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幼儿身心素质

  摘要:通过家访活动,巩固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利用业余时间对大多数幼儿进行家访,了解幼儿在家的真实表现,指导家长教育幼儿的科学方法,使家长真正参与到幼儿心理健康的活动中来。

  关键词:心理健康;幼儿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新的世纪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素质教育中要非常重视幼儿心理健康这一课程,力图在教育实践中提高幼儿的身心素质。下面谈一下我们在实践的探索和体会。

  一、丰富教师幼儿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以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事例,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因此,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有关幼儿健康的心理理论,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让教师理解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是动作发展正常、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为此,经常组织教师到外地学习参观,接受新信息,新方法、新经验来指导具体的实践活动,把幼儿的健康心理作为工作的重点,日常活动中,努力改变自己的言行,用微笑赢得孩子的欢心,

  用尊重获得孩子的信任,用赞叹鼓励孩子的成功。

  二、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意识

  使幼儿拥有健康的心理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心理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因素,对幼儿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就是教师创造的心理氛围。幼儿对教师的关注是十分敏感的,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暗示作用,或积极、或消极的。因此要使幼儿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就必须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1、创造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

  幼儿的心理环境是教师行为的产物,要为幼儿创设安全和自由心理的环境,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必须慎重,因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淡化教师权威意识,尽可能减少对幼儿的直接评价。教师要多创造机会,启发并引导幼儿参与讨论,让幼儿自己思考、判断,逐步形成自我评价能力。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幼儿的讨论、交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伙伴式师生关系。

  (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是必要的,评价应客观、公正,以正面激励为主,尽可能避免消极的谴责性的评价,以免对幼儿造成压力,使幼儿产生不良情绪,导致不良心理。

  2、创设宽容理解的环境

  在日常活动中幼儿往往表现为顽皮、淘气、任性、不尊重集体规则等,有的幼儿由此被视为“多动症幼儿”、“特殊儿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要通过“移情”理解儿童,即站在儿童的角度,将心比心地看待其思维和行为。教师要始终以宽容之心来看待幼儿的各种心理行为,使幼儿敢想、敢说、敢探索、敢创造。

  3、创造鼓励性的环境

  幼儿大都喜欢听“好话”,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成人的鼓励。幼儿在行为上是他律的,最容易受到教师言行的暗示,比如一次做游戏时,许多孩子用豆粒摆出了各种形状的物体,有个幼儿只摆了一条直线,且面露难色。这时我就过去对他说:“挺好的,这是蚯蚓,又像小棒。”这个孩子马上在直线下方添上爪子说:“我搭了条长龙”。一会儿,他又添上翅膀说:“我又摆了架飞机。”教师的鼓励消除了孩子的自卑感,激起了他的创造兴趣。由此可见,教师经常地、及时地给予幼儿鼓励和支持,能有效地增强幼儿的信心和勇气。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以幼儿心理健康的目标与内容为导向,把心理健康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在幼儿的一日活动当中,蕴藏着许多心理教育因素,如:孩子收拾玩具时,就有一个责任心培养问题。每次活动前,都提出具体要求,有的孩子能把玩过的东西整整齐齐的放回原处,但有的孩子还没有收拾完就走了。有的孩子干脆不收拾。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那些能够整整齐齐收好玩具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教育那些收不完或不收拾玩具的幼儿,做事要有始有终,要有责任心。在户外活动时,通过“学做解放军”“滚地雷”“走独木桥”的游戏,培养胆小幼儿大胆、勇敢、不怕困难的性格。又如,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往往来源于教师对他的评价。因此,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认识和评价每个孩子,多鼓励,让幼儿在鼓励中健康成长,帮助幼儿克服自卑的心理,帮助其找朋友,建立良好的个性与群体的关系,增强其自信心,让幼儿每时每刻都感觉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再如: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进入区域进行自主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礼貌待人、主动交往、友好协商、谦让合作的技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对社会的认识。其次,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生活中处处有心理健康的教育,把心理健康的目标融入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拟定出教育目标和计划,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四、家长培训,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家庭是幼儿园合作的伙伴。就幼儿健康教育,尤其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家庭、社区的积极配合显得更为重要,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任何活动的开展如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心理健康的培养也不例外。因此,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强调幼儿园教育重要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父母的情感、精力、物质都集中于一个孩子的身上,如果这些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就能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利因素。

  首先,在每次家长会以及“家教园地”中都要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常识,如家长教育子女时的矛盾心理:“糊涂的爱”、“压力太大孩子苦”、“幼儿缺乏自信的对策”等。通过学习许多家长从教育孩子的误区中走了出来。

  再次,通过家园联系卡,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根据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向家长反馈,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能够在家有目的有计划对幼儿进行配合教育,促进了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另外,通过家访活动,巩固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利用业余时间对大多数幼儿进行家访,了解幼儿在家的真实表现,指导家长教育幼儿的科学方法,使家长真正参与到幼儿心理健康的活动中来。家长们看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深刻认识到了家庭与幼儿园配合教育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开展幼儿健康心理的教育,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教育方法,能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提高了幼儿的身心素质。

  参考文献

  1、幼儿教师幼儿心理健康观访谈研究黄英; 刘云艳学前教育研究2007-08-15

  2、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李灵; 刘伟伟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11-20

  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及发展趋势

  摘 要: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成人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本文提出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并概括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出一些教育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幼儿 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方法 发展趋势

  目前,对幼儿进行早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利用幼儿期这个心理发展关键期进行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可以促进未来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势在必行。寻找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教育方法

  1.注重对幼儿的情绪情感进行合理的培养和疏导。

  良好的情绪情感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注重幼儿健康情感的培养才能有助于其健康人格的形成。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而需要是情绪产生的主要基础。因此培养幼儿健康情绪情感的前提就是要满足幼儿的需要,这种需要不仅包括物质需要,而且包括精神需要。老师和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应时刻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与幼儿进行交谈,充满关爱地抚摸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关爱与呵护。教师应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和友好交往的意识,可以开展合作性活动促进幼儿体验互助互乐的乐趣。当孩子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老师和家长要进行合理疏导。当遇到合适的机会和场合时就要让其不满情绪得到合理发泄,同时还要教育孩子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家长和老师的健康情绪是幼儿模仿的主要对象,因此老师和家长要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以自身的榜样来影响孩子的情绪情感。

  2.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其健全心理的发展。从幼儿的行为表现可以看出幼儿的心理是否健康。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以塑造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因此对幼儿加强行为培养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和家长应利用榜样作用引导幼儿对其正确的行为进行辨别和引导。其次,家长和教师要针对幼儿所做的好人好事及时地表扬和给予肯定,进行合理强化,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最后,教师和家长可以定期带幼儿去户外野游,接触大自然,培养幼儿豁达、乐观、热情的健康心理有助于其产生正确的行为。

  3.注重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通过成功体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合理的挫折教育是培养和锻炼幼儿坚强意志和性格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教师和家长要充分发挥挫折的激励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针对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具体事例对幼儿进行教育。比如,幼儿不小心跌倒了却不哭不闹,医生给幼儿打针的时候能勇敢面对,此时教师和家长就要针对这一事件对他进行及时教育与强化表扬。当幼儿自己面临困难的时候,教师和家长还可以用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光辉形象来激励幼儿积极应对,战胜困难。进行合理的挫折教育之后更要注重的是让幼儿在成功体验中树立自信心。教师和家长要经常给幼儿提供锻炼和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其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之情。比如可以给幼儿提供展现自己的才艺舞台,让其在所有小朋友和家长面前唱歌、跳舞、演讲,表演结束后给予喝彩;还可以举办各种比赛,教师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和奖励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当幼儿面临困难时,教师和家长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并且耐心地帮助其解决问题。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积极面对,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注意点

  1.不断加强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

  国际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心理学会提出了《儿童权利公约》和《儿童心理权益宣言》等政策性文件,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我国提出《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由此可以看出世界都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幼儿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具有巨大的潜能性和可塑性,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成人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关键。我国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应更加注重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2.不断加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体系和心理素质。

  要想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和规范化,就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才能顺利成功完成这项专业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因此要不断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心理品质。幼儿教师在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针对幼儿的教育方法和技能,努力提高自身有关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掌握相应的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等知识,并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有效地运用到幼教工作中去。这是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艰巨工作。幼儿教师的健康人格是维护和增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不断锻造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积极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至幼儿园。教师要保持愉快舒畅的心态,为幼儿创设轻松、和谐、无拘无束的氛围,这是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3.给幼儿的心理健康营造和谐的氛围。

  教育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应整合成一体共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摇篮。家长在这个环境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家长对幼儿的教养态度、教养方式和父母关系都会影响幼儿心理的发展。家长应重视家庭环境的创设,注重言传身教,不断提高和改进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自身的综合素质。幼儿园的环境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变化。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是满足幼儿需要,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友好合作的伙伴关系,以及团结互助的教师关系均会使幼儿在这种良好的心理氛围中产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从而促进其健康心理的形成。社会环境要抓住每一个契机为幼儿营造合作、乐群和创新的环境,创设和谐民主的群体氛围,促进其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4.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个别化指导。

  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因此重视对幼儿的个别辅导是教育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条件。对幼儿存在的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矫治,效果是显著的。还可以通过有效的游戏解决幼儿由负面情绪而导致的问题,让其将不满情绪宣泄出来并重新认识自我,从而学会自我控制。特别要针对发展水平较差的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与辅导,使其努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只有幼儿教育工作者依据发展趋势并采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才能不断改进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最大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徐艳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3,VOL22,(1).

  [2]缪秋莎.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六大发展趋势[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5,VOL3,

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3.浅谈幼儿心理健康论文

4.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5.浅议如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论文

1215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