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有关暴力犯罪心理学论文

有关暴力犯罪心理学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有关暴力犯罪心理学论文

  暴力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犯罪行为,其不仅给受害人的身心照成伤害,且对其他社会成员造成不安全感。如同其他犯罪一样,暴力犯罪的成因也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暴力犯罪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暴力犯罪心理学论文篇一

  《暴力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

  【摘 要】暴力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犯罪行为,其不仅给受害人的身心照成伤害,且对其他社会成员造成不安全感。如同其他犯罪一样,暴力犯罪的成因也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拟从暴力犯罪人心理特征的角度,来分析暴力犯罪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对策。

  【关键词】暴力犯罪;暴力犯罪人;心理因素;预防对策

  一、暴力犯罪概述

  暴力犯罪是指行为人以暴力手段或者以暴力相威胁,侵害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坏社会破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以及侵犯其他合法权益,使这些合法权益受到威胁的行为。暴力犯罪不是特定的刑法术语,也不是独立的刑法罪种,而是犯罪学中的一个概念,是一类犯罪行为的统称。按照通说的观点,凡是刑法分则规定的以暴力为特征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各种犯罪都应该被认为是暴力犯罪。i

  二、暴力犯罪人的主要心理特征

  犯罪原因由外因和内因组成,是我国犯罪学界关于犯罪原因结构的最有代表性的认识。犯罪的外因,指犯罪主体以外的一切促使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原因,主要是犯罪主体以外的社会环境即因素。犯罪的内因,指犯罪主体本身的诸种促成实施犯罪行为的原因,主要是个体的犯罪意识。ii随着犯罪学的发展,学者们越发认识到,犯罪人的心理因素作为犯罪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笔者发现,这样的影响,在暴力犯罪行为中尤为明显。根据对相关案例的收集分析以及相关理论的阅读研究,笔者发现暴力犯罪人往往具有以下心理特征的一种或几种心理:

  1、报复心理。这一心理是暴力犯罪心理中传统的一种。从人类诞生以来,侵害与复仇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一样共生在一起。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原始的、社会允许的同态复仇已经被社会所淘汰,而由法律,道德等承担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功能。但是,复仇的种子从未真正消失。当报复的欲望超过了社会规则的约束力,暴力也就无法避免的出现了。iii

  2、畸形的物质追求和拜金主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物质资料的极大繁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冲击着社会的道德观念。很多暴力犯罪人对纸醉金迷的生活充满向往,对金钱有着畸形的崇拜,更有甚者沉溺于毒品的吸食。但却由于个人能力的有限,其正常收入无法维系其糜烂的生活,因此,以期达到一夜暴富成为他们实施以暴力对他人进行财产侵犯犯罪的重要动机。

  3、“义气”心理。“义气”心理在青少年的暴力犯罪行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青少年的人生观通常尚未成熟,对友情的理解容易受类似于《古惑仔》这样大肆渲染江湖义气的影视作品影响,尤其是在校园中,那些因学习成绩不好而受到老师同学偏见目光对待的“问题少年”往往形成一个亚文化群体,“哥们义气”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并且为他们形成一个团伙进行暴力犯罪“撑腰壮胆”。

  4、对社会的仇视心理。当前社会的财富飞速增加但伴随的是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在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尤其是进入到城市当中的打工者,城市的繁华与自身贫困的生活状态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心中强烈的失望感是可以想象的,当他们的正当权利得不到满足,求助于政府和司法机构的救济又不见成效的时候,他们极容易产生对社会的仇视心理,且由于渐渐失去了希望而陷入绝望,最终导致发泄式的暴力犯罪。

  三、暴力犯罪心理的产生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是人们社会化的第一场所,个人与家庭发生联系最早、关系最密切,家庭对个人的影响也最深。幼年时期,家庭是个人生活的最主要的环境,父母则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从人的社会化过程来看,其基础是在家庭中奠定的。因此,家庭的人际关系气氛、组成状况、社会经济地位、父母的言谈举止、教养方式等都会对子女的人格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与其家庭的不良影响关系很大。iv

  2、社会不良文化的腐蚀。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观念和思想冲击着人们的视野和思维。客观地说,当今的文化市场并不纯净,文化产业商人为博得眼球和利益,以暴力和血腥充斥我们的文化产品,看看当今文化消费品,暴力成为最刺激、最受欢迎的主流内容之一。野蛮凶残的英雄、不顾是非的情义帮派、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念,文化产品对这些形象和理念的积极描绘和推崇无疑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处在这样一种氛围的下,暴力文化无疑是实施暴力犯罪的“活教材”。

  3、社会价值观念的扭曲。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获得财富成为了大多数人们追求的首要目标,拜金主义横行。当前社会下,成就与善恶几乎脱钩,人们对成功的定义越发狭隘,常常是一个人财富积累越多,那么他则越被视为成功,而其获取财富的手段往往被忽略。成功有时能够淡化善恶标准,成功与失败的结果甚至可以取代善恶的标准。疯狂的追逐“成功”导致不择手段,有时恰恰直接成为犯罪动因。v当有些人以非常规手段获取财富和成功且并未受谴责与规制时,另一部分人,或者竞相模仿,采取同样的非常规手段取其所需,或者由妒生恨,作出极端行为。

  4、贫富差距加大、弱势群体长期得不到关怀。地区间、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增大,城乡的不均衡发展,使得一些人没有或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从当前的暴力案件来看,很多孤注一掷者都是一些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巨大的生存压力使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更显脆弱。此外,他们还要不时的承受来自社会强者的轻视和不屑,种种的艰难和不公使他们对社会产生了怨恨和仇视的心态。这样就容易形成不良的人格障碍。不难理解,对生活状况不满的人,更易以激进的方式表达自己愤怒的情绪。

  四、防止暴力犯罪心理因素生成的对策

  1、全方面的为公民提供良好的教育。教育是预防暴力犯罪的“堤坝”,是提高公民素质,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的根本途径。vi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讲,作为人生起点的家庭必须承担起对少年儿童进行正确教育的责任,父母应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子女,向子女灌输积极的人生观;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讲,学校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老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对其进行鼓励,防止在学习成绩上落后的学生因受到被冷落感和被孤立感从而通过形成“亚文化群体”以寻求归属;从社会教育的角度讲,社会应加强以道德、法制、文化教育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必须大力普及法制教育,让广大人民懂得知法守法,并鼓励人们运用法律武器解决所遇到的问题,防止因为矛盾激化,感情冲动而导致暴力犯罪。

  2、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净化社会环境。要大力地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端正舆论导向。对传统文化进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正确估价外来文化并对其进行扬弃。对影视作品市场和游戏市场进行净化,防止违法亚文化的形成;加强网吧管理,禁止黄色网站和不良网络游戏的引进,净化社会环境,把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某些负面效应对人们的思想的渗透和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3、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善待弱势群体。政府职能的缺位、有关救济渠道的不畅、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完善,是目前弱者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的突出问题。一个安全的社会,必须是一个人人享有基本生存保障的社会,是弱者能得到公正对待、不被歧视并能得到充分的人性关怀的社会。我们的政府要努力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强化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善待黎民百姓,解决他们的生存难题。我们的政府还要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修筑高速而有效的社会救济通道,极大限度地提高社会公正程度,让人们生活在权利有保障且和谐有序的国度里。

  注释:

  i 曹子丹主编:《中国犯罪原因研究综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6页,转引自:李屹、谭文杰:《暴力犯罪心理分析》载《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34期

  ii 许章润主编:《犯罪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70页

  iii 施政:《暴力犯罪心理特征分析及预防》载《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iv 刘静:《大学生暴力犯罪心理成因及预防》载《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v 章润主编:《犯罪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92页

  vi 李屹、谭文杰:《暴力犯罪心理分析》载《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34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暴力犯罪心理学论文

264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