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精选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形势与政策精选论文篇二

  《中国梦视阈下大学文化升级版建设》

  【摘要】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版”,其蕴含着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力量,是高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前进指南,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时代主旋律。高校要以中国梦为指引,通过实施同心筑梦、立德树人、文明校园、美丽大学、凝心聚智等五大工程,推进新时期大学文化升级版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文化;升级版建设

  关于中国梦的内涵在教育系统的表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阐释和大众化表达,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坚持以中国梦的战略眼光和视野,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推进大学文化升级版建设是凝聚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强大力量。高校要用先进的中国梦思想引领文化建设前进方向、凝聚师生员工奋斗力量、促进教育事业和谐发展,全力推动新时期大学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使大学真正成为广大师生实现梦想的殿堂。

  中国梦蕴含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力量

  中国梦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凝结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华,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典范,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新境界。中国梦的实质是民族的“复兴梦”,国家的“富强梦”,人民的“幸福梦”。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梦想,本质上就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价值追求、文化复兴,是人类文明在新时期的进一步演进。

  中国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设计,是中国文化力量的最新表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决定着中国道路的前行方向。文化繁荣兴盛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和具体实践。以中国梦为指导,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深化文化认同,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引导社会价值理念,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汇聚浩气磅礴的正能量,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中国梦是高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前进指南

  党的开启了中国梦的圆梦之旅,清晰地勾勒了近期的中国梦―“两个百年梦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报告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是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高校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途中具有突出的战略位置。中国梦包含了高等教育强国梦,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未来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因此高校在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中承担着关键作用。在实现中国梦的复兴之路上,高校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中国梦进一步为高校办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以及青年学生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实现什么样的价值,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精神坐标。中国梦在高校,就是办人民满意、人人增值的教育梦想和追求,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和理念作为师生个人学习实践、理想追求、人生发展的理论基石,激励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

  中国梦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时代主旋律

  大学作为文化传承的基本载体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地,承担着高素质人才培养、社会核心价值观传承、创新精神培育的职能,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前沿阵地,更是先进文化发展的领跑者。大学文化体现的是一所高校特有的精神面貌、文化氛围、人文环境,是高校内涵精神的客观表达,是一种凝聚全体师生、校友的精神认同,是引领社会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力量。大学文化建设既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又与社会进步休戚相关,是一项塑灵魂、立信仰、提素质、激活力的系统工程,对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起积极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在凝聚师生力量、激发人才创造力、提升人文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中国梦的实现对大学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中国梦为指导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增强凝聚力的有效手段。高校师生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要以中国梦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引导高校师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勤奋工作、决心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践、自觉奉献社会,努力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从而汇聚起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

  坚持以中国梦引领大学文化升级版建设

  实施“同心筑梦”工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中国梦为主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凝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是高校当前重大的政治任务,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最强音。大学文化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密切联系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突出思想内涵,把握实践要求,创新方法手段,深入宣传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重要遵循和本质属性,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同做好办学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把强校之梦与“中国梦”的实现有机结合,与学校的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与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广泛开展学习、宣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主题讨论、网络文化等主题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把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引向深入,深化主题教育活动,在实践中加深认知,引导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构筑精神支柱,积聚团结奋进、追梦圆梦的正能量,不断激发爱党爱国之情和成才报国之志。一是以党委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时政理论学习为平台,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动,进一步推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事业的有序、高效、和谐发展。二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组织编写学习宣传“中国梦”专题教材,将“中国梦”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关教学工作,开辟专题的校园网专栏和宣传栏,加强对各类学生政治理论学习社团的指导和管理,推进精神和“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国梦”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以主题征文比赛、宣讲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为载体,用中国梦筑牢师生的共同思想基础,用中国梦激发师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他们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能量。

  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强化思想道德建设。中国梦的提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创新,是理想信念教育话语体系的重要发展。中国梦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想紧密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对广大青年大学生群体具有显著的引导、凝聚和激励作用。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双重需求。高校要将中国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引导和服务学生把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民族梦想紧密结合,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高校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教育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就业指导等有机结合起来,体现时代性和针对性,讲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着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把中国梦渗透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把个人梦想和民族梦想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励广大学生将努力实现“我的中国梦”成为自主追求。

  一是根据大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思想、心理、行为特征,通过不同方式、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解决好学生的环境适应与行为养成、专业学习与思维发展、职业定位与发展方向、社会责任与使命意识等问题。

  二是注重抓住校园文化的熏染感知、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化和日常行为的固化等关键教育环节。

  三是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信息传递快捷、覆盖面广、交互性强等优势,努力实现网上与网下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统一,合力推进旨在营造时时有教育、处处有引导、事事有关怀的良好育人氛围,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校园道德风尚。

  实施“文明校园”工程,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实现民族的复兴梦、国家的富强梦和人民的幸福梦,必须建立起强大的精神文明。文明建设,是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内容;文明建设,让中国梦的内涵更丰富。高校是人类文明传承创新的主要场所,只有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与社会发展同步前进。高校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坚持“文明校园、共建共享”的方针,以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为载体,推进文明创建“五个一”工程建设,推动高校“道德讲堂”建设、制订出台校园文明公约、健全文明创建工作机制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深入开展文明礼仪、道德实践、厉行节约和保护生态环境等主题实践活动。高校要把学雷锋与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把志愿服务做到基层、做进社区、做进家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长效,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同时,推动学习宣传先进典型常态化、制度化,广泛宣传师生志愿服务和道德实践活动,挖掘宣传师生身边的道德模范人物,发挥模范人物的先进引领作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文关怀网络,发动师生共同构建温馨和谐的文明校园环境,

  实施“美丽大学”工程,构建师生美好家园。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任务。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载体。建设“美丽大学”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具体化实践,其根本目标是实现广大师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高校各具特色的校训校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敬业爱生的教职工队伍,具备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美丽大学”建设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高校要以办学发展战略目标为愿景,首重校园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充分体现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全面展现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传承优良育人传统,弘扬现代大学精神,努力建设人文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营造塑造人、引导人、凝聚人、激励人的文化氛围。

  一要进一步明确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指导思想,深入挖掘研究校史资源,深化对大学精神、大学理念的总结凝练,丰富与挖掘学校精神文化内涵。

  二要整合校园文化资源,调动师生文化建设的活力和动力,突出时代特征、教育特性和高校特色,健全校园文化建设阵地,组织实施精品文化工程建设,开展高雅艺术、民族文化、文艺精品进校园活动,培育文化建设品牌项目,打造优秀的文艺团队,举办各类人文学术讲座,建设富有活力的校园网络文化载体,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浓郁校园学术文化氛围,打造精品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科技素质和职业能力。

  三要以高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重心,精心规划设计和做好校园美化工程,实施校区人文景观建设工作,加强文化上墙工作与特色艺术布置,推进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公寓等公共场所文化建设,用优美的校园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提升师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增强师生的责任感、自豪感。

  实施“凝心聚智”工程,塑造办学教育品牌。高校宣传工作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头戏,是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塑造教育品牌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现实目标,也是高校外树形象,提升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有效举措。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落实“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师生”为出发点,提高舆论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加强联系师生、深入教学一线,强化校园新闻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校园主流舆论影响力。高校新闻工作者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聚焦高等教育热点话题,关心高校发展重点难点,关注师生的思想动向,切实反映师生的心声,进一步提高新闻敏锐度,做好主题报道策划,努力改进新闻报道方式方法,多宣传高校发展战略和思路,多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力求在创新上求突破、在务实上求实效、在特色上出精品,在校园形成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主流舆论。

  同时,优化整合校园媒体资源,加强新闻宣传载地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校园网、报刊、电视、广播、展板、宣传栏等的指导与管理,推进校园媒介的数字化改造,注重应用和发挥新媒体的功能,努力使校园媒体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坚强思想文化阵地,着力构建多媒联动、多方协同的舆论宣传新格局,全面展示学校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高校进一步拓宽外宣渠道,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加强外宣活动的主题规划,组建外宣团队,增强宣传创意,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加大与各主流媒体的联系与互动,建立形式多样的合作伙伴关系,努力构建一个导向正确、方便快捷、开放共享的立体化外宣平台。通过结合高校的办学优势,广泛宣传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管理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围绕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科技创新等内容,抢抓时机,寻找切入点,找准结合点,抓住重点,盯住热点,形成亮点,重点推出学校在改革、发展、创新中的典型经验,凸显大学特色、打造教育品牌,提升高校形象,全面展现高校改革发展的新气象,不断扩大学校的美誉度和社会影响。

  结语

  新形势下的大学文化升级版要求高校要站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潮头,坚持以中国梦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融入新时期大学文化升级版建设,深入推进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倡导者、引领者和实践者,成为引领社会思潮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向导,成为推动整个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强大动力,为实现中国梦积聚强大合力,为加快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作者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党委宣传部宣教科科长、副研究员)

看过“形势与政策精选论文”的人还看了:

1.形势与政策中国梦论文精选

2.2017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精选

3.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精选

4.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5.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

2824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