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美大国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2)

时间: 斯娃0 分享


★更多热门的中

☆☆中

☆☆中

☆☆中


  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三:《浅谈中美关系与台海问题》

  我认为现在的国际格局还是“一超多强”。美国还是一超,尽管现在有些学者说美国可能在步入衰落的曲线,但是从理性的分析来看,还无法证明美国在未来的10年或者20年是衰落的。无论是从经济还是军事来看,美国还是老大,我们不要轻易地得出结论说美国不行了,因为美国全球称霸也才刚刚十几年。如果我们说美国衰落了,这不符合历史的规律。

  另一个方面,美国虽然很强,但是它的实力并不能轻易地转化成影响力,实力和影响力有时候不是成正比的。美国虽然很强,但为什么美国在中东出不来?美国虽然很强,但为什么全世界都很讨厌美国?同时,去年美国的飓风导致那么多黑人死亡,流离失所,大家发现美国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富裕。中国有广东的中国,也有陕西的中国;美国有华盛顿和纽约的美国,也有密西西比的美国。

  “一超多强”的另外一个含义,“多强”还是多强,但是多强发生了两个很重要的变化。一个变化就是多强的排序发生变化,最明显的是中国的座次从最后一名上升到第二或者第三名。另一个就是多强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过去这十几年中,印度也后来居上了。

  就中美关系本身而言,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中美关系的主要矛盾变了。原来是意识形态的较量,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较量,而现在,崛起与阻碍崛起的矛盾成为中美关系的首要矛盾。

  中国很像一个15岁的孩子长成到18岁,18岁你说崛起没有?没有。但是18岁跟15岁有没有什么不同?有本质的不同。因为18岁要开始承担法律责任,你不能因为中国还没到40岁你就否认中国已经18岁了,你不树立这个“成年人的意识”,还把自己当小孩,以为砸了人家的玻璃,人家还会找你家长,你再砸人家的玻璃,人家就找法院了。

  美国怎样应对中国的崛起

  美国如何因应中国崛起?它有几个判断,第一个判断就是中国崛起太快了,超出了美国人的预期。美国1997年发表了国防部的四年评估报告,它的结论是美国在2015年到2020年之前不会遇到强有力的挑战对手。但是它突然发现中国怎么2005年就崛起了,换句话说,中国的崛起态势比美国预计的提前了10年。

  紧接着第二个判断就是为什么中国能够走到这一步?无非就是中国趁着美国反恐、中东的乱局在悄悄地韬光养晦。第三点就是美国不能再傻了,还必须用另外一只手应对中国的崛起。否则,等中国成长以后再来约束,你可能说话就不算数了,所以美国增强了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

  但以应对苏联的方式来应对中国行不行?不行。第一,中国毕竟不是苏联,美国主流认为中国与苏联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中国只输出电脑,不输出意识形态;第二,两个国家的本质不一样。基辛格曾经反复跟美国人举一个例子,1979年同样一个年份,中国和苏联干了两件不同的事情,苏联入侵阿富汗,而中国是全面地改革开放,跟国际体系接轨;第三,中美之间的利益捆绑已经太深了,遏制中国可能损人不利己。中美双边2000亿美元的贸易额是任何一方在破坏关系的时候都必须掂量的一个事实。

  而且,即便美国想用对付苏联的方式来对付中国,可美国环顾左右,找不到什么帮手,有人说,日本是一个帮手,是,可是除了日本之外还有吗?有人说印度,印度确实有这种苗头,但是不要忘了一点,印度作为一个大国,它不至于把自己的命运拴在另一个大国身上,那绝对不是聪明的做法,何况在冷战时期印度曾经站错了队。在中欧需求升温,美欧矛盾进一步升华的情况下,欧洲也不会轻易地跟着美国对付中国。

  那美国怎么应对中国的崛起呢?主要采取拉的一手,而不是堵的一手。

  用我的语言来讲就是对中国崛起采取有条件接纳的战略,我对付不了你,我把你拉进来,我通过制度体系内的管理,防止你在体系外闹事。就像我当局长,你是一个不听话的、但是工作业绩又很突出、群众呼声又很高的处长,我对付你的最好办法就是把你吸纳到我的领导班子,让你当一个局长助理,局长助理不是让你白当的,前面还是有条件的,第一就是你得肩负起新领导岗位的职责,做几件事情,你得帮我管一些我管不了的人,朝鲜、伊朗都归你管了。

  第二,你既然是领导班子的成员了,国际体系的共享者,你必须以身作则,比如说你必须得严于律己,政治体制要改革了,同时你不能光占好处,中美贸易逆差这么大,你是否考虑给我一点甜头。

  美国现在就是以怀柔的方式,把中国纳入它的体系,让中国暂时服务于它的朝鲜、中东这些更紧迫的危机。同时通过这个体系内欧盟、日本、印度等集体的力量来塑造你、引导你,让你不知不觉在同美国的合作中自我演变,这是美国期待的。

  在台湾问题上,我们更加理性

  台湾以前不是问题,内地1949年解放以后,下一个目标顺理成章就是台湾了。到了朝鲜战争时期,杜鲁门为了他战略的需要,突然说台湾地位没有定,台湾问题就出来了。

  而台湾问题一直到李登辉上台,问题也不大,无非是毛泽东把台湾解放还是蒋介石把内地解放的问题。到了李登辉上台成为问题,李登辉突然说这是两个国家,我不想统一你了。因为台湾人没自信了,他发现台湾反攻内地几乎是痴人说梦。

  台湾问题的质变伴随着中国的崛起效应,以及美国要防范中国崛起的力度增大就变成了中美台三方的博弈,使得这个问题更加复杂化。

  以前,内地对促统的欲望过于强烈,没有考虑到一些条件尚不成熟,现在我们对大政策的目标认知更加理性务实了。内地没有放弃统一的目标,但是也越来越意识到未来若干年的中心任务还是放在防止台湾独立上,这是对的。中国任何事情都是阶段性的,台湾问题无外乎此,第一阶段防止台湾独立,第二阶段促进和平统一,这两个阶段现在相对剥离得比较清晰了。

  以前我们对美国的力量是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不希望别人插手中国内政,把美国一竿子打死。但是,最近这几年越来越意识到,希望美国支持中国和平统一是不现实的,但是在借助美国防止台湾独立方面还是有些 工作可以做的。事实证明,过去这两年从“公投”到“废统”,布什对陈水扁的敲打还是起到一定作用的。

  但问题是中美之间的合作还是一个消极的合作,就是我们求它,基于它的考虑,不得不跟我们合作,而且往往事情出来之后,因为中国反应很强烈,美国担心中美关系受破坏,敲敲台湾的脑门。今后怎么把这种危机反应式的合作转为危机预防,这可能是对美外交针对台湾要做的。

  我认为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是外因,两岸是内因,中国自己的 发展又是内因中的内因,起决定性的作用还是在于960万平方公里的内地母体的迅速崛起,有了这个做基本保障,祖国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篇四:《试论中美经贸关系摩擦》

  摘 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关联越发的紧密。在此之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回顾过去三十几年来的中美经济关系发展,中国和美国之间是摩擦不断的。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我们应当从企业行业和国家两个方面去改善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

  关键词:中美贸易关系 历史 原因 对策

  一、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历程

  纵观中美贸易历史,自1776年美国宣布成立之前,作为在英国统治下的北美殖民地就已通过垄断东方贸易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同清朝时期的中国展开了间接贸易。在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更是成为了中国战略性物资的最大供应国。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中苏结盟和朝鲜战争的爆发,中美贸易关系中断了达20年之久直到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经贸关系冰冻期慢慢结束。终于在1978年美国政府同中国政府达成了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协议。自此中美经贸关系迎来了春天。1979年7月两国政府签署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在经过了近30年的彷徨和停滞后,中美经贸关系自此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根据海关统计资料显示,在1979年~2002年间,中国对美国的进出口总额平均增长率为25%;1998年中美两国贸易额为100亿美元;发展至2012年中美贸易额超过5000亿。三十年来,历经风云变幻,中美关系没有出现大的起伏,而是始终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目前中美两国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经贸关系一方面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却又摩擦不断。其经历了三个阶段:

  1.经济性摩擦阶段(1980年—1989年)

  这一阶段建立在两国良好的战略合作基础上,中美双方相互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大多数摩擦属于经济性质问题,例如纺织品、化工材料以及轻工产品这些劳动密集型初级大宗商品,美国以配额、反倾销等手段钳制中国这些商品的出口。但中美经政治、经济实力上的差距使中方在摩擦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其解决途径也多为美方立案裁决,中方让步来达成最后协定。

  2.政治性摩擦阶段(1990年—2001年)

  这一阶段由于受当时世界政治环境的影响(如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中美贸易关系不断恶化,经济问题也带上了政治色彩。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摩擦范围随之扩大,手段方式也随之改变。

  3.制度性摩擦阶段(2002年至今)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除纺织品外中美贸易的领域更涉及了钢铁、家电等,美国在贸易摩擦中更是以政治压力、世界贸易组织政策审议机制等手段来压迫中国。这一阶段中美贸易摩擦也从纺织品、家电等这些微观经济层面向人民币汇率、市场经济体制等宏观经济层面发展。

  二、导致中美经贸摩擦的原因

  中美贸易摩擦,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摩擦的频繁发生,固然与世界经济大环境下的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对华“非市场经济”国家身份的认定这些主观因素有关。中国自身的经济结构、体制和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容易诱发摩擦。我国出口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对生产技术的水平要求不高,往往一个企业开辟出了某一国家的国际市场,其他企业也纷纷涌入,造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场景。也因为中国厂商社会成本、环境成本、人力成本低于国外的厂商,便使部分产品的销售价格低于了社会平均生产成本。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进入外国人民的生活,中国拥有的比较优势,让中国商品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这往往也就使当地产业视中国产品为打击目标。

  价格低廉早成了中国产品向外倾销的态势,处于劣势的一方就可能会向本国政府寻求一些贸易保护,以此来改善和扭转商业竞争中的颓势,这些国家就会采取若干保障措施和国际规则许可的手段来限制中国的出口,这些都是中美之间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的诱因。同时,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得趋势。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利益的不一致,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激烈。美国麻省理工经济学院院长赖斯特瑟罗在《世界之争》一书中写到“未来的历史学家会把21世纪看作是巨头之间竞争的世纪,参赛的巨头都在相同的项目中竞争。好的局面是胜负分明,坏的情况可能是两败俱伤,不再会是大家同乐。贸易摩擦正是如此。

  三、改善中美经贸关系的可行性对策

  在中美贸易摩擦这种压力下,促使了中国加快自身经贸战略的调整,代表了中国正在融入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也是我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上的必然结果。但美国一方面通过反倾销、特殊保障等措施来阻止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来减轻中国对美国本土厂商的冲击;另一方面美国又通过这些贸易不平等问题迫使中国为美国开放更多的市场。这些手段也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2009年得“轮胎特保案”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经历了这么多的坎坷,中国企业也应该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减少并尽量避免这些摩擦。

  1.从企业行业的角度

  首先,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已然供过于求。我国纺织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正日渐下降。我们应当跳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惯性思维,优化产品出口结构,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扩大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用来更进一步的打开国际市场。

  其次,我们应当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从而缩小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体制差异。这种改变的目的是为了缩小美国对中国出口技术产品的控制范围。这种控制范围的缩小能使中国得到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还可以减缓和消除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最终在中美贸易进出口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健康发展。

  再次,我们也可以在时机成熟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这样不仅可以避开贸易壁垒,大大减少贸易摩擦,而且通过投资设厂可以更有效地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综合国际竞争能力。丰田、本田、三菱等日本汽车,海尔在美国投资设厂,这些都为中国企业建立了一个榜样。   2.从国家的角度

  首先,中国应该学着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了解美国。中美贸易之间出现诸多摩擦也源于中美双方缺乏必要的了解。一方面可以站在美国人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中美之间的问题。这也是为了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利益,使对美贸易政策更具有针对性从而可以避免在和美国交往还有处理贸易纠纷的过程中出现无法对症下药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交流、磋商和协调,从平等互利的愿望出发建立中美双边贸易协调机制。

  其次,我们也可以改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由外需主导型向内、外需并重型转变。由贸易逆差逐步转变为扩大内需,扩大进口。遵循大国经济增长以内需为主要动力的规律从而保持宏观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也是减少贸易摩擦的一种方法

  再次,遵守和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因为中国加入WTO组织使得我们在贸易摩擦较量中有了与之周旋的基础、判断是非的标准和进行交涉的规则手段。中国和其贸易伙伴的关系是建立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之上的。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只要中国严格遵守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我们就能寻求世界贸易组织裁决和保护,将两国的贸易争端置于这一规则下进行磋商和解决。这些年来中美之间贸易摩擦的主导者一直是美国,但2011年中国通过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将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这是中国保护本国厂商利益反击的开始。

  2012年9月美国奥巴马政府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中国三一重工美国子公司罗尔斯公司收购美风电场项目被三一重工起诉案开启了中国投资在美国本土依法维权的先河。这些事例也说明中国已非当年吴下阿蒙,不再处于被动挨打地位,我们也已经积极主动的为减少中美贸易摩擦做努力。由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异、且各自追求的政治经济利益不尽相同,中美经贸迅猛发展,有时摩擦和争端还十分剧烈甚至出现倒退。展望未来,也仍有诸多的问题双方需要共同解决。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上有巨大的互补性,两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容量,因此无论是从比较优势的角度、资源禀赋的角度,还是从产业内贸易的角度、规模经济的角度来看,中美双边贸易都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从大的趋势上讲,中美贸易关系应该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参考文献:

  [1]邹小宇;朱宇.中美贸易摩擦:历史、原因和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2009(3)

  [2]范馨月;冉祥勇.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协调机制研究—基于产业内贸易的影响[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3]张伟.中美贸易不平衡成因及相关分析[J].财贸经济2009(4)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中

中美大国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2)

★更多热门的中 ☆☆中 ☆☆中 ☆☆中 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三:《浅谈中美关系与台海问题》 我认为现在的国际格局还是“一超多强”。美国还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0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