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理学论文>数学>

有关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参考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过程中,把班级中的学生分成人数大致相等,能力相当,组织结构合理的小组来进行日常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参考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参考论文篇1

  浅谈数学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摘 要 在小组合作的课堂中,数学教师的定位要准确:在预设课堂教学目标时,要充当沟通者的角色;在学生展示时,要充当组织者的角色;在评价课堂学业时,要充当促进者的角色。

  关键词 小组合作;数学教师;新课程改革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对构建“生命化,生活化,活动化,人文化”课堂,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多的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缺乏时效,教师因为过分注重学生的自主而忽略或误用了自身的作用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诚然,新课程对教师教育能力的要求已经超越教学基本功的范畴,尤其是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必须发挥好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机智,能准确定好位,通过课堂让学生的收获达到最大化。

  1 教师在预设课堂教学目标时要充当沟通者的角色

  一堂课不能没有目标。科学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是小组合作能够围绕一个主题顺利实施的保障。教学目标不是教师的主观臆断,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发挥好“沟通者”的角色。一是与教材沟通。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用教材教”的原则,基本确定文本目标的定位。二是与学生沟通。任何教学实施以前,学生已经不再是一张白纸,他们的生活世界决定了他们对教材的不同需求。因此,教师采取措施及时沟通学生的主体需要,关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成败。三是与自己沟通,教师已有的经验、特长、人格魅力等可以从不同角度挖掘教材的内涵。

  鉴于以上三点,笔者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是通过预习学案来预设的。预习学案充分体现沟通的作用,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深度与广度,基于对学生已有经验和心理特征来创设的。创设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开放性,可以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为学生提供独立学习的平台,采用“问题+办法”的模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三角形的全等”这一章中,第一节课的定位是整体感知四种判定方法。预习学案集中在四种判定的几何作图上;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判定三角形全等需要几个元素。通过问题引导:在三角形的边、角中通过几个条件能画出唯一的三角形?用以下几个条件画三角形,明天与同学比比看,你们画的一样么?你认为确定三角形的全等需要几个条件?等等。

  课堂学案的教学目标定为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判定的条件。为了便于学生分辨与掌握,进行图形添加条件判定全等的例题与习题,课堂上让学生在预习学案的指导下充分交流、争辩、互动,进而得出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第二节课则将目标定位在三角形判定符号语言的书写上。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符号语言比较陌生,让学生在组长带领下群学,真正的实现“兵教兵”的作用。

  2 教师在学生展示时充当组织者的角色

  预习学案的落实,为课堂找到小组合作的必要。必要的合作后,什么时候需要展示,才会使课堂动静相宜,课堂结构科学有序,需要教师智慧地“组织”。笔者认为有下列价值追求时,需要教师组织小组展示。

  1)成果共享。有些课堂展示,是为了尽可能使学生之间对自学的结论和成果进行共享。当课堂教师所给的知识背景能使学生自觉产生丰富多彩的结论,或者学生经历了自己的知识探索过程,有了很强的认同期望的时候,可以通过展示进行成果共享。

  2)思维外显。课堂上很多时候需要学生展示对重点问题得出某个结论的探究过程。这个过程很重要,达到了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同时一个学生的思维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维碰撞,促使整个课堂达到思维的深化。

  3)反馈检查。课堂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核心目标,大多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个体展示,达到检查学生掌握情况的目的。

  4)成长自我。课堂有了学生的展示,可以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让不动者动起来,不活者活起来,不灵者灵起来。当然,教师还要给予小组展示技术层面的“组织”。现在的小组展示突出问题是教师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合作讨论,随即展示,致使部分学生的思维没有打开,成为游离于班级之外的倾听者,展示变成少数学生的演讲。

  小组展示是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重要举措。课堂展示要求每一个展示的学生有锻炼、有收获、有体验、有愉悦、有期待,因此展示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的包装。这主要是指完成“兵教兵”的使命,使每一个要代表小组展示的学生有底气、有信心。当展示失误时,这个学生有后盾。当然必要的培训是每节课、每个教师都要进行的,“发言的大方得体,讲台上的面容姿态,表达的声音洪亮清晰”等,这些每个教师都要手把手地培训,让学生形成常规。

  3 教师在评价课堂学业时要充当促进者的角色

  教师安排好小组的合作、展示,是否意味着教师完成了使命?现在有的课堂要求教师只讲6分钟、10分钟等,感觉这是矫枉过正。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怎么能消失呢?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该用评价促发展。除了分数量化评价外,教师要尽量用学科术语来评价学生,并使评价常态化、持久化。重要的是在评价时要发挥促进者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学生补漏、纠偏,通过点拨使知识升华。数学课堂上通过教师的精心备课,能点在关键处,帮助学生解疑与纠偏,使学生提升。

  比如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多数学生一题多解,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知方程是怎样列出来的,有时候将x放到了等号的一边;在学平方根时,学生思考往往忽略负数的情况,认为一个正数的平方根只有一个,比如4的平方根只有2,而忽视了-2的存在。学习函数的概念时,学生往往以为函数就是用解析式表示的,只有能写出解析式的才叫函数,等等。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促进者的角色,把方程点拨在“把未知通过设元以后当成已知,翻译关键句或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个量即可”。平方根挖掘在推导的过程当中,通过大量的举例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明确一个数的平方根可以是负数;函数概念可以用生活中的图像、列表、举例的方式等让学生理解;函数不只有一种表示方式,它只是研究函数的一种方式。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定好自己的位置,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型教师向激趣、启思、导疑型教师转变,要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积极实施主体性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小组学习的构建与完善既要有学校方面的支持与保障(评选校优秀小组,奖励优秀个人等),又要有级部层面的统一(小组构建的形式,小组的评价机制等),还要有学生、教师、家长提升认同感等一系列工作要做,但相信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与教师在新课改下一定会有成长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玉静,高燕.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袁h.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钟启全,译.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下页带来更多的有关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参考论文

340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