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医药学论文>临床医学>

有关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加强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不仅可以提升病患的满意度,更重要的能够及早地发现安全隐患。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篇1

  浅探小儿癫痫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如何根据小儿癫痫的诱因、临床表现、护理问题及预后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及预防措施。方法 自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28例小儿进行临床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 26例症状控制康复出院,2例放弃 治疗自动出院。结论 进行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及预防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小儿癫痫的发病率。

  【关键词】 小儿 癫痫 护理

  癫痫(epilepsy)是一种慢性脑部疾患,以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发作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可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行为、自主神经等不同障碍或兼而有之。任何类型的癫痫发作都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和发作性等基本特点。患儿对发作无记忆,间歇期恢复正常。

  一、临床资料

  本组26例患儿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1~13岁,入院时癫痫持续状态4例,神志丧失,四肢强直,大小便失禁,发作1~5min者16例,突然短暂意识障碍,历时4~10s者6例,局限性发作单侧口角,单侧肢体抽搐有2例。入院后经过安定静脉注射,吸氧,甘露醇、速尿减轻脑水肿,液体疗法纠正电介质酸碱平衡紊乱,有26例症状控制,康复出院。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原发性癫痫(又称特发性或隐原性癫痫) 推测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最新的研究报道指出约40%的癫痫患者与遗传有关。近年来相对许多癫痫亚型致病基因的克隆则从分子水平面上勾画出了遗传与癫痫的关系,为我们进一步认识癫痫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癫痫的遗传具有异质性,不同的发作类型或不同的家族可有不同的遗传方式。原发性癫痫多为多基因遗传,部分不同形式的单基因遗传。

  2.继发性癫痫(又称症状性癫痫) 见于多种脑组织疾病和引起脑组织代谢障碍的全身性疾病,较为常见的疾病有:

  (1)颅脑疾病 ①脑先天发育畸形或异常,如脑穿通畸形、小头畸形、脑回畸形、灰质易位等;②颅脑创伤;③颅内感染,如脑膜炎及脑脓肿的急性期充血、水肿、毒素和渗出物均可导致癫痫发作,愈合后的瘢痕粘连也是癫痫的病因;④脑血管疾病;⑤颅内占位病变;⑥变性及脑白质疾病。

  (2)颅外疾病 ①脑缺氧,如窒息、休克、大出血;②代谢内分泌疾病,如苯丙酸酮尿症;③药物或食物中毒;④变态反应;⑤脑血管疾病,如阿-斯综合征。

  三、临床特点

  1.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

  发作初起时突然意识丧失,全身肌肉强直收缩,眼睁大,眼球上翻,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暂停,青紫,角弓反张,继而出现震颤,随后进入阵挛期,表现为全身反复、连续、短促的屈曲性痉挛,持续约30秒,可伴尿失禁,而后有一段意识混浊时期或嗜睡,再转入清醒状态。发作后感到疲乏、头痛,有时呕吐或全身肌肉疼痛。

  2.失神小发作

  突然发生短暂的意识丧失,正在进行的活动停止,固定于某一体位,语言中断,两眼茫然凝视,偶尔两眼上翻,持续数秒钟,没有肌肉抽搐,不跌倒。发作前无先兆,发作后不嗜睡,继续原来的动作。发作频率多少不等,每日数次或数十次。

  3.肌阵挛性发作

  表现为某个肌肉或肌群突然快速有力地收缩,引起面、躯干或肢体抽动。多为单一的,动作幅度大小不等,表现形式各异。可以是全身或某个肢体哆嗦一下,上肢抽动可将手中持物甩出,面部抽动表现为用力地点一下头或缩颈,站立时发作常猛烈地摔倒在地,易造成撞伤。

  4.失张力性发作

  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一过性肌张力丧失,不能维持姿势,如在站立时可突然低头,上臂下垂,屈膝,跌倒,同时伴意识丧失。发作持续1~3秒,意识很快恢复,立即站立起来。有时连续发作数次。

  5.局限性运动性发作

  表现为身体某一部分节律性抽动,如一侧上肢或一侧面肌抽动,也可先从某一局部开始,然后按照皮层运动区对肌肉神经支配的顺序扩展,如从一侧口角开始,依次扩展到手、臂、下肢。发作间期可能较长,意识不丧失。较长时间发作后,抽搐部位可有暂时性麻痹。

  6.复杂部分性发作

  发作时有精神意识改变,如感觉、情绪、行为、记忆、观念等障碍,意识处于朦胧状态,伴有自动症,为一系列无目的、不恰当而离奇的重复刻板运动,如咀嚼、眨眼、搓手、摸索、自言自语、漫游、狂跑等。发作后不能回忆。

  7.癫痫持续状态

  是持续性脑节律紊乱引起的长时间反复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开始有短暂的强直期,然后为长时间反复的全身阵挛发作,发作间期意识不恢复。常见原因为长期服用抗癫痫药而突然停药、高热惊厥、缺氧、缺血、颅内感染、电解质紊乱等。

  四、护理问题

  1.有受伤的危险 与发病时意识丧失及抽搐有关。

  2.有窒息的危险 与发作时呕吐、神志不清有关。

  3.潜在并发症 脑疝,与癫痫持续状态有关。

  4.家长及患儿知识缺乏 与对疾病的了解及用药的长期规范性的认识缺乏有关。

  5.焦虑 与疾病病程长及其反复性有关。

  五、护理目标

  1.控制及减少发作,发作时避免损伤。

  2.临床发作时避免窒息。 3.避免发生癫痫持续状态,如有发作,应注意保持患儿的良好脑组织血液循环。

  4.家长及年龄较长的患儿能够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 治疗的原则、用药持续的重要性及安全防护方法。

  5.家长及患儿能表述自己的感受,情绪得以转换。

  六、护理措施

  1.癫痫发作时应将患儿平卧,松衣领、裤带,不可用力按压患儿,用牙垫或厚纱布包裹的压舌板置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以防止舌咬伤,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必要时吸痰。床周安置软垫防止碰伤,必要时约束肢体。

  2.进食进饮后应采取右侧卧位,头偏向一侧。

  3.留陪护人员,防止突发抽搐造成意外。

  4.遵医嘱给予抗惊厥药物,以控制癫痫发作,给药要注意按时按量,保持恒定血药浓度。

  5.当抽搐发作持续时间较长时,应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每30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并做好记录。注意监测神志、瞳孔的变化。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氧气吸入,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喉痉挛时可行气管切开。遵医嘱应用脱水剂,注意防止渗漏。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械物品。

  6.根据家长及患儿的接受程度向家长及年龄较长患儿讲解疾病过程、预后及发作先兆,用药的必要性及 规律用药的重要性;指导患儿携带病情说明卡,发生意外时便于急救。指导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避免诱发癫痫的发作。定期复诊。

  7.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待患儿及家长应态度亲切、声音轻柔和蔼,尽可能回答其提出的疑问。消除家长及患儿的恐惧、焦虑心理,消除其他人群歧视轻视患儿的态度,鼓励患儿与人正常交往,消除自卑心态。

  参 考 资 料

  [1]郭光.郝青英.妥泰单药治疗小儿癫痫疗效分析 [期刊 论文]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5).

  [2]商怀玉.托吡酯引起发热12例临床分析 [期刊论文] -中原医刊2006(17).

  [3]倪连芳,陈黎,蒋玉梅,吴敏,尹运东,廖建湘.小儿癫痫病健康 教育 [期刊论文] - 中国健康教育2002(5).

  有关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篇2

  试论溶血性贫血护理

  【摘要】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是指红细胞遭破坏致使其寿命缩短,且溶血程度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时所引起的贫血。临床表现特点是贫血、黄疸、脾肿大、网织红细胞增高,骨髓幼红细胞增生。当骨髓造血功能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破坏时,可不发生贫血称为溶血性疾病。

  【关键词】 溶血性贫血 护理

  【临床表现】

  溶血性贫血表现与起病缓急、溶血程度及溶血场所有关。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一)急性溶血

  起病急,如血型不合输血。早期表现腰背四肢酸痛,且逐渐加重,伴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寒战高热等。这些表现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后分解产物对机体毒性作用所致。急性溶血主要在血管内溶血者可出现血红蛋白尿,患者多有明显贫血、黄疸。严重溶血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休克,溶血产物可造成肾小管细胞缺血坏死及管腔阻塞,最终导致急性肾衰。

  (二)慢性溶血

  起病缓慢、症状较轻,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黄疸,肝脾多肿大,在疾病过程中常可并发急性溶血。由于长期高胆红素血症,可合并胆石症和肝功能损害。

  【主要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密切注意溶血性贫血患者贫血、黄疸、尿色的变化,询问患者主诉,了解有关检查结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休息与活动

  严重贫血或正处于疾病发作期应卧床休息,慢性期及轻中度贫血可以休息与活动交替进行,以休息为主。

  3.疾病知识指导

  向病人讲述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受损破裂而溶血,要认识其受损诱因,且必须避免,如患G6PD缺乏症者,不可食用蚕豆,不能服用伯氨喹啉、磺胺类及镇痛药,以防诱发本病。上述疾病为遗传性疾病,不能去根,加强预防诱因可减少发作,不发作时可与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4.药物护理

  糖皮质激素多用于 治疗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该药物使用时间长,应注意副作用,定期测血压、血糖,观察大便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库欣综合征一般在减药及停药后可逐渐消失。

  5.输血护理

  (1)避免发生血型不合输血:输血前护理人员认真核对配血单姓名、床号、血型。应与血袋纸牌一致。输血后应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血型不合输血反应早期表现为腰背四肢酸痛,畏寒发热、头痛、恶心腹痛,重者出现酱油尿、血压降低甚至休克,最后可出现急性肾衰(表现少尿、无尿)。上述症状轻重与输入血量有关,故对输血患者有不适反应,一定要认真对待,可疑血型不合时,应立刻报告医生,同时停止输血。对输血病人发生反应不可掉以轻心,以往不少经验教训表明,不重视病人反应,有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2)及早发现溶血加重:溶血性贫血患者如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输血时,即使血型相符,也可能输入补体或红细胞而使溶血加重,故在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反应,贫血、黄疸是否加重,可疑时,立即向医生报告。 【健康 教育】

  1.普及疾病常识

  医护人员有责任将疾病知识向蚕豆病(GGPD缺乏症)高发区人群做广泛卫生宣教,蚕豆病是由于进食蚕豆后引起该病溶血发作,嘱病人不能吃蚕豆及蚕豆制品和氧化性药物(如伯氨喹啉、奎宁、阿的平、非那西丁、磺胺药、呋喃类、氯霉素等),因为上述因素可诱发溶血发作。加强预防宣传,可大大减少疾病的发作。另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忌食酸性食物和酸性药物,以减少溶血发作。

  2.教会患者自我护理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依据贫血轻重、每天活动量要适度,以不出现心悸、气短及过度乏力为宜,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饮食要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以保证营养。自觉不适时,要观察贫血、黄疸是否加重,注意尿色是否加深或呈酱油色,可疑病情加重应及时就诊。遗传性溶血患者应去遗传门诊咨询,特别是对婚前、婚后的指导尤为重要。

  参 考 文 献

  [1]陈维英.基础护 理学.1997.

  [2]陈志哲.陈君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的临床问题[J].中华内科杂志.

  [3]安青,安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中应注意的问题[J].山东医药,1999,39(11):12.

  [4]姚尔固.特殊血液病诊断与 治疗[M].北京: 科学技术 文献出版社,2002.24.

有关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

加强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不仅可以提升病患的满意度,更重要的能够及早地发现安全隐患。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篇1 浅探小儿癫痫护理 【摘要】 目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

    护理工作虽然很平凡,但在人们的心幕中却是很纯洁高尚的,护士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应该把美融入到护理工作中去。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

  • 大学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大学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的课程,人们通常把护士尊称白衣天使,天使是幸福和温暖的象征,是美的化身。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

  • 有关护理毕业论文发表
    有关护理毕业论文发表

    科学、合理的护理学专业课程结构是培养护理学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保证。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护理毕业论文发表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

  • 护理毕业论文发表
    护理毕业论文发表

    护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操作科学,实验在护理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护理毕业论文发表的范文,欢迎大家阅

293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