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关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的心理学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大学生的心理自我意识非常重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心理学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心理学论文篇一:《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 

  摘 要:大学阶段是一个人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其我意识的重要发展时期。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也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矛盾冲突,要特别的注重内心的活动状态并及时调整一些不良状况,掌握一些调适策略,使自我意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自我意识;大学生;发展过程及特点;矛盾冲突;调适与培养

  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在整个人格结构之中,其最核心的部分是自我意识。同时,他还认为自我意识也对于个体的心理发展以及个体的整个行为风格有着重要影响。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将“自我”理解为“I(主体)与me(客体)”作为主体的我随时随地根据社会规范而实现对客体的我的调节,me一般为I的命令与态度马首是瞻,进而促进自我与社会的要求相符。I与me两个方面往往通过社会的不断交往而明确与分化。综上所述,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我的意识,可以被基本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3个主要过程。从整体上来看,自我意识的核心为自我认知。直接决定着自我控制的内容。而自我体验则是基于自我认知。自我控制受自我的评价的影响颇深。其对于自我体验、自我认知都具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可以看到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三者直接影响到完整的自我意识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个体自我意识在大学时期呈现迅速发展并日臻成熟。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之间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教师加强大学生健康发展以及自我意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及特点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由个性逐渐发展到社会化的结果,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分为3个阶段。

  1.生理的自我阶段

  这一阶段的自我意识是以身体需要为基础的,随着年龄增大,身体发育,阅历提高以及社会地位的变化,大学生形成“成人化”的自我意识。因此,大学生对自己的容貌身材等一些外形特征开始更多关注,并努力补给一些缺陷。

  2.社会的自我阶段

  大学生在高校中积极开展、参与的各种社会化活动是大学生建立自我意识、实现自我意识的重要途径和平台。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使大学生自觉形成了“我是活动中的一分子”的观念。参加活动、服务同学、遵守校规校纪等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促进大学生社会义务实现,同时也督促了责任意识的形成。通过社团活动,参与比赛等,大学生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综合能力(如性格行为习惯、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等)和知识储备等内在因素。大学生在通过参与社会化活动不断增强自我意识的同时,也有部分大学生存在盲目的自负行为,天真武断的判断性,甚至是轻率的反抗性。

  3.心理的自我阶段

  进入大学阶段,大学生的想象力逐渐丰盛,性生理方面日趋成熟,逻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使大学生个体在心理、情绪、思维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地变化,这使得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趋于主观化,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进入大三、大四阶段,大学生会从世界和社会角度对自己所处的地位进行探讨,为自己寻找到合适位置,探讨自己有意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整个心理自我阶段之中,大学的整体心理水平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基本特征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逐渐改变。因此,与一般青年相比,大学生有着丰富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教育背景,他们更多地关注自己人格的成长,更注重自我探索,其自我意识的发展也有自己的特点。

  1.自我意识方面

  自我认意识的增强在大学期间尤为明显,但大学生自我认识也存在偏差。自我意识的起点应从自我认知开始,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较高中生自我意识更加自觉和主动,大学生不仅主动地通过把自己和周围事物进行比较来认识自己,同时努力地将社会期望转化为自我品质。虽然,此时期,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于完善,但他们又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影响,心理成熟并未完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观和多元化的人生观不断冲突,大学生对自我认识往往会受到个体经历、社会地位、家庭地位以及教育程度等等局限。同时,有些大学生由于过于注重内省而直接导致了其“自我为中心”。在社会发展的影响之下,许多大学生还突出表现为失去自我,过于从众。

  2.大学生体验方面

  第一,大学生的自我体验丰富但易波动。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在自我认知上,进而反映出个体对于自己所特有的态度与认知。大学生有着比较丰富的自我情感体验。一般来说,男女生在自我体验方面比较,男生更有信心,但是,由于涉世不深,往往容易急躁。从女生的整体特征来看,女生则表现出其内心往往舒畅、热情,但是,却多容易“忧愁”。在青年中期的发展过程之中,自我的整体体验会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形式。例如,当部分学生特别高兴时则会积极肯定其自我体验,甚至会达到忘乎所以。与之相反,则会自我否定与过度自卑和自负等,极不稳定。

  第二,大学生自我情感从封闭性向开放性过渡。进入大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从内心讲是非常愿意与更多的人进行交往、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但是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缺少了父母的直接关爱,产生了一种莫名孤独感,不愿参与复杂烦乱的人际关系当中,不愿与人交流沟通。但是,人毕竟生活在社会中,要想封闭自己是不可能的,大学生情感必然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其主要表现:一是认同感的寻求,力求从自己对他人的态度来认知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二是在社会现实交往中,尽可能扩大自我开放的程度。

  3.自我控制方面

  自我控制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大学生独立性的发展是自我控制主动性增强体现,大学生已经逐渐的意识到自己是个有独立性的人,大学生对自己的控制方式逐步从外部控制转变为内部控制都是在独立性意识下促使的,即心理变化为自己主动掌握。因此,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独立性主要表现为能够独立行动不需要依赖他人;在主客观的关系中,独立性又表现为积极向上进取的精神,并富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在现在与未来的关系中,独立自主精神总是把目标指向未来,按照未来的理想生活和社会的需要去塑造自己。总地来说,现在大学生基本上克服了由家长、老师和长辈帮助规划的被动情况下才去规划自己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人格理想,而向主要依靠自己的想法来主动规划进行转变。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心理学论文篇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探讨》

  摘 要:正确地认识自我是建立健全自我意识的基础,不仅要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而且要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异同点,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还能帮助他们把握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关键词:自我;自我意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和他人关系的认知,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美国学者坎布斯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当具有积极的自我观,并恰当地认同他人。而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一个人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由此可以理解“认识你自己!”这一镌刻在希腊特尔菲神殿上的警言之所以成为心理学知识的源头,是因为一切的心理学知识都是人类围绕了解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自我而来。

  一、相关的理论知识

  什么是自我?简单地说,这是一个关于“我是谁”的问题。“我是谁?”这不仅仅是哲学界多年来悬而未决的问题,也是一个心理学界众多学者们一直探讨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之父威廉・詹姆斯在一百多年前就曾提出,“自我是人类心理宇宙的中心。”这句话揭示了人类心理中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在他之后,更多的心理家投入了对自我意识的研究领域。

  例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着重研究主体我和客体我的关系,他认为客体我是自我意识的对象,它是通过别人(社会)对自我的有组织的态度系统而形成起来的;而主体我是自我动力部分,它能够认识客观现实和自己。他认为客体我是自我活动的本体结构,它制约主体我的活动,而主体我是客体我变化发展的引导者。

  美国应用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罗杰斯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了与现实自我相对应的理想自我的概念。现实自我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各种特征的认识和对自己各种行为的看法。理想自我指的是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建构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理想标准,它引导个体达成理想中的个人自我。

  二、开展自我意识探索活动

  第一步,组织学生完成WAI技法的课堂活动。WAI技法是指对“我是谁”(Who am I,简称WAI)这样的问题的自问自答。因其形式是自由书写20种回答,故也称为20句子测验。告诉学生,自问自答20次:你是谁?把头脑里浮现出来的答案一一写出来。想到什么就回答什么,不要有什么顾虑。如果写不出来,可以略去,继续往下写。

  第二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分析。首先,让学生在20个“我是谁”的回答中,自己统计肯定自我的个数与否定自我的个数,来分析自已的自我肯定感。如果大部分,甚至是全部是肯定自己的,那么自我肯定感较强,表现出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可能是自负和固执,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如果回答中基本上甚至全部是否定自己的,那么可以解释为存在比较严重的自我否定感,表现为严重的自卑。

  在笔者所教的班级上,学生自我肯定的数目较多,自我否定的数量很少,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似乎在回避对自我价值的评判,仅仅是描述与个人有关的客观信息。笔者以为,他们在完成这项任务的时候,或许是忽略了自己的缺点,或许是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缺点,所以回答的内容大部分是自我肯定或者是客观的现实状况,这与自信无关,更不可能是自负。

  由于自我意识的内容不是单一的,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因此,让学生对自己20个“我是谁”的回答中,按照具体内容分门归类,看看所占的比例,可以反映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内容以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为主,生理自我所占的比例较少。在心理自我的内容上,大部分学生非常注重自己在性格、兴趣、情绪及行为等方面的表现。例如,意识到自己心理状态是否快乐,与朋友关系是否密切等等,这反映了大学生比较关注自己的个人心理。而在社会心理的内容上,他们往往把自己放在一个社会关系中来评价自己,说明大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一个个体,而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存在。

  三、总结学生自我意识的现状

  根据WAI技法测试的结果,可以看出我院大学生当前心理意识的主要状况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学生对自我意识普遍感到很迷茫。当笔者在课堂上问他们“你是谁?”这个问题时,大部分学生摇头表示不知道,或者用自己的名字来回答。而我告诉他们,名字只是一个人的符号,如果去掉这个符号,你是谁?他们就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2.大学生对自我意识感到很矛盾。他们承认自己有自卑感,但是同时也有着强烈的自尊。当然,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也并不矛盾,老子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恒也。”同样,自尊与自卑也能同时相依相存。

  3.在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内容上,他们比较注重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说明他们越来越在乎自己的内在品质与个人想法,越来越把向外的目光更多地投入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自我意识成熟的一种表现。

  通过自我意识的探索之旅让学生对自己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这对于培养他们加强自我修养,进行自我塑造,完善自我建立了基础,直至达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饶建华,孔华.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训教程[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心理学论文篇三:《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策略》

  摘 要:自我意识在个体心理 发展 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个体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大学阶段是人修炼个性、完善自我的关键时期,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有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才能不断积极主动地改造自身的主观因素,不断地完善自己。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 教育 的时候,首先要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关键词:自我意识 发展 策略

  自我意识是自己对过去、现在和将来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包括意识到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健康程度等)、心理特征(如气质类型、性格特点、能力水平、爱好特长等)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如自己的人际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从结构上来说,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个部分构成。

  自我意识对个体的心理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有心理 问题 的大学生的 分析 ,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都是自我意识出了问题。由于大学生对自己认识不清晰、不准确,不能正确对待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从而导致自卑、自负、与 社会 作对等心理问题出现。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从自我意识的结构出发,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

  自我认识是个体对主体自身状况及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三个方面。所谓的自我观察,就是将自己的心理活动作为被观察的对象,自己观察自己,即如古人所说的,人要“吾日三省吾身”;而自我分析是个体把从自身的思想与行为所观察到的情况加以分析、综合,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自己个性品质中的本质特点,找出有别于他人的重要特点;在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品德及其他方面的社会价值做出判断,形成自我评价。

  要想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首先自我观察要全面,对所有属于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和社会关系都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其次,自我分析要 科学 ,对自己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要 总结 概括,并作出科学的分析;最后,自我评价要适当、正确,既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能看低自己。

  (一)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在自我认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我观察不够全面,尤其是对自己的心理特征和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观察得不够。让这样的学生描述自己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答案:“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特长,”“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能力,” “我不知道我在同学中的地位如何”等等。

  2、自我分析不科学,有一部分学生只总结自己的优点,忽略了缺点,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只总结自己的缺点,忽略了自己的优点。常见的说法是:“这件事情没做好,全怨他们几个,要是我自己做,肯定能成功。”“这件事情没做好,责任全在我,我没有能力。”

  3、自我评价不恰当,突出表现为两个极端,即或者过高估计自己,或者过低评价自己。常见的答案有:“老师,这件事情别交给我,我什么都做不好。”“凭我的水平,干啥都没问题。”

  (二)提高大学生自我认识水平的策略

  没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就不会产生适度的自我体验,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促进大学生自我认识水平的提高。

  1、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观察。有一个 方法 是非常有效的,就是让学生每天睡觉前回顾自己一天的经历,并回答几个问题:“我今天都做了什么事情?我是怎么表现的?同学们支持我的做法吗?”……经常坚持去做,学生就可以学会全面地观察自己。

  2、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分析。教育者可以就学生的某一具体表现给学生做分析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分析自己。

  3、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具体方法有:(1)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调整自我评价。(2)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3)通过自己的活动成果和表现来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二、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体验程度

  所谓的自我体验,是个体对自我认识的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也就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如果客观的我满足了主观的我的需要就会产生肯定的自我体验,否则就会产生否定的自我体验。自我体验的 内容 很丰富,主要有自尊感、自信感、成功感和自卑感等。所谓的自尊感,也称自尊心,是指人们希望在群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享有一定的声誉、获得良好的评价等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的自我体验;自信感是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进行判断时而产生的自我体验;成功感是在实现目标过程中获得成就时产生的自我体验;而自卑感是个体过低评价自己、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时的自我体验。

  (一)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在自我体验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尊感过强。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对独生子女的教养中,每一个父母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有了进步及时表扬,有了缺点不忍心批评,使孩子误以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最好的,没人可比。而到了人才岌岌的大学校园以后,自己原来的优势显现不出来了,优越感没有了,不 分析 原因,又不愿意服输,所以在 学习 和生活中争强好胜,甚至怨恨他人。

  2、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烈。由于对自己评价过低、经常遭遇挫折、容貌欠佳、智能相对落后、家长专制、家庭 经济 条件不好、家庭不完整等等原因,导致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放弃追求,自怨、自怜、自卑。

  3、体验不到成功。由于不能恰当地评价自己,大学生给自己设定的抱负水平过高,无论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都不能让自己满意,所以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

  (二)增强大学生自我体验程度的策略

  1、指导学生体验真正的自尊感。按照美国人本主义心 理学 家马斯洛的 理论 ,人的需要由低到高有五个层次,既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尊的需要是人的较高层次的需要。从人的 发展 的角度来说, 教育 要促使学生在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产生较高层次的需要,这样人才能不断前进,最后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人只有在产生了自尊的需要,而且自尊的需要得到了满足的情况下才能体验到自尊感。但是,教育者在促使学生产生自尊需要、体验自尊感的时候,要让学生知道,只有当自己的能力、品行、人格特点等被群体所认可时,他才能在群体中获得一定的地位、良好的声誉和评价,才能体验到真正的自尊,而因为偶然的成功或自以为是所带来的沾沾自喜不是自尊感。

  2、指导学生增强自信,走出自卑。首先,教育者在学生稍有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其次,教育者要教学生学会赏识自己,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培养自信心;最后,教育这者要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价值是通过人的学识、品行、能力、人格魅力等内在的、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提高的素质中体现出来的,而不是通过自己无法改变的相貌、出身等来体现的。

  3、指导学生合理定位自己的抱负水平。每个人对自己都抱有一定的期望,期望过高或期望过低都不会让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会逐渐让人丧失自信,放弃追求。合理的抱负水平是建立在恰当的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的,所以,只要学生能恰当地评价自己,就能给自己确定合理的抱负水平。

  三、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自我监控是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自觉而有目的的监督和控制,主要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所谓的自我检查,是个体在头脑中将自己的活动结果与活动的目的加以比较、对照的过程,以保证活动的预定目的与 计划逐步得以实现;自我监督是一个人以其良心或内在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实行监督,有人把它比作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法庭”;而自我控制是主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的掌握。

  (一)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在自我监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善于进行自我检查。主要表现为在行动时,随心所欲,走一步算一步,最后能取得什么结果就算什么结果,不是按照计划去调整行为,而是根据行为的结果来修改计划。

  2、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监督。主要表现为 社会 道德准则没有内化为个人的品德,没有内在的行为准则,离开了外界的监督,就不能产生自觉的意志行动。

  3、自我控制能力弱。主要表现为行为受他人和外界 环境所左右,不能自觉发动应有的行为,不能主动控制不合时宜的行为。

  (二)培养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措施

  1、指导学生善于自我检查。行动之前要确立目标,并根据现有的条件制定合理的行动计划。一般来说,如果不是遇到意外的、无法克服的困难,行动应该按照预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在行动的进程中,要不断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一但发现行动偏离了计划,要及时调整行动。

  2、指导学生有效进行自我监督。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领会社会道德准则、规范的实质,并将其内化为个人的品德,确立个人内在的行为准则,以此来监督自己的行为。

  3、指导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人的意志力关系密切,因此,教育者要指导学生培养顽强的意志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内心“道德法庭”的监督之下,自觉产生在当前情况下应该有的学习、助人、娱乐等行为,主动制止不正确的或在当前情况下不应该有的破坏公物、不讲卫生、大声喧哗、打闹等行为。


猜你喜欢:

1.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报告范文

2.大学生心理课自我评价

3.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的文章

4.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评价

5.关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心理学论文

6.大学生自我心理探讨论文

7.关于大学生心理成长的论文3000字

关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的心理学论文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大学生的心理自我意识非常重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心理学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心理学论文篇一:《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 摘 要: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11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