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社会学论文>伦理道德>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网络道德是网络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近年来,网络道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论文篇1

  浅谈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问题

  摘要:网络的发展在对人类进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着负面的影响。网络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的教育方法应该随着现代传播手段的改变而改变,以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网络伦理道德 大学生 道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第四媒体,并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随着高校校园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网络在其积极意义上作为大学生们学习和娱乐的平台的同时,也如一把双刃剑,日益暴露出他们的伦理道德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凸显出的大学生伦理道德问题

  网络覆盖范围广、内容生动直观、传播速度迅速的特点为大学生学习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崭新的空间,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网络的隐蔽性和自由性以及“他人在场”的缺失性,使得大学生伦理道德责任感弱化,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现实中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干扰。据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曲,思想道德水平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这确实是件令人担忧的事情。下面笔者就网络对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浅显的概括。

  第一, 网络的虚拟性特点容易让人迷失真我

  网络以虚拟实在和虚拟空间作为基本的技术支撑,人们可以借助于网络的虚拟性特点隐匿和篡改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处境来掩饰自己在网络上的各种行为。比尔盖茨曾在《未来之路》中引用了一副有意思的漫画:一只正在操作网络的狗对另外一只狗说:“在Internet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这形象地表现了网络的虚拟特征。青年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体,因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容易让自己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中被一些虚假的现象所迷惑,而做出些与自己身份不合的举动。“追星族”在大学生中是一个很普遍的群体,很多大学生甚至放弃学业去碰自己的“偶像”。但是这些所谓的偶像在网络上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否存在一个真的自我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网络娱乐性的特点使人沉迷其中,扭曲了人性的正常发展

  网络的娱乐性使得大学生不再以学习为重心,他们上网大部分是为了娱乐,网络世界的多变性让他们目不暇接,以至逐渐迷失了方向。不断发展的网络游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华美绝伦的近于现实的网络游戏画面中。在这种虚拟的网络游戏环境中,很多大学生因其心智还不成熟而导致迷失自己,造成其价值观的扭曲,引发青少年犯罪。

  第三,网络的隐蔽性造成网络信息的虚假难辨,

  网络的这种隐蔽性使得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导致种种弄虚作假、尔虞我诈的现象出现,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个别同学甚至萌生了某种不良的念头,觉得“作假可以获得成功,老实只会导致失败”。这种思想观念,使得大学生不讲诚信的现象在大学里随处可见,作弊现象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为了奖学金或是评优在考试过后找老师要求加分等等。这些不诚信的举动随着互联网前进的步伐越来越普遍,

  这告诉人们这种失衡现象应该尽快加以控制,否则将会对大学生伦理道德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

  二、净化大学生的网络德育环境

  网络快速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我们只能顺应这一趋势,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途径,使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用生动快捷的方式把科学的正确的思想观念传播出去,积极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方法正确,开展教育才会有成果,大学生才会接受,才会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改造社会,从而展现自己新一代的精神风貌。

  第一,高校要大学生的网络准则,加强对大学生伦理道德的培养。网络伦理是现实伦理的延伸和拓展,要想使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必须在现实中加强对大学生伦理道德观念的培养。对大学生的上网行为必须有所规范,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让他们心里要明白,让他们懂得自律,同时要对他们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二,学校应当多开展学生乐于参加的德育教育活动,减少学生上网时间。同时,加强道德纪律教育,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他们能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避免伦理道德失范,以防受到伤害,同时要让他们明白网络世界并不是真正虚拟的,可以随心所欲的,同样要受到伦理道德的规范和制约。

  学生伦理道德教育事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网络的普及和推广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德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崭新的工作阵地。我们要大力挖掘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它的优越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网络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的有利途径,使整个网络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构建完美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

  参考文献:

  [1]网络伦理的若干视点.中国报刊杂志大全

  [2]陆俊,严耕.国外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 [J]. 国外社会科学,1997,(2) : 14~18

  [3]万峰.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伦理道德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论文篇2

  浅析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其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了解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在网络社会生活中分别存在着轻度、中度、重度的网络道德问题。网络的开放性、大学生缺乏自律、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感淡薄及监管缺位则是该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解决网络道德问题的途径主要是从网络和大学生自身出发,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净化网络环境,充分发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和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网络道德

  “网络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大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促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这个时代的任何群体,都产生了影响。”这个时代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思想决定了行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决定了大学生在网络社会生活乃至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方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同样如此,它有积极的一面,可以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是当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出现问题时,就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校园文明的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存在的道德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表现

  1.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内涵

  任何一种社会形式,都要有支撑其存在与发展下去的社会道德。网络社会是社会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样也存在道德,即网络道德。网络道德是指,网络社会中的人们在网络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要求、规范及准则。在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同样飞速发展并造就了更多的网络社会公民,而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网路道德则是保障这个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

  与现实社会道德相比,由于时空等因素的影响,网络道德表现出一种虚拟性更强、对内心信念依赖性更低、更加多元化的特点,不同的文化之间,不同道德观念之间的碰撞更加激烈。

  2.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校园网络的建设让更多的大学生接触到了网络,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的道德标准并不一定适用于网络社会,甚至有些方面还会产生冲突,一部分大学生就会在这种矛盾与不协调面前失去理性的思考,做出与网络社会道德要求不相符的言行。随着互联网普及程度的加深与社会学习生活的需要,大学生“网民大军”急剧扩张,大学生在网络社会生活中不道德言行出现的频率也大大增加,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轻度网络不道德行为

  “轻度网络不道德行为一般是指违反网络礼仪的网络行为活动,是大学生中比较普遍的网络不道德行为。”一些大学生通过网络在与别人交往时,存在问候别人过于随便,称呼对方不礼貌甚至不尊重人的现象。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在网络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虚假不诚实的现象。信息的共享和传播的快速,使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获取别人的详细信息,用别人的信息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由于使用别人的信息登陆网络,在交往的过程中,有的大学生会隐藏自己的真实姓名,或者用不同性别与别人进行交流。

  (2)中度网络不道德行为

  中度网络不道德行为是指一些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与社会规范和学校的纪律要求相悖,但还未造成严重影响的行为。主要表现为痴迷网络、网络情绪宣泄、追求刺激、扭曲网恋等。

  (3)重度网络不道德行为

  重度网络不道德行为是指一些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违背了一般法律法规的要求,但其程度尚不足以构成犯罪的行为。如有的大学生在网络中发布封建迷信思想、邪教理论等;散布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有些大学生抄袭别人的论文等;偷看他人信息,披露他人隐私;有的大学生还充当黑客,攻击网络,发送垃圾邮件和不良信息,制造电脑病毒并在网络上传播。大学生的网络不道德行为,不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给网络社会的文明交往和他人在网络中正当权益的谋求造成了很大障碍。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

  1.网络的开放性是引发大学生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

  网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信息传播都是虚拟的,参与网络生活的个体只需面对一台计算机而不必通过面对面的交流,网络为大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但是网络的信息交流有很大的隐蔽性,使大学生在面对网络时少了很多顾虑,可以随心所欲的发表自己的言论,张扬自己的个性。一部分大学生喜欢以自己的价值观和处事方式去要求别人,对别人的行为妄加评论,有的甚至恶语相向,对对方进行人身攻击。

  网络是一个多元化的信息交流“场所”,各种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共存,不同的文化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碰撞,网络使各种文化传播的范围和速度大为增加,加剧了它们之间的碰撞。大学生在网络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既包括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包含西方的思想文化,既有积极向上的,也有消极堕落的。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在形成的阶段,并没有真正形成自己完整的价值标准,对接触到信息的判断能力还欠缺。他们在面对多元文化之间的碰撞时,可能会与自己已有的价值观念等产生冲突,从而感到矛盾、迷茫、困惑,做出错误的选择。

  2.大学生缺乏自律是引发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内在原因

  对未知和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是大部分人的本性,对于心理还不十分成熟的大学生来说,猎奇、好奇心也是非常强烈的,但是大学生的自制力、分辨能力较差,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时,不容易把握那个“度”而沉迷其中。网络并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比传统的交流方式更加快捷,交流的普及面也更广。“迷恋上网实际上是大学生内心寻求理想化状态的一种途径。”在网络社会中,大学生更容易得到自己想要获得的信息,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关注,获得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得到的成就感,完成自身价值的另一种实现,大学生在网络虚拟中获得的成就感比在现实中获得的多时,他们更多的时间会倾向于网络。当大学生面临挫折时,更容易在网络中得到他人的安慰,抚平内心的不忿,他们会更加倾向于网络,逃避现实。   3.监管缺位是引发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现实原因

  网络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政府相关部门对网络的监管,不可能像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监管那么方便与有效,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更新,又致使我国政府的监管总是滞后于网络科技的发展。对网络媒体和网站的监管乏力,对网络参与者的个体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不良信息来源与个人网络行为制约的乏力,导致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的不道德问题层出不穷。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对策

  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建设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不仅需要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远离网络不健康和消极反动的内容,同时需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构建有效的网络道德约束机制,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1.倡导网络文明、培养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

  构建网络文明,是每个网络活动参与者的共同责任和义务,是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的要求。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复杂性的特点,网络道德的约束力比现实社会道德对人的约束力要弱,人们在网络中的言行往往只能依靠内心的道德信念来维系。差别性存在于任何事物之间,每个人的道德素养是有差异的,即使两个在现实社会中道德素养相近的人,在网络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表现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别。

  网络道德的培养,需要以现实的道德规范作为基础。参与网络生活的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从网络道德规范要求做起,把网络道德培养成为一种道德习惯,养成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在参与网络生活的过程中能够自觉规范行为,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空间。大学生在正确网络观和网络生活方式的培养过程中,要以课本上的道德伦理为指导,严格要求自己践行道德规范要求,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

  2.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

  大学生进行网络交往,更多的是对网络好奇,为了实现个人价值,获得成就感,获取知识和信息。要进行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必须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网络作为一种工具,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帮助大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面,满足其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实现个人的价值。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由于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他们在网络中更容易找到思想接近的朋友。通过网络交往可以扩大人际关系面,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网络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因为形象、语言表达能力带来的交流障碍。”由于网络的隐蔽性,一些自闭、不善交往的大学生能够消除内心的顾虑,大胆的与别人交流,重拾信心。

  仅仅正确认识网络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网络对大学生的帮助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对网络的利用不当,负面影响将会随之而来。大学生要合理把握上网的时间,不能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之中,更不能因为网络社会关系的拓展而影响到现实中的社会关系,要与自身的社会关系保持正常的交往。网络不是万能的,在遇到心理等问题时,多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找出自己问题的根源所在,在老师、同学、朋友的帮助下找出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方案。引导大学生用理性的眼光看待网络,利用网络,这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3.构建网络道德的外在约束机制

  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素养,自觉规范网络行为。但是道德的约束力是有限的,仅仅依靠大学生的内心道德信念来维系网络社会的正常运行是不可取的,要根据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状况,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制度和法律上的制约。根据当前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的种种表现,制定大学生网络行为准则,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评价与考核,把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作为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考核的重要部分。构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外在约束机制,对于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道德规范的构建,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银端.网络道德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9.

  [2]李春秋.新编伦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6.

  [3]李一.网络行为失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01.

  [4]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79.

猜你喜欢:

346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