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政治论文>政治哲学>

关于2017政治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政治秩序是人类群体生活中可欲的价值,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政治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2017政治论文篇1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信的应用

  【摘要】

  结合习多次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面对目前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微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辅导员借助微信这一新媒体,对“热作系思想政治之窗”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及应用,此公众平台存在的不足,最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

  辅导员;微信公众平台;教育

  党的以来,多次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深刻阐述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战略目标和重要举措。习的这一系列讲话,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应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途径,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我院的大学生中,智能手机人手一部,100%的学生都开通流量包。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基于移动端和智能机的新的移动社交软件“微信”,并于2012年8月推出微信公众平台。目前大学生的生活已进入“微”时代。如何借力这一新媒体,开展工作,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为学生服务,已成为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一个日益凸显的问题。

  一、“热作系思想政治之窗”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在我院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1)智能手机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基本上是人手一部,微信在大学生中使用率较高,高达99%的学生都使用微信,据调查,100%的学生都开通了流量包,流量包越来越便宜,校园的很多位置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覆盖,给更大的大学生使用微信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2)微信公众平台操作简单,信息发布便捷,传播速度极快,影响面广,互动性强,即使沟通。(3)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学习能力强,思维变化快,更容易接受一些新鲜事物,参照《我院大学生社交网络利用情况的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和对辅导员利用微信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态度是认可,觉得很有必要的,所以在我院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推广微信公众平台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热作系思想政治之窗”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

  本平台主要应用于我院学生工作,主要任务是提供一个实时开展高校学生工作,并提供在线交流的场所。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提到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双重身份,意味着辅导员承担着学生教育和学生管理的双重身份,同时,还要开展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因此,可以建立包括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和学生服务等三项功能的微信公众平台。

  1、学生教育模块。

  主要教育学生为目的,结合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关的内容,将学生教育模块分为:时事政治、党团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课表查询。

  (1)了解让学生了解国内国际新闻热点,时政要闻,这一部分内容还可以为参加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村官等同学提供便利。

  (2)党团建设。向学生介绍党团基本知识,如:入党申请书撰写,入党流程以及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鼓励同学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3)心理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帮助他们解决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可以选取一些心理美文进行刊登,并做到每日更新,让同学们每天的心理得到放松。设立心理管理系统,为同学心理问题解答疑惑的平台。能及时解决学生心理困惑,让他们健康成长。

  (4)安全教育。安全教育,辅导员无时无刻不在强调,通过入学教育,日常教育等多条途径,使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的掌握安全意识。此页面围绕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成才的各方面安全教育,简要介绍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防范和避害技巧。

  (5)诚信教育。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考试作弊,作业抄袭,助学贷款中有的同学不按合同要求,出现逾期不还款,在申请助学金时有部分同学隐瞒家庭情况等,不诚信的事件屡屡发生,这些不诚信的行为不仅反映了大学生自身的诚信素质,而且影响了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当学生打开微信,点击进入这一页面,则会出现关于诚信教育相关正能量,无时无刻都在提醒同学们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诚信考试,诚信还款。

  2、学生管理。

  主要管理学生为目的,结合与学生日常管理的内容,将学生管理模块分为:规章制度、量化考核、主题活动、奖惩通报、请假制度。

  (1)规章制度:发布国家、地区、学校、院系各类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及奖惩制度等,发于微信公众平台让同学们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到。

  (2)量化考核:也是属于管理者管理学生的一个比较全面地制度标准,同学们平时的生活、学习就要对照这个标准来执行,有违反的就要被扣分。

  (3)班级活动:每个月各班都有我们的活动主题,各个班级就根据我们的活动主题开展一些主题班会及主题团日活动,增强班级凝结力。

  (4)奖惩通报:评优评奖包括各类奖学金、省级、校级、院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毕业生、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等,各类评优评奖和违纪处分等就可以在这里公布,为同学们树立榜样。

  (5)请假制度:将我系请假制度发于该平台,同学们就可以对照我们的请假制度实行相应的请假,同学们以后在此平台上就可以进行相应的请销假制度。

  3、学生服务,这一模块主要是为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提供一些便利的服务。

  主要包括:通知通告、就业招聘、谈心交流、学生投稿,园丁感悟。

  (1)通知通告:随时转发学院的相关通知通告。

  (2)就业招聘:及时更新各种招聘信息,从而使同学们第一时间掌握就业动态。

  (3)学生心声:同学们将自己平时在热院生活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感写成小文章的形式跟大家一起分享,同学们对学院的管理及辅导员等有意见的都可以向我们反应。

  (4)园丁感悟:辅导员老师可以将平时的工作感悟及困惑记下来跟同学们一起分享,让同学对辅导员更加了解。

  (5)联系我们:热带作物与食品工程系学生管理工作的书记,各年级辅导员的联系方式都在这里面有记录,同学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联系我们。

  三、“热作系思想政治之窗”微信公众平台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微信公众平台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社交平台多,失去应有的影响力。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同学们可以采用qq、微博、微信、飞信、人人网、陌陌等媒体进行沟通交流,信息量较多,学生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有时无从选择,或直接忽视,导致微信公众平台失去应有的影响力。(2)发送受限制。微信公众平台中的订阅号一日只能发送一条,如果发送多图文信息,一次性也最多只能发送八条,这种限制使辅导员工作产生滞后或者不灵活现象。而且发送信息时只能通过网页版进行,非常不方便。(3)没有建立起专门的微信公众号管理团队,管理员势单力薄,对管理员有所限制,不是只要登录就一定能当管理员发送信息。目前的管理者都是辅导员,工作繁忙,很难在兼顾本职工作的情况下注重对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当出现时间和精力冲突时,忽略了微信平台的管理,因此最终失去了微信粉丝的关注,丧失了微信本身的功能。

  四、要利用好新媒体“热作系思想政治之窗”微信公众平台应采取的措施

  辅导员在应用微信公众平台时,应该正确看待其利弊,充分发挥它在工作中的便利性。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引导,教育为先。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工作的时候,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引领学生思想,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寓教育于服务。因此辅导员必须自我完善,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2)在微信公众平台设计上打造成融原创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平台。从内容上打造属于自己个人特别的栏目,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3)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自身的阅读量统计、点赞功能,甚至开展问卷、交流、座谈等方式对学生微信公众平台形式和内容意见和建议,关注他们的实际需要,改进工作方式,调整工作内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需求不一样。(4)在团总支或学生会中申请一个专门的部门网信部来对我们的公众平台进行管理。定期的对学生开展培训,教他们如何更好的运转该平台。

  综上所述:“热作系思想政治之窗”微信平台正处于起步阶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此平台学生能及时的了解系部的一些动态,例如通知通告,考试信息,系部活动,名师讲座等等,不仅解决了学生学习上的一些问题,学生对学院及系部的管理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将会继续努力,把握其特点,发挥其优势,克服其弊端,融沟通、宣传、教育、引领、服务于一体,真正把这个平台做好。

  【参考文献】

  [1]两部门召开网络经验交流会强调推动网络育人[N].人民网,2014-11-22

  [2]皮芳.微信公众平台构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视野,2015(36)

  [3]王苗苗,尹航.浅谈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天津教育,2015(Z1)

  关于2017政治论文篇2

  浅谈新媒体学员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表现出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共享性等特征,在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信息过量、信息污染、泛娱乐化流行等一系列问题。受新媒体环境的影响,公安现役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日常化、更开放、更透明,只有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机制、教育载体等方面探索切实有效的对策,改进公安现役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变化,才能保持思想政治教育不竭的生命力。

  关键词: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公安现役院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对大学生而言,新媒体更是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这也使得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一方面新媒体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便捷的交流方式、广泛的传播范围等特征备受青睐,引导思想政治工作走向开放、多元;但另一方面,由于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而引发的信息超载、浮躁心理乃至道德感弱化、西方文化霸权强化、人际关系疏离等问题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本文在深入认识新媒体的概念、特征、与传统媒体的区别及造成的影响的基础上,剖析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发生的变化,通过对460名公安现役院校官兵进行问卷调查(文中数据、图表分析结果均源于此)。结合公安现役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探讨公安现役院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索如何运用新媒体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创新教育模式,努力做到用科学的、健康的、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新媒体阵地,加强和改进公安现役院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的概念最早是在1967年提出,意在与传统印刷媒体区分。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使用,新的媒介形态不断涌现,新媒体的含义也在不断变化,目前,学界对新媒体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所指新媒体就是“依托数字技术,基于非线性传播而实现传播者以及受众之间双向互动的传播方式和交互传播的组织机构。”[1]新媒体的基本类型可以分为手机新媒体、数字电视新媒体、互联网新媒体。在这一定义基础上,新媒体有其特征。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黄升民认为,构成新媒体的基本要素是基于网络和数字技术所构筑的三个无限,即需求无限、传输无限和生产者无限。[2]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表现出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共享性等特征。

  (一)交互性:去中心化与秩序再造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一定义揭示了新媒体的一大特征,就是交互性。交互性就是指信息处于双向流动,不再是单线传播。交互性带来的影响非常明显,具体来说,就是传播过程中的去中心化。[3]去中心化就是指媒体在传播过程中以信息的生产加工者为中心,受众则只能成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在新媒体中,整个传播过程是点对点的互动,每个人既可以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与之对应的,传统的传者与受者界限划分不再明显,原来由传者主导的秩序被打破。把关人角色处于半缺失状态,传播主体多,信息监管失衡,信息传播门槛降低,接近“裸奔”,造成大量信息垃圾乃至信息污染。信息污染是指大量不健康的信息或垃圾信息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信息污染包括恐怖分裂主义、意识形态渗透、淫秽内容、低俗信息、谣言、虚假广告、虚假新闻以及恶作剧信息、电脑病毒等,这些负面信息都会动摇正确的世界观,加剧信任危机,影响人们正常生活。

  (二)即时性:超文本与去语境化

  美国学者葛洛•庞蒂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指出,超媒体是超文本的延伸,所谓超文本,就是一种按照信息之间关系非线性地存储、组织、管理和浏览信息的计算机技术。这是新媒体即时性特征的基础。在这样的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呈现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所谓碎片化是指新媒体既可以无限制拓展传播空间,又可以不断打破空间,将其进行微观的分割,创造出个性化的独立空间。具体表现就是信息文本中含有指向其他文本的链接,受众不需要按顺序阅读,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通过点击链接选择性地阅读文本信息内容,受众可以随时随地主动选择阅读的时间、内容,掌握了信息的选择权和控制权。但碎片化的内容往往脱离语境,瞬息即变的变化造成传播的分散化和时空的断裂,新媒体集文字、声音、图画、视频等于一体,造成一种“在场的缺席”,尤其是当下流行的微文化,微博、微信、微电影,信息被制作得短小精悍、易于阅读的同时,也完成了去语境化的过程,这使得受众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蒙蔽与诱导,判断力降低。

  (三)海量性:信息超载与信息匮乏

  传统媒体如报纸受制于版面大小,广播、电视受制于频段、有限时长,而新媒体是完全开放的,海量性是它相较传统媒体的重要特征之一。网络中的信息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在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相似信息的混杂,相同信息的重复,大量无用的信息淹没了有用的信息,造成信息通道的拥堵,与之相对应的,个人有限的信息接受能力与网络信息量的急剧增长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们在网络中搜索有用信息所耗费的时间精力难度明显增加,网络信息使用的边际成本增加,信息的可信度可靠性降低,信息利用的成本加大。卡洛士•芬提斯提出,现代文明面临的最大的危机,是如何将信息转换为有组织的知识体系。[4]信息过量,大大超过了人类有效利用信息的限度,缺乏思考的空间,最终引发“消化障碍”,反倒出现了信息相对匮乏的现象。

  (四)共享性:社群化与权力失衡

  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是指信息资源可以为许多用户所共同使用的特征。物质及能源资源一定时,资源的利用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但是信息资源却因其共享性,信息没有减少,反倒会因共享而增加。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与利用者之间的隔阂被进一步打破,为信息资源最大程度的利用奠定了基础。不过,信息的共享性导致的信息量增加并不意味着信息生产量的增加,这些增量仅存在于拷贝、转发之中。而且信息的共享性掩盖了每个人对信息的接近权力并非平等,在新媒体的推动下,信息的共享性走向全球化,但另一方面,新媒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对受众进行细分,共享的信息又呈现出社群化的趋势,社群则相对封闭,对外有排斥倾向。1970年,Tichenor等人提出了“知沟假设”,其基本观点是社会中贫富分化的经济结构决定了信息社会中信息富有阶层和信息贫困阶层的存在。随着新传播技术的发展,这一理论被不断扩展,日本学者认为,知沟、信息沟的存在不仅表现在贫富阶层之间,也广泛表现在职业、群体、文化等各个层面,这又涉及个人在虚拟世界的身份认同,对自我的定位关系到媒介的接触与使用,个人的身份特征仍然会在虚拟世界发生作用,进而造成一种新形式的不平等。2009年,韦路通过分析美国博客空间中的知识霸权,重提“将知识沟假设应该被该写成知识生产沟”[5]的呼吁,从而将经典的知识沟假设从知识获取沟延伸到知识生产沟。在新媒体环境中,信息生产门槛虽然变低,而且信息的共享性,使得信息传播的范围更广,但是主动接受消息并不代表有能力参与媒介创造,并且在纷繁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下,“积极的知识生产比消极的知识获取更加重要,知识生产差异代表了一种更加深层的社会不均和权力失衡”。与少数掌握了话语权的意见领袖相比,大多数人仍然是被动的跟从者,或者声音被掩盖在强势舆论之中,陷入“沉默的螺旋”。综上所述,新媒体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既为人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又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影响。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在新媒体的大流中首当其冲。

  二、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变化

  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教育客体、教育中介、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与教育效果等各个环节都发生了变化。

  (一)教育主体主导地位不断弱化,绝对优势丧失

  传统道德教育的“教师主体”和“一元主导”理念受到新媒体传播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导地位不断被弱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新媒体可以使受教育者获取各种信息,但思想政治教育者难免处于信息盲区,于是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教员们讲授的东西学员们往往通过多样的信息渠道获得,而学员口中的各式新名词或新鲜事却是教育者闻所未闻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导地位正面临受教育客体的质疑与反叛。更坏的一种情况是,为了避免出现此种尴尬情境,教育主体更倾向于照本宣科,拒绝讨论与交流,转而用封闭、刻板的面孔来捍卫教育权威。其次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信念。由于新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包含着多元化的政治思想观念,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是无时无刻的,有一些人因为思想保守、缺乏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产生怀疑和动摇,反而对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追捧不已。[6]此外,相较于受教育者对新媒体的开放态度和多元接触手段,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新媒体环境的信息获取方式往往落后,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发展态势下往往难以适应。媒介接触方式方面存在的差异,也会导致信息解读的不同角度,使得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刻板印象加深。

  (二)教育客体选择增多,但媒介素养、主体创造性缺失

  根据调查,根据不同情绪状态、不同需要,学员们选择使用媒介的类型有所差别。在不开心、无聊、希望摆脱压力、感到孤独、需要娱乐时,网络的占比往往比较高,且上网过程中,观看视频、网络游戏、聊天交流、收听下载音乐以及网络购物是耗时最多的。与之相关的,一半以上的人从来没有在博客、论坛等网友言论比较活跃的场所发表过留言或评论,并且不参与话题的互动。由此可见,虽然新媒体带来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但是大多数人使用网络更多是出于情感交流、释放压力、发泄情绪的目的,网络作为信息媒介的功能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客体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不高,媒介创造的主体性缺失。在理性认知层面,在受访人群中,69.5%的人认为自己能够判断网络信息的真假与好坏,但是在消息来源的选择上,大部分人却倾向于相信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论坛等社交媒体发布的消息,占到受访人员的48.8%,排在后面的依次是官方媒体、专业新闻网站、国外媒体,其中,官方媒体比例占到31.3%,低于社交媒体15个百分点。此外,负面信息不可避免地影响大学生精神健康和人格养成,造成他们的选择困惑。在“政治日益生活化,生活也日益政治化”[7]的全媒体时代,任何领域的问题都会很快成为政治议题……原因在于因为政治具有解决一切问题的条件。因此,社会上的各类事件都很容易被发酵为政治事件,比如城管与摊贩之间的矛盾、拆迁户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冲突、甚至公交车上让不让座,旅游景点的不文明行为,都可能被诠释为政府部门不作为,精神文明建设没有成效,世风日下,道德滑坡的一个证据,这些在网络上流传的,非常不起眼的生活细节,可能就会累积成动摇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后一株稻草。更为严重的是,新媒体交往空间的虚拟性、无序性,导致责任意识单薄和社会行为失范,调查显示,有十分之一的受访者参与过人肉搜索、恶搞图片、散布虚假信息及网上言语谩骂或攻击。在新媒体的消极影响上,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新媒体对个人心理健康影响很大,此外,内容低俗造成的信息污染、浪费时间金钱也是新媒体主要的消极影响之一。

  (三)教育载体走出课堂,但教育阵地并未因此扩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仍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且多媒体课件已在大学课堂上得到普及,此外,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设思政QQ群等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开疆拓土的尝试之一,但事实上,虽然教育载体有所扩大,但是教育阵地却并未因此扩大。从上图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使用的比例最高,占到41.8%,紧随其后的是QQ和微信群,占比为41.3%,其他新媒体工具如网络论坛、主题教育网站、社交论坛等方式则有待进一步挖掘。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上,其结果也差强人意,部分教员只是把粉笔和黑板变成了鼠标和PPT,空有形式,而没有发挥新媒体文字、声音、图像叠加的立体效果。而QQ和微信群的主要功能主要体现在发通知的层面上,还远远没有达到定期发布,分享学习的要求。一些学校建设的主题教育网站往往缺乏包装,以静态、平面的风格为主,而且往往更新周期很长。通过调查,仅有11.3%的受访者有兴趣浏览思想政治教育网站,59.4%的受访者完全没有兴趣浏览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四)教育内容得到极大丰富,但教学方法却陷入“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明”的尴尬境地

  新媒体的海量信息使得教育内容也得到极大丰富,但是新媒体的内容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与时俱进,常常慢半拍甚至脱离实际。从下图可以看出,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内容单调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局限性之一,也是下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局限性中占比最高的,仅次于其后的说教色彩重、内容脱离实际,分别占到受访者的24.5%和23.8%。内容单调和脱离实际都是针对教育内容的,两者之和超出受访者的半数,由此可见教育内容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非常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包括灌输、引导、惩罚、协调等,但是形式单一、轻个性重共性,如今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提倡由传统的说教与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向多元、双向的交流模式转变,但是在具体实践上,仍然以树典型、讲道理和摆事实为主,先进的教育方法未被有效吸收。此外,在新媒体的全天候、跨区域、无限制的冲击下,课堂讲授、经常性思想工作等显然也难以解决层出不穷的问题。

  (五)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难以评估,“夹生”现象突出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以及教育效果,但是由于新媒体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被打断,超出教育主体的控制,因而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难以评估。调查结果显示,近半的受访者对目前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效果并不看好,认为效果显著的仅占全部受访者的5%。从下图可以看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效果的占到28.2%,效果不大的占到41.8%,这一调查结果显然应该引起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重视。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不显著并非表现为教育客体持明确的抗拒态度,而是更为隐蔽,即本文所指的“夹生”现象。

  三、新媒体环境下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前文已述及,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语言特点、行为模式与价值观念都产生较大变化,新媒体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吸引力主要表现为方便快捷、渠道多样以及交往面广,娱乐性强也占了较大比重,由此可见新媒体的魅力所在。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安现役院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要提高公安现役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作用,探索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内容、新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与影响力,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转变教育理念,做到主动引导与互动交流相结合

  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上有如下错误认识:一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书本知识,照本宣科,脱离实际生活,将原本有血有肉的思想精华变成干瘪的理论诠释;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当作_运动来看待,单纯强调政治正确,忽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事实上,在新媒体环境下,学员自身的“媒介常识”与学校的领域知识往往会产生碰撞。除了领域知识,媒介常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而且媒介常识面更广,内容更加丰富,而且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应该更加重视这一领域的教学。同时,加强课外教学,从现实出发,紧密结合政治教育与学员思想变化实际,既解决学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又要解决学员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这就要从转变教育理念,转变封闭的教育模式开始,将家庭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当中,多沟通多交流,建立从学校到家庭的联动机制,建立室友之间的互帮互助机制,加强谈心教育,主动深入学员实际生活,解决学员身边的实际问题。此外,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前提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员队伍,优化教员知识结构,这样教员才有能力、有信心,以开放的态度与学员进行互动。同时,加强课外实践,增强课外交流,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握主动性。

  (二)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或培训,提高学员理性批判及参与创造的能力

  媒介素养意指人对于媒介化资讯的理解、判断、乐用、应用与近用以及进一步产制资讯达成沟通与传播的能力状态。[8]简单来说,媒介素养就是公众使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媒介内容的能力。早在20世纪80年代,英美一些军事院校就开始将媒介素养教育列为独立课程,近十年来,国内军事院校如国防大学、南京政治学院也开始组织媒介素养教育课堂。学者们普遍认为通过媒介教育可以改变现有教育与大众文化的脱节。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或培训,可以引导学员自觉抵制媒介中低俗信息和错误思想,增进对媒介的了解。在媒介素养教育中要把握如下原则:非透明化原则、非自然化,将媒介文本纳入研究范畴。非透明化原则即媒介并不能呈现,只能再现真实。如新闻报道,虽然是由真实事件而引发,但新闻作品却是记者们对现实的再建构。[9]非自然化是指媒介具有创造“现实效果”的技能,而且负载着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作为一种“世俗的宗教”,[10]和经济形态相对应,被定义为反映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因此,意识形态是无处不在的。最后,应该从学术角度对日常生活和通俗文本给予关注,对媒介文本的研究可以揭示其背后隐藏的价值、理念。媒介素养的训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公共选修课、公共必修课或者讲座的方式,通过专门的授课对媒介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也可以组织学员成立新闻小组,应该避免让学员陷入机械地创作之中,要想真正了解媒介运行的实质,就需要学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各种形式的媒介创作当中;或者在各学员队建立信息员制度。针对新媒体时代信息超载所引发的烦恼,组织专人收集汇总每周重大新闻资讯,将当下的社会热点梳理出来,侧重于学员感兴趣的新闻类型,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将学员对时事的关注锁定到重要人、重要事上,为学员了解新闻提供便利,增加学员对当下热点新闻的了解,提高学员们的新闻敏感度。同时,组织学员对当下社会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员的媒介意识,注重思想启迪,培养批判精神和主动传播能力。加强学员之间的思想交流,提高学员理性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员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建设思政教育平台,整合资源,放大自己的声音

  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QQ和微信作为时下使用面最广的社交软件,应该让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传递正能量,让教员、队干通过虚拟网络接近学员生活,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能够在源头发现问题,同时也可以在思想教育工作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此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由于军校生活紧张且相对封闭,手机、电脑等的使用受到限制,因此校园网的建设更加迫切。像宣传栏及广播这种易于接近的媒体更受学员欢迎。其中广播是被动接收,而宣传栏则图文并茂,而且在学员休息的课间时间可以被充分利用。而报纸内容则可以留存,反复阅读,且在深度上占据优势。应该让这些平台发挥更大效用。由于公安现役部队院校管理严格,学员可支配的自由活动时间较为集中,接触使用互联网、手机等媒体的时间相对固定,根据调查,晚饭前后是使用频率的一个高峰。因此,整合校园媒体资源,掌握学员阅读习惯,也是让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方式之一。

  (四)凸显富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探索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把思想教育由平面引向立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而且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任务的重要保证。如何凸显特色内容,要从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教员应该时刻关注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热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反映时代趋势,引领主流方向的鲜活事例充实到教学中;此外,考虑到现役学校部队生与地方生之差异,其知识结构、文化基础素质有一定差异,教员要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回应学员关切。让教育内容落到实处,还要在教育方法上找突破点。对于兼具声、像、画、文字于一体的教育方式更容易为学员所接受;而主题班会及演讲辩论等互动性、参与性比较强,面对面近距离地交流也更具实效性;还有专题报告等具有明确针对性的教育方式也可以引起学员的关注。

  (五)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向性和目的性

  完善的教育评价机制着眼于教育主客体双方,着眼于教授、反馈的全过程,是一种确定教学效果及教育客体受教育水平的检查方法,是检验教学终极目的及教学任务目标的一种辅助手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的确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给出了方向,着眼全面发展,强调素质教育;同时,作为公安现役部队院校,首先,评价主体必须由拥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人员组成,评价的对象落实到具体的方面,要涵盖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教育效果;其次,在评价的环节问题上,要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从发现、认识问题,引导和调整关系,激发和鼓励行动各个环节确定任务要求;最后,在评价方案上要协调内外关系,以国家大政方针为基础,结合自身实际,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定质与定量等评价的内容、方法等,从而推动公安现役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良性、有序发展。

  四、结语

  当下的一个新的流行词是“新常态”,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适应新变化,追求新发展,发挥新媒体之长,壮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推动公安现役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娄超.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D].西南交通大学.2007:10.

  [2]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31.

  [3]李怀亮.新媒体:竞合与共赢[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9.

  [4]谢海光主编.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48.

  [5]韦路.从知识获取沟到知识生产沟———美国博客空间中的知识霸权[J].开放时代.2009(8):141.

  [6]邹广文.论改革开放中的文化价值冲突[J].求是学刊.2001(3):20.

  [7]邵培仁,张梦晗.全媒体时代政治传播的现实特征与基本转向[J].探索与争鸣.2015(2):57-60.

  [8]陆晔.媒介素养:理念、认知、参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09.

  [9]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240.

  [10]郑海侠.“意识形态”概念探析[J].社会科学论坛.2006(24):13.

2964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