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旅游消费者心理分析论文3000字以上

旅游消费者心理分析论文3000字以上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旅游消费者心理分析论文3000字以上

  旅游心理学是指导游通过掌握利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来解决旅游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3000字以上旅游消费者心理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3000字以上旅游消费者心理论文篇一:《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本文就当前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缺乏优质的教材资源;缺乏专业的研究团队和专业团队;过分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基于调研,优化教材内容;建立团队,整合专家资源;加强专业合作,联合培养;完善理论学习,强化应用能力培养;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

  【关键词】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现代人类社会重要的生活方式。据相关旅游组织统计,预计到2020年全球旅游者人数将达到15亿,旅游行业所带来的收入总和将达到2万亿美元。而中国作为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我国的旅游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我国在“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旅游就业岗位达到70万个。如何培养和打造一支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旅游行业人才队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旅游心理学是导游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是将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相关原理及研究方法应用到旅游活动的发生、发展到结束的一门边缘学科,是通过掌握利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来解决旅游活动过程中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设置该课程的学习,主要是期望旅游从业人员能运用基本的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分析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对人的旅游行为进行准确的预测,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和办法,引导旅游者的旅游行为,从而提高旅游行业的服务和管理质量。因此笔者认为,脱离了心理学、脱离了对旅游主体人的研究的旅游学是缺乏生命力的,缺乏旅游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的旅游行业同样是缺乏生命力的,它的学科发展及教学质量关系着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关系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 当前旅游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优质的教材资源

  一本高质量、高水平的旅游心理学教材在旅游心理学教学过程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为教学者提供一个科学且积极的引导和指引。而目前我国旅游心理学的教材仍处于不成熟的混沌状态。宋河有等人曾将近十年出版的旅游心理学教材做过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发现,我国旅游心理学教材目前包含以下特征:数量在持续不断地增加,体系框架雷同与多样化并存,内容上移植痕迹明显,且多以理论描述为主。教材内容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研究对象不明确,缺乏权威范式;(2)教材定位不清晰,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权威导向;(3)研究队伍不强大,缺乏权威专家和组织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开发,也因此导致教材版本虽然逐年增多,但教材内容依然跟不上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导致任课教师教材选择难度大。

  2.缺乏权威的研究团队和专业的师资团队

  旅游心理学具有边缘性和交叉性的学科特点,研究内容涵盖旅游学和心理学两大学科,同时还涉及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因此对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任课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懂得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又要熟知旅游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应用层面将会遇到的问题,还要广泛涉猎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等学科知识。目前我国旅游心理学研究领域一方面还未出现权威的专门针对旅游心理学开展科研的权威研究团队,另一方面缺乏具备很好的心理学与旅游学专业背景的师资人才,这也是约束我国旅游心理学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缺乏权威团队,也是导致教材难以出现权威范式的原因之一,且难以培养具备良好的心理学基础和旅游学知识的人才,相应的师资人才也就难以产出,如此恶性循环也是导致旅游心理学的教学难以发展前行的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师专业背景比较单一,要么是旅游管理专业,要么是心理学专业。作为旅游专业的教师,以旅游管理的相关理论及旅游学的知识为主,教学中内容缺乏心理学理论对旅游行为的指导。而心理学专业的教师,以心理学理论为主,却又缺乏旅游业的相关知识,难以将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深入而丰富地应用到旅游学中,造成理论与实践脱钩。

  3.过分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

  我国旅游学界借鉴美国和日本学者的研究思想,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旅游心理学体系,一方面以旅游消费者为对象,研究旅游者消费行为规律;另一方面研究旅游工作者和旅游者的互动关系。旅游心理学课程系统、全面地介绍旅游心理学概念、理论和方法,有较强的理论性。而对并不具备系统心理学知识储备的旅游专业学生而言,过多的理论讲述只会令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并且与学生所期望学习的心理学相关知识相距甚远。笔者曾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做过一个初步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希望通过旅游心理学掌握的知识主要包括:旅游者的需求和心理,旅游行为过程中的人际沟通交往,旅游过程中冲突的问题解决以及导游自身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问题,而目前旅游心理学的相关教材里,关于这些问题虽有所涉及,但篇幅较少,且内容理论性过强,缺乏丰富的案例学习材料。

  4.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

  旅游心理学目前的教学主要采用的仍是“讲解―接受”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学生则作为被动学习的角色存在。这种教学方式依赖于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便于通过讲授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并对教学内容形成内在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但倘若单一地使用讲授法,又会较大程度地影响旅游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和效果,因为旅游心理学本身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课程中所探讨的问题是实践中迫切需解决的问题,如旅游消费心理、服务心理、导游压力管理、旅游活动的人际沟通等,这些实际问题都需要通过大量的案例或实践模拟等方式,才有可能将旅游心理学所涉及的丰富主题和内容充分地学习和探讨,也才有可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开展实践活动的能力。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满足这门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要求。

  二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1.基于调研,优化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应基于广泛的调研基础上,充分考虑目前旅游行业的状况及需求,将心理学中能广泛应用于旅游行业的内容进行整理,并联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旅游行业从业权威人士,丰富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通过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能将心理学理论与旅游行为中的实践相结合。

  2.建立团队,整合专家资源

  由权威机构出面,整合专家资源,通过广泛的学术研究和探讨,形成权威范式。由旅游界相关团体出面,如中国旅游协会等,联合旅游学界和旅游心理学研究领域德高望重的权威专家成立旅游心理学研究专业委员会,通过开展研究会或学术交流等形式开展广泛的合作和交流,以便为广大旅游心理学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更大的交流平台和信息传递空间。

  3.加强专业合作,联合培养

  考虑旅游学与心理学专业设置联合培养计划,在本科人才或研究生人才培养阶段加强两个基础学科间的学习,以便日后形成强有力的新生力量,为日后旅游心理学的优质师资资源提供有力保障。

  4.完善理论学习,强化应用能力培养

  针对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对旅游心理学的需求,教师应从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沟通心理、冲突解决等层面强化社会心理学及心理咨询等应用性心理学研究方向的学习。如一方面透过对人性的认识,对不同人格理论的学习和认识,让学生深入地去探讨人的需求和如何适当地满足旅行者的需求和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强化人际关系建立过程中所需把握的基本态度和技巧,这是人的沟通模式层面的问题,也是旅游行业人员急需强化的应用层面的能力。

  5.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

  讲授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难以参与进来。理论学习主要通过讲授法来完成,以便能让学生透过老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相关理论的内容和精髓。但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案例播放、案例探讨、情景模拟、角色转换或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视角去感受旅游行为过程中人内在心理的变化和感受。

  总之,只有一方面强化专业团队建设和培养,另一方面提升教学过程中内容和形式的质量,最终才能为旅游心理学教学改革带来新的能源和动力。

  参考文献

  [1]刘纯.旅游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10

  [2]韦福巍、覃举东.高校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河池学院学报,2009(S1):39~41

  [3]邹本涛.旅游心理学:含义、对象与特点的再审视[J].旅游学刊,2010(7):83~87

  [4]宋河有.旅游心理学本科教材建设:现状、瓶颈与出路[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85~89

  [5]薛群慧.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创新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0(4):76~79

  [6]晏鲤波.中国旅游心理研究二十年述评[J].旅游科学,2004(3):65~69

  3000字以上旅游消费者心理论文篇二:《高职旅游类专业项目工具课程“消费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消费心理学》是旅游类专业基于能力本位的项目课程体系下的一门工具课程。鉴于项目工具课程《消费心理学》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分析,提出了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名称和内容的选择凸显项目教学特色、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改革创新项目工具课程的考核方式的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项目工具课程 消费心理学 教学改革

  众所周知,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的使命是理论上够用、实践动手能力强,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基于培养学生整合能力的理念,在借鉴荷兰应用科技大学项目教学模式基础上,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类专业成功创建了本土化的项目课程体系,该体系的模式是“项目统领,课程匹配,知识、技能、态度相融合”。

  一、项目课程体系的特点

  荷兰能力本位认为知识、技能、态度三者的综合体即为能力。项目课程体系根据专业核心岗位所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确定专业教学能力体系,根据能力体系确定需设置的项目,围绕项目来设计、整合课程。每一个项目都是为了培养完成某些能力培养,某些能力可能在多个项目下进行反复强化、共同完成。项目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二是完成培养目标教学的需要。这里的“项目”是课程体系的载体,是专业下的大项目而非某门课程采用的“项目化教学法”中的“项目”。

  二、项目工具课程的特点

  任何一个项目的完成,都需要相关课程的支撑,完成学生对知识、技能、态度培养的需要。根据课程对项目课程体系的支撑作用分为三类即工具课程或讲座、核心课程、非核心课程。第一类课程是完成对应项目必备的知识、工具、手段、方法等内容;第二、三类课程主要是专业和专业基础性课程,既为对应项目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兼顾专业能力、知识的整体需要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项目及项目工具课程统一进行考核,核心课程和非核心课程则单独进行考核。两种课程体系相互关联、支撑,共同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消费心理学》课程是旅游类专业营销项目(旅游管理专业项目3 :设计、销售特色旅游产品(旅行社经营管理、国际领队方向)/景区主题产品策划与销售(景区方向);酒店管理专业项目3:酒店产品营销策划;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项目3:休闲产品营销)中的项目工具课程。

  三、项目工具课程《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与相关课程协调、配合还不够

  《消费心理学》作为项目工具课程,与前后心理学类课程配合的程度还不够,如在旅游管理专业项目2:组织、运行一个旅游团队―导游、计调业务实操中有项目工具课程《旅游心理服务技巧》,这两门课程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如何处理、需要明确前续与后续课程的关系以及对项目的支撑作用作出删减。

  (二)教学内容缺乏合理选择和设计

  作为项目工具类课程,应紧紧围绕项目需要、讲授项目操作“够用”的相关知识,因此如何根据高职特色和项目教学的需要来设定课程名称、确定教学内容还需要斟酌和研究。

  (三)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由于受传统心理学课程的影响其课堂授课方式主要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填鸭式”的单一教学模式,只是一味地单方面的灌输,学生大脑始终处于“饱和”状态,没有多余的空间接受和思考,好似沉睡状态,导致学生听课效果差,教学质量不高。

  (四)教学考核方式单一

  考核是检验教学过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消费心理学》课程作为项目工具课程采用的是项目综合卷的方式即和其他的工具课程放在一张试卷上,考核的内容主要侧重于消费心理学相关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的考核,缺乏消费心理学知识对项目实操和实战方面应用的考核。

  因此对于项目课程体系下,项目工具课程《消费心理学》如何更好地与项目相适应,完成项目工具课程的知识、工具、手段、方法等内容对项目支撑作用的要求,对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协调与配合、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实践教学的设计、考核方式方法改革等方面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四、改革项目工具课程《消费心理学》教学的思考

  项目工具课程《消费心理学》不仅让学生构建消费心理学的相对完整的知识,掌握消费者心理分析的技巧和方法,学会如何分析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并在项目运作过程中站在营销者的角度让学生学会主动分析消费者行为,形成产品设计和营销过程行为意识的养成,使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化,达到行为的改变。

  (一)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名称和内容的选择凸显项目教学特色

  原有的学科式教材的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项目课程体系教学的需要,项目课程体系下教材应打破学科式教材的完整性、以够用、实用为原则,课程名称不应冠以“学”字,而应冠以“分析”“技巧”等,因此项目工具课程《消费心理学》应结合专业项目需要进行命名,可以命名为《游客消费心理分析》、《酒店消费者行为分析》、《休闲消费者行为分析》等。

  为了更好地为项目做好支撑作用,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一定要实用,围绕项目所需要的知识、工具、手段、方法等要求,针对项目一针见血。如在旅游管理专业项目3 :设计、销售特色旅游产品中课程共需要10个课时,设计了五个专题内容: 专题一:游客消费心理分析概述;专题二:游客消费行为相关因素的分析;专题三:旅游消费心理分析;专题四:不同游客消费行为分析;专题五:商品价格与游客消费心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在第2个项目中工具课程《旅游心理服务技巧》已经讲授,在《游客消费心理分析》课程中就不再涉及。

  (二)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法,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只是听课的机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抹杀,失去了学习消费心理分析课程的兴趣。要让课堂活起来,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性,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学、教、做”合一。消费心理分析课程应以行动导向思想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角色的重置,教师需做好课堂前的准备工作,课堂则放手交给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1.阅读思考法与旋转讲解法

  针对目标单一的传授性知识,采用阅读思考法与旋转讲解法。目标单一的知识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记忆一些概念和方法,课前老师需要找出学生需要的理解和记忆内容,在课堂上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阅读,对于重要的内容要求学生做出标记,然后先是同桌之间讲解、接着是前后位同学之间讲解,期间不明白的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最后再采取抽签的方式随机让学生回答,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通过这种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2.思维导图法

  思维导图是人类思维特征呈现、思维表达的工具。对于信息比较繁琐,用其他方式难以理顺的内容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学生创造出了一个图就掌握了所有的内容,比如游客消费行为相关因素的分析可以用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法采用小组的形式集体展现,在每个人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创造思维导图,然后每个小组指定一人进行导图讲解,小组互评打分。思维导图是集体智慧的叠加、互补和增值,促进了学生智商、情商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3.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实施一个完成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对于一个个与消费心理分析相关的相对独立的任务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如不同游客消费行为分析就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针对某一具体群体交由学生小组来完成,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老师需要确定具体项目任务,项目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定、最终的评价则由学生来完成。学生通过完成项目,理论与实践相机结合,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教师设置一些与项目操作相关的消费、销售情景, 让学生分别扮演客户、销售者, 处理一些在真实人物消费情景中的问题。没有参与的同学可以进行观察评价,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进行角色互换。角色扮演法将消费心理知识的应用、销售技能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5.案例分析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通过选取与消费者心理有关的一个个具体的特殊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实施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精心选择一些有针对性、 可操作性或项目操作过程中实际消费情境作为案例,根据案例列出讨论主题,以小组的形式在规定时间内讨论完成,讨论结束后小组选派代表发表观点。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 找到“真理”,很好地完成了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三)改革、创新项目工具课程《消费心理学》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学习方式的指挥棒。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项目工具课程,《消费心理学》仅仅依靠最后综合卷的考试是远远不够的,应采用多元评价机制和等级制考核方式综合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多元评价机制是指根据课程授课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的方式。对课堂考勤、平时作业由老师评价,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情况采用老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综合得出。

  等级制考核方式即实施过程考核、消费心理学知识应用考核及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占50%:包括课堂考勤10%、平时作业20%、课堂表现20%(包括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参与活动情况等);消费心理学知识应用考核占30%:即在项目操作过程中运用的消费心理学知识的情况;终结性考核即综合卷的考试占20%。

  参考文献:

  [1]齐洪利.基于能力本位的项目教学操作实务[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

  [2]齐洪利;董玉菊.《荷兰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借鉴与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1(9):98.

  [3]赵根良.高职《消费心理学》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J].新余学院学报,2012(10):127-129.

  [4]潘俊.关于高职高专《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2(8):108-109.

  3000字以上旅游消费者心理论文篇三:《浅谈旅游者旅游心理及其应用》

  摘要:现代社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选择,旅游业日渐红火。本文主要从旅游者的旅游心理出发,包括求异心理、求知心理、经验感知、享受心理和探险心理五个方面,分析旅游的动机,进而探讨旅游心理的应用,为旅游业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旅游者;旅游心理;应用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旅游已然成为国民休闲娱乐的热门选择。在节假日,许多风景名胜成为了人们首选的乐园。人们能够在工作之余,拥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旅游消费,这种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收入的增加,根本上讲也就是经济水平的提高。无疑地,收入水平对旅游消费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但除去外部因素,人们是否选择旅游还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金钱给予旅游得以实行的物质前提,而心理则是推动旅游消费最终实现的内在动力。人们旅游是为了得到满足,这种满足更多的是心理上的。

  一、旅游者的旅游心理

  (一)求异心理

  这里的求异心理是指迫切渴望转换环境的心情。在现代社会生存的人,步伐越来越急,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但环境一层不变。单调刻板、沉闷规矩的城市化生活,使人的心理时刻感觉到紧张和压抑,从而容易演变成极端的情绪躁动。这时,人们往往选择旅行,离开抑郁的生活环境,转移注意力,转入到一种全新的轻松的氛围中,使身心得以解脱。这也是现代社会大多数工薪阶级旅游的动机。另一方面,当人在某一个特定的环境生活很长时间后,便很容易从心理上产生厌烦感。它会驱使人对周遭事物和环境产生排斥,包括食物、房子、工作、熟人等缺乏刺激的对象,转而寻求和向往另一种新奇的刺激,这时旅游成为了最普遍的方式。见惯了上海的灯红酒绿和车水马龙,就会憧憬到苏杭享受诗情画意的美丽风景;厌倦了昆明的四季如春,就会向往到海南沐浴灿烂阳光。

  (二)求知心理

  这一类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基于心中求知的欲望,或者说是好奇心的驱使。他们会喜欢到各地的博物馆、历史古迹去参观,比起欣赏景物的目的,更注重于发现和探索异地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等。因此,他们会选择一些具有历史意义或者是地区特色的旅游景点,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文化水平。像人类登陆月球,其实也可以看成一次太空旅行,这就是人类对于外星球的求知心和好奇心。求知型旅游者感兴趣的旅游点,可能并不是一般旅游者喜欢的优美舒服的享受圣地,某些时候为了探索求知,他们会选择一些比较恶劣的环境。享受并不是他们的追求,求知才是旅游的本质。

  (三)经验感知

  泰山雄伟磅礴,西湖娇美秀气,秦俑栩栩如生,黄山奇峰怪石,桂林山水甲天下……也许我们并未去过这些地方,并未领略过这些风光名胜,然而这些印象潜移默化地刻入我们的记忆中,提及这些地方便自然而然地对应起来。这就是人的经验感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的所有人、事、物都在向我们输入信息,从而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感知。例如,当我们看到景物的照片时,会产生视觉上的感知;当他人向我们讲述旅游的趣闻时,会给我们留下听觉上的感知,这些经验汇总起来会形成一个印象,这个真实却又虚幻的印象会让人产生兴趣或者厌恶,从而选择或者放弃旅游。

  (四)享受心理

  大多数人选择旅游的原因无疑是享受生活。在物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旅游简单通俗的理解就是吃好、穿好、住好、看好、玩好。基于这种心理,旅游者大多选择风景秀美,气候温和,娱乐设施齐全的地方,对衣食住行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旅游点交通堵塞,居住酒店服务态度不好、娱乐设施缺乏,容易使旅游者产生挫败感,影响旅游的心情。像度蜜月、毕业游、家庭出游等都属于追求享受的旅游,要的就是舒适。“偷得浮生半日闲”,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欲望和需求,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更是如此。

  (五)探险心理,追求自由

  深入人迹罕见之地,跋涉沙漠,穿越雨林,攀登高山是这类旅游者的最爱。他们追求刺激,向往自由,喜欢冒险,不受拘束,欣赏未被人为开发的自然风光。徒步旅行或自驾游的旅行者主要就是由探险心理主导行动,他们往往不会选择旅行团,而向往自由自在的翱翔。他们背起行囊,或独自一人,或结伴而行,在向目标前进的路途中品味许多人不曾领略的独特风光。

  二、旅游者旅游心理的应用

  (一)开发本土旅游资源,塑造本土特色文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本土的,才能耐人寻味,吸人眼球。黔南州荔波县旅游业的成功发展就是凭借自身民族特色推动的,该县大力推广本土旅游资源,其别具一格的自然风光、文化风俗、民族风情吸引了大批旅客。然而,目前国内许多旅游景点经过开发,本身的特色逐渐消逝,各个城市无奈变得“殊途同归”。一个地方能够吸引人,就在于它不同于其他地方,拥有独特的魅力,不然旅行就失去了意义。对于拥有求知心理和求异心理的旅游者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因为他们所要的就是全新的环境。因此,荔波县旅游事业的兴旺值得国内许多地区借鉴。

  (二)明确定位,树立品牌,加强宣传

  经验感知会使人对特定地点有特定的印象,香港繁华,丽江恬静,北京古色古香,我们到西安要看兵马俑,到杭州要看西湖……这些地方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有鲜明的城市定位,有属于自己的代表物。利用城市的标志,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容易使人感知。

  (三)热情服务

  热情的服务并不只针对享受型的旅游者,对所有的旅行者都是必须的。一个地方的旅游业要发展起来,毋庸置疑要完善服务,包括对景观的保护,旅客衣食住行的完善,导游的提供等。特别是旅行社,收取了旅客的费用,更必须提供“称值”的服务。以美国“旅馆大王”希尔顿为例,在“微笑服务”的经营理念下,打造了一个处处可见微笑的旅馆,同时旅馆还配备各种完善的服务机构和设施,包括餐馆、休闲娱乐场所、银行、旅行社、航空公司代理处等,让旅客时刻获得宾至如归的享受。

  (四)“沙发客”

  沙发客是指一个网络平台,成员可以在旅途中借住当地成员的家,为大多数的自驾游旅客提供方便,减少花费,深受欢迎。沙发客无关于政府,也无关于某一企业,是普通民众的集体力量,是喜欢旅游的人相互的分担与帮助。如今,追求自由的旅行者队伍逐渐壮大,探险型的旅游成为一种趋势,借鉴“沙发客”这个例子,可以为我们的旅途添加更多乐趣。

  总结

  我国是个旅游大国,旅游业的竞争无疑是相当激烈的。认真分析旅游者的心理,满足他们的需求,运用旅游心理提供优质的贴心服务,是在竞争中不败的王道,也是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屠如骥. 旅游心理学[M] .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4.

  [2]刘纯. 旅游心理学[M] .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3]霍力. 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分析[ J] . 商业研究. 1997(3) : 47―48.

  [4]张勇. 浅谈旅游心理及营销策略[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5]樊香芝. 旅游者旅游心理探析[J]. 河南农业. 2010,(16).


猜你喜欢:

1.浅谈旅游消费心理论文

2.关于旅游消费心理的论文

3.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浅述论文

4.城市居民旅游消费心理论文

5.有关城市居民旅游消费心理论文

2750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