道并非闲来无事,坐而论道,它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在哲学领域神来的思想交流,是他们历经多年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所得出的深刻的哲学体验。虽然他们两人所关心、研究、从事的工作领域是极不相同的,但却有着共同的哲学结论!

  总之,毛泽东创新思想的哲学基础就是“动”。根据辩证唯物论的发展观点,他将人的认识看作是一个永恒的发展过程,只要物质运动不停止,人的认识也就没有穷尽的一天,而认识的延伸必然是思想的创新。

  毛泽东的创新思想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归纳、整理、分析、研究和宣传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对提高我国人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推动我国正在开展的创新活动是有益的。毛泽东作为创造新世界的一代伟人,为我们树立了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光辉榜样。他的有关创新的教导,将鼓舞和鞭策我们奋勇前进在创新的大道上。可以肯定,随着我国创新活动愈加深入地展开,人们将会愈加领略宣传和发扬毛泽东创新思想的深远意义。

  大学生毛概论文3000字

  【摘要】创新思想是毛泽东构建其思想理论的重要手段,体现在毛泽东关心、思考和研究的各个领域,是贯穿毛泽东思想体系的主线。本文介绍了毛泽东思想创新的必要性;概述了毛泽东创新思想在各个方面的主要成果;分析了毛泽东创新思想具有的特色。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创新思想 特点 创新型国家

  毛泽东作为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其数十年革命的生涯中,之所以能成功地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有独创性的思想理论,这来源于他不竭的创新动力。

  一、毛泽东对理论创新必要性的论述

  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便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国情、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中国革命发展规律和道路却没有现成的具体答案。中国革命的实践表明,任何照搬照抄经典著作,照搬照抄外国经验的做法,都有可能导致革命的失败。作为中国共产党内最具独立思考品质的领导人,毛泽东向当时盛行的教条主义进行了勇敢的挑战,在中共党内率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并要大胆进行理论创新的原则。

  毛泽东论述了理论结合实际和理论创新的必要性,他认为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1。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1960年,毛泽东又进

  一步阐发了这个原则,他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书,必须读,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人,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任何国家,任何时候,单靠老东西是不行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新的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

  毛泽东再三地论述这个问题,是要阐述干革命进行理论创新的必要性和客观必然性。它的含义有以下三点:

  1.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理论与各国实践相结合,倘若固守僵死的教条,就只能给各国革命带来危害。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在实践中进行合乎本国实际的理论创造。

  3.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要发展。革命党人必须顺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创造出指导革命的新理论来。

  毛泽东关于理论创新的论述,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实践精神。他与其他的共产党人一道,坚持这个原则,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局面,毛泽东思想就是理论创新的产物,他本人则通过勤奋的读书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大胆提出新的科学论断和理论观点,成为一个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二、毛泽东创新思想的主要体现

  毛泽东创新思想的内容极为丰富,无论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突破,结出了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方面

  毛泽东认为马列主义是规定了世界革命的基本原则,但中国革命的具体做法要我们在实践中创造。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袖一道,以切实的中国国情为依据,提出了一条崭新的民主革命总路线,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他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和同盟军,这不同于俄国革命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将整个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对象。他认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革命应分两步走,首先完成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再进一步推进到社会主义,而不是像俄国革命那样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这些理论,都是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是前人书本上没有的,也是外国经验搬不来的。它成功地推进了中国的民主革命,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发展,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成功范例。

  (二)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提出进行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他在一个关于总结经验的指示中提出:“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

  结合中国实际,打破常规,大胆探索创新,毛泽东在几十年前已经提出了在经济建设中进行科技创新的设想。

  (三)在军事战略战术方面

  毛泽东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主张从战争情况、时间条件、战争性质、地域条件、民族战争的指导规律的不同着眼,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应用,大胆创新。他的这一思想成为他确立灵活机动战略战术和人民战争战略思想的基础,创造性地确立了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是中国革命战争较长时期内的主要作战形式,提出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实行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斗的速决战,把战略上的劣势转变为战役、战斗上的优势,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四)向外国学习方面

  毛泽东首先充分肯定了向外国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我们应该向他们的长处学习。他又说:“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当然不要学。”学习应与独创相结合,创新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

  (五)在教育方面

  毛泽东提出了要以学生是否有创新见解作为教育评价体系主要标准的重要命题。他还鼓励学生不要受考试分数的束缚,要大胆主动地学,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员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他的这些鼓励创新,有益创新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所开展的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三、毛泽东创新思想的特点

  综观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可以发现有如下五个主要特点:

  (一)创新与怀疑批判精神相结合

  毛泽东从青少年起即具有怀疑与叛逆的思想和品格,成为中国革命主要领导人后,他依然保持着对许多事物大胆怀疑、寻根究底的劲头。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都发端于对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和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的怀疑。建国以后的毛泽东,在各个领域都保持着不竭的怀疑习惯和批判精神。对有人问党的政策是否允许争论,他批示道:“为什么不允许争论呢?”对解放后实行脱离实际的教育教学制度,他说:“现在这种教育制度,我很怀疑。”继而提出一系列缩短学制、减少课程、教材删繁就简、提倡启发式教学、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新颖的教育教学思想。大胆的怀疑批判精神使毛泽东能够发现一般人难以发现的问题,使他能够独辟蹊径,有所创新。

  (二)创新与反对教条主义和奴隶主义相结合

  毛泽东在每一个领域提出的创新观念,都几乎与批判教条主义相联系。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危害最大,毛泽东视之为主要危险。教条主义的本质是主观与客观相分离,其主要表现为思想上形成一种束缚,马列的本本没说过,革命前驱者没做过,就不敢说也不敢做。用教条主义的方法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势必是照搬照抄外国经验和书本上的条条,拒绝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顽固保守,不敢也不许创新和突破。

  (三)创新与独立思考相结合

  独立思考也是创新的极其重要的必备条件,它为创新提供思路、观点、理论方法和达到目的的路径。一个人能够有所创新,他必然是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毛泽东就是一个最具独立思考品格的理论家和实践家。他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权威,不崇拜偶像,对一切事物和现成理论保持不随波逐流,坚持不人云亦云地进行个人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态度。

  毛泽东反复要求全党在读书、领导革命和建设的时候,切记要独立思考,要加以分析确定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想一想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绝对不应盲从,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毛泽东明确表示:“一个人有对有不对,对就跟,不对就不跟,不要糊里糊涂地跟”“糊里糊涂跟某人走很危险,要独立思考。”毛泽东对独立思考的强调,为我们明确了通向真理和创新的正确途径。

  (四)创新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毛泽东的创新理论和实践表明,创新的立足点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实际,创新的目的在于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创新正确与错误的检验标准是千百万中国人民的实践。也就是说,毛泽东的创新是与实事求是精神紧密结合的。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指出:“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毛泽东思想是一种正确的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因为这种思想指导中国革命获得了成功,推进了建设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有益于中国社会进步的实际效果。

  (五)创新与调查研究相结合

  毛泽东创新精神的思维方式,不仅强调从实际出发,而且十分重视对问题的思考与下结论必须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把调查研究看作是认识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工作的前提与基础以调查研究作为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实践基础,是毛泽东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他的许多创新思想均源于此。

  毛泽东有句名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他还说,“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他一生做了大量调查研究,这不仅为他的创新活动提供了实践环境,而且为他的创新思想提供了大量实际资料。

  调查研究为毛泽东的创新思维铺实了基础,也避免了认识上的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正因为有了建立在客观实际基础上的认识,所以毛泽东能够精辟地提出许多独创性的思想理论。

  如上所述毛泽东创新思想的五个主要特征,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辅相成的。怀疑引发探索和创新的兴趣,反对教条主义和奴隶主义为创新扫清思想障碍,独立思考为创新提供前提、方法和达到目的的路径,实事求是是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创新则是灵魂,它决定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发展方向。

  四、毛泽东创新思想对当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启示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 自主创新尚受到多方制约。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艰难的条件下, 中国人民就能够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奋发图强, 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 在两弹一星等尖端技术领域取得震惊世界的成就。经过多年的发展, 当代中国已经拥有了自主创新的更多有利因素。我国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720 万人;有一整套完整的科学技术研发体系和学科布局;还有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这一切都为我们的自主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已经具备自主创新的巨大潜力的时候, 我们最需要的, 就是培育全社会创新的胆识与魄力。正像毛泽东所指出的:中国人要有志气。我们应当教育全国城市、乡村的每一个人, 要有远大的目标,有志气,在这方面要鼓点劲, 要把民族自信心提高起来。

  建设创新型国家, 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增强不懈奋斗、勇于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信心和勇气。发展创新文化, 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又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站在人类优秀文明的基石上, 积极整合现有技术, 推进集成创新: 积极引进国外技术, 充分消化吸收再创新, 这些都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方面。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行, 关起门来建设创新型国家更不行, 1956年4月,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 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自然科学方面, 我们比较落后, 特别要努力向外国学习。1963年12月, 毛泽东又明确指出: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 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 尽量采用先进技术, 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 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抓住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时机, 更好地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成就;抓住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转让高新技术中一些非关键部分的时机, 将先进适用技术引进来并消化吸收;抓住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机, 加强同国外的技术合作, 这些都有利于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结语

  毛泽东的创新思想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归纳、整理、分析、研究和宣传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对提高我国人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推动我国正在开展的创新活动是有益的。

  毛泽东作为创造新世界的一代伟人,为我们树立了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光辉榜样。他的有关创新的教导,将鼓舞和鞭策我们奋勇前进在创新的路上。可以肯定,随着我国创新活动建设的愈加深入地展开,人们将会愈加领略宣传和发扬毛泽东创新思想的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成立芳. 试析毛泽东创新思想的特征[J]. 探求,2004,3:56-59

  2. 王媛. 从精兵简政看毛泽东的创新思想[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7:9-12

  3. 学习毛泽东的思想和理论 [M].北京未来新世纪教育科研所,2001,41

  4. 吴学东, 梁国钊.论毛泽东的创新思想[J].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报,2001,9(1):44-46

  5. 王秀武.毛泽东创新思想作风形成的历史透析[J].贵州党史报,1999,30(2):75-80

  6. 赵大义.毛泽东[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316

  7. 肖云龙. 别无选择——中国创新论 [M]. 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84

  8. 李天华.毛泽东思想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知道意义[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24(4):1-4

  9.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273

  2017年毛概论文3000字篇2

  【摘要】创新思想是毛泽东构建其思想理论的重要手段,体现在毛泽东关心、思考和研究的各个领域,是贯穿毛泽东思想体系的主线。本文介绍了毛泽东思想创新的必要性;概述了毛泽东创新思想在各个方面的主要成果;分析了毛泽东创新思想具有的特色。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创新思想 特点 创新型国家

  毛泽东作为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其数十年革命的生涯中,之所以能成功地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有独创性的思想理论,这来源于他不竭的创新动力。

  一、毛泽东对理论创新必要性的论述

  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便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国情、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中国革命发展规律和道路却没有现成的具体答案。中国革命的实践表明,任何照搬照抄经典著作,照搬照抄外国经验的做法,都有可能导致革命的失败。作为中国共产党内最具独立思考品质的领导人,毛泽东向当时盛行的教条主义进行了勇敢的挑战,在中共党内率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并要大胆进行理论创新的原则。

  毛泽东论述了理论结合实际和理论创新的必要性,他认为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1。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1960年,毛泽东又进

  一步阐发了这个原则,他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书,必须读,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人,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任何国家,任何时候,单靠老东西是不行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新的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

  毛泽东再三地论述这个问题,是要阐述干革命进行理论创新的必要性和客观必然性。它的含义有以下三点:

  1.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理论与各国实践相结合,倘若固守僵死的教条,就只能给各国革命带来危害。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在实践中进行合乎本国实际的理论创造。

  3.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要发展。革命党人必须顺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创造出指导革命的新理论来。

  毛泽东关于理论创新的论述,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实践精神。他与其他的共产党人一道,坚持这个原则,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局面,毛泽东思想就是理论创新的产物,他本人则通过勤奋的读书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大胆提出新的科学论断和理论观点,成为一个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二、毛泽东创新思想的主要体现

  毛泽东创新思想的内容极为丰富,无论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突破,结出了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方面

  毛泽东认为马列主义是规定了世界革命的基本原则,但中国革命的具体做法要我们在实践中创造。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袖一道,以切实的中国国情为依据,提出了一条崭新的民主革命总路线,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他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和同盟军,这不同于俄国革命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将整个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对象。他认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革命应分两步走,首先完成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再进一步推进到社会主义,而不是像俄国革命那样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这些理论,都是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是前人书本上没有的,也是外国经验搬不来的。它成功地推进了中国的民主革命,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发展,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成功范例。

  (二)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提出进行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他在一个关于总结经验的指示中提出:“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

  结合中国实际,打破常规,大胆探索创新,毛泽东在几十年前已经提出了在经济建设中进行科技创新的设想。

  (三)在军事战略战术方面

  毛泽东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主张从战争情况、时间条件、战争性质、地域条件、民族战争的指导规律的不同着眼,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应用,大胆创新。他的这一思想成为他确立灵活机动战略战术和人民战争战略思想的基础,创造性地确立了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是中国革命战争较长时期内的主要作战形式,提出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实行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斗的速决战,把战略上的劣势转变为战役、战斗上的优势,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四)向外国学习方面

  毛泽东首先充分肯定了向外国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我们应该向他们的长处学习。他又说:“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当然不要学。”学习应与独创相结合,创新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

  (五)在教育方面

  毛泽东提出了要以学生是否有创新见解作为教育评价体系主要标准的重要命题。他还鼓励学生不要受考试分数的束缚,要大胆主动地学,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员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他的这些鼓励创新,有益创新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所开展的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三、毛泽东创新思想的特点

  综观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可以发现有如下五个主要特点:

  (一)创新与怀疑批判精神相结合

  毛泽东从青少年起即具有怀疑与叛逆的思想和品格,成为中国革命主要领导人后,他依然保持着对许多事物大胆怀疑、寻根究底的劲头。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都发端于对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和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的怀疑。建国以后的毛泽东,在各个领域都保持着不竭的怀疑习惯和批判精神。对有人问党的政策是否允许争论,他批示道:“为什么不允许争论呢?”对解放后实行脱离实际的教育教学制度,他说:“现在这种教育制度,我很怀疑。”继而提出一系列缩短学制、减少课程、教材删繁就简、提倡启发式教学、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新颖的教育教学思想。大胆的怀疑批判精神使毛泽东能够发现一般人难以发现的问题,使他能够独辟蹊径,有所创新。

  (二)创新与反对教条主义和奴隶主义相结合

  毛泽东在每一个领域提出的创新观念,都几乎与批判教条主义相联系。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危害最大,毛泽东视之为主要危险。教条主义的本质是主观与客观相分离,其主要表现为思想上形成一种束缚,马列的本本没说过,革命前驱者没做过,就不敢说也不敢做。用教条主义的方法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势必是照搬照抄外国经验和书本上的条条,拒绝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顽固保守,不敢也不许创新和突破。

  (三)创新与独立思考相结合

  独立思考也是创新的极其重要的必备条件,它为创新提供思路、观点、理论方法和达到目的的路径。一个人能够有所创新,他必然是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毛泽东就是一个最具独立思考品格的理论家和实践家。他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权威,不崇拜偶像,对一切事物和现成理论保持不随波逐流,坚持不人云亦云地进行个人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态度。

  毛泽东反复要求全党在读书、领导革命和建设的时候,切记要独立思考,要加以分析确定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想一想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绝对不应盲从,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毛泽东明确表示:“一个人有对有不对,对就跟,不对就不跟,不要糊里糊涂地跟”“糊里糊涂跟某人走很危险,要独立思考。”毛泽东对独立思考的强调,为我们明确了通向真理和创新的正确途径。

  (四)创新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毛泽东的创新理论和实践表明,创新的立足点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实际,创新的目的在于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创新正确与错误的检验标准是千百万中国人民的实践。也就是说,毛泽东的创新是与实事求是精神紧密结合的。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指出:“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毛泽东思想是一种正确的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因为这种思想指导中国革命获得了成功,推进了建设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有益于中国社会进步的实际效果。

  (五)创新与调查研究相结合

  毛泽东创新精神的思维方式,不仅强调从实际出发,而且十分重视对问题的思考与下结论必须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把调查研究看作是认识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工作的前提与基础以调查研究作为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实践基础,是毛泽东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他的许多创新思想均源于此。

  毛泽东有句名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他还说,“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他一生做了大量调查研究,这不仅为他的创新活动提供了实践环境,而且为他的创新思想提供了大量实际资料。

  调查研究为毛泽东的创新思维铺实了基础,也避免了认识上的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正因为有了建立在客观实际基础上的认识,所以毛泽东能够精辟地提出许多独创性的思想理论。

  如上所述毛泽东创新思想的五个主要特征,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辅相成的。怀疑引发探索和创新的兴趣,反对教条主义和奴隶主义为创新扫清思想障碍,独立思考为创新提供前提、方法和达到目的的路径,实事求是是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创新则是灵魂,它决定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发展方向。

  四、毛泽东创新思想对当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启示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 自主创新尚受到多方制约。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艰难的条件下, 中国人民就能够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奋发图强, 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 在两弹一星等尖端技术领域取得震惊世界的成就。经过多年的发展, 当代中国已经拥有了自主创新的更多有利因素。我国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720 万人;有一整套完整的科学技术研发体系和学科布局;还有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这一切都为我们的自主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已经具备自主创新的巨大潜力的时候, 我们最需要的, 就是培育全社会创新的胆识与魄力。正像毛泽东所指出的:中国人要有志气。我们应当教育全国城市、乡村的每一个人, 要有远大的目标,有志气,在这方面要鼓点劲, 要把民族自信心提高起来。

  建设创新型国家, 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增强不懈奋斗、勇于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信心和勇气。发展创新文化, 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又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站在人类优秀文明的基石上, 积极整合现有技术, 推进集成创新: 积极引进国外技术, 充分消化吸收再创新, 这些都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方面。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行, 关起门来建设创新型国家更不行, 1956年4月,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 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自然科学方面, 我们比较落后, 特别要努力向外国学习。1963年12月, 毛泽东又明确指出: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 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 尽量采用先进技术, 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 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抓住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时机, 更好地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成就;抓住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转让高新技术中一些非关键部分的时机, 将先进适用技术引进来并消化吸收;抓住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机, 加强同国外的技术合作, 这些都有利于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结语

  毛泽东的创新思想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归纳、整理、分析、研究和宣传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对提高我国人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推动我国正在开展的创新活动是有益的。

  毛泽东作为创造新世界的一代伟人,为我们树立了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光辉榜样。他的有关创新的教导,将鼓舞和鞭策我们奋勇前进在创新的路上。可以肯定,随着我国创新活动建设的愈加深入地展开,人们将会愈加领略宣传和发扬毛泽东创新思想的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成立芳. 试析毛泽东创新思想的特征[J]. 探求,2004,3:56-59

  2. 王媛. 从精兵简政看毛泽东的创新思想[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7:9-12

  3. 学习毛泽东的思想和理论 [M].北京未来新世纪教育科研所,2001,41

  4. 吴学东, 梁国钊.论毛泽东的创新思想[J].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报,2001,9(1):44-46

  5. 王秀武.毛泽东创新思想作风形成的历史透析[J].贵州党史报,1999,30(2):75-80

  6. 赵大义.毛泽东[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316

  7. 肖云龙. 别无选择——中国创新论 [M]. 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84

  8. 李天华.毛泽东思想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知道意义[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24(4):1-4

  9.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273

  毛概论文3000字范文篇3

  《探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本文以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为主旨,全面深入的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当代中国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表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看法,分别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何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社会主义资源、财富以及利益的公平分配,实现人与资源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和谐发展的格局,在体制的改革和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社会。

  关键词: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民主、和平

  跨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处于一个极为关键的历史性时期,在这一阶段,随着改革和发展事业的深化,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日益不平衡,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社会资源与财富的合理分配;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进入的攻坚阶段,已经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是由中国共产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和”的概念,用以描述内部治理良好,上下协调一致的状态。例如,《易传》高度赞扬并极力提倡和谐思想,提出了“太和”的观念。孔子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孔子及其学生所说的“和”,既是一个哲学范畴,又是一个伦理道德的标准和社会治理的标准,其本质在于统一和协调多种因素之间的差异。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并认为阴阳二气虽然处于不停的冲撞之中,但它们始终能够在“道”的统一下和谐相处。王阳明指出“天理亦有个中和处”。先哲们的这些经典论,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和谐观念成了治国安民的重要理想。

  (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坚实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理论武器,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进行了有意的探索。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十大关系》这篇重要著作,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1957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篇重要著作,创立了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这些正确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做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200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有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目标又被具体化为“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今,我们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的必然。

  二、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新世纪新阶段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实践需要,符合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客观形势的要求,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任务,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深化和拓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概括起来为三个符合:

  (一)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中指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是解放全人类的学说,人的充分的自由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条件和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求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马克思的《资本论》中的唯物辩证法,从物质的存在——商品开始,进而到货币、资本、生产、流通,最后发现剩余价值,形成贫富两极分化,产生阶级和阶级斗争,直至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必然到来的结论。胡锦涛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从社会现实出发,改革社会不合理现象,发展生产力,建立合理的劳动分配制度,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建成富裕、和谐、幸福的社会。

  (二)符合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改革开放、提高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根本目的,不只是振兴中华民族,洗雪一百多年的殖民史给予中华民族的痛苦和屈辱的记忆,更不是以牙还牙,对中华民族曾经带来沉重灾难的西方国家实施报复。我国近代史确实是血和泪、悲愤、痛苦的历史,但历史承载的是民族的过去,时代在前进,国际社会百年来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历史是个大舞台,即使中华民族再经过五十年的奋斗,实现了现代化,成为首屈一指的世界大国,她也应该以社会和谐发展充满亲和力为宗旨。首先惠及的是十五亿中国人民,其次惠及的是全世界人民。如果没有这样的理念,社会发展并不等于人民幸福。

  (三) 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和谐社会当然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全世界必须面对的课题。人口的迅速增长,对生活资源的无序开发,人类为了生存大量开垦荒地,滥伐树木,森林逐渐消失,森林、草原、湿地“自然之肺”功能减弱,致使空气污染、水污染、天气变暖,水土大量流失。人类为了改善生活,肆意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能承受得起吗?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必将遭受自然的报复,有时这种报复的后果是极其可怕的。南亚的海啸和我国西南洪灾就是现实例证。

  三、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完善管理体制、提高领导能力等方面着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需要指出的是,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时候,有许多问题是要深入探讨并加以注意的。

  第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都是在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为贯彻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科学地理解和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党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必将极大地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必须和社会具体实际联系起来,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前提,以安定有序为基础(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以诚信友爱为品质,以充满活力为状态,以先进文化为灵魂,以民主法制为保证。确实解决好现实社会中的医疗、上学、买房、就业等问题。

  总之,我们要根据经济发展能够提供的条件来解决好社会问题。这里的关键,是要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参考文献: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出版社2005年3月1版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局 编

  [2]《和谐社会研究·从政治学到政治科学》人民出版社 2006年3月 第1版 张国清 著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人民出版社 2005年3月 第1版 主编 李君如 副主编 严书翰 卢先福

  [4]《多学科视野中的和谐社会》 学林出版社2005年3月 第1版 主编 王荣华 董世骏

  [5]《华从际和谐与冲突》重庆大学出版2007年4月 第1版 黄囇莉 著

看了“2017年毛概论文3000字”的人还看了:

1.2017毛概论文3000字范文

2.2017毛概论文范文3000字

3.毛概论文3000字范文

4.毛概论文关于改革开放3000字

5.2017毛概论文3000字范文

46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