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 > 农村信用社论文发表样本

农村信用社论文发表样本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农村信用社论文发表样本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服务区域在农村,服务对象是农民,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农村信用社论文发表样本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村信用社论文发表样本篇1

  浅谈优化农村信用社经营结构的策略

  摘要:农村信用社要适应新的农村经济形势和特点,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拉动农村投资,增加农业贷款的需求,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农村信用社要通过改革确立起新的经营理念,提高其资金的营运能力。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经营结构 经济效益

  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组织主要是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就支持农业和乡镇企业而言,农村信用社资金投入是最多的。目前,农村信用社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商业性的农村合作银行过渡,这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否尽快实现这一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益,逐步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求平衡、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是其平稳过渡的关键所在。

  农村信用社经营资金来源分析

  农村信用社主要收入为资金运用收入、同业往来利差收入和中间业务手续费收入。由于目前农村信用社还没有建立自己的联行体系,同业往来利差收入(主要是指在联行体系中滞留资金而产生的利差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都难以确定。中间业务收入相对固定,与资产规模的相关性不大,因此,我们仅对储蓄收益情况进行测算。以2002年末储蓄存款比例结构和拟资金运用比例为样本,测算结果表明: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与运用之间有1.4-2个百分点的利差空间(不考虑税收和贷款利率浮动因素),与同期中资银行平均利差率2.11%比略低。2001年末储蓄新增存款加权年利率成本约为2.0%,2002年末约为1.7%(测算为1.6666%,考虑到三年期以上存款没有分开统计的因素,技术修正为1.7%),加权历年储蓄存款利率成本约为2.2%(1.7%+当年应付利息赤字新增0.95亿元测算为0.5%)。资金运用年收益率在3.6456-4.1981%之间。有关资料显示,2002年中资银行利差率(利差率=(利息收入-利息支出)/贷款余额×100%)保持在0.47%-5.49%之间,平均为2.11%。外资银行利差率平均为2.28%。

  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业务相对传统,存款在其资金来源中占绝对优势,且很少主动通过金融市场融通资金,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的单一。1998年以来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中存款的变动呈现出三种趋势。贫困地区比富裕地区的资金来源更依赖于自身吸收存款;与1998年比,2000年各地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更依赖于吸收存款;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比农行营业所更依赖于吸纳存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1998年以来在金融紧缩时期,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紧缩及对信贷质量的重新关注。

  农村信用社经营资金运用及效果

  从运作模式看,长期而言应当向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转变,大力发展各类信贷业务,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商业银行将逐渐走向混业经营,因此在建立起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少量开展股票质押贷款业务和债券基金以及股票基金的投资。

  从储蓄的资金性质来看,所投资方向应是低风险、具有较好流动性的资产,为此配置的主要方向是短期资金运用和国债、金融债券投资。在资产配置中,流动性资产比例要高于总资产的20%,其中银行存款要高于总资产的6%;国债、央行票据等低风险债券不低于总资产的50%,政策性金融债券不高于总资产的10%。从储蓄的资金成本看,资金运用的实际收益不应低于3.0%,协议存款、政策性银行牵头的银团贷款,国债资金项目配套贷款等适度风险、较高收益的资产配置比例不宜过低,但其上限不宜高于总资产的30%,其中协议存款比例不宜低于总资产的15%。日益恶化的贷款业绩、不断下降的存贷比使其贷款在不同客户群中进行分配。

  综合对可投资领域的判断,近期储蓄资金可供投资的领域主要是银行存款、同业拆借与回购、同业借款、央行票据、国债市场、政策性金融债市场、协议存款、政策性银行发起的银团贷款、国债资金项目贷款;可供选择性投资的领域是股票质押贷款、债券基金投资、股票基金投资。

  经过表1对比,低风险投资领域的市场容量较大,流动性良好,但其收益率却相对较低;而适度风险投资领域的市场容量较大,流动性下降,但其收益率相对较高。在资产选择上应当在注重收益性与流动性的配比关系,同时注意政策性限制、市场惯例和市场容量对投资选择的限制。

  优化配置方案及收益率测算

  过去资金配置模式的非利益驱动化,弱化了强势信用社的积极性,增强了弱势信用社的依赖性,导致了信用社资产结构的不合理性,制约了信用社盈余资产的生息能力。资金来源与运用期限上严重不匹配,筹资成本高,而生息能力弱,受利率政策的影响,利率倒挂便出现经营上的硬性亏损。由于信用社长期追求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过分强调了短期资产的运用,使得对利率敏感的短期贷款在各项贷款中占绝对比重。调整思路,充分运用市场手段,进一步完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在资金管理上运用利率手段完善域内资金配置,信贷资产质量较低,盈利能力弱,硬化信贷资产营运管理,提高信贷资产盈利水平,农村信用社贷款利息是其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效益之本。为此要特别注重抓好信贷资产存量风险的转移消化,把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作为提高信用社经营效益的根本途径来抓。加强资产营运管理,建立有效的信贷资产风险防范新机制。

  优化配置方案的特点表现为:低风险资产与适度风险资产总体配比为60%与40%;加权资产配置年限为5.238年,适应了当前市场的利率预期,有效的防范了利率上升的风险;加权收益为3.112%,满足了储蓄资金运用的收益要求;品种配置上既体现风险与收益的对称,又注意了市场容量的限制;综合而言,本方案实现了在较低风险下实现资金运用收益超过3.0%的目标要求;本方案单一品种投资额均不超过市场容量的1/10。

  具体资产配置方案见表2、表3。

  农村信用社经营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实行科学管理,促进业务稳健发展

  农村信用社要想有所发展,创造出一定的效益,要引进科学的管理模式,建立起一个系统科学的决策体系。按照结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分别进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完善合作制的试点,从而明晰农村信用社产权关系,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以尽快解决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优化信贷结构,促进资金良性周转

  由于当前信贷资金匮乏,信贷结构的调整主要是通过“总量控制,盘活存量,优化新量”的手段实现,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发挥特色优势,在效益偿还的原则下择优扶持,确保新放贷款的低风险高质量,从而达到逐年逐步优化结构的调整目标。

  农村信用社资金运用问题由来已久,需要政府给予较大扶持力度。目前协议存款与政策性银团贷款实际上都存在市场限制。对于协议存款,目前通行的办法是在进行协议存款业务时搭售一定比例的基金。对于政策性银团贷款,历来是各家商业银行争夺的重点,此类贷款是各类贷款中风险收益配比较好的品种,市场规模却有限,需要政策给予特别扶持,如规定国债资金项目配套贷款中有一定比例是农村信用社资金专项贷款。

  拓宽投资渠道,加强资金运用

  发展迅速的商业票据、个人零售贷款业务和企业债券投资应当在未来储蓄资金运用中占据重要业务,对委托资产管理也应适度参与。拓展业务领域、品种,扩大收入来源途径、渠道,结合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主要是通过电子结算服务手段及利用安全设施比较牢固有利条件相应开办代理、代收、保险箱等中间业务,收取手续费,增加收入,提高经营效益。

  实现农村信用社向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转变

  在自愿的原则下,将股金转为县级农村合作银行的股份。同时,利用原县联社的实力和知名度,广泛吸纳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企业、县以下城镇居民、中小企业入股,并要求县财政向合作银行参股。各农村信用社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在清产核资基础上冲销了损失款项后的节余,作为国有资产在县级农村合作银行的股份。

  参考文献:

  1.马忠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杨家才.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若干问题.金融时报,2002(3)

  3.杜晓山.农村金融体系框架、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小额信贷.农业经济导刊,2003(1)

  4.徐诺金.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构造及农信社的改革方向.金融时报,2002(1)

  <<<下页带来更多的农村信用社论文发表样本

324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