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新闻资讯 > 文化 > 汉族的饮食文化有哪些

汉族的饮食文化有哪些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汉族的饮食文化有哪些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至于在饮食文化上有什么特色呢?下面就随学习啦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汉族的饮食文化特色

  主食

  汉族主食以稻米、小麦为主,辅以蔬菜、肉食和豆制品,茶和酒是汉族的传统饮料。稻米的吃法以米饭为主,另有粥、米粉、米糕、汤圆、粽子、年糕等各种不同的食品;小麦则有馒头、面条、花卷、包子、饺子、馄饨、油条、春卷、炸糕、煎饼等吃法。汉族讲究并善于烹任,不同地区的汉族以炒、烧、煎、煮、蒸、烤和凉拌等烹饪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汉族菜一般被分为的川、粤、闽、皖、鲁、湘、浙、苏等八大菜系。

  饮茶

  酒和茶是汉族主要的两大饮料。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是世界上发明酿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数千年来,构成汉族饮食习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发生了广泛影响。

  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方诸民族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汉族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汉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又如在汉朝 ,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 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等等。

  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方诸民族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酒

  米酒,又叫酒酿,甜酒。旧时叫“醴”。用糯米酿制,是汉族传统的特产酒。

  酒不仅是能满足提神、解除疲劳、医用等生理需要的饮品,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体,它在汉族长期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封建社会,它是祭祀神灵和祖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供品,在这种仪式中它起着沟通人神的媒体作用。在汉族的重要节日中,酒是不可或缺的必备品。汉族有句俗话,无酒不成宴。酒可以助兴,可以增加欢乐的气氛,至今还在不少地区流行的饮酒时的“猜拳”、酒令”、“酒曲”等活动,既是一种饮酒习俗,又是一种民族游艺和民间智慧,它具有活跃气氛,消除酒力,显示和锻炼智力等多种功能。有些饮酒活动形成独特的文化习俗,例如汉族中广泛流传的除夕饮屠苏酒,端午节饮雄黄酒,重阳节饮菊花酒等等,蕴含着汉族人民深厚的自然天道和人文观念,至今仍为人们称道。酒是汉族在日常生活和各种社会活动中传达感情,增强联系的一种媒介。在汉族许多地区,姑娘出嫁临行前要饮别亲酒,新郎新娘入洞房要饮交杯酒等等。所有这些饮酒习俗,都是汉族过去和现在饮食和生活习俗的有机组成部分。

  节日食品

  节日食品是丰富多彩的。它常常将丰富的营养成分,赏心悦目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比较典型的节日饮食文化。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用作祭祀的供品。在旧时代的宫廷、官府、宗族、家庭的特殊祭祀、庆典等仪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代汉族的多数地区,这种现象早已结束,只在少数偏远地区或某些特定场合,还残存着一些象征性的活动。

  二是供人们在节日食用的特定的食物制品。这是节日食品和食俗的主流。例如春节除夕,北方家家户户都有包饺子的习惯,而江南各地则盛行打年糕、吃年糕的习俗,另外,汉族许多地区过年的家宴中往往少不了鱼,象征“年年有余”。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千百年来传承不衰。中秋节的月饼,寓含了对人间亲族团圆和人事和谐的祝福。其他诸如开春时食用的春饼、春卷,正月十五的元宵,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寒食节的冷食,农历二月二日吃猪头、咬蚕豆、尝新节吃新谷,结婚喜庆中喝交杯酒,祝寿宴的寿桃、寿桃、寿糕等,都是节日习俗中的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内涵的食俗。

  汉族的饮食文化知识

  八大菜系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由于气候、物产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饮食原料、烹饪方法、口味爱好也不同,因而形成很多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

  地方菜系是在地方菜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每个菜系都融合了很多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菜肴特色。如北京菜,就是融合满、蒙、回、汉等民族菜肴发展起来的菜系。一个主要的菜系,往往又派生出几个分支,如粤菜就有广州、潮州、东江等地方菜。中国的大菜系究竟有多少?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四大菜系说、八大菜系说,也有十大、十二大菜系说。其中公认的有四大菜系,即川菜、鲁菜、粤菜和苏菜,其他比较著名的还有京菜、沪菜、闽菜、湘菜、浙菜、徽菜等。

  “川菜”是四川菜系的简称,以成都风味为正宗,还包括重庆、乐山、江津、合川等地方菜。川菜选料讲究,操作精细,品种繁多,风味独特,鸡、鸭、肉类多,鱼类较少。素以豆瓣酱、糟辣椒、花椒、红油、蒜泥、陈皮、香醋为主要调味品。口味的基本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具有浓厚的四川乡土气息。主要调味方法有干烧、干煸、鱼香、酸辣、椒麻、怪味、红油等。传统名菜有樟茶鸭子、香酥鸡、麻婆豆腐、宫保鸡丁、怪味鸡、干烧鱼翅、干煸鳝鱼、鱼香肉丝、回锅肉等。

  “鲁”是山东菜系的简称,主要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发展而成。其特点是选料考究,刀工精细,调味适中,工于火候。烹调技法以爆、炒、烧、炸、熘、焖、扒等见长。调味中多咸、鲜、酸、辣、五香、酱香、葱香、蒜香等味。色泽上讲究明汁亮芡,擅长用糖色调色,故菜肴色彩鲜艳,多呈金黄色或枣红色。传统名菜有九转大肠、汤爆双脆、德州扒鸡、奶汤鱼肚等。

  “粤菜”是广东菜系的简称,由广州、潮州、东江等地方菜发展而成。其基本特点是选料精细,原料和调味品种类繁多。动物性原料除鸡鸭鱼虾外,还擅长使用蛇、狸、狗、猴等野生动物。烹调技法上吸取了西方菜肴之特长,擅长煎、炸、炒、焗、炖等。口味以清淡、生脆、爽口著称。传统名菜:烤乳猪、盐焗鸡、脆皮鸡、蚝油牛肉、生炆狗肉、豹烩三蛇等。

  “苏菜”是江苏菜系的简称,是由扬州、南京、苏州等地的地方菜发展形成的。其特点是选料严谨,做工精细,配色协调,造型美观逼真。以烹制河鲜、湖蟹、菜蔬见长。烹调方法擅长炖、焖、蒸、烧、炒等,着重用汤,讲究原汁原味。风味特点是清鲜、滑嫩、爽脆,肥而不腻,淡而不薄。传统名菜有蟹粉狮子头、松鼠桂鱼、荷包鲫鱼、拆烩鲢鱼头、脆鳝、凤鸡、煮干丝等。

  饮料

  酒和茶是汉族主要的两大饮料。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是世界上发明酿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数千年来,构成汉族饮食习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发生了广泛影响。除酒和茶两种主要饮料,某些水果等制品也成为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人们的饮料。

  盖碗茶与工夫茶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民族喜爱饮茶已成风气。来客敬茶,成为汉族的高尚礼节。而茶已成为世界风行的三大饮料之一。

  汉族爱茶、品茶历史悠久,晋代就有提壶上街卖茶水的了。南北朝时已设有茶寮,宋代茶馆遍布街巷,清代民间饮茶之风更盛。茶馆中除品茶外,还供点心、糖果等,另外,还有了曲艺、评书、相声等表演和娱乐活动。不少茶馆特意设在风景怡人之处,使人在品茶解渴、歇脚休闲的同时,还能通过观景而达到赏心悦目、调济精神的作用。也有人在茶馆谈生意、解纠纷,茶馆更集政治、经济、文化功解于一体了。多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都写下了咏叹茶文化的千古佳句。

  全国各地的茶馆风格各异,最有名气的要数四川成都的盖碗茶和广东潮州的功夫茶了。

  巴蜀是我国最古老的产茶胜地之一,所以茶事颇丰。四川茶馆以成都最有名,解放前夕统计有大小700余家。成都盖碗茶很有特色。正宗川茶馆应是紫铜茶壶、锡杯托、景德镇瓷器盖碗,圆沱茶,茶博士服务。茶馆设凳子,还有竹躺椅,您可坐着品,还可以躺着品。客人入门坐好就可以观赏到一套冲泡茶的绝技。茶博士可托茶具陈列到桌上,一手提着"黑鸡婆"的大茶壶,一手翻盖,一手冲茶,一手盖盖,桌上滴水不洒,速度快得惊人,这叫“雪花盖顶”。盖碗茶,能保持茶水的温度,又可通过茶盖的开关而调节温度。既能立即饮茶,又可细细品尝。浓浓茶香,润人肺腑,受到人们的喜爱。

  工夫茶是广东潮州汉族人民传统的饮茶风俗。是礼宾待客的第一道习俗。今天,海外潮州籍华侨还以"工夫茶"作为认祖追宗的标志。

  关于工夫茶,梁实秋曾在《喝茶》一文中赞道:“茶之浓酽胜者莫过于工夫茶”。还写道:茶具“极其考究,小壶小蛊有如玩具,更有侍候煮茶,烧烟”。“这茶有解酒之功,如嚼橄榄,舌根微涩,数巡之后,好像越喝越渴,欲罢不解,喝工夫茶,要有工夫,细呷细品,要有设备,要有人服侍……”可见工夫茶茶具精美、秀气,泡工讲究。宜兴小陶壶为茶具,一般一壶三杯。还有瓷合,盖可作碟,同时盘中有小水壶配上小炭炉,一起放在桌上,以便随开随冲。茶叶用工夫红茶,以铁观音为上品。功夫茶冲泡“高冲低洒,括沫淋盖、烧杯热罐、澄清滤夕”的沧制程序,卫生科学。轮冲泡时有“关公巡城”之称,即斟茶时,不能一下冲满,而要来回冲泡,饮茶时,先敬尊长宾客,其他人下一轮喝,泡上三四轮后,再加茶叶,再冲再泡,一边聊天,一边喝茶,一坐就是半天。工夫茶因此而得名。

  节日食品

  节日食品是丰富多采的。它常常将丰富的营养成分,赏心悦目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比较典型的节日饮食文化。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用作祭祀的供品。在旧时代的宫廷、官府、宗族、家庭的特殊祭祀、庆典等仪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代汉族的多数地区,这种现象早已结束,只在少数偏远地区或某些特定场合,还残存着一些象征性的活动。

  二是供人们在节日食用的特定的食物制品。这是节日食品和食俗的主流。例如春节除夕,北方家家户户都有包饺子的习惯,而江南各地则盛行打年糕、吃年糕的习俗,另外,汉族许多地区过年的家宴中往往少不了鱼,象征“年年有余”。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千百年来传承不衰。中秋节的月饼,寓含了对人间亲族团圆和人事和谐的祝福。其他诸如开春时食用的春饼、春卷,正月十五的元宵,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寒食节的冷食,农历二月二日吃猪头、咬蚕豆、尝新节吃新谷,结婚喜庆中喝交杯酒,祝寿宴的寿桃、寿桃、寿糕等,都是节日习俗中的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内涵的食俗。

  汉族的饮食文化禁忌

  饮食中的信仰、禁忌

  汉族多在正月初一、二、三日忌生,即年节食物多于旧历年前煮熟,过节三天只需回锅。以为熟则顺,生则逆,因而有的地方在年前将一切准备齐备,过节三天间有不动刀剪之说。再如,河南某些地区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天忌食米饭,否则会导致谷子减产;过去在妇女生育期间的各种饮食禁忌较多。如汉族不少地区妇女怀孕期间忌食兔肉,认为吃了兔肉生的孩子会生兔唇;还有的地方禁食鲜姜,因为鲜姜外形多指,唯恐孩子手脚长出六指。过去汉族未生育的妇女,多忌食狗肉,认为狗肉不洁,而且食后容易招致难产等。
看了汉族的饮食文化有哪些的人还看:

1.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文章

2.中餐礼仪中如何理解饮食文化

3.试论中国饮食文化在越南的传播及影响

4.关于元旦的特色饮食

5.中国春节饮食文化是什么

2639072