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 > 浅谈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浅谈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浅谈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出台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农村建设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农村建设的论文范文一:浅谈新农村建设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当今我国的农村问题,不是单纯的农村问题,而是国家城市化问题在农村的具体表现。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久而深刻的命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何为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创新为动力,以农村公用设施、公共事业、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组织管理、素质教育、文明风尚等为主要建设为内容,以勤勉、协作、自立为建设精神的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是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提升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农民步入现代社会,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平台和载体。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制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建设新农村的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三、如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2、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

  3、实现由“剥夺农业”向“扶持农业”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支持和保护我国农业生产。

  4、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实现全国农产品信息联网。通过互联网搜集现代农业科技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变动趋势的信息,建立相应的预测预报系统,定期向农民发布相关的信息,真正使农民的农业生产与国内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好地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消费需要。

  5、保护环境,协调发展。

  6、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尽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规。稳定农村社会和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缓和农村的各种社会矛盾,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进行。

  7、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狠抓农村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培育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8、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培训。

  四、新农村建设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农业人才留不住,农村发展原动力不足,一些优惠政策得不到落实。

  二、加大对小城镇和中心村的建设扶持力度,重点扶持一批中心村,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

  三、 运用保障机制不活,导致农民日常活动依存无度,成了弱势群体。逐步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

  四、对新农村建设资金整合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化信贷资金的投入。

  五、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逐步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总之,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任务、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强力推进,用科学规划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论文范文二: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 目前,农村社区建设主要存在着“四个不适应”:一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与农村社区建设不相适应;二是村庄规划布局与社区建设不相适应;三是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与社区建设不相适应;四是农民主动参与意识与社区建设不相适应。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经济事业,树立“三个理念”,坚持“四个原则”,突出“三个重点”。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三个理念” “四个原则”

  一、从思想上树立“三个理念”

  1.树立社区服务的理念: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意识,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2.树立社区民间组织和中介组织的理念:要引导各种维权类、服务类、文化娱乐类的民间组织,由过去单一的临时的活动发展成为有组织的经常性的活动,同时,在社区建设中要坚持走市场化、社会化之路,引入各种中介组织提供保洁、保安、医疗等社区公共服务。

  3.树立群众参与的理念:要引导农民群众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责任感和归属感,从而自觉、自愿地参与农村新社区建设。

  二、从策略上坚持“四个原则”

  1.把握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客观性,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实际、实践、实用为重,尊重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因村而宜,以不同的思路搞建设。强化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规划。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要走适合国情的路子,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健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新农村建设首先必须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加强对农村各种有害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四害”的防治,切实搞好农村和农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为广大农民创造清洁、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这是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2.坚持以民为主,服务于民的原则。政府是主导,村民是主体。政府主要是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人才服务,而更多具体的事情要依靠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凡需要村民捐款出力的,要广泛征求意见,尊重大多数村民的意愿,绝对不允许采取强迫命令和强制手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确保农民增收是最为关键的问题,而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服务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基础。

  3.坚持整合资源,合力推进的原则。要动员政府机关和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参与支持社区建设,引导社会资本、社会团体、民营企业参与投入社区建设。要建立农村社区资源配置监管机制,完善农村社区建设财力支撑体系,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途径。农村社区建设需要政府资金投入,但又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投入,要采取“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调动农民群众主动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

  “以奖代补”就是对条件好的、建设热情高的、建设速度快的村庄社区,政府部门实行扶持,如提供建筑物资、发展资金和技术服务等,帮助其尽快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这样,既能改变过去“扶差促平”的理念,实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又能改变国家投资为主的支持方式,实行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更能改变直接现金投入的方法,实行国家补助建设物资为主、资金为辅,提高政府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

  4.坚持兼顾重点,服务大局的原则。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在新农村建设总目标下统筹协调地推进,要与农村当地的中心工作、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民主监督及管理、增加农民收入和减轻农民负担结合起来,切实把农村社区建成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工作平台。突出农村社区党组织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它建成社区组织体系的领导和核心;加强农村社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实现农村社区“管理民主”的目标;加强农村社区群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共青团和妇联组织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把村民学校建成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学习型社区的重要载体;开展科普、普法、思想道德及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等宣传教育的阵地;经常组织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三、从途径上突出“三个重点”

  1.协调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和农房建设的关系,加强新农村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包括农业的发展、农村的文化卫生教育、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和农房建设等。人以宅为本,农房建设是富裕起来的农民改善人居环境的迫切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农民住宅不同于仅为生活服务的城市住宅,它具有农村生产、生活的双重性,它既是农民世代居住的安身之处,又是农民进行生产活动的生产资料之一,许多农民利用宅屋养殖畜禽和进行农副产品加工。因此,新农村建设要在改进农房的设计上下功夫,使其符合农村生活、生产的需要。

  2.开发富有文化特色的“乡村游”。我国广大农村以其贴近自然的优美环境、淳朴真诚的民情民俗、鲜明独特的传统风貌和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深深地吸引着现代城里人。因此,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乡村游”和“农家乐”呈现出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在这种热潮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乡村游”和“农家乐”是可以起到培植农村新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城乡交流作用的,但这种“乡村游”和“农家乐”必须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和乡土文化。

  在新农村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干,而发展“乡村游”和“农家乐”是其分枝。发展“乡村游”和“农家乐”必须建立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不能单纯地为旅游而设,尤其是在北方,为了开展“乡村游”和“农家乐”而修建专用的设施,一年仅能用上三个月,造成极大的浪费,应该引起警惕。一哄而上的“乡村游”和“农家乐”很难保证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由于缺乏科学规划的“乡村游”和“农家乐”,容易使村落中颇具风貌的景点遭破坏,这个问题值得重视。

  3.加强耕地保护,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包括小城镇)的发展,不论是进行何种形式的开发,都必须加强耕地保护,切不能靠出卖耕地来致富,每一项开发项目都必须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效益,并为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不能单纯地开发,单纯地追求容积率,应提高开发的水平,进行合理规划。

  总之,新农村建设要深刻地认识新农村建设(包括小城镇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在学习典型经验和示范中营造各具特色的和谐新农村。

  参考文献:

  [1]农村工作通讯.2008,1.

  [2]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3]农村科学实验.2008,1.

浅谈新农村建设的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农村文化建设论文

2.新农村建设论文

3.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4.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建筑设计要点论文

5.浅谈农村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1465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