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新闻资讯 > 文化 > 湖北鄂东地区有什么饮食文化

湖北鄂东地区有什么饮食文化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湖北鄂东地区有什么饮食文化

  鄂东食风区是指以江汉平原为主体、以武汉市为中心,包括孝感地区、 咸宁地区、黄岗地区、荆州地区在内的鄂东、鄂东南广大地区。而长久以来,鄂东地区也有它相应的饮食文化!下面就随学习啦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鄂东饮食文化习惯

  鄂东地区以大米、小麦为主食,一日三餐。早餐主要是稀饭,大别山区 和低山丘陵部分地区,早晨先要泡茶喝,然后才做早饭吃。一些城镇早上有 吃茶点、小吃的习惯,中、晚餐大都是米干饭。

  鄂东区副食种类繁多,蔬菜四季长青。一般稀饭大都以皮蛋、咸蛋、榨 菜、咸菜、酱菜、辣萝卜条等为副食。干饭随季节变化,主要以各类蔬菜为 副食。如春天有泥蒿、白头韭菜、黑白菜、菜苔、蒜苗等,夏天有豆角、南 瓜等,秋天有茄子、苦瓜、莲藕等,冬天有莲藕、萝卜、黑白菜、焰心菜等。 在民间还流行着“春韭夏瓜、秋茄冬藕,红椒青菘、绿芹紫苔,四季轮换” 的谚语。作为佳肴也有各种各样的鱼类、肉类、蛋类、禽类。对鄂东食风区 来说,鱼类在各种佳肴中最为突出,鱼类有黄鱼、鲟鳇、鈵、鲍、鲵、鲇、 鲵、鳊等几十种。著名的鄂菜主要以水产为本,鱼鲜为主。做法上侧重于蒸、 煨、炸、炒、烧等。在鄂东地区。

  单独以鱼为原料的佳肴就有几十种,主要是全鱼类、鱼糕类、鱼丸类菜 肴。许多城市筵席和农民乡宴其全部菜肴都是鱼。其他筵席也少不了鱼,有 所谓“无鱼不成宴”的说法。武昌鱼又名“团头鲂”,是鲂鱼的一种,原产 于鄂州市梁子湖。它肉质细嫩,脂肪丰富,可用多种方法烹制,如清蒸武昌 鱼、花酿武昌鱼、梅花武昌鱼、杨梅武昌鱼,其中以清蒸武昌鱼为最佳。清 蒸武昌鱼一般用 1 公斤左右一条的武昌鱼,辅以火腿、冬菇、冬笋和鸡汤等 清蒸以后,再在鱼上缀上红、黄、绿各色菜丝,色、香、味、形、器俱全, 汤质鲜香,原汁原味。对于武昌鱼,历来诗人赞不绝口。唐代边塞诗人岑参 就有“秋来倍忆武昌鱼”的诗句。南宋范成大的“武昌鱼好便淹留”、马祖 常的“南游莫忘武昌鱼”等诗句脍炙人口。清同治《江夏志》“得夫任看塞 上马,依栖且食武昌鱼”赞誉更盛。鱼糕也是鄂东的传统佳看,素以吃鱼不 见鱼,鱼含肉味,肉有鱼香,清香滑嫩,入口消溶而独具风味。传说战国时 代,楚国古都纪南城(今荆州城北)内有一酒店专以各种鱼菜佐酒。有一个 大热天,到晚上还有许多鱼没有卖完,眼见鱼已离刺。快要腐烂。店主急中 生智,索性把全部鱼刺剔除,将鱼剁碎成茸,掺进鸡蛋、豆粉蒸熟,第二天 又把它切块蒸热,浇上调料,供人佐酒,竟大受欢迎。这就是最初的鱼糕。 后来鱼糕越做越讲究:用鲜鱼加肥膘肉做糕,再用猪肉、山药等制成丸子垫 底,将鱼糕放在上面,最后浇上另行烹调的肚片、腰花、海参、木耳,多菜 共碗,俗称杂烩丸子,菜谱上定名为鱼糕丸子。鄂东的传统菜肴有三种不同 的地方风味。武汉菜注重刀工火候,讲究配色造型,尤以煨汤技术独到,代 表菜除清蒸武昌鱼外,还有老大兴 鱼、黄陂三合等。荆州菜以烹制各种淡 水鱼见长,并以各种蒸菜为特色,代表菜有鱼糕丸子、沔阳三蒸、公安三鲜 头菜、钟祥蟠龙菜、江陵散烩八宝、冬瓜鳖裙羹等。鄂州菜擅长烧、炒,用 油宽,汁浓口重,有乡村风味。

  鄂东饮食调味以辛、辣、酸、甜为主,注重味鲜。早在《楚辞·招魂》 中就有“大苦咸酸,辛甘行些”之句。这说明早在战国时,楚地的菜已是苦、 酸、辣、甜多种口味的综合。今天鄂东的主要调味料有油、盐、酱、醋、辣 椒粉、桂树皮、香胡椒、碗豆浆等十几种。同时,新的调味料如五香粉、味 精之类也进入城乡人民的饮食。

  鄂东地区风味小吃丰富多样。武汉热干面是当地居民的早点,既不同于 凉面,又不同于汤面。系将面条煮熟,拌油摊晾,吃时再放沸水里烫热,加 作料食用。色泽金黄油润,纤细均匀,味鲜浓,驰名全国。此外,小桃园煨 面、四季美汤包、谈炎记水饺、一品香大包、全料小汤圆、桂花赤豆汤、重 油烧卖等都是武汉人民不可缺少的风味小吃。鄂州的东坡饼、黄州烧卖,荆 州的散烩八宝饭、早堂面、九黄饼等也都是传统的风味小吃。其他如云梦鱼 面、孝感米酒、沔阳棉花糕、红安翁子粑、钟祥丰乐斋包及豆皮、面窝、发 米粑、欢喜团、豆腐脑等,都颇具特色。

  作为传统的饮料,茶和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这里盛产许多 有名的茶叶,如武汉的茉莉花茶、茉莉香片、珠兰花茶、玉兰花茶、炒青绿 茶,远安的鹿苑茶,阳新的金竹云峰,麻城的龟山岩绿,天门竟陵茶等。产 于咸宁赵李桥一带的砖茶远销新疆、内蒙等地,是牧区人民喜饮的名茶。自 古以来,鄂东居民就喜好饮茶。生于此地天门县的唐代陆羽,就因嗜茶,创 造煮茶法,并留《茶经》三卷而彪炳于世,被后世人称为茶圣。《茶经》分 为茶的功用、茶的煎煮法、饮茶法等九大部分,这些都是对当时湖北各族人 民饮茶习俗的总结。鄂东的城乡居民,无论饭后还是工余都要泡上一杯茶, 尤其是老人,生活中更是离不开茶。在大别山区的大悟县一带,人门对饮茶 特别讲究。清晨,贤良的媳妇总是早起,第一件事就是烧水泡茶,茶泡好后, 双手恭恭敬敬地捧到公公、婆婆的面前,请老人喝茶。老人在床上披衣而坐, 饮足方起。工余饭后,人们首先是烧茶,开怀畅饮,也是以喝足为快。泡茶 的器具很别致,葫芦状的茶壶是用黄泥烧制而成的,壶塞是用老丝瓜筋制作 的,斟茶时,水由塞孔中流出,茶叶片不入杯中。饮酒在鄂东的日常生活中 也占有重要地位。这里生产有各种各样的名酒,如汉汾酒、特制汉汾酒、翠 微汾酒、红星汾酒、龙井液、黄鹤楼白酒、松磁白云边酒等,值得提及的是, 作为风味小吃的米酒,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时常被当做“酒”来“吃”。

  鄂东饮食文化习俗

  鄂东食风区的岁时食俗,在很多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立春 是日吃春苔席。春苔席是鄂东春节宴席的名称。亲朋好友要会聚 一堂欢宴一番,迎接春季的到来。这天要吃生菜和春饼。春饼是用米粉制皮, 包上馅。武汉地区流行着这样一个故事:汉朝时候,居仁门一带住着个叫张 之的书生,才貌出众。他有个聪明、贤德的妻子叫玉美。这一年,为了进京 应试,张之一连几日通宵达旦地读书,眼看着身体一天天地瘦了,玉美心急 如焚,为了给丈夫做出一种吃着方便,既不冷又不热的饭菜,经过多次试验, 发现把米磨成粉,制成皮,用虾仁、冬菇、笋丝、鸡蛋、葱花等加上作料制 馅,包成卷,用油一炸,既能当饭又可当菜吃。从此,张之食欲大振,京试 得了第一名。于是玉美做的春卷成为当地一大特产而流传开了。官吏们将其 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帝。

  除夕夜 家家都备丰盛的菜肴年饭,全家人相聚酣饮,以迎新年,并有 留宿岁饭的习俗。留下的宿岁饭于正月十二日弃于街衢,以为去故纳新,除 贫取富。除夕夜备饭必须够吃几天,今称之为“压甑饭”,又称隔年陈郎宿 岁饭,并特意留下,不再弃于街衢。因为后者与前者的取意不同。后者为年 年有余,岁岁富足之意。如今新食俗不断渗透到年节之中,鄂东地区现在除 夕团年饭必备“三全”、“三糕”、“三丸”。三全又称“三蒸”,即蒸全 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即鱼糕、肉糕、羊糕。“三丸”为鱼丸、肉 丸、藕丸。尽管各地贫富不等,但为了吃上这顿团年饭,平时省吃俭用,也 得备上这些菜,假如实在备不上,团年饭也得有蒸全鱼、鱼糕、鱼丸、藕丸 之类。

  春节 这天,除吃春苔席外,还有其他食俗。大年初一,大家共饮用花 椒和柏叶浸制的酒,还饮用桃树叶、枝煮沸的水,吃(江陵方言叫“下”) 用薤、韭、蒜、芸苔、胡荽(芫荽)这五种带辛味的杂菜做的食物,叫“下 五辛盘”,吃生鸡蛋等等都是为了驱鬼、避瘟、防疫。在喝酒时,还必须从 年纪最小的开始,意为贺年轻人长大一岁。

  正月十五日 鄂东吃元宵。但沔阳一带吃“团子”,其意与吃元宵相同。 沔阳一带有“年小月半大”之说,把元宵节看做是比春节还要重要的节日。 在他们看来,这是一年辛苦劳作开始前的最后一次大团圆,因此格外珍惜。 在这一天吃一种称为“团子”的风味小吃。此俗由来已久。传说元朝末年, 沔阳一带有一农民陈友谅揭竿而起,妻子潘氏曾以沔阳三蒸(蒸粉蒸肉、蒸 珍珠丸子、蒸白丸)犒赏士兵,传于后世。明初成为沔阳腊月三十日团年必 备的菜肴。后来人们把三蒸剩下的米粉搓成圆团,内填菜馅,蒸熟后吃,别 有风味。这种做法逐渐传开来,人们取其团圆之意,称为“团子”,作为每 年正月十五的团年饭,现在的做法比以前讲究,其主料比蒸菜用的米粉要粗, 先在锅内焙炒成半熟,再用适量的开水调匀,500 克米粉可做团子几个到十 几个。馅子不单限于菜类,还有豆馅、糖馅,更多的是用腊肉丁、烘豆腐干 丁、粉条配以芹菜之类作馅。

  寒食节 各地百姓吃冷食,贵家吃寒具,这是汉族地区普遍的食俗。但 鄂东一带在寒食节一般都吃用糖、粳米和大麦煮成的粥状食物。也有吃一种 用秫米为主料制成的粔籹,具有鲜明的楚乡特色。《楚辞·招魂》有“粔籹 蜜饵,有 些”之句,大概记述的就是这个。

  三月三日 是上巳节。汉族地区皆有此节。江汉平原上的居民是日要吃 “龙舌 (bǎn)”。这是用鼠曲草的蜜汁加粉调和做成的屑米饼。吃龙舌 , 一说是给蛟龙供食,一说是为了治疗湿气病。另外,是日还要吃芽饼和芥菜 粑。芽饼是用鼠曲草汁和面做成的饼饵,基本与龙舌 一样。旧时,还有用 芥菜和米做饭吃的习俗。现在,尤其是蕲春、广济、黄梅等地,非常隆重的 节日就是三月三的庙会。庙会上要吃芥菜粑。做法是将新鲜芥菜洗净,用开 水泡一下,切碎,掺入米粉,做成约 50 克重的粑,蒸熟食用。有的还将腊肉、 酱干芥菜、花生米做馅。吃芥菜粑的由来有二说:一说是为纪念和尚道信, 它是赶庙会必带的干粮;二说吃了芥菜粑可防止生疮。另外,有的地方还有 吃芥菜煮鸡蛋、挂面的习俗,祈愿头不痛,健康长寿。

  端午节(兼过夏至) 因与夏至时间相近,两节常放在一起过。各地都 吃角黍(粽子),角黍内还定要放一颗红枣。鄂东流传一首《粽子歌》:“有 角有棱,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熬煎。”此歌寄托了后人对屈原的怀念。 洪湖、沔阳一带有五月十五过大端午的习俗。这天,多数乡民都要买酒买肉, 并在河湖中捕捞鲜鱼,摘几枚新稻,祭把家神和家公,然后会饮,也称为“试 新”。

  七月初七 是日吃七巧果,有些地方吃菱角代之。

  八月十五 家家备菱、藕、月饼过节。亲邻好友相互馈赠。有些人家还 在饼上嵌五彩花卉。是夜祭月后,乡邻朋友备丰盛菜肴,称为“九秋盘肴”, 畅饮达旦,称“守月”。

  重阳节 九月九日过重阳节,饮菊花酒,有的地方吃用菜萸酱和粉面蒸 的糕。

  冬至日 又称“冬节”,是日多做赤豆粥吃,主要原料是赤豆和米面粉, 也有用麦面粉做的。《湖北通志·风俗篇》载:“共工氏有不才子死,为人 厉,畏赤豆,故作粥以禳之。”这大概就是冬至日作赤豆粥的缘由了。
看了鄂东饮食文化的人还看:

1.中国饮食文化礼仪

2.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3.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文章

4.中国与美国饮食文化差异

5.浅谈饮食文化特色旅游

261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